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鹭的一种。背部苍灰色,嘴黄色,头部和颈部白色,头部后方两侧有黑色长毛。多活动于河湖水际或沼泽间,食小鱼﹑昆虫和蛙等。 |
|
见“鹭” |
|
苍鹭(ardea cinerea)grey heron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生境:沿海的沙洲、河口,内陆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地、水田。
捕食:在浅水中静静站立,伺机伸颈快速啄捕猎物。
食物:鱼、虾、蛙、蟹。
体型:长约1米的大型涉禽。体重1300~1900克。
鸟类的一科,翼大尾短,嘴直而尖,颈和腿很长,常见的有“白鹭”(亦称“鹭鸶”)、“苍鹭”、“绿鹭”等. 苍鹭亦称“老等”、“灰鹳”、“青庄”。鹳形目,鹭科。苍鹭为大型涉禽,体形高大,体羽随季节而变化,为重要的笼养观赏鸟类。该鸟遍布于全国各地。 形态:头羽白色。头侧及枕部饰羽黑色。颈羽灰白色,前颈具2—3条黑色纵线,下颈有白色矛状羽。背部和尾羽苍灰色。初级飞羽黑色,覆羽洁白如玉。幼鸟上体富有浅灰色,饰羽很短或全缺,下体白色,带黑色细纵斑,眼金黄色。
习性:候鸟或地方性留鸟。多单独活动。长时间静静地站立在浅水中,待小鱼游近,快速伸颈啄捕。因而被叫作“长脖老等”或“老青桩”。苍鹭捕到大鱼后会将鱼先在岸上摔死然后吞食。吃鱼时总是让鱼头先入口,以免被鱼鳍刺伤。食物中不消化的部分会从口中吐出来。飞行时颈缩成“s”形,长腿向后伸直,缓慢扇动双翅。傍晚飞行时常发出低沉粗哑的“哇、哇”的叫声。繁殖期间,头后长出两条形似飘带的饰羽。集群在树上做窝。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夏侯鸟,在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南部越冬。
苍鹭亦称“老等”、“灰鹳”、“青庄”。鹳形目,鹭科。苍鹭为大型涉禽,体形高大,体羽随季节而变化,为重要的笼养观赏鸟类。该鸟遍布于全国各地。 形态:头羽白色。头侧及枕部饰羽黑色。颈羽灰白色,前颈具2—3条黑色纵线,下颈有白色矛状羽。背部和尾羽苍灰色。初级飞羽黑色,覆羽洁白如玉。幼鸟上体富有浅灰色,饰羽很短或全缺,下体白色,带黑色细纵斑。眼金黄色,嘴黄色,面部裸皮黄色,腿黄色,脚暗绿色。 生态:苍鹭体态轻盈,为各地常见的动物园笼养鸟类。苍鹭在野外或笼养环境中,喜欢晨昏活动于湖畔和沼泽间。性寂静而有耐力,常单独伫立浅水中等待鱼、虾或其它水生动物而捕食之。性甚机警,在野外见人即飞去。动物园中的苍鹭性不很机警,且不怕人,有时还跟在饲养人员后面跑。每年5月末至6月的全月,在东北、华北及华东的部分地区繁殖,巢筑在大树上,巢大而粗糙,一窝产卵3—4枚。卵呈浅绿色或浅蓝色,为椭圆形,重50—70克。雌雄鸟共同孵化,孵化期为25—26天。为晚成鸟,育雏期1个月左右。在笼养环境中,其繁殖习性与野外基本相似,有营巢便可随遇而安。在冬季,野外和笼养的苍鹭有一个共同的习性,即它们都喜欢合群活动。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繁殖及经济意义等均与大白鹭相似。
分类:鸟纲鹳形目鹭科。
分布:云南各地。中国除青藏高原外其它各地。
保护:未列入保护动物名单。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
爱的轮回--苍鹭的故事
【中文名称】苍鹭.
