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江蘇 >蘇州 > 藝圃
顯示地圖
目錄
種植花卉園圃 Planting Flower Garden
  種植花卉園圃。 清 劉大櫆 《繭齋先生傳》:“日率孫曾僮僕,相與藝圃灌園,植花竹以樂其志。”
指著述之事或典籍薈萃之處 Things or writing books that meets the Department
  指著述之事或典籍薈萃之處。 宋 樓鑰 《送劉仲起主簿》詩:“公餘黃捲頻捲舒,藝圃工夫日加葺。” 明 張居正 《恭勵聖學詩》:“書帷簡儒彥,藝圃覃文思。”
指文學藝術界 Means the literary arts
  指文學藝術界。 宋 陸遊 《答廖主簿發解啓》:“文高藝圃,行著鄉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古之奇》:“工古調,足幽閒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藝圃,不泛然矣。”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桃花園》:“冀永垂藝圃,爭看好句如花,且共識桃園,續賦佳篇似畫。”
No. 4
  藝圃投訴電話蘇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2-65223377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藝圃景區榮譽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藝圃:地處金、閶二門間的文衙弄。園景開朗,風格質樸,較多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全園有地僅為五畝,以約占五分之一的池水為中心。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並於水口之上各架形製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絶無擁塞局促之感。
  池水之北多建築,博雅堂為園中主要廳堂,其南端有小院,設湖石花臺,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池水之南為假山,以土堆成,臨處之處,則以湖石疊成絶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於池北遠望此處,山石嶙剛,樹木蔥鬱,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為園中的主要對景。此種以池水、石徑、絶壁相結合的手法,為明清蘇州一代造園傢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
  
  池水之東有乳魚亭,係明代遺物,外有小徑與各處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廬小院,以圓洞門與其它景區相隔而又相連。步入院門,即可見院中有小池,似與大池相通。這在蘇州園林中還屬於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為園內最為避靜之處。
  
  藝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No. 5
艺圃
  名稱: 藝圃(The Garden of Cultivation)
  地理位置
  所屬景區: 蘇州古典園林
  景點介紹
  藝圃是一座建於明代的名園。最初為明代學憲袁祖庚所建,初名“醉穎堂”,後歸文徵明的曾孫、明末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相當於副宰相)文震孟,改名“藥圃”。明亡後,在清初為明崇禎進士薑埰(號敬亭)所有,改稱“敬亭山房”,後其子薑實節更名“藝圃”。至道光年間為綢緞業七襄公所所在地。
  景點說明
  藝圃位於蘇州古城西北閶門吳趨坊的文衙弄,位於小街深巷之中,環境幽靜,園景開朗,風格質樸,全園有地僅為五畝,以約占五分之一的池水為中心。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並於水口之上各架形製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絶無擁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築,博雅堂為園中主要廳堂,其南端有小院,設湖石花臺,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池水之南為假山,以土堆成,臨處之處,則以湖石疊成絶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於池北遠望此處,山石嶙剛,樹木蔥鬱,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為園中的主要對景。此種以池水、石徑、絶壁相結合的手法,為明清蘇州一代造園傢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東有乳魚亭,係明代遺物,外有小徑與各處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廬小院,以圓洞門與其它景區相隔而又相連。步入院門,即可見院中有小池,似與大池相通。這在蘇州園林中還屬於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為園內最為僻靜之處。
  景點文字
  藝圃地處金、閶二門間的文衙弄。園景開朗,風格質樸,較多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全園有地僅為五畝,以約占五分之一的池水為中心。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並於水口之上各架形製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絶無擁塞局促之感。池水之北多建築,博雅堂為園中主要廳堂,其南端有小院,設湖石花臺,院南臨池處,建有水榭五間,兩側廂房則與池水東、西兩面的廂房相連。池水之南為假山,以土堆成,臨處之處,則以湖石疊成絶壁、危徑,既多變化又較自然。於池北遠望此處,山石嶙剛,樹木蔥鬱,給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為園中的主要對景。此種以池水、石徑、絶壁相結合的手法,為明清蘇州一代造園傢所常用,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池水之東有乳魚亭,係明代遺物,外有小徑與各處相通。池水之西,有芹廬小院,以圓洞門與其它景區相隔而又相連。步入院門,即可見院中有小池,似與大池相通。這在蘇州園林中還屬於孤例。院中散置湖石花木,為園內最為避靜之處。
  原為明文震孟(文徵明曾孫)的藥圃,清初改現名,又稱敬亭山房。面積約5畝,現大致仍保持明末清初的舊貌。藝圃平面略呈南北狹長的矩形,北端為庭院,由主廳博雅堂和水榭組成;中央鑿池,面積約一畝,為全園中心,水面集中,東南、西南各有水灣一處,上構低平石橋。除北端為水榭駁岸外,其餘池岸均麯屈自然,而池面則因近旁為低小建築而顯得開闊,取網師園手法。池南疊假山,構橋亭,西南置小院一所。池北岸的五間水榭,低浮於碧波之上,兩側有附屬建築。這些建築占據池北全部立面,這在蘇州園林中甚為少見。池南臨水置石磯,其後堆土山,山近水一面以湖石砌直壁危徑。西南以墻隔作旁院,引水灣入內為小池,石山也延脈至此。院西方廳二間,周列湖石,種植山茶、辛夷,別有洞天。池東南的乳魚亭,為明代遺構。其旁邊的緩麯石橋,也屬建園初期作品,都很珍貴。
  藝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2006年05月25日, 藝圃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英文解釋
  1. :  Art gar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