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水果 > 花生
目录
花生 Hua Sheng  
  原名:李娟秀,身高:162CM,星座:有稀奇古怪想法的水瓶座。体重:暂作保密(不太轻哦!)最高兴的事:和更多的人分享我的故事。最难过的事:前年我养了九年的小狗死了(伤心了好一阵子)。最喜欢的一句话: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受制于人,那么错不在命运,而在于我们自己。
  1986年生于孔繁森的故乡――山东聊城,爱幻想,爱发呆,总梦想着自己成为像琼瑶那样的大作家,写的每本书都拍成电视剧。(嘿嘿~又在幻想)。
《花生》
诗人: 歌曲作者 Ge Quzuozhe

huā shēng huā shēng
  落花生
No. 4
  即落花生。 曹禺 《日出》第三幕:“或者哼一两段二簧的漂泊汉,租唱话匣子的,卖水果、花生、栗子的……每个人都放开喉咙沿着每个小窗户喊。”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四回:“一进门只见炕上躺着四五个伪军……炕桌上摆着一盘子花生,一盘子红枣。”参见“ 落花生 ”。
No. 5
  见〖落花生〗。
No. 6
  花生又名落花生、双子叶植物,叶脉为网状脉,种子有果皮包被。历史上曾叫长生果、地豆、落花参、落地松、成寿果、番豆无花果、地果、唐人豆。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类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 食品。
  现在又有一种彩色花生,又称多彩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颜色变异产生多种颜色而来。彩色花生主要分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几个品种,其中按果仁外皮颜色又能分为黑、紫黑、白、紫红、红白,彩粒等几个色系。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红花纹、黑底黄花纹、黄底黑花纹等颜色。长出的秧蔓与普通花生没有区别,只是叶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为两粒黑,四粒黑,两粒彩,四粒彩,双粒花,双粒白等。
  功效
  花生中的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红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锌,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
  花生含有的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 硒和另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白藜芒醇可以防治肿瘤类疾病,同时也是降低血小板聚公证机关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花生还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
  适用人群
  老少均可食用。
  病后体虚、手术病人恢复期以及妇女孕期产后进食花生均有补养效果。
  适用量 每天80-100克即可。
  特别提示 将花生连红衣一起与红枣配合使用,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最宜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
  花生炒熟或油炸后,性质热燥,不宜多食。
  在花生的诸多吃法中以炖吃为最佳。这样既避免了招牌营养素的破坏,又具有了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好烂、易于消化的特点是,老少皆宜。
  健康红绿灯 花生含油脂多,消化时需要多耗胆汁,故胆病患者不宜食用。
  花生能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花生霉变后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花生千万不要吃。
  主要营养素
  维生素
  (毫克)a (微克)b1b2b6b12 (微克)c d (微克) e
  60.850.10.46-14-2.93
  生物素(微克) k (微克)p (微克) 胡萝卜素叶酸 (微克)泛酸烟酸矿物质元素
  (毫克) 钙
  -100-0.01761714.18
  铁磷钾钠铜镁锌 (微克) 硒 (微克)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
  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的重点花生种植加工地,莱西花生播种面积达到33.5万亩,年总产高达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人均产量位列第一,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直接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将近二成,是全国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花生
  花生油是将花生仁经过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属于不干燥性油,色泽淡黄,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优良烹调用油。
  花生是一种营养食品
  花生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里面含有蛋白质25%~36%,脂肪含量可达40%,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
  花生是100多种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还可以炒、炸、煮食,制成花生酥、以及各种糖果、糕点等。因为花生烘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氢以及一些其它醛类挥发出来,构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气。
  花生的内皮含有抗纤维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种外伤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变霉,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种毒素耐高温,煎、炒、煮、炸等烹调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发霉的花生米。
起源和分布
  落花生属约有60~70个种,迄今已收集到并经鉴定的有21个种。其中大多数是二倍体种(2x=20)。 栽培花生是两个二倍体自然加倍的异源四倍体种(2x=40)。根据花生多样性品种类型的集中情况,玻利维亚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欧洲文献中最早记载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国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其后许多书籍不但载有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见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约早于欧洲100多年。
  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但作商品生产的仅10多个国家,主要生产国中以印度和中国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大,前者约720万公顷,560万吨,后者为355.3万公顷,675.7万吨(1985)。其他国家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美国等。
  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 福建龙岩产的花生,果实饱满,香酥可口,应该是国内花生品种的一个地方特色。
形态特征
