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 : 中草藥 : 動物 : 被子植物 : 林業樹種 > 花椒
目錄
《花椒 Chinese red pepper》
詩人: 劉子翬 Liu Zihui

  欣忻笑口嚮西風,噴出元珠顆顆同。
  采處倒含秋露白,曬時嬌映夕陽紅。
  調漿美著騷經上,塗壁香凝漢殿中。
  鼎餗也應知此味,莫教薑桂獨成功。
No. 2
  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上有刺,果實球形,暗紅色。種子黑色,可以做調味的香料,也可入藥。②這種植物的種子。
huā jiāo huā jiāo
  一種有刺的灌木或小喬木,奇數羽狀復葉,傘房花序或短圓錐花序,果實帶紅色,種子黑色
No. 4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上有刺,果實球形,暗紅色,種子黑色,可以做調味的香料,也供藥用。亦指這種植物的種子。 侯金鏡 《漫遊小五臺·神遊》:“婦女兒童摘花椒,拾橡實,撿榛子。”
No. 5
  拉丁文學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科屬:芸香科、花椒屬 .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7m,莖幹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細小的皮孔及略斜嚮上生的皮刺;當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數羽狀復葉,葉軸邊緣有狹翅;小葉5-11個,紙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無柄或近無柄,長1.5-7cm,寬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中脈基部兩側常被一簇褐色長柔毛,無針刺。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被片4-8個;雄花雄蕊5-7個,雌花心皮3-4個,稀6-7個,子房無柄。果球形,通常2-3個,紅色或紫紅色,密生疣狀凸起的油點。花期3-5月,果期7-9月。
  生態習性:
  喜光,適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強,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強,隱芽壽命長,故耐強修剪。不耐澇,短期積水可致死亡。
  繁殖方法:
  播種 7-9月種子完全成熟時採種,採種後及時在室內乾燥處晾幹,果皮開裂後取出種子,晾幹後貯藏,防止黴變出油。3月上旬將貯藏的種子用70℃水浸泡12小時後,用鹼水把種子表面的臘質層搓去,再用清水洗淨後濕沙增溫至20℃催芽貯藏。3月中旬後,待種子露胚根後開始條播。一般株行距3-5cm×30-40cm,也可成畦撒播。根據墒情,要足墒播種,覆土厚度2-3cm。播種量lokg/畝左右,出芽率在70%左右,産苗量在5萬株/畝以上。 栽培管理 定植是關鍵,以芽剛開始萌動時栽植成活率最高,栽後應澆透水,生長季節追肥2-3次,幹旱時並結合澆水。 主要病蟲害: 病害有銹病;蟲害有蚜蟲、紅蜘蛛、花椒天牛、金龜子。
  適生範圍 :
  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均有分佈。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栽培較為集中,鄢陵各處均有栽植。
  用途 :
  可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果皮可作為調味料,並可提取芳香油,又可人藥,種子可食用,又可加工製作肥皂
  功效:
  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蟲;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
  性味辛、溫,有小毒
  成分果含揮發油 (為檸檬烯、枯醇、香葉醇等)、淄醇,不飽和有機酸。
  藥理抑菌試驗:花椒對炭疽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菌,以及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笛、變形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緑膿桿菌、霍亂弧菌等腸內致病菌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1:4的水浸劑對星形奴卡氏菌亦有抑製作用。據動物試驗,少量持續服可促進有關新陳代謝的腺體發育,多量則可促進有關生殖的腺體發育。這就證明了古人"溫陽補腎"的認識。
  功用椒紅:健胃、驅蛔蟲,並有溫暖強壯作用。椒目為利尿藥,用於慢性浮腫腹水。古方"己椒藶黃丸"采用椒目作逐水劑。
  [老人衰弱,病後脾腎陽虛,腰冷腳弱,齒牙浮動]
  椒紅、小茴香等分,微炒後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3~6剋,一日2次。
  [肋節風痹,關節腫病,肌肉瘦削,四肢不遂]
  椒紅500剋,炒研末,嫩鬆葉、嫩柏枝各250剋,微炒後研末,酒泛為丸,食後服,每服3剋,一日2~3次。
  [慢性萎縮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消化不良,脹悶]
  椒紅(微炒)、幹薑、橘皮、甘草等分,研末(或為丸),食後服,每服3~6剋,一日2次。
  [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徵的浮腫腹水]
  椒目60剋,炒後研細,車前子、草勞子等分共研細,棗肉為丸,每服3~6剋,一日2次。
  [蛔蟲腹病,或膽道蛔蟲,嘔吐腹病]
  川椒6 (微炒),烏梅9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蛀牙病]
  川椒9剋,燒酒30剋,浸泡10天,濾過去渣,用棉球蘸藥酒,塞蛀孔內可止痛。
  【英文名】pricklyash peel
  【拉丁名】fructus zanthoxyli
  【別名】香椒、大花椒、椒目
