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动物 > 胡黄连
目录
No. 1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贮藏】置干燥处。
  ~~~~~~~~~~~~~~~~~
  拉丁名 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hong
  中文名 胡黄连
  拉丁科名 scrophulariceae
  中文科名 玄参科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云南、西藏
  现状 濒危种。自近年来发现胡黄连可代替进口胡黄连以来,挖采成风,资源已临危境,急需保护。
  海拔下限(米) 3600
  海拔上限(米) 44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15厘米;根状茎粗而长,直径达1厘米,上端密被老叶残余。叶密集于根状茎顶端,成莲座状,无柄,叶片匙形至卵形,长3一6厘米,宽2一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无毛。花拳单生,长4一10厘米,着生棕色腺毛,穗状花序单生于花葶顶端,长1-3厘米;有苞片而无小苞片;花梗短,长仅2一3毫米;花萼被棕色腺毛,深裂几达基部,裂片不等,后方一枚极小,披针形,其余4枚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一6毫米,果期可达10毫米;花冠深紫色,外面被毛,长8一10毫米,花冠简短,占1/3长,檐部4裂,2唇形,上唇略向前弯,呈盔状,顶端微凹,下唇3裂片明显短于上唇,侧之裂片顶端微缺,或有2一3个小齿;雄蕊4枚,后方2枚略短于上唇,前方2枚稍长于上唇;子房2室,中轴胎座。蒴果长卵圆状,顶端尖,长8一10毫米,有一条沟槽,4裂;种子多数,细小,种皮透明,具蜂窝状网眼。
  特性 分布于高山草甸、砂砾地或沟边。系高山植物,喜湿润、冷凉气候,生长季节短,冬季长,常为冰雪覆盖,5月雪融化后始萌发新叶,至7--8月开花,9月即果熟,进入休眠。
  保护价值 胡黄连属为单种属植物,特产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地区,是玄参科婆婆纳族的最原始类群之一,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根状茎为我国常用中药,有清虚热,解毒和杀虫之效。因自然资源不多,而药材需求量大,故急需保护其野生资源。
  保护措施 尚无保护措施。应将德钦县白雪山自然保护区延伸至澜沧江岸的燕门区(即华丰坪后山海拔4400米),将尚有自然生长的胡黄连划于保护区内。
  栽培要点 用种子分株繁殖。在秋季果熟时采收,贮存至次年春季播种,易发芽出苗;分株可在早春冰雪刚融化时,挖采植株分栽即可。但因胡黄连不耐高温,故应在高海拔地区栽培。
  【英文名】 rhizoma picrorhizae
  【别名】假黄连
  【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切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点状维管束,周边深棕褐色。质脆。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 ,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 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置适宜器皿中,60~80℃升华4 小时,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结晶及黄色球状物。
  (2)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 滴,生成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 5%a-荼酚乙醇溶液2滴,摇匀,生成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加水稀释生成暗紫色沉淀。
  (3) 取【鉴别】(1) 项下的升华物,加氯仿数滴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草酸、肉桂酸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0。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 1。5~9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本品与知母、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秦艽、鳖甲等配伍,可治阴虚发热,午后潮热;与黄连、芦荟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热等症。
  【摘录】《中国药典》
No. 2
  【中药名称】胡黄连(《唐本草》)
  【异名】割孤露泽(《开宝本草》),胡连(《本草正义》)。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或西藏胡黄连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胡黄连
  多年生草本,有毛。根茎圆柱形,稍带木质。长15~25厘米。叶近于根生;稍带革质,叶片匙形,长5~10厘米,先端尖,基部狭窄成有翅的具鞘叶柄,边缘有锯齿。花茎比叶长;穗状花序长5~10厘米,下有少数苞片或缺如;苞片长圆形或披针形,与萼等长;萼片5,披针形,长约5毫米,有缘毛;花冠较花萼短,先端有几相等的5裂片,裂片卵形,多缘毛,内面具疏柔毛,外面无毛或近于无毛;雄蕊4,花丝细长,从花冠伸出很远,无毛;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单一。蒴果长卵形,长6毫米,侧面略有槽,主要室间开裂;种子长圆形,长1毫米。
  生于高山草地。分布西喜马拉雅山区。