  花生为圆锥根系,入土可达2米,但主要分布在地面下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中。 根上着生直径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茎直立,绿色,有的品种带有不同深浅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状,中空。主茎高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高的可达1米以上。主茎上生第1次分枝,其与主茎的角度因品种类型而异,约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茎高于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则分枝比主茎长。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叶互生, 为4小叶偶数羽状复叶,某些品种也可见多小叶的畸形叶,有叶柄和托叶,小叶片椭圆、长椭圆、倒卵和宽倒卵形,也有细长披针形小叶,叶面较光滑,叶背略显灰色,主脉明显,有茸毛,叶柄和小叶基部都有叶枕,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而使叶枕薄壁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导致小叶昼开夜闭,闭合时叶柄下垂。
  总状花序,每个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达10朵以上而形成长花枝,蝶形花,橙黄色,旗瓣上带有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条纹。雄蕊10个,2个退化,8个具有花药。柱头羽毛状,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后一群能分生的细胞迅速分裂,约经3~6天伸长形成绿色带紫的棍状物,称果针,一般长10~15厘米。有时可见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针梢端上,顶着受精后已凋萎的花器。这时子房位于果针的梢端,外有若干层细胞的帽状物保护。果针伸长后向地生长,将子房送入土中,达到一定深度后,子房开始向水平方向生长发育而形成荚果。这时需要黑暗条件。荚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发育所需要的钙质,都由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果针入土的难易与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关。开花部位过高,或因茎枝过于纤弱,遇风雨时易变动位置,因而影响果针向地的角度,入土较难。匍匐型花生的果针由于距离土面近,角度适宜,入土结荚率最高。直立或丛生型花生如茎枝节间短,近主茎基部多分枝且能连续开花的,才有较高的入土结荚率。
  荚果果壳坚硬,成熟后不开裂,室间无横隔而有缢缩(果腰)。每个荚果有2~6粒种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或茧形。 每荚3粒以上种子的荚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壳表面有网络状脉纹。种子三角形、桃形、圆柱形或椭圆形,一般底端钝圆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种皮有白、粉红、红、红褐、紫、红白或紫白相间等不同颜色。子叶占种子总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隐藏在两片肥厚的子叶中间,由主芽和两个子叶节侧芽组成。
类型和品种
  中国花生品种可分为4个主要类型:①普通型。侧枝上交替着生花序,分枝多,叶片倒卵圆形。深绿色。株丛直立、丛生以至匍匐。果形较大。种子长圆柱形。生育期较长。②龙生型。植株匍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状。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③珍珠豆型。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花序节,仅少数 2次分枝。叶片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植株直立或丛生。果型较小。种子桃形。休眠性弱。④多粒型。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茎有花序。植株高大,茎枝上有明显的花青素。荚果棍棒状,以3~4粒种子荚果占多数。种子圆柱型。中国在生产上曾大面积栽培的品种类型不一,大多数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丛生花生。通过两个类型间的杂交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显示出一定优越性。现在世界上高产、稳产、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是美国“佛罗蔓生”,也属类型间杂交种,占美国当前花生生产面积的90%以上。“马库鲁红”对叶斑病也有一定抗性,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个品种。中国的“协抗青”对花生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较优。
生理特性
  花生对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需较高热量,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中国花生产区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 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
  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过表皮细胞进入皮层细胞内分裂繁殖,使细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这个时期是寄生关系,而后根瘤菌固氮活动加强,才成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于根系折断,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归土中营腐生生活。适宜根瘤菌繁殖的温度为18~30℃,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5~7.2。土壤中硝酸态氮过多时,对根瘤菌固氮有抑制作用,故生长初期应适当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钾、钙肥能促进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栽培管理
  花生在中国不同地区与其他作物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种植制度,从而有春花生、麦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广东个别地区还可种植冬花生。近年来在水稻田中发展了部分花生种植,形成花生—水稻或水稻—花生的轮作制度。有的地方生育季节较长,水稻品种搭配合适,还可与双季稻轮作。广东、福建等种植秋花生收荚果留作第2年春播用种,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苗全、苗壮,当地俗称“翻秋留种”或“倒种春”。因地下结荚,要求疏松的沙土、砂砾土或砂壤土,以利果针入土、荚果发育和收获。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长发育。
  种子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其适温珍珠豆型为12~15℃,普通型为15~18℃。有些品种的休眠性较强,低温情况下很难发芽。另外,种子吸水后,内含物转化为醣,又易吸引蚂蚁等地下害虫啮食。因此掌握适时播种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覆土不宜过厚,墒情较好时以5~7厘米为宜。覆土厚度超过胚轴的正常延伸长度时,应设法清除。“清棵蹲苗”就是出苗后用手锄刨开土表层,使子叶节露出土面的措施,有利于第一对侧枝的生长,多开花、多结果。种植密度原则上除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外,生育后期应能封行覆蔽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并能抑制杂草。一般生产条件下北方地区普通型花生亩栽1.2~1.5万株,珍珠豆型花生宜稍密;南方地区珍珠豆型品种亩栽1.8~2.2万株。
