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概述
脊髓压迫症是指由各种性质的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受压的一组病症。
病因
依病变的解剖部位病因可分为三类:
一、脊柱疾病:可由椎骨骨折、脱位、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症、脊椎结核、脊椎的原发肿瘤功转移瘤等引起。
二、椎管内脊髓外病变:如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等髓外肿瘤、脊髓蛛网膜炎、脊髓血管畸形、硬脊膜外脓肿等。
三、脊髓内病变:如肿瘤、结核瘤、出血等。
症状
临床表现因病变性质的不同和病灶所在部位、发展速度、波及范围的不同而异。如脊髓肿瘤通常发病缓渐,逐渐进展;脊椎转移癌及硬脊膜外脓肿常引起急性压迫症状;脊椎结核所致的脊髓压迫症状可缓可急。一般而言,其临床症状的发展过程为:
一、脊神经根受压症状:常因一或多条脊神经后根受压而产生烧灼痛、撕裂痛或钻痛,并可放射到相应的皮肤节段,当活动脊柱、咳嗽、喷嚏时可引起疼痛加剧,适当改变体位可获减轻,这种首发的根性疼痛症状常有重要定位诊断意义。硬脊膜炎、髓外肿瘤尤其是神经纤维瘤和各种原历引起的椎管塌陷,根痛常较突出。在根痛部位常可查到感觉过敏或异常区,倘功能受损时,则可引起节段性感觉迟钝。如病灶位于脊髓腹侧时,可刺激和损害脊神经前根,引起节段性肌痉挛和肌萎缩。
二、脊髓受压症状:
(一)运动障碍。脊髓前角受压时可出现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症状,表现为由受损前角支配范围内的肢体或躯干肌肉萎缩、无力、肌肉纤颤。当皮质脊髓束受损时,引起受压平面以下肢体的痉挛性瘫痪一瘫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二)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灶定位常有较大参考价值。
(三)反射异常。
(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病变水平以下皮肤干燥、汗液少,趾(指)甲粗糙,肢体水肿。腰骶髓以上的慢性压迫病变,早期排尿急迫不易控制;如为急剧受损的休克期,则自动排尿和排便功能丧失,以后过渡至大小便失禁。腰骶髓病变则表现为尿、便潴留。
三、脊椎症状:病灶所在部位可有压痛、叩痛、畸形、活动受限等体征。
四、椎管梗阻:压迫性脊髓病可使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发生不全或完全性梗阻。
检查
1、凡压迫性脊髓病均应无例外地作脊椎x摄征检查,应根据临床征象准确选择拍摄的部位以免漏诊。脊椎本身病变常能通过拍片得到诊断椎管内肿瘤也可压迫、破坏相应椎肌肌质而产生阳性征象,如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间距变宽等。
2、脊髓碘油或碘水造影不仅对压迫性脊髓病的定位具有独到的价值,且对病变性质也能在所提示。脊髓动脉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特殊价值。
3、脊椎ct检查对椎管狭窄和椎间盘脱出可助诊。脊髓磁共振象则可显示脊髓本身病变。
治疗
一、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或(和)药物等治疗。
二、对症治疗: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发生褥疮,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尿路感染,对瘫肢进行按摩、锻炼;如为高位瘫痪、注意护呼吸机能和预防肺部感染。
脊髓压迫症是脊髓受到机械压迫后引起的病症。常见的病因有肿瘤、炎症、外伤等。引起脊髓压迫症的肿瘤可由椎管里面的组织长出,也可由脊椎的组织长出;此外,还可由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椎管内。由椎管里的组织及脊椎长出的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胶质瘤、血管瘤等。这些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而以20~40岁为多见。
椎管内转移瘤的原发病灶往往是盆腔、腹腔和胸腔纵隔脏器的恶性肿瘤。引起脊髓压迫症的炎症以脊柱结核和硬膜外脓肿较常见。脊柱结核如在椎管内形成肉芽肿或冷脓肿,就可引起脊髓压迫症;硬膜外脓肿是因化脓性细菌侵入椎管后,在硬膜外形成脓肿。脊柱外伤后如有脱位、骨折错位等,也可压迫脊髓。
脊髓受压后可因刺激脊髓的神经根,引起“根性疼痛”,也就是在受刺激神经根的感觉分布区域内发生剧烈而尖锐的疼痛。
