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學名: 花尾榛雞
中文目名: 雞形目
中文科名: 雉科
中文屬名: 榛雞屬
同物異名: tetrao bonasia linnatus, 1758, bonasia bonasia (linnaeus),
中文俗名: 飛竜 包日-蘇衣爾 鬆雞 樹雞
拉丁文目名: galliformes
拉丁文科名: phasianidae
拉丁文屬名: tetrastes
拉丁文種名: bonasia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hazel grouse |
|
花尾榛雞的體長為26—40釐米,體重302—509剋。雄鳥和雌鳥的樣子相差不多,體羽都是棕灰色,上面有暗慄色的橫斑,其餘下體為暗棕褐色而雜以白色;外側尾羽為黑褐色的花斑狀,並且具有寬闊的黑褐色次端斑。眼睛的虹膜是慄紅色;嘴黑色;腿上被有羽毛,下面裸出的部分是紅褐色。雄鳥與雌鳥的區別主要是雌鳥的頦和喉是棕白色的,而雄鳥的頦和喉是黑色的,邊緣是白色的一圈。另外,雄鳥的頭上不僅長有個短短的羽冠,而且在繁殖期間眼眉上裸露的皮膚變為紅色,顯得十分美麗。 |
|
花尾榛雞的分佈範圍較大,自歐亞大陸西端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一直嚮東,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鄂霍次剋海岸,以及朝鮮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在我國分佈於內蒙古、新疆、天津、河北、遼寧、吉林、黑竜江等地。 |
|
花尾榛雞是典型的森林鳥類,大都棲住在下木及植被茂盛,漿果豐富的紅鬆、冷杉、雲杉等針葉林及柞樹、樺樹等闊葉林或混交林中,分佈高度從海拔400米的低山丘陵到1800米左右的較高山地都能見到,並有明顯的季節性垂直遷移現象。它們特別喜歡棲居山𠔌或陽坡有漿果的稠密灌叢和山麓潮濕或靠近水域的林內,常常在背風的山坡或倒木旁活動。鼕季到落葉樺樹林與河流兩岸稀樹的喬木林地,這裏陽光可以直接照射,日照時間也較長,而且具有多芽的枝條,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
每天的活動時間和日出、日落時間的長短緊密相關。鼕季大多活動在河流兩岸及針闊葉混交林內,鑽到地面的雪覆蓋中過夜,其它季節常在地面有蕨類植物並且稠密的灌木叢的鬆林和臭鬆幼林內活動。鼕季食物缺乏時,活動範圍一般也相應擴大。叫聲高而尖,音調相同,特別是在繁殖期鳴叫最為頻繁。
花尾榛雞的食物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實和種子,已經記錄有30多種植物和10餘種動物,東北大森林中的鬆子、榛子、橡子以及黑豆樹、野櫻桃、野薔薇、牙疙瘩、草莓等都是它喜歡吃的食物,有時也吃一些鱗翅目的昆蟲、蝸牛、螞蟻和它的卵。在深秋、鼕季和早春當地面被雪覆蓋時,幾乎完全是在樹上覓食,與此相適應,它的爪上具有櫛狀緣,可以抓住冰滑的樹枝,這是對冰雪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
叫聲:清晰的boorr boorr振翼聲。炫耀叫聲為拖長的吸吮音tseeuu-eee tititi。告警時為快速的pyittittittitt-ett-ett聲。 |
|
花尾榛雞以一雄一雌的單配製為主,但也存在多配製的傾嚮。在求偶、繁殖和育雛等方面,與其他鬆雞科鳥類也都很相似。它主要通過叫聲標志領域並相互聯繫,當兩衹雄鳥接近時,將發出低沉的警告聲。炫耀時場面沒有其他鬆雞科鳥類那樣喧鬧宏大,而一般衹是一隻雄鳥和一隻雌鳥在一起舞蹈和追逐,跑圈場所也比較隱蔽。
