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英製是一種使用於 英國、其前殖民地和 英聯邦國傢 非正式標準化的單位製。現在從官方而言,它衹應用於美國、利比裏亞和緬甸。而其他國傢或地區則使用國際單位製,即米製,又稱為公製。英國已於1995年完成了到國際單位製的轉換。
英裏又稱哩,是使用於英國、前英國殖民地和英聯邦國傢的長度單位。美國等國傢采用。
在香港,“英裏”通常寫作“哩”或“咪”(mile的音譯),雖然這單位現在已極少使用。
“哩”是近代新造的字,藉用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裏”,並加口旁以示區別。 |
|
1 英裏 = 5 280 英尺 = 63 360 英寸 = 1 609.344 米 = 1760 碼 = 1.609344 米=1.609344公裏 |
|
1 英尺 = 12 英寸,3 英尺 = 1 碼(yard),5280 英尺 = 1 英裏(mile)。 1 英寸 = 2.54 釐米是英製長度與米製長度換算的基本關係 <br><br>英尺的由來 英尺(foot,縮寫為ft.等於12英寸,1/3碼,0.3048 m)在英文中的本意是“腳”。實際上,一英尺就是一個成年男子一隻腳的長度。由於腳的長度因人而異,在使用時有必要規定一個標準的腳長。到了16世紀,德國人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解决了此事。他們在一個禮拜日,讓從教堂裏走出來的16個男子站在一起,然後將其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除以16,求出一個平均的腳長。我們現在使用的英尺就這樣誕生了。 <br>英寸的由來 英寸(inch,縮寫為in.)在荷蘭語中的本意是大拇指,一英寸就是一節大拇指的長度。當然人的大拇指的長度也是長短不一的。14世紀時,英皇愛德華二世頒布了“標準合法英寸”。其規定為:從大麥穗中間選擇三粒最大的麥粒並依次排成一行的長度就是一英寸。 在額外告訴你一下 米的由來 米(metre,縮寫為m.)這個計量單位是從法國“進口”的,其規定則嚴密得多。 |
|
1790年的巴黎會議上規定:以通過巴黎、連接南北極的子午綫的四分之一為基數,取該基數的一千萬分之一為一個長度單位,叫做metre(米)。後來,為了更準確起見,又定出一個標準:將化學元素“氪86”在真空中發射出的橙黃色光波乘上1650763.73後的積定為一米。
碼的由來英皇亨利一世在位時,曾親自組織有關人員討論一碼(yard, 縮寫為yd.,合英尺,約91.4 cm)到底應該定為多長,大臣們為此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在一旁聽得不厭煩的大英皇帝,一急之下,顧不上尊嚴,一拍大腿,伸手指着臣下道:笨蛋,一碼就是從我的鼻尖到我的食指尖之間的長度。碼就是這樣在一氣之下隨便地定下來的。 |
|
英裏
mile
yi閱11
英裏(而le)法定英裏(5280幻等一些距離
單位的統稱,美國使用符號為而,英國使用符號為
而le。按國際單位製,l英裏等於1.仗刃35km。英裏源
自羅馬的千步(而lePa山uS,相當於5(XX〕羅馬英尺或
4呂艦)英尺)。1酬X)年左右,“老倫敦”英裏定義為8浪
(惻。飛),當時浪以較長的北方(日耳曼)英尺度量時為
625n,從而l而le二50[X)n。在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時代,
因巧93年的法令批準使用較短的英尺,即1浪等於
6刃幾,致使英裏較原來多出了28()a,而成為528()幾。不
烈嚴竺皇翼纂署贏的蘇,蘭英裏。‘施。,)
|
|
- : m. mile, Statute Mile
- n.: mile, do 80 miles an hour, ozone laye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