  ②西藏胡黄连,又名:假黄连。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横走,长15~50厘米,节间密,常有暗棕色鳞片状的老叶残余及须根。叶近根生,常集成莲座状;匙形或倒披针形、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7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成宽柄,边缘除基部外均有钝锯齿。花茎常斜上,高5~15厘米,具腺毛;穗状的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形,具毛;萼片5,长5~6毫米,常有褐色短柔毛及缘毛,4片常近披针形、狭长圆形至狭长椭圆形,另1片几为线形;花冠暗紫色或浅蓝色,长9~12毫米,宽5~6毫米,先端具不相等的4裂片,呈2唇形,前方3片较高,后方1片较低,内外具疏柔毛,无缘毛;雄蕊4,2强,前方2枚被腺质短柔毛,后方2枚光滑无毛,花药卵圆形;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9~12毫米,侧面有深槽,主要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椭圆形至矩圆形,长1~1.5毫米,种皮有网眼,光泽。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中,或浅上层的向阳处。分布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
  【采集】在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去净泥杂及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药材】①胡黄连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平直或弯曲,多不分歧,市售品多为长约2~9厘米的小段,直径3~8毫米。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光泽,粗糙,具纵皱及横环纹;栓皮有时剥落,露出褐色的皮部;顶端有残留叶迹,密集呈鳞片状,暗红棕色,或脱落而残留半环状的节痕;根痕圈点状,近节处较多。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皮部灰黑色,木部黄白色,本部维管束4~7个,排列成环状,中央有灰黑色的髓部。气微,味极苦而持久。以条粗、折断时有粉尘,断面灰黑色、味苦者为佳。
  都为进口,产印度。
  ②西藏胡黄连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多少弯曲,偶有分枝,长3~12厘米,直径2~14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横皱纹戒纵皱纹,并有突起的芽或芽痕以则、圆形的根痕或细根残基;顶端密被鳞片状的叶柄残基,呈灰棕色、黄棕色至暗棕色,革质。质硬而晚,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木栓层灰棕色,皮部淡棕色至暗棕色,约占半径的1/3~1/2,有多数裂隙,木质部黄白色,通常为9个木部维管束,排列成环状,髓部暗棕色,有多数裂隙。有的在根茎节部带有少数的根,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气微弱,有持久性的苦味。以根茎粗大、无细根者为佳。
  产西藏。
  【化学成分】胡黄连根含胡黄连素3.4%和D-甘露醇0.5%,香荚兰酸0.1%,胡黄连醇,胡黄连甾醇0.18%,以及香荚兰乙酮。胡黄连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合物,而是胡黄连苦甙Ⅰ和胡黄连甙的稳定混晶。又含胡黄连苦甙Ⅱ。
  果实含抗坏血酸、糖类、淀粉和蛋白质。
  【药理作用】胡黄连水漫剂(1:4)在试管内对蓝色毛癣苗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根的提取物有利胆、抗菌作用,可用于肝炎及尿路感染。
  【炮制】拣去杂质,用清水淘净,捞起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大寒。"
  ②《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归经】入肝、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胆、胃三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足阳明、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①《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②《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③《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④《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宜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选方】①治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小儿药证直诀》胡黄连丸)
  ②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鉴》)
  ③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苏沈良方》三物散)
  ④治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三十丸。(《鲜于枢钩玄》)
  ⑤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本草图经》)
  ⑥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孙用和)
  ⑦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普济方》胡黄连散)
  ⑧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济急仙方》)