花尾榛雞的巢主要築於樹的基部,也築於嚮陽的山坡和近水地段、倒木下、灌叢中落葉層較厚的地方等其他環境中。巢的大小為22x16釐米,高5釐米。5月中旬開始産卵,每窩6—12枚,最多為14枚。卵的顔色為淡黃色或黃褐色,有稀疏的紅褐色斑點,大小為35.1—41.8×26.9—29.7毫米,卵重15.1—18.1剋,孵化期為21—25天。 |
|
國傢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 |
|
天敵動物:長尾林鴞(strix uralensis)、蒼鷹(accipiter gentilis)等猛禽及一些鼬科動物(mustelidae)是花尾榛雞的主要天敵。在長白山的花尾榛雞棲息地可以躲避天敵的針葉樹較少,因此受天敵的威脅大。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中醫傳統理論認為花尾榛雞去毛、取肉備用,滋腎壯陽。因此被利用。
棲息地破壞:由於森林砍伐和過度狩獵,變的極為稀少。
花尾榛雞是鬆雞科鳥類中,分佈最廣、最為常見的一個種,但是自30年代以後,它的棲息地日趨縮小,被割裂成不連續的島狀或帶狀,生活於歐洲各國的種群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地方已經滅絶。生活於我國東北的花尾榛雞在滿語中被叫做“斐耶楞古”,意思是“樹上的雞”,後來取其諧音,稱為“飛竜”。因為它的肉味芳香、鮮美,成為東北地區主要的狩獵鳥類,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還把它作為歲貢鳥,進貢給皇帝作美味佳餚。由於森林砍伐和過度狩獵,從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長白山的花尾榛雞密度竟下降了84%。現在花尾榛雞的幾個主要産地的密度都不高,大興安嶺地區為每公頃0.08—0.22衹,小興安嶺地區為每公頃0.10—0.17衹,長白山為0.08—0.19衹,新疆極北部地區的數量就更少了。而遼寧、天津北部和河北興隆等地的花尾榛雞則已經或者瀕臨滅絶。 |
|
1、雛期註意工作:
1.溫度。1--10日齡育雛溫度為37--32℃,溫度每2天降1℃;11--20日齡為31--25℃;21--30日齡為25--20℃;31--60日齡為25--11℃,除陰雨天氣外,正常天氣白天不需給溫,夜間室內適當給溫;61--90日齡可在自然條件下正常生長發育。在保證溫度的同時,必須註意通風換氣。保溫的要求:(1)看雞給溫:如果雛雞縮頸藏頭,擁擠紮堆,說明溫度偏低,要適當提高溫度;如果雛雞張翅喘氣,飲水頻繁,說明溫度偏高,要緩慢降溫;溫度適宜時,雛雞精神活潑,活動自由,散布均勻,采食正常。(2)看天給溫:晴天減少加溫次數,陰雨天增加加溫次數。加溫的方法可以采用電暖器、火炕、火墻等取暖,也可利用紅外綫燈、電褥子及電熱管作為熱能的來源。
2.濕度。1--10日齡育雛相對濕度為60%--70%;11--20日齡育雛相對濕度為60%--50%,每日要經常觀察濕度計,發現濕度不適宜要及時調整,60日齡以後的雛雞可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發育。加濕的方法可以采用加濕器加濕或地面噴灑水等方法加濕。
3.光照。1--10日齡雛雞宜晝夜給光,光照時間隨着日齡增加而逐漸縮短,雛雞長至30日齡以後夜間可以不給光,讓其充分的休息。
4.飲水。初雛應先飲水後開食。初次飲水應飲青黴素水,濃度為2000單位/·日,以消毒腸道。日常雛雞飲水應采用自由飲水方式,這樣有利於雛雞的生長發育。