  【來源】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紅椒、紅花椒、大紅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乾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種子(椒目)入藥。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去除雜質曬幹。與種子分開備用。
  【製法】
  花椒:除去椒目、果柄等雜質。
  炒花椒:取淨花椒,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香氣。
  【性狀】
  青椒:多為2~3個上部離生的小蓇葖果,集生於小果梗上,蓇葖果球形,沿腹縫綫開裂,直徑3~4mm。外表面灰緑色或暗緑色,散有多數油點及細密的網狀隆起皺紋;內表面類白色,光滑。內果皮常由基部與外果皮分離。殘存種子呈卵形,長3~4mm,直徑2~3mm,表面黑色,有光澤。氣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蓇葖果多單生,直徑4 ~5mm 。外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直徑0.5~1mm,對光觀察半透明;內表面淡黃色。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搖,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花椒對照藥材2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熒光主斑點。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ml/g)。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外治濕疹瘙癢。
  【用法用量】 3~6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花椒藥用
  斷奶回乳取花椒6剋,加水400毫升,浸泡後煎水煮濃縮成200毫升,再加紅糖30-60剋,於斷乳當天趁熱一次飲下,每日1次,約1-3天可回乳。
  治痛經用花椒10剋,鬍椒3剋,二味共研細粉,用白酒調成糊狀,敷於臍眼,外用傷濕止痛膏封閉,每日1次,此法最適宜於寒凝氣滯之痛經。
  治禿頂適量的花椒浸泡在酒精度數較高的白酒中,1周後使用時,用幹淨的軟布蘸此浸液搽抹頭皮,每天數次,若再配以薑汁洗頭,效果更好。
  治痔瘡花椒1把,裝入小布袋中,紮口,用開水沏於盆中,患者先是用熱氣熏洗患處,待水溫降到不燙,再行坐浴。全過程約2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
  治膝蓋痛花椒50剋壓碎,鮮薑10片,蔥白6棵切碎,三種混在一起,裝在包布內,將藥袋上放一熱水袋,熱敷30至40分鐘,每日2次。
No. 6
  【中文名】花椒(《日用本草》)
  【類 別】果實類
  【異名】大椒(《爾雅》),秦椒、蜀椒(《本經》),南椒(《雷公炮炙論》),巴椒、蓎藙(《別錄》),汗椒(陶弘景),陸撥(《藥性論》),漢椒(《日華子本草》),川椒(《聖惠方》),點椒(《綱目》)。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
  【植物形態】花椒
  灌木或小喬木,高約3~6米。莖枝疏生略嚮上斜的皮刺,基部側扁;嫩枝被短柔毛。葉互生;單數羽狀復葉,長8~14釐米,葉軸具狹窄的翼,小葉通常5~9片,對生,幾無柄,葉片卵形;橢圓形至廣卵形,長2~5釐米,寬1.5~3釐米,先端急尖;通常微凹,基部為不等的楔形,邊緣鈍鋸齒狀,齒間具腺點,下面在中脈基部有叢生的長柔毛。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或頂生於側枝上: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軸被短柔毛;花被片4~8,三角狀披針形:雄花具雄蕊5~7,花藥矩圓形,藥隔近頂端具腺點,花絲綫形,退化心皮2,先端2叉裂;雌花心皮通常3~4,子房背脊上部有凸出的腺點,花柱略外彎,柱頭頭狀,子房無柄。成熟心皮通常2~3。果實紅色至紫紅色,密生疣狀突起的腺點。種子1,黑色,有光澤。花期3~5月。果期7~10月。
  野生於路旁、山坡的灌木叢中,或為栽培。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
  本植物的根(花椒根)、葉(花椒葉)、種子(椒目)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8~10月果實成熟後,剪取果枝,曬幹,除淨枝葉雜質,分出種子(椒目),取用果皮。
  【藥材】乾燥果皮(又名:紅花椒、紅椒、大紅袍)腹面開裂或背面亦稍開裂,呈兩瓣狀,形如切開之皮球,而基部相連,直徑4~5毫米;表面紅紫色至紅棕色,粗糙,頂端有柱頭殘跡,基部常有小果柄及1~2個未發育的心皮,呈顆粒狀,偶有2~3個小蓇葖果並生於果柄尖端。外果皮表面極皺縮,可見許多呈疣狀突起的油腺,油腺直徑0.5~1毫米;內果皮光滑,淡黃色,常由基部與外果皮分離而嚮內反捲。有時可見殘留的黑色種子。果皮革質,具特殊的強烈香氣,味麻辣而持久。以鮮紅、光豔、皮細、均勻、無雜質者為佳。
  主産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等地。此外黑竜江、四川、湖北、青海、湖南、廣西等地亦産。
  此外,同屬植物香椒子的乾燥果皮,亦作花椒使用。習稱"青花椒",其果實多為2~3個小蓇葖果集生於一果柄上,衹有一個蓇葖果的較少;直徑3~4毫米,頂端開裂,具短小的喙尖。外果皮表面草緑色至黃緑色,少有暗緑色,有細皺紋,油腺呈深色點狀,不甚隆起。內果皮灰白色,常與外果皮分離,兩層果皮都嚮內反捲。殘留的種子黑色,光亮,卵圓形。氣香,味麻辣。
  主産於遼寧、江蘇、河北等地。
  各地所産的土花椒,主要為同屬植物野花椒(參見"野花椒葉"條)、竹葉椒(參見"竹葉椒葉"條)、勒欓(參見"鷹不泊"條)、柄果花椒(參見"麻口皮子藥"條)等的果皮,亦作花椒之代用品。
  【化學成分】花椒果實含揮發油0.7%(貴州産)、2~4%(甘肅産)、4~9%(廣東産)。揮發油中含牻牛兒醇、檸檬烯、枯醇等。果實尚含甾醇、不飽和有機酸等。
  香椒子(東北産)的果實含愛草腦、佛手柑內酯。果實揮發油中主要成分為愛草腦,約占90%。果皮含佛手柑內酯及苯甲酸。