  ⑨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孙天仁集效方》)
  ⑩治痔漏成管:胡黄连(净末)一两,穿山甲(麻油内煮黄色)、石决明(煅)、槐花(微炒)各末五钱。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不受苦楚。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中,比及遍身诸漏皆效。(《外科正宗》黄连闭管丸)
  ⑾治痈疳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简易方论》)
  ⑿治杨梅疮毒:胡黄连、猪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胡黄连,善除湿热,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热泄痢,厚肠胃。伤寒咳嗽者,邪热在手太阴、足阳明也。温疟骨蒸者,热在骨间也。理腰肾、去阴汗者,肾虚湿热下流客之,使热伏肾间也。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者,热则生风,故发惊痫,热在胃口,故不下食也。心主五色,脾胃主肌肉,二经湿热去,则颜色自佳也。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者,无非湿热在肠胃及火在五脏间也。大寒至苦,极清之性,能清热,自肠胃以次于骨,一切湿热、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不消除。""胡黄连,气味苦寒之至,设使阴血太虚,真精耗竭而胃气脾阴俱弱者,虽见如上诸证,亦勿轻投,即欲用之,亦须健脾安胃等药同用,乃可无弊,填之。"
  ②《药品化义》:"胡黄连,独入血分而清热。丹溪云,骨蒸发热,皆积所成。此能凉血益阴,其功独胜,若夜则发热,昼则明了,是热在血分,以此佐芎、归为二连汤,除热神妙。"
  ③《本经逢原》:"胡黄连,苦寒而降,大伐脏腑骨髓邪热,除妇人胎蒸、小儿疳热积气之峻药。同乌梅止小儿血痢,同鸡肝治小儿疳眼,同猪胰疗杨梅疮毒,同干姜治果子积,皆取伐肝、肾热邪也。小儿肾气本实,故可当此,若脾、胃、肾脏不足者服之,夺人天元,为害不浅。惟霉疮用胡黄连直达下焦,善搜淫火之毒。"
  ④《本草正义》:"按胡连之用,悉与川连同功。惟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其力愈专,其效较川连为捷。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腹膨之实证,亦可用之。盖苦降直坠,导热下趋,最为迅疾,且不致久留中州,妨碍脾胃冲和之气耳。""胡连大苦大寒,纯阴用事,且较川连尤为峻烈。自苏恭有主妇人胎热之说,而后之《本草》皆仍其旧,须知胎前实火,止是百病中之一端,惟妊身养胎,最重脾胃,苦寒较药,胡可轻投。苏恭又以治骨蒸劳瘵,则热入骨髓,精血巳枯,虽曰火炎,实由阴竭,大寒大苦,戕伐生机,火纵可息,而大命何如?适以速之蹶耳。缪氏《经梳》又谓主久痢成疳,似以小儿疳劳言之,然久痢之余,岂可峻用苦寒,再戕脾气!"
  【贮藏】 置干燥处。
No. 3
  胡黄连 Huhuanglian
  [出处]《新修本草》。
  [中药材学名]Rhizoma Picrorhizae。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 胡黄连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的干燥根茎。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采制贮藏]秋季采挖,除去根须及泥沙,晒干,置干燥处。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
  [主治]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煎服,1.5~9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类药比较]
  胡黄连∶黄连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
  拉丁名 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 Hong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云南、西藏
  现状 濒危种。自近年来发现胡黄连可代替进口胡黄连以来,挖采成风,资源已临危境,急需保护。
  海拔下限(米) 3600
  海拔上限(米) 4400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15厘米;根状茎粗而长,直径达1厘米,上端密被老叶残余。叶密集于根状茎顶端,成莲座状,无柄,叶片匙形至卵形,长3一6厘米,宽2一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无毛。花拳单生,长4一10厘米,着生棕色腺毛,穗状花序单生于花葶顶端,长1-3厘米;有苞片而无小苞片;花梗短,长仅2一3毫米;花萼被棕色腺毛,深裂几达基部,裂片不等,后方一枚极小,披针形,其余4枚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4一6毫米,果期可达10毫米;花冠深紫色,外面被毛,长8一10毫米,花冠简短,占1/3长,檐部4裂,2唇形,上唇略向前弯,呈盔状,顶端微凹,下唇3裂片明显短于上唇,侧之裂片顶端微缺,或有2一3个小齿;雄蕊4枚,后方2枚略短于上唇,前方2枚稍长于上唇;子房2室,中轴胎座。蒴果长卵圆状,顶端尖,长8一10毫米,有一条沟槽,4裂;种子多数,细小,种皮透明,具蜂窝状网眼。
  特性 分布于高山草甸、砂砾地或沟边。系高山植物,喜湿润、冷凉气候,生长季节短,冬季长,常为冰雪覆盖,5月雪融化后始萌发新叶,至7--8月开花,9月即果熟,进入休眠。
  保护价值 胡黄连属为单种属植物,特产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地区,是玄参科婆婆纳族的最原始类群之一,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根状茎为我国常用中药,有清虚热,解毒和杀虫之效。因自然资源不多,而药材需求量大,故急需保护其野生资源。
