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高校應屆畢業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但在求職者的隊伍中,不少上一屆畢業生也擠進來欲分一杯羹,其中就有不少是藝術生。
部分從高校藝術專業畢業的大中專學生在找工作處處碰壁後,無奈再到技校學技術。
近年來,藝考熱逐年升溫,畢業生相應大幅度增加。然而提供給他們的就業渠道卻沒有增加多少。可以說,現在社會對藝術類畢業生的需求已經近乎飽和,藝術院校招生越多,就業壓力就越大。
更何況,不少藝術生是半路出傢,本就沒多少藝術功底,這也加大了就業難度。
藝考熱要靠市場降溫
藝考熱,考生們投入較大,而就業難,則代表産出少。投入與産出不成比例,成為當前藝考生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這兩年,社會上關於藝考熱和就業難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人抱怨,藝考熱導致就業難,應該強行限製;也有人反駁說,大學畢業面對就業難,總比高中畢業就業難要好一些吧。
其實,我們不能一味地把就業難的原因歸咎於藝考熱,藝考熱也並非一定會導致就業難。
這些年經濟形勢的好轉,形成社會對藝術類人才需求的增長,成為藝考熱的一個原因。
其實現在高校培養的藝術類人才,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專門的“藝術”人才,或說並不是要成為“藝術傢”,而是與藝術相關的復合型人才。關鍵是看高校如何面嚮市場、分層次辦學,培養經濟建設急需的專業人才。比如近年山東高校培養的藝術類人才,80%—90%是應用型人才,像設計管理、旅遊産品設計、傢具設計、化妝與形象設計、包裝工程等專業,就很受社會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