  【藥理作用】所含牻牛兒醇,小劑量能抑製大鼠的自發活動。對離體兔小腸,低濃度時作用不恆定。有時有輕度但較久的運動亢進,大劑量則抑製腸運動。給大鼠口服後,能抑製胃腸運動(食糜的通過速度減慢),對大腸運動則影響不大。接近致死量時則有瀉下作用。小量口服,對大鼠有輕度利尿作用;但大量可抑製排泄。給兔靜脈註射可發生迅速而顯著的降壓作用。對大鼠口服的半數致死量為4.8剋/公斤,兔靜脈註射則為50毫剋/公斤。動物死亡皆由於呼吸麻痹。死後解剖,呼吸道有牻牛兒醇特有的香氣,且有多量血性滲出液,肺及支氣管有許多出血斑,因此死亡原因乃由於呼吸極度睏難所致。牻牛兒醇對豚鼠蛔蟲有驅蟲作用。另據報道,花椒稀醇液有局部麻醉作用,在傢兔角膜之表面麻醉,效力較地卡因稍弱;在豚鼠之浸潤麻醉中,效力強於普魯卡因。應該指出,日本所産花椒,實為山椒,我國不産;其中含中樞麻痹成分,又能興奮延髓,産生痙攣。
  【炮製】除去果柄及種子(椒目)。置鍋內炒至發響、油出,取出,放涼。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蜀椒,須去目及閉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須酒拌令濕,蒸,從巳至午,放冷,密蓋,四畔無氣後取出,便入磁器中,勿令傷風。"
  ②《本草衍義》:"蜀椒須微炒,使汗出,又須去附紅黃殼。去殼之法,先微炒,乘熱入竹筒中,以梗舂之,播取紅,如未盡,更揀、更舂,以盡為度。凡用椒須如此。"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生溫,熱寒,有毒。""太熱,有毒。"
  ③《藥性論》:"味苦辛,有小毒。"
  【歸經】入脾、肺、腎經。
  ①《綱目》:"手、足太陰,右腎命門氣分。"
  ②《本草經疏》:"入手、足太陰,兼入手厥陰經。"
  ③《本草新編》:"入心、脾經。"
  ④《長沙藥解》:"入足陽明胃、足厥陰肝、足少陰腎、足太陰脾。"
  【功用主治】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魚腥毒。治積食停飲,心腹冷痛,嘔吐,噫呃,咳嗽氣逆,風寒濕痹,泄瀉,痢疾,疝痛,齒痛,蛔蟲病,蟯蟲病,陰癢,瘡疥。
  ①《本經》:"主風邪氣,溫中,除寒痹,堅齒發,明目。""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
  ②《別錄》:"療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産後餘疾腹痛,出汗,利五髒。""除六腑寒冷,傷寒,溫瘧,大風汗不出,心腹留飲,宿食,腸遊下痢,泄精,女子字乳餘疾,散風邪瘕結,水腫,黃疸,殺蟲魚毒。開腠理,通血脈,堅齒發,調關節,耐寒暑,可作膏藥。"
  ③《藥性論》:"治惡風,遍身四肢頑痹,口齒浮腫搖動;主女人月閉不通,治産後惡血痢,多年痢,主生發,療腹中冷痛。""治頭風下淚,腰腳不遂,虛損留結,破血,下諸石水,腹內冷而痛,除齒痛。"
  ④《食療本草》:"滅瘢,下乳汁。"
  ⑤《日華子本草》:"破癥結,開胃,治天行時氣溫疾,産後宿血,治心腹氣,壯陽,療陰汗,暖腰膝,縮小便。"
  ⑥《綱目》:"散寒除濕,解鬱結,消宿食,通三焦,溫脾胃,補右腎命門,殺蛔蟲,止泄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煎水浸洗。
  【宜忌】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杏仁為之使。畏款鼕。""惡栝樓、防葵。畏雌黃。"
  ②《別錄》:"多食令人乏氣,口閉者殺人。"
  ③《千金·食治》:"久食令人乏氣失明。'
  ④《唐本草》:"畏橐吾、附子、防風。"
  ⑤《本草經疏》:"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或嘈雜醋心,嘔吐酸水,或大腸積熱下血,鹹不宜用;凡泄瀉由於火熱暴註而非積寒虛冷者忌之;陰痿腳弱,由於精血耗竭而非命門火衰虛寒所致者,不宜入下焦藥用;咳逆非風寒外邪壅塞者不宜用;字乳餘疾由於本氣自病者不宜用;水腫黃疸因於脾虛而無風濕邪氣者不宜用;一切陰虛陽盛,火熱上衝,頭目腫痛,齒浮,口瘡,衄血,耳聾,咽痛,舌赤,消渴,肺痿,咳嗽,咯血,吐血等證,法所鹹忌。"
  ⑥《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動火墮胎。"
  【選方】①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現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蜀椒二合(去汗),幹薑四兩,人參二兩。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膠飴一升,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溫覆之。(《金匱要略》大建中湯)
  ②治冷蟲心痛:川椒四兩。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壽域神方》)
  ③治呃噫不止:川椒四兩。炒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九,醋湯下。(《秘傳經驗方》)
  ④治夏傷濕冷,泄瀉不止:川椒一兩(去目並閉口者,慢火炒香熟為度),肉豆蔻(面裹,煨)半兩。上為細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川椒丸)
  ⑤治飧泄:蒼術二兩,川椒一兩(去口。炒)。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溫水下。惡痢久不愈者,彌佳。如小兒病,丸如黍米大。(《普濟方》椒術丸)
  ⑥治齒痛:蜀椒醋煎含之。(《食療本草》)
  ⑦治齒疼:川椒一兩(去目),搗羅為末,以好白麵丸如皂角子大,燒令熱,於所痛處咬之。(《聖惠方》)
  ⑧治傷寒嘔血,繼而齒縫皆流血不止:開口川椒四十九粒,用醋同煎,臨熟入白礬少許,漱口含在口中,少頃吐出,再啜漱而含。(《仁齋直指方》)
  ⑨治寒濕腳氣:川椒二、三升,稀布囊盛之,日以踏腳。(《婦人良方》)
  ⑩治腎風囊癢:川椒、杏仁。研膏,塗掌心,合陰囊而臥。(《仁齋直指方》)
  ⑾治婦人陰癢不可忍,非以熱湯抱洗有不能已者:花椒、吳萸、蛇床各一兩,藜蘆五錢,陳茶一撮,燒????二兩。水煎熏洗。(《醫級》椒茱湯)
  ⑿治手腳心風毒腫:生(花)椒末、????末等分。以醋和敷。(《補缺肘後方》)