  保护措施 尚无保护措施。应将德钦县白雪山自然保护区延伸至澜沧江岸的燕门区(即华丰坪后山海拔4400米),将尚有自然生长的胡黄连划于保护区内。
  栽培要点 用种子分株繁殖。在秋季果熟时采收,贮存至次年春季播种,易发芽出苗;分株可在早春冰雪刚融化时,挖采植株分栽即可。但因胡黄连不耐高温,故应在高海拔地区栽培。
  【别名】假黄连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切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点状维管束,周边深棕褐色。质脆。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 ,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 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0。5g,置适宜器皿中,60~80℃升华4 小时,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结晶及黄色球状物。
  (2) 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 滴,生成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 5%a-荼酚乙醇溶液2滴,摇匀,生成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加水稀释生成暗紫色沉淀。
  (3) 取【鉴别】(1) 项下的升华物,加氯仿数滴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草酸、肉桂酸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 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0。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备注】(1)本品与知母、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秦艽、鳖甲等配伍,可治阴虚发热,午后潮热;与黄连、芦荟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热等症。
  【药理作用】
  1.保肝、利胆作用:
  自胡黄连中提得的胡黄连甙Ⅱ,即香草酰醇(Vanilloylcatalpol),证明其对因四氯化碳所致肝脏中毒的小鼠有保肝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由胡黄连的石油醚提出物中分得罗布麻宁(Apocynirie),证明对家兔有利胆作用。从胡黄连的乙醇提出物中分离得的混合物胡黄连甙(Kutkin),给大鼠口服3-50mg/kg,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防止硫代乙酰胶等3种化学物质所致大鼠的血清及肝生化变化,其作用比水飞蓟素好。胡黄连甙对麻醉的和清醒的大鼠和豚鼠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利胆作用以及拮抗乙炔雌二醇的胆汁阻塞作用。
  2.抗真菌作用:
  胡黄连水浸剂(1 :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其它作用:
  从胡黄连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的罗布麻宁对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对蛙心有抑制作用。胡黄连分别用冷(4℃)和热(回流)去离子水提取,两种提取物冻干后再用甲醇提取。这两份提取物中能溶于甲醇的部分,对经典补体激活途径的补体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冷水提取物中不溶于甲醇的部分则对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和旁路补体激活途径的补体活性均有
  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国药典2005版
  名称:
  胡黄连
  汉语拼音:
  Huhuanglian
  英文名:
  RHIZOMA PICRORHIZAE
  基原: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Pennel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g,置适宜器皿中,60-80℃升华4小时,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结晶及黄色球状物。
  (2)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乙醇溶液2滴,生成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5%α-萘酚乙醇溶液2滴,摇匀,生成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加水稀释生成暗紫色沉淀。
  (3)取〔鉴别〕(1)项下的升华物,加三氯甲烷数滴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草酸对照品、肉桂酸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O.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3.0%。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醉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35:65:O.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5nm。理论板数按胡黄连苷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胡黄连苷Ⅰ对照品、胡黄连苷Ⅱ对照品各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胡黄连苷Ⅰ与胡黄连苷Ⅱ各4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置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胡黄连苷Ⅰ(C24H28O11)与胡黄连苷Ⅱ(C23H28O13)的总量不得少于9.0%。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切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点状维管束,周边深棕褐色。质脆。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
