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属 : 维管植物 : 林业树种 > 胡杨
目录
胡杨 Hu Yang  
  生于新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就职于《中国妇女报》。
  长期为多家女性报刊专栏撰稿,被业内人士称为“情感话题皇后”。
  已出版作品有:
  《成品女人DNA――全世界都是你的陪嫁》、《姿态穿在身》、《简约浪漫》、《艳遇似鬼》、《温柔风暴》等。
No. 2
  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内。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沟纹。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厘米,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长25厘米,宽3厘米,先端具2~4对楔形粗齿,基部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光滑,稍扁,雌雄异株,菱英花序;苞片菱形,上部常具锯齿,早落;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3~27,具梗,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3~5厘米,子房具梗、柱头宽阔,紫红色;果穗长6~10厘米。萌果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2裂,初被短绒毛,后光滑。
  特性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喜光,喜土壤湿润,耐大气干旱,耐高温,也较耐寒;适生于10℃以上积温2000~4 500℃之间的暖温带荒漠气候,在积温4000℃以上的暖温带荒漠河流沿岸、河漫滩细沙——沙质土上生长最为良好。能够忍耐极端最高温45℃和极端最低温-40℃的袭击。胡杨耐盐碱能力较强,在1米以内土壤总盐量在1%以下时,生长良好;总盐量在2~3%时,生长受到抑制;当总盐量超过3%时,便成片死亡。花期5月,果期6~7月。
  保护价值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同时,胡杨是较古老的树种,它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合理调整干旱荒漠地区农、牧、林三者的关系,严禁乱砍滥伐;各河流上游截流水库应定期向中、下游放水,确保胡杨林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2个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和物种保护基地。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胡杨种子极易失水咖丧失发芽能力,应在7~8月份待果穗由绿变黄、蒴果先端开裂露出白絮后,及时选择优良母株采集果穗,晾干脱种。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细沙土或沙壤土筑床、垅床或低床均可,种子拌细沙条播或撒播。2~4年生苗即可造林。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
  新疆胡杨在我国乃至世界是分布最多的地区。据说,全世界百分之九十在中国,中国的胡杨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仅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的面积就达三千八百平方公里。北疆准噶尔盆地也有片片零星分布。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
  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
  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河流,内流河,古名弱水,其下游流入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注入居延海。居延海,位于甘肃酒泉往北约400公里处,从西汉至宋、元,历朝历代在居延海地区都设有郡县或军府,驻兵屯田,曾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西夏在城廓遗址上建有著名的黑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繁荣的交通枢纽。13世纪马可"波罗前往元大都路经黑城时,这里仍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是个农牧兼宜的千里沃野。直到20世纪40年代,居延海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周围从黑河和北大河到额济纳,在平坦而浩瀚的戈壁滩中形成了一块扇形的林带,这片林带从甘肃金塔县天苍乡延伸到额济纳居延河,长约200公里,最宽处15公里,形成了“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流域建成了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0座,较大的有祁家店、鹦哥嘴、清河湾、鸳鸯池、解放村和黑山湖等水库。终于把整条黑河水基本吸干,使下游断流;加之降水量少,最少的年份只有十几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4000mm,居延海随之干涸,85万亩胡杨、红柳、沙棘等天然植被衰败死亡,现在每年仍在以5~7万株的速度递减,5000万亩草场沙化,一批批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
  1998年4月,从额济纳扬起的一场沙尘暴竟席卷北京、济南、徐州、直达南京。这沙尘的起源就是来自北方的阿拉善高原,当这块绿洲消亡之后,风沙之下的下一个牺牲品,就是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例如:河北北部的坝上高原和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这两个地区的两组陆地卫星影像的对比图片,可以清楚看到代表森林和草场的深绿在急剧萎缩,而黄色的流沙却在不客气地扩展。据对地处坝上的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9年间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至12.91万公顷,增加89.9%,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至22.24万公顷,减少38.8%。浑善达克沙地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对1989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7年时间,流沙面积由18.55万公顷增至35.86万公顷,增长93.3%,草地面积则由60.25万公顷减至43万公顷,减少了28.6%。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也是中国沙漠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沙漠中以流沙占绝对优势,约占沙漠的85%。沙漠内部塔里木河沿岸及沙漠边缘洪积扇前缘分布有以胡杨、树柳为主的天然植被带,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绿洲。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总面积达35.2万公顷。它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同时,胡杨林也是优良的四季牧场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胡杨虽然生命力极强,“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也逃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这千年胡杨却活不到一百年,泪尽沙海。