  ⒀治久患口瘡:蜀椒去閉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飯壓下,重者可再服,以瘥為度。(《食療本草》)
  ⒁治頭上白禿:花椒末,豬脂調敷。(《普濟方》)
  ⒂治手足皴裂:(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漬之半食頃,出令燥,須臾復浸,幹塗羊、豬髓腦。(《僧深集方》)
  ⒃治漆瘡:漢椒湯洗之。(《譚氏小兒方》)
  ⒄治元藏傷憊,耳聾目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暴幹搗羅取紅秤一斤,再搗為末),生地黃七斤(肥嫩者)。上二味,先將地黃攙絞自然汁,銅器中煎至一升許,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暖酒下三十丸。(《聖濟總錄》椒紅丸)
  ⒅治好食生茶:(花)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子大,茶下十丸。(《勝金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蛔蟲性腸梗阻
  用麻油2~4兩,置鍋中煎熬,投入花椒3~4錢,至微焦即撈出棄去;待花椒油微溫時1次服完。治療8例兒童患者,均於服藥後15~30分鐘腹痛停止,隨後排便,有的同時排出蛔蟲。如梗阻時間過長,中毒癥狀明顯,有腸壞死或有闌尾蛔蟲可能者,則不宜服用。
  ②治療血吸蟲病
  試用於早、中期血吸蟲病,對改善癥狀有一定作用,服藥後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縮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裝膠囊,成人每天5剋,分3次服。20~25天為一療程。
  ③治療蟯蟲病
  花椒1兩,加水2市斤,煮沸40~50分鐘,過濾。取微溫濾液25~30毫升行保留灌腸,每日1次,連續3~4次。治療108例小兒蟯蟲病患者,臨床癥狀均消失,糞檢3次蟲卵皆為陰性。
  ④用於止痛
  取花椒果皮製成50%的註射液,痛時肌肉註射或穴位註射,每次2毫升。共觀察266例,其中腹痛(潰瘍痛、腸痙攣、膽絞痛)246例,有效240例;肝區痛4例均有效;腰痛3例,有效2例;其它疼痛(頭痛、心絞痛等)13例。有效5例。266例中疼癌完全緩解者186例,部分緩解者68例,無效12例。註射後一般10~15分鐘疼痛緩解,可持續2~4小時。治程中未見副作用。
  ⑤用於回乳
  花椒2~5錢,加水400~500毫升,浸泡後煎煮濃縮成250毫升,然後加入紅糖(白糖效果不佳)1~2兩,於斷奶當天趁熱1次服下,日服1次,約1~3次即可回乳。絶大多數於服藥後6小時乳汁即顯著減少,第2天乳脹消失或脹痛緩解。
名 字
  拉丁文學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以下是四個大品種的拉丁學名
  Zanthoxylum piperitum
  Zanthoxylum sancho
  Zanthoxylum simulans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英文名: Pricklyash Peel,Sichuan pepper, Szechuan pepper
  別名: 香椒、大花椒、青椒、青花椒、山椒、狗椒、
  蜀椒、川椒、紅椒、紅花椒、大紅袍
  因其味麻,又稱作麻椒
科 屬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無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芸香科 Rutaceae
  屬: 花椒屬 Zanthoxylum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7m,莖幹通常有增大皮刺;枝灰色或褐灰色,有細小的皮孔及略斜嚮上生的皮刺;當年生小枝被短柔毛。奇數羽狀復葉,葉軸邊緣有狹翅;小葉5-11個,紙質,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無柄或近無柄,長1.5-7cm,寬1-3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中脈基部兩側常被一簇褐色長柔毛,無針刺。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色大多為白色或者淡黃色,花被片4-8個;雄花雄蕊5-7個,雌花心皮3-4個,稀6-7個,子房無柄。果球形,通常2-3個,果球顔色大多為青色,紅色,紫紅色或者紫黑色,密生疣狀凸起的油點。花期3-5月,果期7-9月。 花椒
生態習性
  喜光,適宜溫暖濕潤及土層深厚肥沃壤土、沙壤土,萌蘖性強,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強,隱芽壽命長,故耐強修剪。不耐澇,短期積水可致死亡。
繁殖方法
  播種 7-9月種子完全成熟時採種,採種後及時在室內乾燥處晾幹,果皮開裂後取出種子,晾幹後貯藏,防止黴變出油。3月上旬將貯藏的種子用70℃水浸泡12小時後,用鹼水把種子表面的臘質層搓去,再用清水洗淨後濕沙增溫至20℃催芽貯藏。3月中旬後,待種子露胚根後開始條播。一般株行距3-5cm×30-40cm,也可成畦撒播。根據墒情,要足墒播種,覆土厚度2-3cm。播種量lOkg/畝左右,出芽率在70%左右,産苗量在5萬株/畝以上。
栽培管理
  定植是關鍵,以芽剛開始萌動時栽植成活率最高,栽後應澆透水,生長季節追肥2-3次,幹旱時並結合澆水。 主要病蟲害: 病害有銹病;蟲害有蚜蟲、紅蜘蛛、花椒天牛、金龜子。
分佈
  我國華北、華中、華南均有分佈。陝西韓城、合陽(國內最大産地),河南省伏牛山、太行山栽培較為集中,鄢陵各處均有栽植。 南美洲也本來就有一些品種在野外生長。花椒果子
  其中,甘肅省臨夏地區已經成為除陝西韓城以外的第二大花椒産區,其周邊地區也有栽植。
病蟲害防治
  一、花椒蟲害
  我國花椒害蟲種類很多,已知的約有132種。如金龜子類、花椒跳甲、花椒鳳蝶、花椒刺蛾、大袋蛾、黑蚱、花椒蚜蟲、花椒介殼蟲、花椒紅蜘蛛、花椒癭蚊、花椒虎天牛等等。現主要介紹花椒虎天牛,花椒介殼蟲,花椒紅蜘蛛。
  1、花椒虎天牛
  花椒虎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
