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醫藥 : 中藥 : 香煙 > 蓯蓉
目錄
cōng róng cōng róng
  中藥。一種寄生植物,葉、莖黃褐色,花淡紫色
藥草 Herb
  藥草。草蓯蓉、肉蓯蓉的統稱。《神農本草經》捲一“肉鬆容: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藏,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 三國 魏 吳普 註:“肉蓯蓉,一名肉鬆蓉。”
No. 3
  蓯蓉,又名大蕓,主産於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盟。中醫稱其為地精或金筍,是極其名貴的中藥材,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歷史上就被西域各國作為上貢朝廷的珍品。
  蓯蓉入藥,由來已久。它甘而性溫,鹹而質潤,具有補陽不燥,溫通腎陽補腎虛;補陰不膩,潤腸通腹治便秘的特點。正因為它補性和緩,纔有蓯蓉(從容)之稱。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不僅詳細地記載了歷代醫藥學家有關蓯蓉的論述,並且進一步分析、研究了蓯蓉的性質和功能。其中寫道:“大蕓與羊肉煮食,可治‘五為七傷’,腹中寒熱病,強陰益精髓”,‘以其溫而能潤、滑而不瀉、常補不峻、峻而精血、興陽助人”;本經謂其“養五髒、強陰、益精氣”;《大明》稱其治“男子絶陽不興,女子絶陰不産”。近年來,醫藥界應用現代科學方法對蓯蓉進行化驗分析,結果表明,蓯蓉含有微量生物鹼及結晶性中性物質,確有治療腰膝冷痛、婦女不孕、神經衰弱、聽力減退的功效,還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並可作為膀胱炎、膀胱出血、腎髒出血的止血藥用。
  草蓯蓉,一種寄生植物,葉莖黃褐色,花淡紫色。
  肉蓯蓉,一種寄生植物,葉莖黃褐色,花紫褐色,莖可入藥。
  【中藥名】蓯蓉
  【蒙藥名】呼吉日色格一查幹高要
  【別名】肉蓯蓉
  【學名】cistanche salsa(c.a.mey.)g.beck(列當科)
  【形態特徵】多年生寄生草本。莖內質,圓柱狀,黃色。鱗片狀葉卵形至矩圓狀披針形,在莖下部排列緊密,上部較疏鬆而漸長,黃色或淡褐黃色。穗狀花序圓柱形,長5—20釐米;苞片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小苞片披針狀矩圓形,邊緣多少被綿毛或無毛,與萼近等長;花萼鐘狀,淡黃色或白色,長度約為花冠管的三分之一,5淺裂,裂片卵形或近圓形;花冠管狀鐘形,管部白色,裂片半圓形,淡紫色,管內面離軸方向具2條凸起的黃色縱紋,幹後常保持原色不變;雄蕊4,二強,近內藏,花藥與花絲基部具皺麯長柔毛,花藥頂端具聚尖頭;子房上位,具4條呈“丁”字形的側膜胎座。蒴果橢圓形,2瓣開裂;種子近球形,直徑0.4一0.5毫米。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生於荒漠草原帶及荒漠區的湖盆低地、????化低地。根寄生植物,寄主有????爪爪kalidium foliatum(pall.)moq.及細枝????爪爪k.gracile fenzel,或凸尖????爪爪k.cuspidatum(ung.一sterub.)grub.及紅沙reaumuria soongarica(pall.)maxim.與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 bunge,也可為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與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nevski。
  【分佈】呼一錫高原、烏蘭察布、鄂爾多斯、東阿拉善、西阿拉善。我國甘肅、青海、新疆;蘇聯、蒙古、伊朗。
  【産地産量】産錫林郭勒盟西北部、烏蘭察布盟北部、伊剋昭盟西部、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産量較多。
