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竜名稱: 蘇氏巧竜
拉丁文名: bellusaurus sui
恐竜體長: 長 5 米,寬 0.7 米,高 2 米
恐竜體重: 不詳
恐竜食物: 植物
生存年代: 侏羅紀中期
生存地點: 中國新疆剋拉瑪依地區
辨認要决: 不詳
恐竜種類: 蜥臀目·蜥腳類
來
蘇氏巧竜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的考察隊,在1982年於新疆準噶爾盆地 ( jungger basin xinjiang )採集到的。
簡 介
蘇氏巧竜是一種小型的勺齒型蜥腳類恐竜,推定長度約4.8米,頸項短小,頸椎中央大約是背脊椎的1.2倍長。頸椎與背椎的側腔非常寬廣,神經棘沒有分支叉開。位居剋拉瑪依地區的恐竜溝單一個遺址就發掘到十七具巧竜個體。顯然的,在這片充滿血腥的原野上成群的巧竜爭食獵物。而根據形態的進一步分析推斷,這群巧竜可能是未成年的幼體族群。巧竜生存並埋葬的地層是侏羅紀中期的五傢灣組岩石,主要出露在準噶爾盆地東北方的將軍廟與剋拉瑪依地區。地層厚度達400米,是由黃灰色及紫紅色的泥岩,頁岩與砂岩構成。在最底部含有黃緑到灰色的礫石層,在頂部則蓋上紅色泥岩與黃緑色頁岩、砂岩。在1987年夏季,中加恐竜考察隊重返五傢灣組岩層,結果無功而返,僅僅發掘到少量的小型獸腳類恐竜殘片,兩顆蜥腳類恐竜牙齒,以及許多意想不到的龜鱉類化石。這些化石與早先發掘到的恐竜化石正由中加恐竜專傢們進一步研究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