  形態特徵:成蟲體長19~24mm,體黑色,全身有黃色絨毛。頭部細點刻密佈,觸角11節,約為體長的1/3。足與體色相同。在鞘翅中部有2個黑斑,在翅面1/3處有一近圓形黑斑。卵長橢圓形,長1 mm,寬0.5cm,初産時白色,孵化前黃褐色。初孵幼蟲頭淡黃色,體乳白色,2-3齡後頭黃褐色,大齡幼蟲體黃白色,節間青白色。蛹初期乳白色,後漸變為黃色。
  生活史和習性:花椒虎天牛兩年發生一代,多以幼蟲越鼕。5月,成蟲陸續羽化,6月下旬成蟲爬出樹幹,咬食健康枝葉。成蟲晴天活躍,雨前悶熱最活躍。7月中旬在樹幹高1m處交尾,並産卵於樹皮裂縫的深處,每處1-2粒,一雌蟲一生可産卵20-30粒。一般8月至10月卵孵化,幼蟲在樹幹裏越鼕。次年4月幼蟲在樹皮部分取食,蟲道內流出黃褐色黏液,俗稱“花椒油”。5月幼蟲鑽食木質部並將糞便排出蟲道。蛀道一般0.7 cm×1?M,扁圓形,嚮上傾斜與樹幹呈45°角。幼蟲共5齡,以老熟幼蟲在蛀道內化蛹。6月,受害椒樹開始枯萎。
  防治方法:①清除蟲源:及時收集當年枯萎死亡植株,集中燒毀。②人工捕殺:在7月的晴天早晨和下午進行人工捕捉成蟲。③生物防治:川硬皮腫腿蜂是花椒虎天牛的天敵,在7月的晴天,按每受害株投放5~10頭川硬皮腫腿蜂的標準,將該天敵放於受害植株上。實踐證明,應用川硬皮腫腿蜂防治花椒虎天牛效果好。
  2、花椒介殼蟲
  花椒介殼蟲是同翅目蚧總科為害花椒的蚧類統稱,有草履蚧、桑盾蚧、楊白片盾蚧、梨園盾蚧等。它們的特點都是依靠其特有的刺吸性口器,吸食植物芽、葉、嫩枝的汁液。造成枯梢、黃葉,樹勢衰弱,嚴重時死亡。
  形態特徵:體型多較小,雌雄異型,雌蟲固定於葉片和枝幹上,體表覆蓋蠟質分泌物或介殼。一般介殼蟲産卵於介殼下,初孵若蟲尚無蠟質或介殼覆蓋,在葉片、枝條上爬動,尋求適當取食位置。2齡後,固定不動,開始分泌蠟質或介殼。
  生活習性:花椒蚧類一年發生一代或幾代,5月、9月均可見大量若蟲和成蟲。
  防治方法:由於蚧類成蟲體表覆蓋蠟質或介殼,藥劑難以滲入,防治效果不佳。因此,蚧類防治重點在若蟲期。①物理防治:鼕、春用草把或刷子抹殺主幹或枝條上越鼕的雌蟲和繭內雄蛹。②化學防治:可選擇內吸性殺蟲劑,如氧化樂果1000倍;尤以40%速撲殺800~1000倍效果好。③生物防治。介殼蟲自然界有很多天敵,如一些寄生蜂、瓢蟲、草蛉等。
  3、花椒紅蜘蛛(山楂葉蟎、山楂紅蜘蛛)
  形態特徵:雌成蟲體卵圓形,長0.55mm,體背隆起,有細皺紋,有剛毛,,分成6排。雌蟲有越鼕型和非越鼕型之分,前者鮮紅色,後者暗紅色。雄成蟲體較雌成蟲小,約0.4mm。卵圓球形,半透明,表面光滑,有光澤,橙紅色。後産期顔色漸漸淺淡。幼蟲初孵化乳白色,圓形,有足3對,淡緑色。若蟲體近卵圓形,有足4對,翠緑色。
  生活史和習性:一年發生6-9代,以受精雌成蟲越鼕。在花椒發芽時開始危害。第一代幼蟲在花序伸長期開始出現,盛花期危害最盛。交配後産卵於葉背主脈兩側。花椒紅蜘蛛也可孤雌生殖,其後代為雄蟲。每年發生的輕重與該地區的溫濕度有很大的關係,高溫幹旱有利於發生。
  防治方法:①化學防治:必須抓住關鍵時期,在4~5月,害蟎盛孵期、高發期用25%殺蟎淨500倍液、73%剋蟎特3000倍液防治;或用內吸性殺蟲劑氧化樂果1000倍;40%速撲殺800~1000倍。②生物防治:害蟎有很多天敵,如一些捕食蟎類、瓢蟲等,田間盡量少用廣譜性殺蟲劑,以保護天敵。
  二、花椒病害
  花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環境不適或受病原菌的侵害,常常發生一些影響椒樹生長挂果結實、産品質量的病害。常有的病害有花椒菟絲子、花椒銹病、花椒根腐病、花椒落葉病、花椒炭疽病、花椒潰瘍病、花椒枯梢病、花椒枯枝病、花椒葉斑病、花椒膏藥病等。現主要介紹花椒根腐病,花椒銹病和花椒膏藥病。
  1、花椒根腐病
  花椒根腐病常發生在苗圃和成年椒園中。是由腐皮鐮孢菌引起的一種土傳病害。受害植株根部變色腐爛,有異臭味,根皮與木質部脫離,木質部呈黑色。地上部分葉形小而色黃,枝條發育不全,嚴重時全株死亡。
  防治措施:①合理調整佈局,改良排水不暢,環境陰濕的椒園,使其通風乾燥。②做好苗期管理,嚴選苗圃,以15%粉銹寧500-800倍液消毒土壤。高床深溝,重施基肥。及時拔除病苗。③移苗時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根24小時。用生石灰消毒土壤。並用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15%粉銹寧500-800倍液灌根。④4月用15%粉些寧300-800倍液灌根成年樹,能有效阻止發病。夏季灌根能減緩發病的嚴重程度,鼕季灌根能減少病原菌的越鼕結構。⑤及時挖除病死根,死樹,並燒毀,消除病染原。
  2、花椒銹病
  花椒銹病是花椒葉部重要病害之一。廣泛分佈在陝西、四川、河北、甘肅等省的花椒栽培區。嚴重時,花椒提早落葉,直接影響次年的挂果。發病初期,在葉子正面出現2-3mm水漬狀褪緑斑,並在與病斑相對的葉背面出現黃橘色的皰狀物,為夏孢子堆。本病由花椒鞘銹菌引起。夏孢子和鼕孢子階段發生在花椒樹上。花椒銹病的發生主要與氣候有關。凡是降雨量多,特別是在第三季度雨量多,降雨天數多的條件下,危害很容易發生。
  防治措施:①藥劑預防:在未發病時,可噴布波爾多液或0.1-0.2%波美石灰硫磺合劑,或在6月初至7月下旬對花椒樹用200-400倍液萎銹靈進行噴霧保護。②藥劑防治:對已發病的可噴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控製夏孢子堆産生。發病盛期可噴霧1:2:200倍波爾多液,或0.1-0.2波美石硫合劑,或15%可濕性粉銹寧粉劑1000-1500倍液。③加強肥水管理,鏟除雜草,合理修剪。晚秋及時清除枯枝落葉雜草並燒毀。④栽培抗病品種,可以將抗病能力強的花椒品種混栽。
  3、花椒膏藥病
  花椒膏藥病是花椒的一種常見病,其病原為擔子菌亞門的隔擔耳。擔子果似膏藥狀,緊帖在花椒樹枝幹上。輕者使枝幹生長不良,挂果少;重者導致枝幹枯死。在很多地區,花椒枝幹及整株枯死,挂果少,結果小都與膏藥病有關。膏藥病的發生與樹齡、濕度及品種有關。據調查,花椒膏藥病主要發生在蔭蔽、潮濕的成年椒園;另外,該病發生與介殼蟲危害有關,膏藥病以介殼蟲分泌的蜜露為營養,故介殼蟲危害嚴重的椒園,膏藥病發病嚴重
  防治措施:①加強管理,適當修剪,除去枯枝落葉,降低椒園濕度。②控製栽培密度,尤其是在盛果期老熟椒園,過於蔭蔽應適當間伐。③用波美4~5度石硫合劑塗抹病斑。④加強介殼蟲的防治。
用途
  可孤植又可作防護刺籬。果皮可作為調味料,並可提取芳香油,又可人藥,種子可食用,又可加工製作肥皂
  功效
  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蟲;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
  性味 辛、溫,有小毒,麻.
