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花山謎窟聯繫方式 地址:黃山市屯溪區屯光鎮
電話:0559-2350278
郵編:245000 花山謎窟投訴電話 黃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559-2517464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花山謎窟門票價格 自2006年6月1日起,70元/人 ,70歲以上老人免票,60歲以上老人半票。
花山謎窟景區位於黃山市屯溪東郊,為古徽州的石窟遺址。點多面廣,形態殊異,“規模之恢弘、氣勢之壯觀、分佈之密集、特色之鮮明、國內罕見,堪稱中華一絶”。
石窟具有豐富獨特的歷史研究及觀賞價值,清涼宮宏偉雄渾,環溪石窟麯回通幽,二十四柱奇幻神秘,姐妹胭脂洞色彩明麗……石窟內重多的巨石和石雕,似禽似獸,如亭如榭,栩栩如生,渾如天然,被譽為一座古徽州石文化歷史博物院。與國內諸多著名天然溶洞相比,屯溪石窟群並非天然而生的溶洞,而是古代巧奪天工人為開鑿的怪異洞窟,石窟岩壁上當年的鑿痕印跡至今依然清晰如初;與國內諸多著名石窟相比,屯溪石窟群洞內空間奇大,結構怪異,有的層層迭宕,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有的水波蕩漾,迂回通幽。而且洞中無壁畫、無佛像、無文字,因此疑團叢生,成為千古之謎。尤其是有兩個石窟的洞口就開在新安江的水中,更讓人一頭霧水撲朔迷離。如果你有興致,不妨前去探訪一番,千年之謎,期待有心人去破解。 |
|
2號石窟
地下長廊(2號洞)此洞在半山腰,洞口呈虎口張開之勢。入洞後隨坡下延,涼氣浸淫,回望洞口,早已霧氣騰騰。洞內有幾十根石柱昂然挺立,組成長80米,寬1.5米、高4米的地下長廊。右側這處有一方形洞口,入內方知廊中有廊。其走嚮相同,但深度更深,足有百米,水呈翡翠緑色。
24號石窟
二十四根柱(24號洞)洞門面山路而開,呈扁長方形,寬約50米,高約30米,進深莫側,寬綽這大,氣勢恢宏。6根石柱,均是三人合抱的方形大石柱,它們成兩排陣勢支撐窟頂。如此四層,衍入地下,故有“二十四根”之名。洞內有水,深不見底。水中有紅、黃、藍、白、黑遊魚,其狀多怪異。
35號石窟
地下宮殿(35號石窟)口小洞大,有一段20米長的引洞。走到引洞出口處,豁然開朗,眼前空出一座驚人的地下宮殿,總面積有4000平方米。26根周長約10米的異形石柱頂天六地,石柱周長有十幾米粗,一派豪氣、霸氣、帝王之氣。環繞大殿有36間石房,最小者其面積僅2平方米;石房墻壁厚薄不一,最薄處僅10釐米厚。這些石房三面封,僅臨殿堂一側有一形門洞,門洞僅容一人進出。另一番感受。殿堂邊有深潭數口,水呈緑色,有神秘感,但清澈見底,經年不涸。開洞之初,此處有千萬衹蝙蝠,人入此洞,驚飛蝙蝠,若黑風黑雨攪得開旋地轉,故又名“蝙蝠廳”。
33-34號石窟
鴛鴦洞(33、34號洞)地處通往24號窟石板蹯這,兩洞毗鄰,從33號洞側小石門旁可進入34號洞。 |
|
離開花山謎窟驅車嚮東北進發,大約十幾分鐘的車程即可抵達棠樾牌坊群。棠樾牌坊群由鮑傢牌坊、鮑傢祠堂、鮑傢花園等景點所組成。
鮑傢牌坊聳立於千年古村落棠樾,由一連七座縱跨明、清兩代、橫串“忠孝節義”為主題的石牌坊組成。其中還有一座“驄步亭”,武官下馬、文官落轎,亭上匾額出自清代書法傢鄧石如手筆。其規模之宏偉、主題之明顯、雕刻之精美,舉世無雙。
鮑傢花園原為清乾隆、嘉慶年間著名徽商、????法道元鮑啓運的私傢花園,是典型的古徽派園林與徽派盆景相結合的中國私傢園林精品。該園曾毀於清末太平天國戰爭,現已復建重修,是我國最大的私傢園林和盆景觀賞地。目前,已經正式申報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産及世界吉尼斯紀錄。 |
|
2001年5月20日,江澤民同志來到當時的古徽州石窟群視察後欣然為景區命名、題詞為“花山謎窟”,並連聲感嘆:“真是太絶了!”“是個千古之謎!”“這真是個大寶貝,要是宣傳到國外去,了不得!” |
|
百慕大、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神竜架野人之謎……這些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可你知道嗎?它們有着共同的特徵———北緯30度,這條神秘綫的區域有着許許多多謎一般的世界奇觀。今天,這條綫上又一道世界難題擺在了我們面前———花山謎窟。
花山謎窟千百年來一直默默地掩藏於新安江屯溪段下遊南岸連綿不斷的山體中,在沿江兩岸5公裏長的山群中共有36座石窟,目前開發出兩個,編號為2號窟和35號窟。
與國內許多著名的天然溶洞相比,花山謎窟並非天然生成的溶洞,而是古人巧奪天工而成。走進35號石窟,宛如走進了一個地下宮殿,石窟裏洞內套洞,洞下有洞,結構怪異。奇怪的是,在這深176米,總體面積12000平方米的人工石洞裏既無壁畫又無佛像,石窟岩壁上當年的鑿痕印跡至今依然清晰如初整齊美觀。洞內還時能看見清澈見底的潭水,常年不枯。繼續前行,一個45度左右的坡面,寬15米,長30米的大斜面讓人嘆為觀止。更巧的是,這個大斜面的坡度正好是石窟外面山坡的坡度,在古代科學技術相對落後的情況下,開鑿工人是憑藉什麽儀器準確判斷出斜面開鑿的起始點及其坡度的恰到好處呢?