  近年来,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胡杨林大面积死亡。50年代,塔河中下游胡杨林面积达580万亩,70年代为297万亩,而到90年代仅剩152.25万亩。40年间,以每20年递减一半的速度,减少了近3/4,胡杨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栖息在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70年代还有少量马鹿等野生动物出没在胡杨林区,现已基本绝迹。
  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塔河中游地区沙漠化一直处于扩展状况。下游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段,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内,该地区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由12%增加到52%,新沙丘不断形成,绿色走廊面临消失危险。
  据中国国家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卫星遥感调查,1986年至1996年间,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共开垦土地194万公顷,而保留面积仅为98.6万公顷,有一半撂荒,而撂荒就意味着荒漠化。权威部门的综合监测显示,自50年代以来的25年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到80年代初,扩展速度加快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1994年的全国荒漠化普查结果,沙化速度已达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接近1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在内蒙古乌盟后山、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沙土地平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在历史上沙区存在过若干著名的古城(如喀拉屯、精绝、楼兰、黑城、居延、统万等)反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沙漠的变化。
  2006年4月5日,新疆塔里木胡杨生长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No. 3
  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内。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沟纹。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厘米,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长25厘米,宽3厘米,先端具2~4对楔形粗齿,基部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光滑,稍扁,雌雄异株,菱英花序;苞片菱形,上部常具锯齿,早落;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3~27,具梗,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3~5厘米,子房具梗、柱头宽阔,紫红色;果穗长6~10厘米。萌果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2裂,初被短绒毛,后光滑。
  【特性】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喜光,喜土壤湿润,耐大气干旱,耐高温,也较耐寒;适生于10℃以上积温2000~4 500℃之间的暖温带荒漠气候,在积温4000℃以上的暖温带荒漠河流沿岸、河漫滩细沙——沙质土上生长最为良好。能够忍耐极端最高温45℃和极端最低温-40℃的袭击。胡杨耐盐碱能力较强,在1米以内土壤总盐量在1%以下时,生长良好;总盐量在2~3%时,生长受到抑制;当总盐量超过3%时,便成片死亡。花期5月,果期6~7月。
  【保护价值】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同时,胡杨是较古老的树种,它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合理调整干旱荒漠地区农、牧、林三者的关系,严禁乱砍滥伐;各河流上游截流水库应定期向中、下游放水,确保胡杨林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2个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和物种保护基地。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胡杨种子极易失水咖丧失发芽能力,应在7~8月份待果穗由绿变黄、蒴果先端开裂露出白絮后,及时选择优良母株采集果穗,晾干脱种。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细沙土或沙壤土筑床、垅床或低床均可,种子拌细沙条播或撒播。2~4年生苗即可造林。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
  新疆胡杨在我国乃至世界是分布最多的地区。据说,全世界百分之九十在中国,中国的胡杨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仅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的面积就达三千八百平方公里。北疆准噶尔盆地也有片片零星分布。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
  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