  苗期施氮不宜过多。依据土壤情况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显著。氮、磷、 钾和硼均可根外追肥。亩产250千克左右时,每产100千克荚果约吸收氮5~7千克,磷1~1.2千克,钾2~3.5千克,对钙的需要量仅次于钾。钙肥能调节土壤酸度,改善花生营养状况,并促进氮的代谢,减少空壳,提高饱果率。花生器官对钙质的吸收利用功能不同,根系吸收的仅能向上运输,很少能转运供应荚果发育。为了使果针和荚果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钙,钙肥宜撒施在结荚区的土壤中。不同类型品种对钙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较低,普通型较高。
  花生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产1千克干物质,约需水 225千克。需水最多、影响最大的是花荚期,约占总需水量的50%左右,此期受旱,会影响花芽分化、开花、受精和果针的伸长。地面干燥也有碍果针入土。南部多雨地区则要注意排水,以免影响荚果的正常发育。
  荚果成熟时间很不一致。可剥开荚果,根据内壁颜色由白转褐变黑的程度来判断。一般以大部分荚果的内壁或内果皮颜色变褐至黑色时开始收获。收获过晚,休眠性弱的品种易在田间发芽;有的品种则易致果柄折断,难以收获干净。大面积生产用收获机挖掘翻晒,而后用摘果机摘果清选、干燥。荚果安全贮藏水分含量为10%。及时充分干燥非常重要,否则会发热、生霉。由于黄曲霉污染而产生的黄曲霉素b1、b2,有致癌作用。
病虫害
  常见病害有花生锈病、早斑病、褐斑病和晚斑病等危害叶部的真菌病害。花生锈病流行时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叶斑病,中国长江以南产区,尤以雨水偏多、田间湿度过大时更为严重。早、晚斑病发病较晚,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慢性的,由于花生已进入成熟期,很易忽视它的为害。部分集中产区花生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也很严重。合理轮作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在中国花生病毒病主要有丛枝病、花叶病和矮缩病。丛枝病在东南沿海较严重,发病时果针不向地而反向上呈勾状,俗称“花生公”。春花生提早播种,秋花生延迟播种,有避病效果。花叶病和矮缩病北方较多。其他如根腐病、小菌核病、壳腐病、冠腐病、叶腐病等也有发生。一般用轮作换茬、抗病育种、精选种子、加强管理、注意排水等综合性措施防治。
  花生的害虫很多。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地老虎和种蝇等,用毒土、毒谷、诱饵防治均有效。苜蓿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卷叶虫等都为害叶片,可用药剂防治。斜纹夜蛾有趋光性,可诱杀。
用途
  种子含油45~55%,少数品种可达60%左右,蛋白质含量为25~30%。花生油是80%不饱和脂肪酸和20%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占33.3~61.3%,亚油酸占18.5~47.5%,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纸工业上可作乳化剂,在纺织工业上用作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淬火剂。对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并有镇咳祛痰作用。榨油后的副产品花生饼可加工成脱脂蛋白粉,经膨化处理可制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种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点以及花生酱。茎叶为优质饲料。荚壳可作粘胶的原料,经干馏、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种产品。种皮可入药,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花生或对花生进行初步加工。
  自从举办快乐男声选秀节目后,陈楚生的粉丝们自称为"花生"
  花生(长生果)是“植物肉”
   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质除大豆外,没有一种粮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当于小麦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称为植物肉是当之无愧的。
  花生的营养价值之高,就连被称为高级营养品的一些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牛奶、肉类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风。花生的产热量高于肉类,比牛奶高20%,比鸡蛋高40%。其他如蛋白质,核蛋素,钙,磷,铁等也都比牛奶、肉、蛋为高。花生中还含有a、b、e、k等各种维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胆碱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榈酸等。可见,花生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而又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余味深长。
  花生也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花生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簌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叶子、花生衣、壳、花生油等,都可以作为药用。
  民间常用单方有:
  治血小板减少:花生米(连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克,7天为一个疗程。
  治高血压:花生米浸醋中,7日后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结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见呵血者,带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汤服用。
  治乳汁少:花生米90克,前猪脚1只,共炖服。
  治胃酸过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为一个疗程,可使胃酸分泌明显减少。
  要注意的是:花生营养虽好,但霉花生不可食,有致癌作用。
科属分类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属: 落花生属 Arachis
  种: 落花生 A. hypogaea
  亚种:蝶形花亚种 Faboideae
简述
  花生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之为“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同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的营养价值比粮食高,可以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媲美。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高,很适宜制造各种营养食品。
  现在又有一种彩色花生,又称多彩色花生,多色花生,五彩花生
  花生的种子(俗称-花生仁)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颜色变异而产生多种颜色而来。彩色花生主要分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几个品种,其中按果仁外皮颜色又能分为黑、紫黑、白、紫红、红白,彩粒等几个色系。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红花纹、黑底黄花纹、黄底黑花纹等颜色。长出的秧蔓与普通花生没有区别,只是叶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为两粒黑,四粒黑,两粒彩,四粒彩,两粒花,两粒白等。按时大会观测站上场门
性味归经及药用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
  功能作用:健脾和胃、利肾去水、理气通乳、治诸血症。
  花生中的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花生红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高出50倍,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花生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锌,能增强记忆,抗老化,延缓脑功能衰退,滋润皮肤。