  成分 果含揮發油 (為檸檬烯、枯醇、香葉醇等)、淄醇,不飽和有機酸。
  藥理 抑菌試驗:花椒對炭疽桿菌、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菌,以及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笛、變形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緑膿桿菌、霍亂弧菌等腸內致病菌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1:4的水浸劑對星形奴卡氏菌亦有抑製作用。據動物試驗,少量持續服可促進有關新陳代謝的腺體發育,多量則可促進有關生殖的腺體發育。這就證明了古人"溫陽補腎"的認識。
  功用 椒紅:健胃、驅蛔蟲,並有溫暖強壯作用。椒目為利尿藥,用於慢性浮腫腹水。古方"己椒藶黃丸"采用椒目作逐水劑。
  [老人衰弱,病後脾腎陽虛,腰冷腳弱,齒牙浮動]
  椒紅、小茴香等分,微炒後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3~6剋,一日2次。
  [肋節風痹,關節腫病,肌肉瘦削,四肢不遂]
  椒紅500剋,炒研末,嫩鬆葉、嫩柏枝各250剋,微炒後研末,酒泛為丸,食後服,每服3剋,一日2~3次。
  [慢性萎縮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消化不良,脹悶]
  椒紅(微炒)、幹薑、橘皮、甘草等分,研末(或為丸),食後服,每服3~6剋,一日2次。
  [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徵的浮腫腹水]
  椒目60剋,炒後研細,車前子、草勞子等分共研細,棗肉為丸,每服3~6剋,一日2次。
  [蛔蟲腹病,或膽道蛔蟲,嘔吐腹病]
  川椒6 (微炒),烏梅9剋,水煎,一日2~3次分服。
  [蛀牙病]
  川椒9剋,燒酒30剋,浸泡10天,濾過去渣,用棉球蘸藥酒,塞蛀孔內可止痛。
  斷奶回乳:取花椒6剋,加水400毫升,浸泡後煎水煮濃縮成200毫升,再加紅糖30-60剋,於斷乳當天趁熱一次飲下,每日1次,約1-3天可回乳。
  治痛經:用花椒10剋,鬍椒3剋,二味共研細粉,用白酒調成糊狀,敷於臍眼,外用傷濕止痛膏封閉,每日1次,此法最適宜於寒凝氣滯之痛經。
  治禿頂:適量的花椒浸泡在酒精度數較高的白酒中,1周後使用時,用幹淨的軟布蘸此浸液搽抹頭皮,每天數次,若再配以薑汁洗頭,效果更好。
  治痔瘡:花椒1把,裝入小布袋中,紮口,用開水沏於盆中,患者先是用熱氣熏洗患處,待水溫降到不燙,再行坐浴。全過程約2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
  治膝蓋痛:花椒50剋壓碎,鮮薑10片,蔥白6棵切碎,三種混在一起,裝在包布內,將藥袋上放一熱水袋,熱敷30至40分鐘,每日2次。
  【來源】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或花椒(蜀椒、川椒、紅椒、紅花椒、大紅袍)Zantho xylum bungeanum Maxim.的乾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種子(椒目)入藥。秋季采收成熟果實,去除雜質曬幹。與種子分開備用。
  【相關藥材】浪葉花椒 花椒簕 石山花椒 毛葉花椒 樗葉花椒皮 野花椒根 野花椒葉 野花椒 大葉花椒莖葉 大葉花椒
  【製法】
  花椒:除去椒目、果柄等雜質。
  炒花椒:取淨花椒,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香氣。
  【性狀】
  青椒:多為2~3個上部離生的小蓇葖果,集生於小果梗上,蓇葖果球形,沿腹縫綫開裂,直徑3~4mm。外表面灰緑色或暗緑色,散有多數油點及細密的網狀隆起皺紋;內表面類白色,光滑。內果皮常由基部與外果皮分離。殘存種子呈卵形,長3~4mm,直徑2~3mm,表面黑色,有光澤。氣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蓇葖果多單生,直徑4 ~5mm 。外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直徑0.5~1mm,對光觀察半透明;內表面淡黃色。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搖,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花椒對照藥材2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熒光主斑點。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ml/g)。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外治濕疹瘙癢。
  【用法用量】 3~6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花椒加工及相關機械
  1、花椒幹製
  傳統的花椒幹製方法是集中晾曬或用陰涼乾燥處陰幹,所需時間比較長,一般需6-10天,且在此期間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就容易出現黴變等問題造成損失。現在多采用人工烘烤方法,可用土烘房或烘幹機進行幹製。人工烘烤的花椒色澤好、能夠很好的保存花椒的各種風味物質。
  具體方法是:花椒采收後,先集中晾曬半天到一天,然後裝烘篩送入烘房烘烤,裝篩厚度3-4釐米。在烘烤開始時控製烘房溫度50-60℃,2-2.5小時後升溫到80℃左右,再烘烤8-10小時,待花椒含水量小於10%時即可。在烘烤過程中要註意排濕和翻篩。開始烘烤時,每隔1小時排濕和翻篩一次,之後隨着花椒含水量的降低,排濕和翻篩的間隔時間可以適當延長。花椒烘幹後,連同烘篩取出,篩除籽粒及枝葉等雜物,按標準裝袋即為成品。裝袋後的花椒應在陰涼乾燥處貯存。
  2、花椒粉的加工
  取幹製後潔淨的花椒,放入炒鍋中,用文火炒製,一邊炒一邊不停的翻攪;或用炒貨機在120-130℃下炒製6-10分鐘,取出自然冷卻至室溫,用粉碎機粉碎至80-100目,按定量裝入塑料薄膜復合袋中,封口即為花椒粉成品。
  3、花椒油的加工
  一般以新鮮花椒為原料。加工時先把食用菜油放入鍋中,加熱燒開使油沫散後,停止加熱,待油溫降至120-130℃(憑經驗或用溫度計測)時倒入花椒(菜油與花椒的比例為1:0.5),立即加蓋密封,以減少芳香物質的揮發散失。冷卻後用離心機在1600-2000轉/分的速度下離心除去果渣等雜質,裝瓶即為花椒油成品。
  用此法加工花椒油時,要嚴格掌握油溫,否則,當油溫過高時會使麻味素受到破壞,芳香物質也迅速揮發;油溫過低又不能使麻味素和芳香物質充分溶出,這都會影響産品質量。
  4、主要機械-花椒篩選機
  花椒是美味佳餚的主要調味品,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由原來用原枝花椒到現在用單個花椒殼所至産生花椒篩選機。別稱(花椒機、花椒清選機、花椒顛殼機),它是對原枝花椒進行粉碎、分選、最後至食用必備機器。在殷氏花椒機研製中心自1995年精心設計、研究、反復試驗,於2008年推出新型花椒篩選機,此機采用汽車麯軸原理+迴旋篩優點+回轉地輪自衡為一體。主構件由機頭、機架、篩面、偏心連桿、電機、地輪等構成。外觀設計緊湊合理,可在原地360度旋轉,移動十分方便,電源(單相220v、三相380v)均可,噪聲低,經久耐用,篩淨效果95%以上。
營養分析
  果皮含有揮發油,油的主要成分為檸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 alcohol)、?牛兒醇(Geraniol)。此外並含有植物甾醇及不飽和有機酸等多種化合物。
  1. 花椒氣味芳香,可除各種肉類的腥膻臭氣,能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