  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河流,内流河,古名弱水,其下游流入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注入居延海。居延海,位于甘肃酒泉往北约400公里处,从西汉至宋、元,历朝历代在居延海地区都设有郡县或军府,驻兵屯田,曾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西夏在城廓遗址上建有著名的黑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繁荣的交通枢纽。13世纪马可"波罗前往元大都路经黑城时,这里仍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是个农牧兼宜的千里沃野。直到20世纪40年代,居延海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周围从黑河和北大河到额济纳,在平坦而浩瀚的戈壁滩中形成了一块扇形的林带,这片林带从甘肃金塔县天苍乡延伸到额济纳居延河,长约200公里,最宽处15公里,形成了“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流域建成了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0座,较大的有祁家店、鹦哥嘴、清河湾、鸳鸯池、解放村和黑山湖等水库。终于把整条黑河水基本吸干,使下游断流;加之降水量少,最少的年份只有十几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4000mm,居延海随之干涸,85万亩胡杨、红柳、沙棘等天然植被衰败死亡,现在每年仍在以5~7万株的速度递减,5000万亩草场沙化,一批批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
  1998年4月,从额济纳扬起的一场沙尘暴竟席卷北京、济南、徐州、直达南京。这沙尘的起源就是来自北方的阿拉善高原,当这块绿洲消亡之后,风沙之下的下一个牺牲品,就是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例如:河北北部的坝上高原和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这两个地区的两组陆地卫星影像的对比图片,可以清楚看到代表森林和草场的深绿在急剧萎缩,而黄色的流沙却在不客气地扩展。据对地处坝上的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9年间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至12.91万公顷,增加89.9%,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至22.24万公顷,减少38.8%。浑善达克沙地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对1989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7年时间,流沙面积由18.55万公顷增至35.86万公顷,增长93.3%,草地面积则由60.25万公顷减至43万公顷,减少了28.6%。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也是中国沙漠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沙漠中以流沙占绝对优势,约占沙漠的85%。沙漠内部塔里木河沿岸及沙漠边缘洪积扇前缘分布有以胡杨、树柳为主的天然植被带,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绿洲。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总面积达35.2万公顷。它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同时,胡杨林也是优良的四季牧场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胡杨虽然生命力极强,“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也逃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这千年胡杨却活不到一百年,泪尽沙海。
  近年来,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胡杨林大面积死亡。50年代,塔河中下游胡杨林面积达580万亩,70年代为297万亩,而到90年代仅剩152.25万亩。40年间,以每20年递减一半的速度,减少了近3/4,胡杨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栖息在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70年代还有少量马鹿等野生动物出没在胡杨林区,现已基本绝迹。
  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塔河中游地区沙漠化一直处于扩展状况。下游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段,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内,该地区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由12%增加到52%,新沙丘不断形成,绿色走廊面临消失危险。
  据中国国家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卫星遥感调查,1986年至1996年间,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共开垦土地194万公顷,而保留面积仅为98.6万公顷,有一半撂荒,而撂荒就意味着荒漠化。权威部门的综合监测显示,自50年代以来的25年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到80年代初,扩展速度加快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1994年的全国荒漠化普查结果,沙化速度已达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接近1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在内蒙古乌盟后山、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沙土地平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在历史上沙区存在过若干著名的古城(如喀拉屯、精绝、楼兰、黑城、居延、统万等)反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沙漠的变化。
  2006年4月5日,新疆塔里木胡杨生长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人们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影视演员
  姓 名:光头胡杨
  拼 音:guangtou
  其它名字:光头--胡杨
  生 日:08-20
  星 座: 狮子座
  血 型: AB型
  现住地: 北京
  籍 贯: 安徽
  民 族: 汉族
  身 高:165厘米
  体 重:60公斤
  鞋 码:39码
  地 区: 大陆
  国 籍: 中国
  语 言:普通话
  职 业:演员 副导演 演员统筹
  2电影作品
  【电影】
  中德合拍电影《紫禁城》饰演 安德海