【中文别名】灰鹳、青庄、长脖老
【拉丁学名】Ardea cinerea
【命名时间】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Grey Heron, Gray Heron
【科属分类】
域:真核生物域 eukaryotes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鹭科 Ardeidae
属:鹭属 Ardeaherodias
种:苍鹭 Ardea cinerea |
|
体型: 大型水边鸟类,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雄性体重942-1825g,雌性1030-1750g;雄性体长750-1052mm,雌性750-1000mm;雄性嘴峰长106-127mm,雌性110-130mm;雄性翅长375-460mm,雌性415-460mm;雄性尾长154-185mm,雌性140-175mm;雄性跗蹠长137-160mm,雌性135-160mm。
外形:大型水边鸟类,雄鸟头顶中央和颈白色;头顶两侧和枕部黑色;由4根细长的羽毛形成羽冠,分为两条位于头顶和枕部两侧,状若辫子,黑色;前颈中部有2-3列纵行黑斑;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初级飞羽、初级覆羽、外侧次级飞羽黑灰色,内侧次级飞羽灰色;大覆羽外翈浅灰色,内翈灰色;中覆羽、小覆羽浅灰色;三级飞羽暗灰色,亦具长尖而下垂的羽毛;颏、喉白色,颈的基部有呈披针形的灰白色长羽披散在胸前;胸、腹白色,前胸两侧各有一块大的紫黑色斑,沿胸、腹两侧向后延伸,在肛周处汇合;两胁微缀苍灰色,腋羽及翼下覆羽灰色;腿部羽毛白色。虹膜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黄色,跗蹠和趾黄褐色或深棕色,爪黑色。幼鸟似成鸟,但头颈灰色较浓,背微缀有褐色。 |
|
国内分布:几乎遍及全中国各地。通常在南方繁殖的种群不迁徙,为留鸟,在东北等寒冷地方繁殖的种群冬季都要迁到南方越冬。春季迁来繁殖地的时间多在3月末4月初,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少数迟至11月初甚至个别到11月中下旬,特别是靠南部繁殖的种群。偶尔亦见有少数个体留在北方繁殖地不迁徙。迁徙时常呈小群,亦有单个和成对迁徙的。
国外分布: 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
|
生境: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习性:成对和成小群活动,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大群,有时亦与白鹭混群。常单独的涉水于水边浅水处,或长时间的在水边站立不动,颈常曲缩于两肩之间,并常以一脚站立,另一脚缩于腹下,站立可达数小时之久而不动。飞行时两翼鼓动缓慢,颈缩成‘Z’字形,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的拖于尾后。晚上多成群栖息于高大的树上休息。叫声粗而高,似 ‘刮、刮’声。
食性:主要以小型鱼类、泥鳅、虾、喇蛄、蜻蜓幼虫、蜥蜴、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多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也在浅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陆地上觅食。觅食最为活跃的时间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边浅水处边走边啄食。或是彼此拉开一定距离独自站在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 |
|
繁殖期4-6月。繁殖开始前雌雄亲鸟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在环境开阔、且有芦苇、水草或附近有树木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在水域附近的树上或芦苇与水草丛中。多成小群集中营群巢,有时一棵树上有巢数对至十多对。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雄鸟负责运输巢材,雌鸟负责营巢。
在树上营巢者,巢材多用干树枝和枯草,在芦苇丛中营巢者,则多用枯芦苇茎和苇叶。通常是将芦苇弯折叠放在一起作为巢基,然后在上面规整地堆集一些干芦苇和枯草即成。巢呈圆柱状,大小为外径50-91cm,内径32-50cm,巢高23-41cm,巢深1.3-2.4cm。每个巢营造时间约1-2个星期。营巢结束后立即开始产卵。通常每隔1天产一枚卵,每窝产卵3-6枚,其中以5枚居多,产卵时间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6月末。
刚产出的卵颜色鲜艳,呈蓝绿色,以后逐渐变为天蓝色或苍白色,卵呈椭圆形,大小为61.2-67.8mm×42.0-45.8mm,平均63mm×44mm,重51-69g。通常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25±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后除头、颈和背部有少许绒羽外,其他裸露无羽,身体软弱不能站立,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40天左右雏鸟才能飞翔和离巢,在亲鸟带领下在巢域附近活动和觅食。 |
|
苍鹭(4种)
1.Ardea cinerea cinerea 分布于非洲,印度和斯里兰卡。
2.Ardea cinerea jouyi 分布于日本、缅甸和爪哇。
3.Ardea cinerea firasa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
4.Ardea cinerea monicae 分布于关岛和毛里塔尼亚。 |
|
苍鹭是中国分布广和较为常见的涉禽,几乎全国各地水域和沼泽湿地都可见到,数量较普遍。近来由于沼泽的开发利用、苍鹭生境条件的恶化和丧失,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不像以往那么容易在野外见到。
据1990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仅见到18347只,其中包括香港地区1671只,台湾564只;1992年在中国则仅见到3311只,加上香港1441只,台湾1336只,总数亦仅为6088只,比1990年减少2/3。
在整个亚洲种群数量1990年为34811只 (其中东亚26676只,东南亚739只,南亚9461只,西亚3935只),1992年西亚为6078只,南亚9616只,东亚6472只,东南亚1523只,总计亚洲冬季种群数量为23689只 (IWRB 1990, 1992),种群数量亦明显减少。 |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
- n.: hern, hernshaw, heron
- lat.: ardea cinerea
|
|
鹭鸶, 鹭, 鸬鹚, 白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