  花生含有的维生素C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
  花生中的微量元素 硒和另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可以防治肿瘤类疾病,同时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花生还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
  《本草纲目》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
  《药性考》载:“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
适用人群
  老少均可食用。
  病后体虚、手术病人恢复期以及妇女孕期产后进食花生均有补养效果。
  适用量 每天80-100克即可。
特别提示
  将花生连红衣一起与红枣配合使用,既可补虚,又能止血,最宜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
  花生炒熟或油炸后,性质热燥,不宜多食。
  在花生的诸多吃法中以炖吃为最佳。这样既避免了招牌营养素的破坏,又具有了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好烂、易于消化的特点,老少皆宜。
  健康红绿灯
  花生含油脂多,消化时需要多耗胆汁,故胆病患者不宜食用。
  花生能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花生霉变后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黄曲霉素,所以霉变的花生千万不要吃。
主要营养素
  花生(炒)的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可食部71水分(克)4.1能量(千卡)589能量(千焦)2464蛋白质(克)21.7脂肪(克)48碳水化合物(克)23.8膳食纤维(克)6.3胆固醇(毫克)0灰份(克)2.4维生素A(毫克)10胡萝卜素(毫克)60视黄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13核黄素(毫克)0.12尼克酸(毫克)18.9维生素C(毫克)0维生素E(T)(毫克)12.94a-E9.92(β-γ)-E2.38δ-E0.64钙(毫克)47磷(毫克)326钾(毫克)563钠(毫克)34.8镁(毫克)171铁(毫克)1.5锌(毫克)2.03硒(微克)3.9铜(毫克)0.68锰(毫克)1.44碘(毫克)0
国内分布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40.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花生油是将花生仁经过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属于不干燥性油,色泽淡黄,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优良烹调用油。
  花生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里面含有蛋白质25%~36%,脂肪含量可达40%,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
  花生是100多种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还可以炒、炸、煮食,制成花生酥、以及各种糖果、糕点等。因为花生烘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氢以及一些其它醛类挥发出来,构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气。
  花生的内皮含有抗纤维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种外伤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变霉,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种毒素耐高温,煎、炒、煮、炸等烹调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发霉的花生米。
绿色食品花生生产技术
  1.产地选择。(1)产地环境。应符合绿色食品NY/T391-2000的要求。(2)土壤。选择色泽浅,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2.品种选用。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比较早熟、株型紧凑、结荚集中、抗旱性较强、较抗叶斑病、理化指标符合绿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种。主要有:唐油四号、白沙1016、锦花5号、大白沙、鲁花十二等。
  3.种子播前处理。(1)发芽试验。要求发芽率达95%以上。(2)晒种与剥壳。播前要带壳晒种,选晴天9~15时,在干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铺在席子上,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时翻动1次,晒2~3天。剥壳时间以播种前10~15天为好。(3)分级粒选。选种仁大而整齐、籽粒饱满、色泽好,没有机械损伤的一级、二级大粒作种,淘汰三级小粒。(4)根瘤菌拌种。种子拌花生根瘤菌粉,每667平方米用种量加根瘤菌粉25g,菌粉加清水100~150ml调成菌液,均匀地拌在种子上。
  4.整地与施肥。(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后,灭茬,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15cm高的小垄,以备播种时取土用。(2)施肥。优先选用经绿色食品管理部门认定的绿色食品专用肥。随秋整地作垄,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等。施1.5万~3.0万kg/公顷,垄作开沟、疏施,畦作撒施。垄作栽培也可在播种当年下种前疏施农肥。播种时,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顷、硫酸钾75~120kg/公顷作种肥。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碱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顷,pH值为5.5~6.0,施石灰675kg/公顷。
  5.播种。(1)播种期。春季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种。约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稍提前7~10天。(2)播种密度与方式。垄作:垄距50cm,穴距13~17cm,即12万~15万穴/公顷,每穴播两粒。地膜覆盖畦作:一畦两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两粒,即12万~15万穴/公顷。(3)播种方法。垄作:开沟深5cm左右,因墒情而定。先施种肥,再以每穴两粒等距离下种,均匀覆土;镇压。覆膜栽培:分先播种后覆膜和先覆膜后播种两种方法。先播种后覆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机械播种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喷施除草剂、播种、覆膜、压土等工序。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开两条相距40cm的沟,深4~5cm,畦面两侧均留13~15cm。沟内先施种肥,再以每穴两粒等距下种,务使肥种隔离,均匀覆土,使畦面中间稍鼓呈微弧形,要求地表整齐,土壤细碎。然后,喷除草剂乙萆胺,每667平方米用量40~60ml,对水50~75kg喷洒。如墒情不好,要加大对水量,均匀喷洒,使土壤保持湿润。最后,用机械覆膜或人工覆膜,要求膜与畦面贴实无折皱,两边攒土将地膜压实。最后在播种带的膜面上覆土成10~12cm宽、6~8cm高的小垅。