  2. 有研究發現,花椒能使血管擴張,從而能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3. 服食花椒水能驅除寄生蟲。
  4.川椒肉厚皮皺,比秦椒略小,又有青椒、麻椒之分。在秦椒中,有獅子頭,即大紅袍;米椒,即小紅袍;油椒(大花椒)之分。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孕婦,陰虛火旺者忌食。
烹飪指導
  烹調用途:為四川菜使用最多的調料,常用於配製鹵湯、腌製食品或燉製肉類,有去膻增味作用。亦為“五香粉”原料之一。
  1. 炒菜時,在鍋內熱油中放幾粒花椒,發黑後撈出,留油炒菜,菜香撲鼻;
  2. 把花椒、植物油、醬油燒熱,澆在涼拌菜上,清爽可口;
  3. 腌製蘿蔔絲時放入花椒,味道絶佳。
  另註: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等天然調味品都有一定的毒性和誘變性。誘發物能改變正常組織的細胞遺傳功能,誘發惡性腫瘤。另外,上述調味品屬熱性,夏天食用,特別是內熱高的人食用會引起便秘、腸脹氣等。所以這些調味品雖可使用但不宜多用。
  具體地說,花椒、八角含有的是黃樟醚,可能誘發肝癌。桂皮、八角、茴香、花椒等天然調味品都有一定的毒性和誘變性。誘發物能改變正常組織的細胞遺傳功能,誘發惡性腫瘤。另外,上述調味品屬熱性,夏天食用,特別是內熱高的人食用會引起便秘、腸脹氣等。所以這些調味品雖可使用但不宜多用。
  具體地說,花椒、八角含有的是黃樟醚,可能誘發肝癌。
  炒菜放花椒可溫陽驅寒 提升免疫力
  花椒是常用的調味品,但你有沒有想過春天炒菜時多放上一把花椒,不僅能夠溫陽驅寒,還能殺菌防病,增強免疫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認為花椒性溫,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的作用,春季適度食用,有助於人體陽氣的生發。同時,春季各種細菌病毒開始繁殖,是流行病的多發季節,而花椒中的揮發油可提高體內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進而可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並且花椒對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此外,南方的春季雨水較多,脾胃虛弱的人非常容易受到濕邪的睏擾,導致消化不良,而花椒具有溫中除濕的作用,尤其是脾胃虛寒、食欲不振的朋友更應吃點花椒。而在烹調緑豆芽、白蘿蔔、鼕瓜、萵苣、菠菜等涼性或寒性的蔬菜或肉類時,最好都要加點溫性的花椒
食療作用
  花椒俗稱川椒,辛溫有毒。清。王孟英認為“多食動火”。《本草經疏》中告誡:“肺胃素有火熱,或咳嗽生痰,或咳嗽咯血,……法所鹹忌。”肺結核之人亦當忌食。
  花椒味辛、性熱,歸脾、胃經;
  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之功效;
  主要治療嘔吐,風寒濕痹,齒痛等癥。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堅齒、烏發、明目,久服,好顔色,耐老、增年、健神。”
其他相關
  花椒始見載於《詩經》。古代常將花椒與酒配製,稱作椒酒。《齊民要術》多次提到用於調味。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明確指出“其味辛而麻”的特點。此麻現已形成四川風味的一大特色,並為廚師所廣泛應用。
備註
  1. 過多食用易消耗腸道水分造成便秘;
  2. 花椒以籽小、殼淺紫色的為好;
  3. 花椒受潮後會生白膜、變味。保管時要放在乾燥的地方,註意防潮;
  4. 炸花椒油時油溫不宜過高。
  本品的同屬植物青椒(Z.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民間亦作川椒用。二者的分別是川椒的果實為單個果,而青椒的果實則由2~3個果集生。
  花椒育苗技術:
  花椒嫁接育苗的好處:
  其具體操作如下:
  一、砧木苗的培育
  於8月中下旬至9月底採集充分成熟的野花椒種子,采回後攤於通風乾燥的室內,讓其自然陰幹,果皮裂口落出種子後,將種子置於30%的鹼水中浸泡24小時,並用手反復搓洗,去掉油脂,再用清水衝洗幹淨,然後用2%的高錳酸鉀拌種消毒。11月上中旬,選擇土壤鬆、肥、潮的地塊作苗床播種,播前施足土雜肥,做成寬1米,高30釐米的畦,開溝條播,每畦4行。播後用細篩篩上一層2釐米厚的土雜肥蓋種,並覆草保濕。春季出苗時,及時解除覆蓋物,苗高達10釐米時按株距10釐米定苗,每畝約2萬株,以後結合除草、施肥、抹芽、促使芽苗生長健壯。
  二、嫁接前的準備
  1、砧木的選擇。選擇生長健壯、無病害、基徑在0.5釐米以上的實生苗作為砧木。實踐證明,砧木越粗,嫁接成活率越高。此外還要抹除距地面10釐米以內的葉刺,便於操作。
  2、接穗的採集。要剪除品種優良、無病蟲害、芽體充實、粗度在0.4—0.6釐米的一年生枝條作接穗。采回剔除葉刺後,用濕麻袋包裹,並及時灑水保持濕潤,以備用。也可隨采隨接。
  三、嫁接
  1、嫁接時間。驚蟄前後,部分砧木葉芽萌動時為最佳嫁接時期。
  2、嫁接方法。主要采用單芽枝腹接。
  具體操作步驟:擇砧木距地面5—6釐米光滑處嚮下平削一刀,稍帶木質部,長約2釐米,留0.5釐米的皮層將上牛部皮層削去。在接芽的側面成45度的角削斷接穗,再在背面削一長2釐米的長削面,並用枝剪在芽體的上方0.5釐米處剪斷接穗取下接芽,迅速將接芽插入砧木切口內,對齊形成層,用薄膜綁緊即可。
  四、接後的管理
  嫁接後25—30天,接芽即可萌發,此時用嫁接刀桃破薄膜露出接芽,讓其自然生長,然後再距接芽上方1釐米處,分2—3次剪砧。其他的管理還包括除萌、除草、施肥、防治病蟲等工作。當年秋季即可出圃定植。
食療價值
  芸香科木本植物花椒或青椒等的果皮。花椒,分佈於我國北部至西南,以四川産者為優,又稱巴椒、蜀椒、川椒、紅皮椒、大紅袍;青椒,又稱香椒子、山椒,分佈於東北至廣東北部。秋季采收,除去果柄、種子,曬幹用。
  [性能]味辛,性熱。能開胃,溫中,止痛,驅蟲。
  [參考]花椒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為牻牛兒醇、檸檬烯、磷、鐵等。青椒子含揮發油,主要為異茴香腦、香檸檬內酯、苯甲酸。
  牻牛兒醇小量能增強腸蠕動,大量則抑製腸蠕動。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桿菌、緑膿桿菌、傷寒桿菌等有抑製作用。對豬蛔蟲有殺滅作用。對局部有麻醉止痛作用。
  [用途]用於脾胃虛寒,食欲減退,或脘腹冷痛,嘔吐,腹瀉;蛔蟲引起的腹痛。
  [用法]作調味食,煎湯,研末等。
  [註意]多食動火,耗氣,損目。
  [附方]
  1,椒術丸:蒼術60g,花椒30g。研為細末,醋糊為丸,每次服6~9g,溫開水送下。
  源於《普濟方》。本方取蒼術健脾燥濕,花椒散寒燥濕。用於脾胃陽虛,寒濕阻滯,瀉下稀水,食物不化。
  2,麻油花椒:脂麻油適量,於鍋內加熱,放入花椒2g,煎至微香,濾去花椒,取油作兩次服,間隔2~3小時。
  本方主要取花椒驅蛔、止痛,脂麻油能滑腸通便,有助於排除蛔蟲。用於蛔蟲性腸梗阻。
  《壽域神方》治“冷蟲心痛”,用花椒炒出油,趁熱以酒淋之,服酒。用花椒之意與上方同。
中國藥典2005版
  名稱:
  花椒
  漢語拼音:
  Huajiao
  英文名:
  PERICARPIUM ZANTHOXYLI
  基原: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Sleb.et Zucc.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乾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幹,除去種子及雜質。