5.飼料。雛雞應以雛期顆粒料為主,因為花尾榛雞的盲腸特別發達,所以飼料中應加拌粗纖維飼料,如玉米粉、麩皮等。為使雛雞獲得全面營養還應在飼料中適量添加雞蛋、魚粉、鈣粉、小米、青菜、微量元素、維生素等。
6.防疫。1--4日齡小雛飲青黴素水,劑量2000單位/·日,可預防雛白痢病的發生;10--14日齡雛飲用1次青、鏈黴素水,青、鏈黴素各2000單位/·日,可預防雞球蟲病;11月份對雞群作新城疫免疫預防接種,劑量按傢雞的1/5接種即可。
7.防啄癖。花尾榛雞中雛期易發生啄肛,啄羽等惡癖。為防止惡癖發生:(1)做好斷喙工作。斷喙在15--20日齡為宜,在斷喙之前所用工具必須消毒,斷喙時切去上喙1/3,下喙1/4為宜。(2)在籠捨內放置一些落葉鬆嫩枝讓雛雞啄食。(3)在飼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維生素等進行治療。(4)當發生啄癖時,必須將被啄傷雛雞取出單獨飼養治療。(5)發現有淘氣愛啄其它雛雞的,可將淘氣雛雞隔離喂養。
8.密度。1--10日齡雛雞密度為40--50衹/平方米;11--30日齡雛雞密度為20衹左右/平方米,隨着日齡的增大育雛密度逐漸減小;到60日齡後育雛密度應降至2--3衹/平方米,育雛密度一定不能過大,否則易導致惡癖的發生。
9.防意外事故發生。對雛雞捨門、窗、網要經常檢查與維修,防止雛雞鑽出飛逃。雞捨內取暖設施為爐子或火炕的,火滅後一定要把竈炕門擋上,防止雛雞鑽進燙傷。
2、飼養方式:
1.籠養:在室內建築疊層式(多層,單列成雙列)育成籠。前期可用小飲水器和食盤,後期食槽與水槽全懸挂籠外,可集約化飼養和管理,飼養密度大,生長良好,疾病少。
2.網上:把育成飛竜育在離地的金屬網上,生長情況最佳。因為空間大,能曬到陽光,有利增加活動量,減少疾病。網養又可分為半捨飼養和全捨飼養。前者由室內和室外圍網運動場組成,都設有離地的金屬網;後者完全在房捨內設金屬網飼養,窗戶釘上鐵網以防逃逸。
3.地面:把育成飛竜育在鋪有幹淨墊料,門、窗釘上鐵絲網,並附設有圍欄和圍網的飛翔運動場,公母混養,對培育後備種飛竜有利,且飼養成本比網養、籠養都低,但對防疫不利。
3、育成期工作:
1.轉群:4~8周齡應移到陽光能照射的地方,保證室內溫度,根據天氣情況開窗通風,8周齡以後最好轉到室外采取各種方式飼養有利通風,以降低呼吸疾病及維生素d3的合成。保持每日光照14小時,光強度稍低些。
2.雌雄分群詞養飛竜長到8周齡時,雄鳥即有性行為,為確保生長發育,應該雌雄分群飼養。雌雄差別主要在於,雌飛竜喉部為淡棕黃色,雄飛竜喉部為黑色。
3.選種 到13周齡時體重基本達到成鳥體重水平。進行人工選擇,不符合種用的淘汰作為商品及時處理,減少飼料及人工的消耗。
4.飼養密度 4周齡每平方米20~25衹,以後每2周左右疏散一次,使密度減半,直至每平方米2~3衹。13周齡後每平方米降為1衹。
5.合理飼喂 采用幹喂法,喂幹粉或顆粒料,每天喂3~5次或自由采食。飼料以𠔌類為主,但不能缺少動物性蛋白。蛋白質水平4~8周齡不能低於22%;8~13周齡不能低於19%;13周齡到産前不能低於16%。同時在飼料中加入適量麩皮滿足胃腸對粗纖維的消化。夏季氣溫高時加20%左右各種青菜,飲水天天換,保持清潔。鼕季氣溫低可適當喂一些原糧。
6.疾病防製 一是防植物性蛋白過高,引起中毒;二是適當拌粗纖維飼料,如麩皮;三是合理搭配飼料防啄癖發生;四是40日齡以上進行新城疫Ⅱ疫苗接種,60日齡進行i疫苗接種,同時用抗生素,以預防霍亂、球蟲、傷寒病發生。
7.防意外事故發生 防鼠、鷹及小動物喧嘩、敲擊聲、生人等刺激可能引起的飛竜驚群、炸群造成傷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