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花龟
花龟
  ocadia sinensis gray
  龟鳖目、龟科、花龟属唯一的 1种。又名草龟。
  分布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越南也有报道 。
  体型中等,甲长约220毫米、宽约160毫米、高约90毫米。头较小,头背皮肤光滑,橄榄绿色;头腹、侧和颈的四周有多条黄色纵线纹。背甲橄榄棕色,沿隆起的棱有淡黄色斑。腹甲黄色,每块角盾有暗棕色斑。四肢亦具细浅黄色纹。幼体背上有3条不连续的钝棱,成体侧棱消失,脊棱明显。颈盾六角形,短边在前,脊盾5枚,窄长;肋盾4对;缘盾11对;臀盾1对;背、腹甲以骨缝相连。腋盾、胯盾大。腹甲与背甲几乎等长,前缘平切,后缘凹陷,内腹骨板为肱-胸线截切。指、趾间全蹼,具爪。尾中等长,末端尖细。幼体尾较长。
  生活在池塘和缓流的河中。草食性,取食水草。4月间产卵,可产3枚,卵径40×25毫米。卵壳通常为钙质。
  肉可食,龟板可入药。
  斑龟
  学名:ocadia sinensis
  俗名:青头龟、草龟、花龟
  特微.:头部侧面及腹面、四肢、尾部皆有黄绿色细纹。腹甲上皆有圆形呈深咖啡色或黑色斑点。背甲为深咖啡色或黑色,常具有三条黄色不连续的脊陵。背甲长最大可达25公分。
  分布:分布于中国大陆南部各省、海南岛及越南北部。于台湾地区分布极广,为目前台湾地区数量最多的淡水龟,于中低海拔的河流、湖沼、池塘及水库中多有其出现的踪迹。
  生态习性:其分布由平地至低海拔山区的溪流、水池、水库等,亦可于岸边发现其踪迹。于台湾地区皆可观察爬至岸上晒太阳的行为,气温较低时会潜入泥中有靠至岸边。其食性主要为草食性,食物种类包括各种水生植物或水滨植物的嫩芽、种子及果实,亦摄食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斑龟ocadia sinensis 泽龟科
  同样分布在台湾全岛中低海拔处,常出现在农田、河流、山区池塘中,并以後两者最为频繁。外形特徵是腹甲的每个角质盾板中间有一黑色斑,这个属仅有一种,但分布地区相当广泛。在台湾来讲是最常见的乌龟,一般而言,我们在各风景名胜区的池塘中或贩售放生动物的小摊上所见的都是斑龟。主要以水草、水藻为食,偶会吃鱼,白天一样喜欢爬到木头或溪石上晒太阳。每年舂夏季繁殖,产卵於干燥的沙中,再藉由阳光的热度来孵化,若在室内饲育,其环境必须同时具有水塘及泥土,并每隔一段时间需让它晒晒太阳。
  斑龟
  学名:ocadia sinensis
  原产地: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南岛及中南半岛
  饵料:幼龟可喂红虫、丝蚯蚓、条状饲料、切碎肉片与叶菜;成龟则可投喂菜叶、水果、条状饲料、朱文锦或是蚯蚓等
  因为幼龟时期有个明显延长的尾部,因此斑龟在本地的水族市场中多是以“长尾龟”的名称贩售流通;而等到亚成体之后,个体的尾部比例便会随著成长变得较不明显,奇妙的在甲长超过l00mm后便更换成为斑龟的名称。斑龟在饲养上可说是非常容易,它们不像红耳乌龟般具有暴戾的个性,同时在幼龟时期有著偏高的死亡率;加上斑龟原生于本地环境中的种类,因此在水族市场中受欢迎的程度颇有凌驾红耳龟的趋势。斑龟对于所有的食物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因此不论是菜叶、水果、小鱼虾甚至是观赏鱼用的浮性饲料,它们都很乐意接受,同时有著极为明显且快速的成长。而斑龟也难以避免所有泽龟在饲养时的唯一缺点,便是会产生混浊且带有异味的水质,因此奉劝每一位饲养者除了要妥善的控制投喂量外,勤劳确实地帮心爱的乌龟换水也是重要的日常管理项目。市场中流通的多半是甲长在35-60mm间的幼生个体,不过成熟个体甲长足以逼近400mm,虽然色彩会变得暗沉,但却仍保留头部与颈部明显的金色线条,因此成长后仍是相当具有观赏价值的种类。
  按:文中的“斑龟”,即为中华花龟,幼体在市场上又称为“珍珠龟”,是目前市场上数量仅次于红耳龟的一种宠物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