  【入藥部分】肉質莖入藥。
  【採集加工】春季采挖,除去華序,洗淨泥土,曬幹,切片備用。
  【藥材鑒別】性狀呈扁圓柱形,平直或彎麯,長4—15釐米,直徑1.5—2.5釐米。表面紅棕褐色至棕褐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其先端多殘缺。體重,質稍硬而微韌,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深棕色,灰白色維管束強烈彎麯成環狀波紋。氣微,味甜、成而微苦。
  鑒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外被角質層。皮層稍寬厚,外側有數10層不規則色素細胞,內含黃棕色物,內側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內皮不明顯。中柱維管束強烈波狀排列成環,每束呈菱形,髓部常裂隙狀或成空洞。
  粉末棕褐色。(1)孔紋細胞長圓形、類圓形,壁稍厚,微木化,孔溝明顯,具裂隙狀單紋孔。(2)導管多破碎,以蠃紋、網紋為主,完整者長130一300微米,直徑10一20微米;梯紋和孔紋導管可見,長60一130微米,直徑l0一30微米。(3)纖維散在,長梭形,長40一200微米,直徑6—20微米,壁較薄,孔溝明顯,胞腔較大,單紋孔裂隙狀。(4)澱粉粒少見,單粒類球形,直徑3—20一48微米,臍點多在中間或小端,裂隙狀,點狀或十字狀,層紋明顯。(5)鱗葉碎片可見,斷面等面型。
  【性味功能】中藥味甘、鹹,性溫。補腎壯陽,益精,潤腸。
  蒙藥味甘、鹹,性溫。平息“協日”,消食,益精。
  【主治】中藥治虛勞內傷,腰膝冷痛,陽痿,滑精,不孕,體虛便秘。
  蒙藥治泛酸,胃脹,“協日”頭痛,陽痿,遺精,早泄,赤白帶下,腰腿痛。
  【用量用法】中藥6—15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蒙藥多入丸散劑。
  出處
  《神農本草經》捲一“肉鬆容: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藏,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 三國 魏 吳普 註:“肉蓯蓉,一名肉鬆蓉。”
簡介
  蓯蓉,又名大蕓,主史上就被西域各國作為上貢朝廷的珍品。
  蓯蓉入藥,由來已久。它甘而性溫,鹹而質潤,具有補陽不燥,溫通腎陽補腎虛;補陰不膩,潤腸通腹治便秘的特點。正因為它補性和緩,纔有蓯蓉(從容)之稱。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不僅詳細地記載了歷代醫藥學家有關蓯蓉的論述,並且進一步分析、研究了蓯蓉的性質和功能。其中寫道:“大蕓與羊肉煮食,可治‘五為七傷’,腹中寒熱病,強陰益精髓”,‘以其溫而能潤、滑而不瀉、常補不峻、峻而精血、興陽助人”;本經謂其“養五髒、強陰、益精氣”;《大明》稱其治“男子絶陽不興,女子絶陰不産”。近年來,醫藥界應用現代科學方法對蓯蓉進行化驗分析,結果表明,蓯蓉含有微量生物鹼及結晶性中性物質,確有治療腰膝冷痛、婦女不孕、神經衰弱、聽力減退的功效,還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並可作為膀胱炎、膀胱出血、腎髒出血的止血藥用。
  剛挖出來的新鮮的肉蓯蓉産地呼一錫高原、烏蘭察布、鄂爾多斯、東阿拉善、西阿拉善。我國甘肅、青海、新疆;蘇聯、蒙古、伊朗。
分類
  草蓯蓉,一種寄生植物,葉莖黃褐色,花淡紫色。
  肉蓯蓉,一種寄生植物,葉莖黃褐色,花紫褐色,莖可入藥。
藥用
  【中藥名】 蓯蓉
  【蒙藥名】 呼吉日色格一查幹高要
  【別名】 肉蓯蓉