  主治:
  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
  1.5-9g。
  贮藏:
  置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 草 药
    RHIZOMA PICRORHIZAE
中国药典2000版
  胡黄连
  拼音名:Huhuanglian
  英文名:RHIZOMAPICRORHIZ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195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scrophulariifloraPennell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
  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
  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
  ~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置适宜器皿中,60~80℃升华4小时,置显微镜
  下观察,可见针状、针簇状、棒状、板状结晶及黄色球状物。
  (2)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中温浸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三
  氯化铁乙醇溶液2滴,生成暗绿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5%a-荼酚乙醇溶液2滴,摇
  匀,生成黄白色浑浊,缓缓沿管壁加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显紫色环,振摇后颜色变深,
  加水稀释生成暗紫色沉淀。
  (3)取【鉴别】(1)项下的升华物,加氯仿数滴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香草
  酸、肉桂酸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
  以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3.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切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点状维管束,周边深棕褐色。
  质脆。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疾,骨蒸潮热,
  小儿疳热。
  【用法与用量】1.5~9g。
  【贮藏】置干燥处。
花木百科
  胡黄连介绍
  胡黄连 (Neo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pennell)hong)
  科属:
  玄参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4-15厘米;根茎粗而长,直径达1厘米,上端密被老叶残余。叶密集于根状茎顶端,成莲座状,无柄,叶片匙形至卵形,长3-6厘米,宽2-2.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无毛。花单生,长4-10厘米,着生棕色腺毛,穗状花序单生于花顶端,长1-3厘米;有苞而无小苞片;花梗短,长仅2-3毫米;花萼被棕腺毛,深裂几达基部,裂片不等,后方一枚极小,披针表,其余4枚倒卵六披针形或侄高姿态长,菜长4-6毫米,果期可达10毫;花冠相比,外面被毛,长8-10毫米,花冠简短,占1/3长,檐部4裂,2唇形,上唇略向前,呈盔状,顶端微,下唇3裂片明显短于上唇,侧2裂片端微缺,2-3个小齿;难蕊4枚,后方2枚略知上辰,前上方2格于上唇;子房2室,中轴坐。,蒴果长卵圆状,顶端尖,长8-10毫米,有一条沟,4裂,种子多数,细小,种透明,具蜂窝状网眼。
  分布与习性:
  于云南西北钦、维西和贡山,西藏南和东南部的聂拉木、亚东、错那和懊等县。生于海拔3600-4400米的高昌甸、砂砾地或沟边。尼泊尔也有分布。系高山植物,喜湿润,冷凉气候,生长季节短,冬季为冰雪所覆盖,5月雪中始萌发新叶,至7―8开花,9月妈果熟,进入休眠。
  繁殖与栽培:
  用种子或分株繁殖。在秋季果熟时采收,贮存至次年春季播种,易发芽出苗;分株可在早春冰雪刚化时,挖采植株分栽即可。但因胡黄连不耐高温,故应在高海拔地区栽培。
  应用:
  胡黄连属为单种属植物,特产嘉马尼拉雅山峰横断山地区,是参科婆婆纳族的原始类群之一,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奶状茎为我国常用中药,有清虚热,解毒和杀虫之效。因自然资源不多,中药材需求量大,故急需保护其野生资源。
  图片:
百科大全
  胡黄连
  rhizoma picrorhizae
  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
英文解释
  1. :  Figwortflower Picrorhiza Rhizome,  Rhizoma Picrorhizae,  FigwortflowerPicrorhizaRhizome
包含词
胡黄连丸胡黄连汤胡黄连属胡黄连苷
胡黄连苷I黛荟胡黄连丸胡黄连提取物胡黄连和番泻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