脊髓是传导身体和四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的组织。来自身体和四肢的各种感党必须通过脊髓传导到脑部,才能被感觉出来。脑部指挥的各种运动功能则是通过脊髓传导到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器官(其中包括排尿和排便功能)才得以完成。当脊髓受压后,传导功能受阻,受压区下方的感觉不能传到脑部,以致这部分的感觉丧失,处于麻木状态;受压区下方的运动器官失去脑的指挥,导致四肢和躯干肌肉处于瘫痪状态,不能动作;膀胱失去排尿功能后出现尿潴留和尿失禁;结肠和直肠的蠕动功能失常后,出现便秘;肛门括约肌麻痹后出现大便失禁。这种因脊髓受压,在受压区下方出现麻木和瘫痪的病态,称为截瘫。
临床上可根据根性疼痛的位置和截瘫范围的上界,估计脊髓受压的部位。由脓肿、结核、转移癌引起的脊髓压迫发展迅速,可在数天内出现严重的截瘫;由神经鞘瘤与脊膜瘤等生长较慢的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发展缓慢,可在数月乃至十几个月内缓慢发展。
通过疾病发展过程的分析和神经功能检查,可初步判定是否为脊髓压迫症以及病变的部位。进一步检查可作脊椎x线摄片,了解脊椎骨有无破坏。转移癌和结核能在x线摄片中看出;神经鞘瘤和脊膜瘤有时也可引起脊椎骨改变。作腰椎穿刺也是判断脊髓有无受压的主要方法。要确诊脊髓压迫症,需进行脊髓造影和ct检查。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苯酯或空气,进行x线摄片。
脊髓压迫症大多需作手术治疗。长在脊髓外面的肿瘤可以切除,良性肿瘤全切除后不再复发。长在脊髓内的肿瘤不易完全切除,切除手术可能引起症状加重。转移瘤不能完全切除,手术效果不好。
硬膜外脓肿应进行紧急手术放出椎管里的脓液,脊柱结核也应及时手术清除结核病灶。如引起脊髓压迫的病因无法切除,可切除一部分脊椎骨(椎板),使椎管放宽,以减轻脊髓受压的程度,称为减压手术。恶性肿瘤可进行放射治疗和抗癌药物治疗。 |
|
疾病名称:
脊髓压迫症
疾病编码:
336.903
归属系统:
神经系统
药疗方案: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后果,可能是迅速恢复,可能遗留后遗症,甚至残废,也可能导致死亡。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对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病人,以千方百计抢救生命为先;已查明原因者,应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原因末明者,在抢救同时,应努力查明病因,以求根治。例如呼吸肌完全瘫痪,严重威胁生命者,应首先使用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同时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判断其呼吸肌瘫痪的原因。如由重症肌无力危象引起,应立即使用适量新斯的明一类药物,如由其它疾病引起,则应采取其它相应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以慢性者居多。病人出现轻重不等的神经症状和体征,但尚未威胁到生命时,则以先查明病因再针对病因治疗为宜。如果一时难以查明病因者,可先对症治疗,继续追查病因。
癫痫是一个特殊情况。癫痫发作本身,特别是全身性强直阵孪性发作(大发作),对病人是有损害的(脑缺氧、跌伤等)。应尽快控制其发作,同时反复检查,追寻其病因,使可获根治的疾病(如某些颅内肿瘤和脑寄生虫病)得到及时治疗。
有些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未找到根治方法,如脊髓空洞症等,应加强对症疗法,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
有些病人所患神经系统疾病,病程迁延较长,可能因肢体瘫痪不能活动,或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这类病人,可能受到并发症如肺炎、褥疮、营养不良,失水等的威胁。因此良好的护理非常重要。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对残余症状和体征,仅靠药物不够的,应该采取合理的康复治疗,如各种物理疗法,针灸疗法,功能锻炼等。
总之,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应以抢救生命,延长生命为先。能够设法根治的应设法根治。暂时无法根治的,应设法阻止或延缓疾病发展。有残余功能障碍的,应努力设法恢复其功能。有可能产生并发症的,应努力加以防治。 |
|
jisui yapozheng
脊髓压迫症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是由一组具有占位性特征的椎管腔内病变,引起脊髓、脊神经根及其供应血管的压迫而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