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 > 蘇维埃
目錄
釋義
  “蘇维埃”一詞是俄文“COBET”的漢語音譯(英文為 Soviet ),意即“代表會議”或“會議”。蘇维埃制度是蘇聯的政治基礎,是俄國勞動人民在反對沙皇專製統治的革命鬥爭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政權組織形式。列寧稱之為“革命政權的萌芽”。十月革命勝利的當天,《告俄國公民書》莊嚴宣告:“國傢權力全部歸蘇维埃”。這樣,蘇维埃就成為新型的國傢政權。從此,蘇聯——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聯盟誕生了。
歷史
  1917年二月革命時期,俄國各地成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蘇维埃和農民代表蘇维埃,作為勞動人民的政權機關,與當時的臨時政府並存。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俄國人民在B.И.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剋黨領導下,推翻了地主資産階級政權,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勝利的當天即召開了全俄蘇维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佈全部政權歸蘇维埃。從此,蘇维埃成為俄國無産階級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十月革命勝利後,合併為工農兵蘇维埃,成為各級國傢的權力機關。1934年改稱勞動者代表蘇维埃
  1917年11月~1918年3月,全國各地相繼建立了蘇维埃政權。1918年1月25日全俄蘇维埃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宣佈俄國為工兵農代表蘇维埃共和國。同年7月10日,全俄蘇维埃第五次代表大會通過的《俄羅斯蘇维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根本法)》(簡稱蘇俄憲法),確立了以蘇维埃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
  1922年12月30日,蘇聯蘇维埃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了《聯盟條約》和《聯盟成立宣言》,宣告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1924年1月31日,蘇聯蘇维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簡稱蘇聯憲法),確認蘇聯為統一的蘇维埃社會主義的聯盟國傢。1934年蘇聯宣佈剝削階級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公有製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已占統治地位。
  1936年12月5日蘇聯蘇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會通過的蘇聯憲法,進一步完善了蘇维埃制度。
  1977年10月7日第九屆最高蘇维埃第七次非常會議通過蘇聯憲法。該憲法繼承前三部蘇聯憲法的思想和原則,宣佈蘇聯已經建成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憲法以專章規定了蘇聯的政治制度,宣佈蘇聯是社會主義全民國傢,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國內各族勞動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規定蘇聯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傢權力的機關是人民代表蘇维埃,並規定蘇聯共産黨是蘇聯政治制度的核心。(註:蘇聯最高蘇维埃是蘇聯的最高國傢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構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
  1988年12月以後,蘇聯多次修改憲法,其政治體製不斷變化,1989年,最高蘇维埃改作人民代表大會,由大會選舉了第一任總統。直至1991年底蘇聯解體,蘇聯解體後,蘇维埃這個權力機構已不存在。
百科辭典
  suwei’ai
  蘇维埃
  Soviet
    俄文Совет的音譯,意即代表會議或會議,是蘇聯無産階級專政政權的組織形式。蘇聯1936年憲法規定,蘇聯最高蘇维埃是蘇聯的最高國傢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蘇维埃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傢的議會,它是議行合一的國傢權力機關。
    歷史發展 最初是工人代表蘇维埃,即各工廠工人代表組成的會議。它是1905~1907年俄國革命時期工人群衆創造的政治組織形式。開始是罷工鬥爭組織的工人代表蘇维埃,後來成為武裝起義的機關和革命政權機關的萌芽。在1917年2月俄國資産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各地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维埃,其中的士兵代表主要是被徵召參戰的農民,工兵代表蘇维埃是反對沙皇政權的工農聯盟的政權機關,具有工農專政的性質。列寧總結了1871年巴黎公社的經驗和俄國1905~1907年、1917年二月革命的經驗,指出不同於議會製共和國的蘇维埃共和國,是無産階級專政的最好形式。但是在二月革命時期蘇维埃受孟什維剋和社會革命黨人的影響,把政權交給了資産階級臨時政府,形成了資産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维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1917年 4月布爾什維剋提出了“全部政權歸蘇维埃”的口號,並在蘇维埃中逐步爭得多數群衆的支持。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時,召開了全俄蘇维埃第2次代表大會,宣佈全部政權歸蘇维埃,成立了第1屆蘇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員會,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列寧被選為第 1屆人民委員會主席。從此,蘇维埃就正式成為俄國的國傢政權組織的新形式。1918年工兵代表蘇维埃和農民代表蘇维埃合併,建立了工兵農代表蘇维埃。從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到1936年,蘇聯的政治、經濟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蘇聯1936年憲法又將工兵農代表蘇维埃改為勞動者代表蘇维埃。規定蘇聯最高國傢權力機關為蘇聯最高蘇维埃。加盟共和國、自治共和國的最高國傢權力機關是加盟共和國、自治共和國的最高蘇维埃。邊區、省、自治省、州、區、城市及鄉村的國傢權力機關為勞動者代表蘇维埃。勞動者代表蘇维埃和工兵農代表蘇维埃的主要區別是:後者由不完全普遍的、不完全平等的、多級的選舉産生。前者由普遍的、平等的、直接的和秘密的選舉産生。
    蘇聯最高蘇维埃 蘇聯最高國傢權力機關。由聯盟院和民族院構成。根據蘇聯1936年憲法的規定,聯盟院由蘇聯公民按選區選舉,每30萬人口選舉代表1名。民族院由蘇聯公民按加盟共和國、自治共和國、自治省及民族州選舉,每一加盟共和國選舉代表25名,每一自治共和國選舉代表11名,每一自治省選舉代表5名,每一民族州選舉代表1名。蘇聯最高蘇维埃任期4年,兩院權利平等,有同等製定法律的權利,法律由兩院中每院的過半數通過,兩院的會期同時開始,同時終止。兩院分別選出主席和副主席,由主席主持本院會議,掌理院內事務。兩院聯席會議由兩院主席輪流主持。蘇聯最高蘇维埃常會每年舉行兩次,由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負責召集。蘇聯最高蘇维埃在兩院聯席會議上選出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其中包括主席1人、副主席16人、主席團秘書1人、主席團委員15人。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對蘇聯最高蘇维埃報告工作。1936年憲法第14條、第31條及第32條規定,蘇聯最高蘇维埃的職權主要是製定法律,代表蘇聯與外國發生國際關係,接收新共和國加入蘇聯,監督蘇聯憲法的實施,保證加盟共和國憲法與蘇聯憲法相適合,批準各加盟共和國疆界的變更,選舉最高蘇维埃主席團,組織蘇聯部長會議,選舉蘇聯最高法院,任命蘇聯總檢察長,决定國內的其他重大問題等。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的職權主要是:召集蘇聯最高蘇维埃會議;頒布法令;解釋現
英文解釋
  1. n.:  soviet
法文解釋
  1. n.  soviet
相關詞
簡介重大事件世界歷史沙俄奧地利人物共産主義共産國際
匈牙利歷史世界國際百科辭典國傢政權社會主義國傢世界共産主義運動
共和國國傢社會主義共産主義運動儒略歷格裏歷主席蘇聯
革命民族萍鄉更多結果...