  【學名】 Cistanche salsa(C.A.Mey.)G.Beck (列當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寄生草本。莖內質,圓柱狀,黃色。鱗片狀葉卵形至矩圓狀披針形,在莖下部排列緊密,上部較疏鬆而漸長,黃色或淡褐黃色。穗狀花序圓柱形,長5—20釐米;苞片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小苞片披針狀矩圓形,邊緣多少被綿毛或無毛,與萼近等長;花萼鐘狀,淡黃色或白色,長度約為花冠管的三分之一,5淺裂,裂片卵形或近圓形;花冠管狀鐘形,管部白色,裂片半圓形,淡紫色,管內面離軸方向具2條凸起的黃色縱紋,幹後常保持原色不變;雄蕊4,二強,近內藏,花藥與花絲基部具皺麯長柔毛,花藥頂端具聚尖頭;子房上位,具4條呈“丁”字形的側膜胎座。蒴果橢圓形,2瓣開裂;種子近球形,直徑0.4一0.5毫米。花期5—6月,多在雨後出地面,果期6—7月。
  【生境】 生於荒漠草原帶及荒漠區的湖盆低地、????化低地。根寄生植物,寄主有????爪爪Kalidium foliatum(Pall.)Moq.及細枝????爪爪K.gracile Fenzel,或凸尖????爪爪K.cuspidatum(Ung.一Sterub.)Grub.及紅沙Reaumuria soongarica(Pall.)Maxim.與珍珠柴Salsola passerina Bunge,也可為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與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Nevski。
  【分佈】 呼一錫高原、烏蘭察布、鄂爾多斯、東阿拉善、西阿拉善。我國甘肅、青海、新疆;蘇聯、蒙古、伊朗。
  【産地産量】 産錫林郭勒盟西北部、烏蘭察布盟北部、伊剋昭盟西部、巴彥淖爾盟、阿拉善盟。産量較多。
  【入藥部分】 肉質莖入藥。
  【採集加工】 春季采挖,除去華序,洗淨泥土,曬幹,切片備用。
  【藥材鑒別】 性狀呈扁圓柱形,平直或彎麯,長4—15釐米,直徑1.5—2.5釐米。表面紅棕褐色至棕褐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其先端多殘缺。體重,質稍硬而微韌,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深棕色,灰白色維管束強烈彎麯成環狀波紋。氣微,味甜、成而微苦。
  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外被角質層。皮層稍寬厚,外側有數10層不規則色素細胞,內含黃棕色物,內側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內皮不明顯。中柱維管束強烈波狀排列成環,每束呈菱形,髓部常裂隙狀或成空洞。
  粉末棕褐色。(1)孔紋細胞長圓形、類圓形,壁稍厚,微木化,孔溝明顯,具裂隙狀單紋孔。(2)導管多破碎,以蠃紋、網紋為主,完整者長130一300微米,直徑10一20微米;梯紋和孔紋導管可見,長60一130微米,直徑l0一30微米。(3)纖維散在,長梭形,長40一200微米,直徑6—20微米,壁較薄,孔溝明顯,胞腔較大,單紋孔裂隙狀。(4)澱粉粒少見,單粒類球形,直徑3—20一48微米,臍點多在中間或小端,裂隙狀,點狀或十字狀,層紋明顯。(5)鱗葉碎片可見,斷面等面型。
  【性味功能】 中藥味甘、鹹,性溫。補腎壯陽,益精,潤腸。
  蒙藥味甘、鹹,性溫。平息“協日”,消食,益精。
  【主治】 中藥治虛勞內傷,腰膝冷痛,陽痿,滑精,不孕,體虛便秘。
  蒙藥治泛酸,胃脹,“協日”頭痛,陽痿,遺精,早泄,赤白帶下,腰腿痛。
  【用量用法】 中藥6—15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
  蒙藥多入丸散劑。
出處
  《神農本草經》捲一“肉鬆容: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藏,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 三國 魏 吳普 註:“肉蓯蓉,一名肉鬆蓉。”
  蓯蓉——內蒙古的品牌煙草
英文解釋
  1. n.:  desert cistanche
相關詞
額濟納旗駱駝鬍楊額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