  6.田间管理。(1)垄做栽培的田间管理。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齐时进行。先拔除苗周杂草,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注意不要伤根。清棵后经半个月左右再填土埋窝。中耕除草: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浅、深、浅”的原则,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培土: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不要过厚,以3cm为宜。(2)覆膜栽培的田间管理。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上重新压埋、堵严。当幼苗破膜拱土,开始露出真叶时,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于地表。发现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7.病虫害防治。见下文。
  8.收获。中下部叶片转黄脱落,多数荚果果壳硬化,种子颗粒饱满、光润、呈现品种特有的色泽,可开始收获。选晴天用人工或机械拔收、刨收、犁收均可,起收后就地铺晒,晒到荚果摇动有响声时,运回场院堆垛,荚果朝外,继续风干。约经30天,充分干燥后摘果,去除秕果,再充分晾晒,方可入库储藏。
病虫害及防治
  1.病毒病
  我国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轻斑驳、黄花叶、普通花叶、芽枯等不同类型的病害。
  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由花生条纹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轻斑驳、斑驳,沿叶脉有断续绿色条纹以及橡树叶花叶等各种症状。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后期矮化不明显。轻斑驳病在田间流行具有发病早,扩散快,形成高峰早,流行频率高的特点。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卷曲。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各种症状。病株中等矮化。黄花叶病的浒具有发生早,形成高峰早的特点。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出现脉淡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色相间的普通花叶症状。沿侧脉出现国徽状小绿色条纹和斑点。叶片变窄,叶缘波状扭曲。病株中度矮化,所结荚果多为小果,普通花叶病在花生生长前期发展缓慢,到生育中后期进入高峰,年份流行频率较低。
  花生芽枯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叶片上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黄斑或环斑。有的叶片坏死,沿叶柄和顶端表皮下维管束褐色坏列,并可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缩短,植株明显矮化。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在我国北方生产区,尤为严重。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种传病薯 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种传率的高低主要受发病时期的影响,发病早,种传率高。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情况下,蚜虫发生早晚和数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反之则发病轻。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二是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三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为害。四是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五是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六是药剂治蚜,播种时采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盖种,每亩用药量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盖种,每亩用药量0.5千克,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理蚜虫及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以杜绝蚜虫传毒。
  2.褐斑病和黑斑病
  (1)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它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为害,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
  (2)减少病源: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
  (3)选用耐病品种:虽然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但品种间的耐病性差异较大,一般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较抗病,在河南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 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4)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应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烩剂600倍~800倍液;或抗枯宁700倍液;或波美0.3度~0.5度的石硫合剂等。以后每隔10天~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每次每亩喷药液50千克~75千克。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抗枯宁对褐斑病效果较佳,代森锰锌对网斑病也有较好防治效果,多菌灵在叶斑病与锈病混发区,不宜使用。
  3.青枯病
  花生青枯病双叫“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细菌性病。 害花生的维管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 期表现为主茎顶梢第一、第二片叶首先表现失水萎蔫,势扩展后,全株叶片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到-15天,植株上的荚果、果柄旦褐色湿腐状。
  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5年,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是主要的侵染来源,田间扩散主要借助于流水和工具。高温高湿是病害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防治方法:防治青枯病最经济是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但各品种的抗病性因地点不同表现不太一致,因此在大面积引种前应先作好试验。轮作倒茬也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由于花生青枯病的寄主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好茬口的安排,与红薯、玉米、谷子或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较为适宜,轮作周期达3年-5年。药物可采用25%的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链霉素200毫克/千克-400毫克/千克(200ppm-400ppm)浸种或灌根。
  4.锈病
  花生锈病是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为害较重的病害。近年来,北方花生产区也有扩展蔓延的趋势。花生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到后期病情严重时也为害叶柄、茎枝、果柄和果壳。一般自花期开始为害,先从植株底部叶片发生,后逐渐向上扩展到顶叶,使叶色变黄。发病初期,首先叶片背面出现针尖大小的白斑,同时相应的叶片正面出现黄色小点,以后叶背面病斑变成淡黄色并逐渐扩大,呈黄褐色隆起,表皮破裂后,用手摸可粘满铁锈色末。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枯干,全株枯死,远望和火烧状。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也影响品质。