在2號窟裏,一幅天然的秋色圖再次讓人贊嘆不已。衹見整個畫面均被褐黃色的秋葉渲染:黑色的叢林、山峰、古民居點綴於秋葉叢中,那古民居還能明顯地看出徽派的建築風格。近處,一條白色的小河從古民居前穿過,這無疑就是位於石窟外山腳下的新安江了。
據考證,35號石窟開掘出的石料不下幾十萬立方米,這些石料足以鋪就一條從黃山到杭州200公裏的石路,其他35個石窟開掘出的石料堆在一起豈不鋪天蓋地?奇怪的是,這些石料現在根本不知被運往了何處。如此之大的工程作何用途呢?有人說采石,既然是采石,露天開採豈不是更加省時省力?有人說屯兵,還有人說是陵墓,各說紛紜。還有洞內的潭水從何而來?如果是新安江的水,為何洞內水位要低於新安江水位2米?如果此水並不來自新安江,那又來自何處呢?如果你有興致,不妨前去探訪一番,千年之謎,期待有心人去破解。 |
|
11月5日,60餘名中外專傢學者聚首著名景區安徽黃山,試圖破解花山謎窟撲朔迷離的不解之謎。
花山謎窟原稱“古徽州石窟群”,位於安徽黃山市中心城區東郊新安江南岸的連綿群山之中,與大自然的傑作黃山比肩為伴,相映成輝,與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諾亞方舟等世界上諸多鬼斧神工的神景奇觀一道,都處恰好在北緯30度這條神秘綫上。
“花山謎窟”不同於國內外其他著名石窟,它不是天然溶洞,而是古代人工開鑿的規模宏大形態奇特的地下宮殿群,目前已發現石窟36座、遺址區面積達7平方公裏。據考古、地質方面的專傢對石窟出土的西晉釉陶等文物進行考證斷定,它開鑿於西晉年間,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
花山謎窟的謎團在於,如此大規模的人工開掘石窟,而且又處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帶,居然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信息記錄。另外,石窟的開掘年代、用途、石料去嚮、持續時間、開掘者身份等謎團至今未解。
參加首屆“花山謎窟國際論壇”的專傢學者,來自美國、英國等6個國傢以及臺港澳和國內各大機構,多為歷史、考古、文化、文學、旅遊、地質、地理、傳播、宗教、環境等領域的權威。專傢們實地考察後,將圍繞“花山謎窟”開掘年代、地質地理學考察與結構成分、技術考古方案設計、軍事與宗教學探秘研究、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方案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
|
黃山因奇鬆、怪石、溫泉、雲海“四絶”而聞名海內外。如今,黃山腳下、新安江畔的花山謎窟又引起人們的關註。
3月底,上海一位遊客給安徽黃山市委、市政府來信,提出花山謎窟可能是“拜火教神壇”的假說,給花山謎窟增添了新的猜想。至此,有關花山謎窟之“謎”的猜想已不下幾十種。觀花山謎窟之景,猜花山謎窟之謎,是遊客的一大享受。花山謎窟自開發後,引來遊客和專傢學者經久不衰的探謎興趣,新謎不斷産生,猜想不斷變化。
4月初,記者再次來到黃山,探尋花山謎窟之謎。衹見在黃山腳下屯溪東郊的新安江畔有一片高不過一二百米的連綿小山,被人稱為花山。這裏因古人巧奪天工開鑿而成的怪異石窟而聞名遐邇。
與舉世聞名的敦煌石窟相比,花山謎窟洞內沒有壁畫、沒有佛像,也沒有文字,更無任何史料記載,就是在當地的民間傳說中也難尋其蹤影。但花山石窟點多面廣,形態殊異,“規模之恢弘、氣勢之壯觀、分佈之密集、特色之鮮明、國內罕見,堪稱中華一絶”,被譽為“北緯30度神秘綫上的第九大奇觀”。
石窟具有豐富獨特的歷史研究及觀賞價值,35號石窟宏偉雄渾,2號石窟麯回通幽,二十四柱洞奇幻神秘,姐妹胭脂洞色彩明麗……花山石窟群這一令現代人為之震驚的人類石文化遺産,被譽為一座古徽州石文化歷史博物院,被人稱為“花山謎窟”。這一“謎”可謂是千古之謎,而這“窟”又可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的古建築工程奇觀。