包含詞
蘇维埃的蘇维埃化
蘇维埃宮蘇维埃港
最高蘇维埃蘇维埃制度
蘇维埃茨剋蘇维埃學派
蘇维埃政權蘇维埃宮殿
蘇维埃之翼蘇维埃政府
蘇维埃主席蘇维埃運動
蘇维埃輓馬蘇维埃民法
蘇维埃進行麯蘇维埃重輓馬
皖西北蘇维埃義靜蘇维埃運動
右江蘇維埃政府蘇维埃革命歷法
蘇维埃政府舊址蘇维埃郵政郵票
蘇聯最高蘇维埃蘇维埃俄羅斯報
南梁蘇维埃政府蘇维埃-全權主義
新城蘇维埃舊址蘇维埃共和國與
蘇维埃刑事訴訟薩馬拉蘇维埃之翼
黑海蘇维埃共和國俄羅斯蘇维埃文學
新蘇维埃激勵模型鶴山縣蘇维埃政府
鄂豫皖蘇维埃銀行中華蘇维埃共和國
萍鄉縣蘇维埃政府高潭區蘇维埃政府
最高蘇维埃主席團蘇维埃火箭發射車
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義安河靜蘇维埃運動
竜川蘇维埃政府舊址????池縣蘇维埃紀念館
蘇维埃文化現象隨筆蘇维埃V4火箭發射車
宜豐縣蘇维埃政府舊址斯洛伐剋蘇维埃共和國
中華蘇维埃國傢銀行創建者中華蘇维埃共和國運動大會
波蘭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皖西北蘇维埃造銅幣
蘇维埃之翼足球俱樂部鶴山蘇维埃政府舊址
湘鄂贛省蘇维埃政府舊址匈牙利蘇维埃共和國
皖南蘇维埃政府舊址福建省蘇维埃政府舊址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廣州蘇维埃政府舊址
鄂西蘇维埃政府舊址中華蘇维埃銀行兌換券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紅星奬章蘇聯最高蘇维埃主席團
巴伐利亞蘇维埃共和國中華蘇维埃共和國土地法
赤城縣蘇维埃政府舊址鄂豫皖省蘇维埃石印科舊址
陝甘邊區蘇维埃政府舊址岷縣蘇维埃政府舊址
陵水蘇维埃政府舊址蘇维埃政權組織問題决議案
第一個農村蘇维埃政權中華蘇维埃國傢銀行舊址
閩浙贛省蘇维埃政府舊址鄂豫皖邊蘇维埃政府舊址
鄂豫皖邊蘇维埃銀行舊址蘇聯蘇维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婚姻法蘇维埃政權當前的任務
蘇聯最高蘇维埃共和國院阿塞拜疆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喬治亞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山區蘇维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薩馬拉蘇维埃之翼足球俱樂部吉爾吉斯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旗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中央出版局中華蘇维埃共和國國傢政治保衛局
土庫曼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中華蘇维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烏茲別剋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立陶宛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格魯吉亞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外高加索蘇维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拉脫維亞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中華蘇维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烏剋蘭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俄羅斯蘇维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维埃政權組織問題决議案》中華蘇维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瑞金葉坪第一次全國蘇维埃代表大會會址瑞金沙洲壩中華蘇维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舊址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官製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川陝省紅江縣壩溪區蘇维埃政府遺址卡纍利阿-芬蘭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印章瑞金雲石山中華蘇维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
瑞金沙洲壩中華蘇维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大禮堂舊址白俄羅斯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作者
白俄羅斯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愛沙尼亞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亞美尼亞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摩爾達維亞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塔吉剋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哈薩剋蘇维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遵義會議期間中華蘇维埃國傢銀行舊址
中華蘇维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舊址中華蘇维埃共和國川陝省造貳角銀幣
贛西南蘇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蘇维埃政府舊址中華蘇维埃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
蘇维埃法律上的訴訟證據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