  花生锈病以风和雨水传染,一般夏季雨量多,相对湿度大,日照少,锈病往往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要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好防旱排涝工作,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在田间病株率达到10%-20%时,可选用50%的胶体硫150倍液;或敌锈钠600倍-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1:2: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 000倍-5 000倍,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次-4次。敌锈钠不宜连续使用,应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每次每亩喷药液60千克-75千克。
用途
  种子含油45~55%,少数品种可达60%左右,蛋白质含量为25~30%。花生油是80%不饱和脂肪酸和20%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占33.3~61.3%,亚油酸占18.5~47.5%,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纸工业上可作乳化剂,在纺织工业上用作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淬火剂。对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并有镇咳祛痰作用。榨油后的副产品花生饼可加工成脱脂蛋白粉,经膨化处理可制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种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点以及花生酱。茎叶为优质饲料。荚壳可作粘胶的原料,经干馏、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种产品。种皮可入药,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北方很多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植花生或对花生进行初步加工。
“植物肉”
  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是大豆的2倍多,比油菜籽高20%以上。花生的蛋白质除大豆外,没有一种粮食比得上它,含量在30%以上相当于小麦的2倍,玉米的2.5倍,大米的3倍。花生中的蛋白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吸收率在90%左右。因此,花生被称为植物肉是当之无愧的。
  花生的营养价值之高,就连被称为高级营养品的一些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牛奶、肉类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风。花生的产热量高于肉类,比牛奶高20%,比鸡蛋高40%。其他如蛋白质,核蛋素,钙,磷,铁等也都比牛奶、肉、蛋为高。花生中还含有A、B、E、K等各种维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胆碱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榈酸等。可见,花生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而又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余味深长。
  花生也是一味中药,中医认为花生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咳嗽痰喘、乳汁缺少等症。花生的叶子、花生衣、壳、花生油等,都可以作为药用。
  民间常用单方
  治血小板减少:花生米(连衣)炒食,每日3次,每次60克,7天为一个疗程。
  治高血压:花生米浸醋中,7日后食用,每天早晚各吃10粒。
  治肺结核:花生米生食,每日4-5次,每次10-20粒。如果见呵血者,带衣食之。
  治久咳:花生去嘴尖,文火煎汤服用。
  治乳汁少:花生米90克,前猪脚1只,共炖服。
  治胃酸过多:食花生米,每日3次,每次20-30粒。2-3星期为一个疗程,可使胃酸分泌明显减少。
  注意:花生营养虽好,但霉花生不可食,有致癌作用。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将花生仁经过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属于不干燥性油,色泽淡黄,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优良烹调用油。
花生过敏症
  花生会引起极其罕见的过敏症。花生过敏的症状包括:血压降低、面部和喉咙肿胀,这些都会阻碍呼吸,从而导致休克。据英国研究人员统计,在英国,每200个人当中有大约一人对花生敏感。虽然部分人只是对花生有轻度过敏反应,但是,花生也会令一些人出现过敏性休克。在英国,每年大约有10个人因为对花生的过敏反应死亡。在2005年,英国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了花生是如何在部分人群体内引起过敏反应的。这种对坚果的过敏症近50年来在国外日益增多,希望也引起国内人的注意。
常见使用方法
  1:鲜花生可以放到水中,加葱姜盐等煮熟食用。
  2:花生米可以用油炒熟后撒上细盐,作为下酒小菜。
  3:花生米可以腌制咸菜
  4:可以砸碎做花生酱食用
  5:榨油
  6:可以作为各种食品的添加物,如点心、粥等。
  7:不能和黄瓜一起吃
食用禁忌
  花生有很多吃法,从营养方面考虑,油炸不可取;生食也不可取,因为在花生生长过程中会感染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公认的最强的致癌物,会沉积在肝脏中,诱发肝癌。因为黄曲霉菌毒素有水溶性,如果煮吃,基本能把黄曲霉菌毒素滤掉,这样吃煮熟的花生较为安全,也易于消化,营养素的损失最小,炒的话无法破坏黄曲霉菌毒素,所以说煮是最好。
  吃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花生的红衣”。一般都认为“花生的红衣”中的成分对人体是很有好处的,不错,对绝大部分人是没问题的,具体资料“红皮含有丰富的甘油酯和甾醇酯,具有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而缩短出血时间,并且有提高血小板的质量,加强毛细血管的吸收性,调节凝血因子缺陷等功能。”也就是说,“花生的红衣”有补血、促进凝血的作用,这对于贫血的人和伤口愈合很有好处。反过来,另一方面,对于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来说,就没什么好处了,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不宜食用“花生的红衣”,在吃煮花生时最好把皮剥掉;贫血患者如果血液黏稠度高的话,最好采取别的补血措施,比如吃血豆腐等;老年人最好也别吃“花生的红衣”,避免血液黏稠。
  另:血液黏稠度可以通过献血或体检查出,或到医院检测。
  注意:以下四种人切记不要吃花生
  胆囊切除者:花生里含的脂肪需要胆汁去消化。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这类病人如果食用花生,没有大量的胆汁来帮助消化,常可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肠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高脂血症患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花生后,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疾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跌打淤肿者:花生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淤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食疗价值