花山謎窟這樣巨大的石窟建築工程全係古代人工所建,着實令今人不可思議,讓前來觀光旅遊的人充滿了猜想。至於這些石窟源於何時?如何形成?何人開鑿?數以百萬方石料到底去了何處?如何開採和運輸?這些問題至今仍是一個個不解之謎。
如此龐大的工程為何史書沒有記載?花山謎窟鑿痕說明什麽?……一直致力於花山謎窟研究的江志偉先生介紹,大小謎團目前至少已經有50個,每開發一次,挖掘一點,就有新的疑問和謎團出現。
更讓今人不可思議的是,花山有石窟36個,而在其東側延長綫的歙縣煙村方圓4平方公裏的200多座小山包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石窟36處。 |
|
花山謎窟謎團衆多,帶來了各種猜想,目前僅就為什麽開鑿如此大規模的石窟,相對比較成熟的猜想就有20多種,且還在增加,這也為花山謎窟增添了更多神奇。
越王勾踐伐吳的秘密戰備基地說,是目前對石窟形成時代最悠久的一種猜想。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史記》載,伐吳越軍總數為49000人,全在外秘密訓練而成。
屯兵說。據《新安志》載,東漢時期,孫權為鏟除黟、歙等地山越人,派大將賀齊屯兵於溪水之上,後改新安江上遊這些水域為“屯溪”。這也似乎印證了花山謎窟是賀齊屯兵和儲備兵器彈藥的地方。
采石場說,是最普通的一種用途說。徽州留有許多做工精巧的古民居、古橋、古道,還有漁梁水壩等古老水利工程,花山謎窟恰處於新安江邊,大量石料是否通過新安江而運輸到徽州各地作為建材?
徽商屯????說,是指這些石窟由於屯放????等大量的貨物需要而開鑿的。自古以來,徽商的足跡遍及天下,其中尤以明、清朝代的????商更為出名,而古徽州的對外運輸渠道即為新安江,石窟為徽商的倉庫。
功能轉化說認為,這些石窟並非某一朝代某一時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開鑿而成的,最初可能是為采石,但後來人們又將它用作避難、屯兵、儲糧等用途。這種假說可以解釋同一石窟中石紋鑿痕不同、花紋圖案不同的現象。
環保巢居說。“北方有窯洞,南方有石窟”,這是中國先人在人居環境上追求樸素環保理念的兩大發明。一個掘土坡為房,一個鑿石山為屋,不占肥田沃土,不破壞山坡山形,不毀壞山坡植被,營造出鼕暖夏涼的棲息地。石窟內有房、有走廊、有石橋、有廳堂,有石水池、石水窖等,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還有皇陵說、花石岡說、晉代說、臨安造殿說、方臘洞說,九黎氏部落說、青銅器工具說等等。猜想多多,言之鑿鑿,皆因花山謎窟毫無史料記載而難成定論,花山謎窟依然是串串難解之謎。 |
|
花山謎窟之謎雖難解,但花山謎窟保護性開發卻不容疑遲。在花山謎窟采訪的時候,不少人對已經開發的洞窟的保護狀況表示擔憂。記者看到,有些洞窟出現少許風化裂縫。一些專傢擔心遊人增多,空氣流動頻繁會造成對洞窟的侵蝕等等。
不論謎窟之謎到底何時得解,但古人在開掘中對環境的保護應為今人所牢記。不占用土地,不破壞山坡山形,不毀壞山坡植被,無論是采石還是建造居所等,窟外的樹照緑,花照開,環花山的古村落的村民世世代代依然安居樂業。假如當年開掘者不註意環境保護的話,今天的花山恐怕早已是廢墟一片,更不用說國人來參觀旅遊,並引以為豪了。
程化達、江志偉等老先生當初探索洞窟的初衷是為村民尋求旅遊投資、開發旅遊資源的致富之路。如今村裏的致富路在鋪,遊人日漸增多,但老人更希望在開發中加強保護,為子孫留個好飯碗。對尚未開發的洞窟,有關專傢也建議加強規劃,保護在先,建立必要的法律保護機製。黃山市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多次組織專傢專題研討保護方案,今年還將撥專款進行維修加固。
2002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年5月,安徽省花山謎窟-漸江風景名勝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