|
|
蒿类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密生白毛,花绿黄色,圆锥花序。全草有香气,可以入药,有发汗﹑解热﹑利尿作用。 |
亦作"茵蔯" Also as "wormwood" |
亦作“ 茵蔯 ”。 蒿类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密生白毛,花绿黄色,圆锥花序。全草有香气,可以入药,有发汗、解热、利尿作用。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七:“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宋 苏轼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诗:“堆盘红缕细茵蔯,巧与椒花两鬭新。” 明 王世贞 《散句》:“坐来薜荔时添润,斋罢茵陈尚送香。” 老舍 《四世同堂》五:“ 钱先生 向桌底下摸了会儿,摸出个酒瓶来,浅绿,清亮,像翡翠似的--他自己泡的茵陈。” |
|
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 ,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 裂;外层雌花6~10 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 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鰂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
圣经◎启示录
名叫 茵陈 的星
第一位天使吹号,就有雹子与火搀着血丢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树的三分之一被烧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烧了。
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仿佛火烧着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坏了三分之一
第三位天使吹号,就有烧着的大星,好像火把从天上落下来,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众水的三分之一,星的名字叫茵陈。
第四位天使吹号,日、月、星辰即有三分之一被击打暗淡,白昼不再明亮,黑夜无星放光。一只鹰在空中飞翔叫喊:“三位天使们要吹那其余的号;你们住在地上的民,祸哉!祸哉!祸哉!”
第五位天使吹号,一颗星从天降下,并用无底坑的钥匙开了无底坑,一阵阵浓烟从坑中冒出,遮天蔽日;一群群蝗虫随着浓烟涌出。它们伤害那些额上没有神印记的人们,让这些人忍受如蝎螫的痛苦。
第六位天使吹号,上帝前的金坛四角传出声音命令吹号的天使释放摧毁世界的使者。四个使者随即杀掉世人的三分之一。
第七位天使吹号,神的圣殿打开,随后有闪电,声音,雷轰,地震。天上传来声音宣布:世上的国成为我主和神的国,神要称王,永永远远。 |
|
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
|
茵陈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别名 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来源 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茎直立,高0.5~1m,基部木质化,表面黄棕色,具纵条纹,多分枝;幼时全体有褐色丝状毛,成长后近无毛。叶1~3回羽头深裂,下部裂片较宽短,常被短绢毛;中部叶裂片细长如发,宽约1mm;上部叶羽头分裂,3裂或不裂,近无毛。头状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复总状;总苞片3~4层,无毛,外层卵形,内层椭圆形,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黄色,管状,外层花3~5,雌性,能育,内层花两性5~7,不育。瘦果长圆形,长约0.8mm,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除去老茎及杂质,晒干。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基七叶树内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挥发油,油中主要为a-蒎烯、茵陈二炔酮(capillin)茵陈烯块(capillene)、茵陈醇(capillanol)、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属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陈入药。
【来源】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制法】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状】
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 ,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 裂;外层雌花6~10 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 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备注】(1)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摘录】《中国药典》
【食疗汤水】以茵陈、煎好的鰂鱼,用猛火煲一小时饮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热,是广东人常用的食疗汤水
[药材及产销] 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商品通称绵茵陈,陕西产者称西茵陈,质量最佳。除供应本省外,并运销南方诸省。其他种省、区产者,多自产自销。 |
|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
|
名称:
茵陈
汉语拼音:
YinchenFuling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PORIA
基原: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于,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状:
绵茵陈 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朱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 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为淡褐色。
(3)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5.0%。
总灰分 不得过4.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炮制方法:
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味:
苦、辛,微寒。
归经:
归脾、胃、肝、胆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
清湿热,退黄疸。
主治:
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9-15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
|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
|
茵陈
拼音名:Yinchen
英文名:HERBAARTEMISIAESCOPARI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192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10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
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茵陈蒿”。
【性状】绵茵陈多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
绒。茎细小,长1.5~2.5cm,直径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见明显纵纹;质
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1~3cm,宽约1cm;小
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尖锐。气清香,味微苦。
茵陈蒿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30~100cm,直径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
有纵条纹,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
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
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1.2~1.5mm,直径1~1.2mm,有
短梗;总苞片3~4层,卵形,苞片3裂;外层雌花6~10个,可多达15个,内层两性花
2~10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炮制】除去残根及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与用量】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
|
- : Virgate Wormwood Herb,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Capillary Wormwood Herb, stem of capillary sagebrush, herba artemisiae, herba artenisiae capillaris, capillary artemisia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