  豆科草本植物落花生的种子。又称落花参、长生果、番豆、地豆、落地生、花生米、花生仁。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末采收果实,剥去果壳,取种子晒干用。亦可生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润肺化痰,催乳,滑肠,止血。
  [参考]种仁含丰富的脂肪油,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其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又含较丰富的蛋白质,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卵磷脂、嘌呤、胆碱、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E,泛酸、钙、磷、铁、甾醇、三萜皂甙、纤维素。种皮含脂质、甾醇、鞣质等。
  [用途]用于脾虚少食,消瘦乏力或小儿营养不良;久咳肺虚或肺痨咳嗽;产后缺乳而气血不足者;脾气虚弱,脚气,两胫肿大,步履沉重;大便燥结;紫癜。
  [用法]生食,生研冲服,炒熟食,或煮熟食等。
  [注意]鲜品、生品性偏凉,热食偏温。生食过多,易引起腹泻;炒食过多,易于燥火,使眼、口、鼻干燥。
  痰湿较甚,或肠滑腹泻者不宜食用。炒熟后,止血作用大减。
  [附方]
  1,花生补浆:花生、甜杏仁、黄豆各15g。加水共研磨成浆,滤取浆液,清晨或早、晚煮熟饭用。亦可将三者研为细末,临用时加水煮熟服。
  源于《医学碎金录》人造乳。本方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铁等,能补益脾胃,滋养补虚;花生、甜杏仁又能润肺化痰。营养价值有如牛乳,而又具医疗作。用于肺痨或久咳肺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消瘦乏力等。病后饮之尤宜。
  2,花生甜杏泥:花生100g,甜杏仁50g。共捣烂成泥状。每次用20g,蜂蜜适量,用开水冲服。
  花生“《药性考》云:生研用,下痰……干嗽者宜餐,滋燥润火。”(《本草纲目拾遗》)本方用花生和甜杏仁、蜂蜜配伍,可增强润肺止咳之功。用于久咳短气、干咳痰少。
  3,花生赤小豆:花生、赤小豆、大枣各60g。加水煮成汤。
  源于《现代实用中药》。本方三物含丰富的维生素B1,可补充人体维生素B1等的缺乏;又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用于脚气病、脾虚浮肿、食少乏力、便溏腹泻、精神倦怠等。
  4,花生炖猪脚:猪脚2个,除去蹄甲和毛后,洗净;药生150g。加水适量,水火炖熟,加猪脂、食盐调味服食。
  源于《陆川本草》。二物同用,能补脾益血,催乳、增乳。用于产后乳汁缺乏。
  5,花生红枣汤:花生120g,大枣30g。加水煎服。亦可嚼食花生,用大枣煎汤送服。
  花生与大枣配用能补脾益血、止血。用于脾虚血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出血。
保健食谱
  1.花生小豆鲫鱼汤花生米200克,赤小豆120克,鲫鱼1条。将花生米、赤小豆分别洗净,沥去水分;鲫鱼1条剖腹去鳞及肚肠;将花生米、赤小豆及治净的鲫鱼同放一大碗中;加入料酒、精盐少许,用大火隔水炖,待沸后,改用小火炖至花生烂熟即可。本汤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所致的体虚浮肿,小便不利等慢性疾患。
  2.花生花生米50克,桑叶、冰糖各15克。取饱满花生米洗净,沥去水分,桑叶拣去杂质;花生米加水烧沸,人桑叶及冰糖,改小火同煮至烂熟,去桑叶,其余服食。此粥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是肺燥咳嗽,哮喘发作,百日咳,大便于结等病症良好的辅助治疗食品。
  3.红枣花生衣汤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适量。红枣洗净,用温水浸泡,去核;花生米略煮一下,冷后剥衣;将红枣和花生衣放在锅内,加入煮过花生米的水,再加适量的清水,用旺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炯煮半小时左右;捞出花生衣,加红糖溶化,收汁即可。本汤具有强体益气,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胃果食少,短气乏力及各种出血病症。
  4.花生粳米粥落花生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花生与粳米洗净加水同煮,沸后改用文火,待粥将成。放人冰糖稍煮即可。本粥具有健脾开胃,养血通乳的功效,适用于睥虚纳差、贫血体衰、产后乳汁不足等病症。经常食之有补益的作用。
科普知识
   花生(peanut) 豆科落花生属作物,学名Arachis L.,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生属有22个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麓以东,亚马逊河南部和拉普拉塔河的北部。栽培种为异源四倍体(2n=4x=40)。 圆锥根系,由主根、侧根和很多次生细根组成。根系很发达,主根可伸入土层两米左右,但根系主要分布在30cm内的土层中。叶分不完全叶及完全叶(真叶)两类。叶片互生,为四小叶羽状复叶,但有时也见到多于或少于4片小叶的畸形叶。叶柄细长,基部有两片托叶,其叶片形状常见的有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和宽倒卵形等。总状花序两性完全花,蝶形花冠,包括有旗瓣、翼瓣和龙骨瓣,黄色、橙黄色。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 和雌蕊组成。雄蕊 10个,荚果,由果壳和种仁组成。果壳较硬,占荚果重的30%左右。颜色可分为紫、褐、紫红、红、粉红、黄、白、花皮等多种。种子由种皮及胚构成,胚又分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四部分。 花生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总积温2800-3460℃。苗期所需温度以20℃左右为宜。开花下针期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23-28℃,每生产1kg花生干物质约耗水450kg左右。花生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从播种至出苗以60-70%、苗期以50-60%、开花至荚果充实以60-70%、苗期以50-60%、开花至荚果成熟期以50-60%较合适。 花生属短日照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甚敏感。良好的光照条件,可以使节间紧凑,分枝多,花芽分化良好。花生对土壤适宜性较广,耐酸、耐旱、耐瘠,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pH值适宜范围5.5-7.5。 花生仁含有60%的脂肪和30%的蛋白质,含热量很高。生的全脂花生仁每100g含热量为568卡,炒熟的全脂花生仁含热量585卡。在花生仁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花生蛋白的可消化率很高,约为蛋白质总量的90%,生熟花生差异不大。花生仁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此外,还含有锌、锰、硼、铜等元素。 果壳中含蛋白质4.87-7.2%,脂肪1.2-2.8%,碳水化合物10.6-21.2%,粗纤维65.7-79.3%。 花生在世界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据1986年联合国统计为1968.1万公顷,其中亚洲约占6%,印度种植面积达780万公顷,约占世界栽培面积三分之一。年总产量(生果)占世界的30%以上,中国居第二位,约占世界栽培面积15%左右;1985年年总产量达675.3万吨。 中国花生分布从热带以至寒温带都有大面积的生产栽培,1984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为242.1万公顷,年总产481.5万吨,平均单产每公顷1988kg。主产区为山东、广东、河北、河南、广西、辽宁、四川、安徽、江苏等省(自治区)。其中山东省种植63万公顷,列第三位;河南19万公顷,居第四位,广西、辽宁等省(自治区)种植面积在10-15万公顷。生产上以春作为主。 70年代以来,世界年贸易量约200万吨,1985/1986年美国出口量为46.7万吨,中国18万吨,阿根廷14万吨,其他国家25万吨。进口量最大的是荷兰,为12.9万吨;法国10.5万吨;英国9.0万吨。世界花生油进出口总量63.8万吨。主要进口国:法国13.5万吨,意大利5.0万吨,比利时3.7万吨,中国香港3.0万吨。主要出口国:塞内加尔10.5万吨,中国4.5万吨,巴西3.0万吨,阿根廷2.6万吨。 花生仁按大小分级,每英两60-80粒为小粒,40-60粒为中粒,30-40粒为大粒,20-30粒为特大粒。食用花生仁的水分最好在6%左右,最高不得超过7.0%;生仁的颜色为淡红色或淡褐色,无杂色、杂质。