  性狀:
  青椒 多為2-3個上部離生的小蓇葖果,集生於小果梗上,蓇葖果球形,沿腹縫綫開裂,直徑3-4mm。外表面灰緑色或暗緑色,散有多數油點及細密的網狀隆起皺紋;內表面類白色,光滑。內果皮常由基部與外果皮分離。殘存種子呈卵形,長3-4mm,直徑2-3mm,表面黑色,有光澤。氣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 蓇葖果多單生,直徑4-5mm。外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直徑0.5-1mm,對光觀察半透明;內表面淡黃色。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搖,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揮至約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花椒對照藥材2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熒光主斑點。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ml/g)。
  炮製方法:
  花椒 除去椒目、果柄等雜質。
  炒花椒 取淨花椒,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有香氣。
  性味:
  辛,溫。
  歸經:
  歸脾、胃、腎經。
  功效:
  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主治:
  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外治濕疹瘙癢。
  用法用量:
  3-6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中西藥分類:
  中藥(藥材及飲片)
中草藥
    PERICARPIUM ZANTHOXYLI
中國藥典2000版
  花椒
  拼音名:Huajiao
  英文名:PERICARPIUMZANTHOXYLI
  書頁號:2000年版一部-126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etZucc.或花椒Zantho-
  xylumbungeanumMaxim.的乾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幹,除去種子及雜質
  。
  【性狀】青椒多為2~3個上部離生的小{骨}{突}果,集生於小果梗上,{骨}{突}
  果球形,沿腹縫綫開裂,直徑3~4mm。外表面灰緑色或暗緑色,散有多數油點及細密的網
  狀隆起皺紋;內表面類白色,光滑。內果皮常由基部與外果皮分離。殘存種子呈卵形,長
  3~4mm,直徑2~3mm,表面黑色,有光澤。氣香,味微甜而辛。
  花椒{骨}{突}果多單生,直徑4~5mm。外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突起
  的油點,直徑0.5~1mm,對光觀察半透明;內表面淡黃色。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鑒別】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搖,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揮至約1ml,
  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花椒對照藥材2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
  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4: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
  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熒光主斑點。
  【含量測定】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ml/g)。
  【炮製】花椒除去椒目、果柄等雜質。
  炒花椒取淨花椒,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有香氣。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能與主治】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
  蟲癥;外治濕疹瘙癢。
  【用法與用量】3~6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花木百科
  花椒介紹
  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科屬:
  芸香科
  別名:
  形態特徵:
  果實辛香
  分佈與習性:
  東北南部至華南、西北
  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瀋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傢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臺、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青島、煙臺、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莊、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鹹陽、徐州、連雲港、????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
  北亞熱帶落葉、常緑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樊、十堰)
  中亞熱帶常緑、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嶽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南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東莞、惠州、汕頭、臺北、柳州、桂平、個舊)
  溫帶草原區(主要城市:蘭州、平涼、阿勒泰、海拉爾、滿洲裏、齊齊哈爾、阜新、丹東、大慶、西寧、銀川、通遼、榆林、呼和浩特、包頭、張傢口、集寧、赤峰、大同、錫蘭浩特)
  繁殖與栽培:
  暫無
  應用:
  園景樹、行道樹、庭蔭樹
  圖片:
百科辭典
  花椒
    芸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的乾燥成熟果實。
    
英文解釋
  1. :  Pricklyash peel,  Pericarpium Zanthoxyli,  zanthoxylum piperitum,  prickly ash,  peppertree pricklyash,  Chinese prickly ash
  2. n.:  Chinese red pepper,  Bunge prickly ash
法文解釋
  1. n.  poivre de Cayenne
近義詞
花椒
相關詞
飲食魚丁雞丁鱔段美食韓城桑樹坪煤礦
合江縣寺寶村調料烹飪花椒萊蕪花生火燒
煎餅
包含詞
花椒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