8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的花生产品有:中国花生油、中国特级花生油、中国浓香花生油、青岛大花生、旭日花生、四川天府花生等三十多种产品。 中国花生病害种类有30多种,其中以叶斑病、锈病、根结线虫、青枯为害较重。北方产区主要是根结线虫和病毒病;南方产区以锈病和青枯为主;叶斑病则全国普遍发生。 合理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病的主要措施。花生与水稻轮作一年,严重病田轮栽两年,即收到明显的防效。世界上危害花生的害虫很多,美国约有360种,前苏联有12种,中国约有130种。 1.种子和幼苗害虫:约有23种,主要是地下害虫。其中蛴螬为害最重,种蝇Hylemyia platura、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网目拟地甲Opatrum subaratum等蛀食种子、胚芽、钻食胚茎,受害种子不能出苗或致害后成弱苗,甚至缺苗,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等能蛟断嫩茎或截断幼根,造成缺苗断垄。花生大蟋蟀Brachytrapes mitratus、台湾油葫芦Gryllus mitratus等主要在南方花生产区发生为害,以若虫和成虫掘土营穴,黄昏出穴为害。 2.茎叶的害虫:约有90余种,主要有豆蚜、烟蓟马等,致害后嫩叶皱缩变形,取食叶片及嫩茎的蒙古灰象甲Xylinophorus mongolicus、华北大黑金龟甲、黑皱鳃金龟甲Trematodes tenbroides、黑绒金龟甲Maladera orientalis等,严重时全部吃光。棉铃虫、棉大造桥虫、苜蓿夜蛾、豆芫菁、斜纹夜蛾等幼虫喜食花蕾,为害叶片,使叶片破碎,造成孔洞或缺刻。花生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us、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a及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ar等为害的叶片黄化变白,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分布于大部分花生产区,以开花下针期为害严重。 3.荚果害虫:有27种,以蛴螬最为猖獗,一年一代的暗黑金龟甲Holotrichia morosa成虫喜食榆、杨等高树树叶,而拟毛黄金龟甲Holotrichia formosana成虫不取食,此两种金龟甲均以老熟蛴螬越冬,不为害春苗,但其当年生的蛴螬皆暴食荚果为害严重;中国害虫天敌种类颇多,例如金龟甲的天敌有中华广肩步甲Calosoma (campalita)、蟾蜍、刺猬等。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须梢麦蛾的天敌有小茧蜂、姬蜂等。
百科辞典
  huasheng
  花生
  Arachis hypo□aea
    豆科(Leguminosae)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故有落花生、落地参之称;又名长生果、万寿果、番豆等。种子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是优良的油料作物。(见彩图各类花生子粒形状)
    起源和分布 落花生属约有60~70个种,迄今已收集到并经鉴定的有21个种。其中大多数是二倍体种(2□=20)。 栽培花生是两个二倍体自然加倍的异源四倍体种(2□=40)。根据花生多样性品种类型的集中情况,玻利维亚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欧洲文献中最早记载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国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其后许多书籍不但载有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见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约早于欧洲100多年。
    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但作商品生产的仅10多个国家,主要生产国中以印度和中国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大,前者约720万公顷,560万吨,后者为355.3万公顷,675.7万吨(1985)。其他国家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美国等。
    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
    形态特征 花生为圆锥根系,入土可达2米,但主要分布在地面下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中。 根上着生直径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茎直立,绿色,有的品种带有不同深浅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状,中空。主茎高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高的可达1米以上。主茎上生第1次分枝,其与主茎的角度因品种类型而异,约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茎高于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则分枝比主茎长。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见图花生的分枝类型)。叶互生, 为4小叶偶数羽状复叶,某些品种也可见多小叶的畸形叶,有叶柄和托叶,小叶片椭圆、长椭圆、倒卵和宽倒卵形,也有细长披针形小叶,叶面较光滑,叶背略显灰色,主脉明显,有茸毛,叶柄和小叶基部都有叶枕,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而使叶枕薄壁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导致小叶昼开夜闭,闭合时叶柄下垂。总状花序,每个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达10朵以上而形成长花枝,蝶形花,橙黄色,旗瓣上带有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条纹。雄蕊10个,2个退化,8个具有花药。柱头羽毛状,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后一群能分生的细胞迅速分裂,约经3~6天伸长形成绿色带紫的棍状物,称果针,一般长10~15厘米。有时可见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针梢端上,顶着受精后已凋萎的花器。这时子房位于果针的梢端,外有若干层细胞的帽状物保护。果针伸长后向地生长,将子房送入土中,达到一定深度后,子房开始向水平方向生长发育而形成荚果。这时需要黑暗条件。荚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发育所需要的钙质,都由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果针入土的难易与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关。开花部位过高,或因茎枝过于纤弱,遇风雨时易变动位置,因而影响果针向地的角度,入土较难。匍匐型花生的果针由于距离土面近,角度适宜,入土结荚率最高。直立或丛生型花生如茎枝节间短,近主茎基部多分枝且能连续开花的,才有较高的入土结荚率。
    荚果果壳坚硬,成熟后不开裂,室间无横隔而有缢缩(果腰)。每个荚果有2~6粒种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或茧形。 每荚3粒以上种子的荚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壳表面有网络状脉纹。种子三角形、桃形、圆柱形或椭圆形,
英文解释
  1. :  ground nut,  hua sheng
  2. n.:  earthnut,  goober,  peanut,  grass [ground, earth] nut,  cocktail snack,  monkey-nut,  groundnut
法文解释
  1. n.  cacahouète, cacahuète, arachide
近义词
落花生
相关词
菜谱健康饮食健康饮食银鱼白菜蒜味
椒盐香蒜
生物自然农业农业作物品种更多结果...
包含词
花生油剥花生落花生花生酸花生酱
花生糕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