  导演 克里斯汀 -贰拾 (德国)
  3(光头胡杨电视剧作品)
  《女 人 花》 饰演 光头
  导演 姚晓峰
  合作演员 刘涛 秦海潞 冯绍峰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共和国1949》 饰演 常小宝
  导演 滕文骥
  合作演员 黄志忠 杨雪
  《神 枪 手》 饰演 阿 三
  导演 滕文骥
  合作演员 刘烨 丁志城 吕行
  4 导演作品
  美国火星三十秒MTV 现场第二副导演
  合作演员JARED LETO 杰瑞德-莱托
  SHANNON LETO
  导演:JARED LETO 杰瑞德-莱托
  《梦回春谷》副导演助理
  导演滕文骥
  合作演员 凌萧肃 姚晨
  《精武陈真》副导演
  导演 蔡晶盛 李宏宇
  合作演员 陈小春 徐少强 董洁
  《幸福还有多远》 演员副导演
  导演 姚晓峰
  合作演员 王志文 梅婷 佟大为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
  电影 〈逃离黑暗〉演员副导演
  广东电视台<陌生的来电> 执行导演
  《单亲妈妈》 演员统筹副导演 导演张自强<台湾>
  《风云1949》 演员副导演 导演滕文骥 合作演员 黄志忠 杨雪
  《 神 枪 手 》 副导演 导演滕文骥 合作演员 刘烨 丁志城 吕行
胡杨与邓世昌的不解情结
  公元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军悍然挑起了大东海战,我北洋海军奋勇抗敌,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用尽,舰体多处受伤的情况下,为了保护主师丁汝昌及旗舰定远舰,亲自驾驶致远舰,向敌舰吉野号冲去,致远舰不幸被敌舰炮火击沉,邓世昌以身殉国……凡是看过电影《甲午风云》的观众,对这段情节都记忆犹新。也正是这部电影,改变了一位少年以后20多年的人生历程。
  一、英雄的壮举,打动了少年的心灵
  39岁的胡杨,是江苏淮阳人,山东省威海市十大杰出青年、威海市工商联执委。
  当年看《甲午风云》电影时,胡杨12岁。那是他第一次从电影中看到了穿长袍、梳长辫的军人,而且是海军,他一下被吸引了。那时电影中的角色是很脸谱化的,好人和坏人一下就能看出来。看完这部电影后,胡杨的心中就记住了邓世昌这个人,他是个好人,而且还是个英雄。
  两年后,胡杨14岁时,他学习的课本上有一篇关于甲午海战的课文。通过课文,胡杨对邓世昌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对他产生了一种崇拜,他就有意识地找来一些关于邓世昌的书籍看。书里关于邓世昌的两点,使胡杨非常震惊:一是就义的方式,二是就义的过程。为了保护的旗舰定远舰和丁汝昌,他亲自驾驶致远舰奋勇冲到旗舰前面狙击吉野号,而被敌舰炮火击沉,全舰250多名官兵死的死,伤的伤,一些活着的也在海面漂游。我方组织人马前来营救。邓世昌的随从——致远舰大副从救生艇上递过竹竿来说:邓大人,快上船,快上船……邓世昌摇摇头,摆摆手,不肯上船;他的随从又抛来一个救生圈,他把救生圈也推给了别人,因为临出征参战时,他曾立誓:要与战舰共存亡。即使战败,也要用自己的死来唤醒国人的觉醒,让日本人看看:我们中国人是不怕死的!所以他在战场上自沉大海,表现出一种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随着从最初看电影《甲午风云》时的好奇,到以后对甲午战争知识和邓世昌有关史料的进一步了解,胡杨被强烈地震撼了,邓世昌这个名字,从此在胡杨心中扎下了根,并影响着他以后的生活。
  胡杨十七岁那年,高中毕业。农村的孩子要想闯世界,第一条路是考大学。胡杨第一年没考上,想第二年再继续考。在紧张复习时,他听说海军某部在他们那地方开始征兵了,他说服了父亲,马上去报了名。非常幸运也非常自豪地通过了各种体检、政审。1981年11月20日,他接到了入伍通知,当时心里特别激动。但那时不知道究竟分在什么地方。
  胡杨当时对海军的向往,在潜意识里受电影甲午海战的一些影响。到部队后,部队首长为新兵们举进了欢迎大会。参加欢迎大会的有个李副参谋长,在会上,李参谋长说:你们知道威海是什么地方吗?威海是我国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诞生的地方,那时还是清朝,它是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蝉这一些海军先烈在这里工作、学习,直到最后战死疆场的地方!胡杨一听非常激动,没想到我到了心中非常崇敬的邓世昌生前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晚上回到宿舍后,胡杨马上给家里写信,给他的同学写信。信中说:我来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它是《甲午海战》电影拍摄和故事发生的地方,也是邓世昌在这里工作的地方,我非常高兴。字里行间,一颗强烈的崇敬英雄之心怦然跳荡。
  二、积攒30万元资金,去追寻一个梦想
  第一次上北洋海军总部旧址刘公岛,胡杨把这个3.15平方公里面积里的所有遗迹都走了一遍。他当时抱着很大希望想看一看有关邓大人和北洋海军的一些遗迹,在他过去的印象里,它是北洋海军的司令部和大本营,他想象应该是非常非常宏伟的让人向往的一个建筑群。但他到岛上后,这个过去的北洋海军的提督署、丁公府,还有水师学堂等建筑群,已被做成现在部队的营房了,里面还住有部队家属。当时胡杨有个河北的战友说:这怪了,这个刘公岛是民族英雄邓世昌战斗的地方,直至他出海战死,他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发的。怎么岛上没有一个有关邓世昌的纪念处呢?没有一个人纪念他,或者说怀念他,如果我们想办个展览的话,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呢?言为心声,当时胡杨就脱口而出说了句话:有朝一日我有能力的话,我要建一个邓大人的纪念馆。一句脱口而出的话,一个暗暗立下的誓言,从此改变了胡杨的生活。于是从1985年退伍后,胡杨便开始走上了漫漫的建馆之路。
  胡杨想建纪念馆,最主要的还要有一大笔资金。他的资金是从哪来的呢?从1985年10月到1994年,近10年时间里,胡杨应聘到广播局打过工、也曾经贩过粮食、玉米、小麦,还有面粉、大米,挣些中间的差价;还贩运过海带,后来成立一个信息部,还搞过接演出的团体……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到1994年时,胡杨已积攒了30来万块钱了——沉甸甸的30来万块钱!胡杨退伍时就两个箱子,一个箱子是铺盖,一个箱子是有关邓世昌的书籍,别的什么都没有。能积攒下30来万块钱,已确实是不错了。
  这时,胡杨想:建邓世昌纪念馆是时候了。1994年,胡杨又上刘公岛,开始具体实施建邓世昌纪念馆的计划。
  三、令人万分惊诧,英雄的故乡却不知英雄
  1995年1月,胡杨到海军博物馆,找到了他的一个老首长邱殿荣,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邱殿荣说:你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这点资金也不行,你知道要用多大座房子?那么多的展品怎么收集?你还得到很多地方去了解、核对史实,还要征集一些材料、资料……
   胡杨听了这番话后,就从1995年年初一起,一直到1997年,几年间,他去广东番禺、福州马尾、厦门、南京,北面的大连、旅顺,还有首都当时的北京图书馆,他都跑过;包括辽宁的丹东,就是甲午海战那个主战场,胡杨也去了。这其中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下广州,到中山图书馆查找有关邓世昌的一个非常详实的文字资料,所经历的一件事。因为中山图书馆是个很有影响的图书馆,胡杨想:里面的资料肯定非常齐全。可是他通过电子检索器一查:有关姓邓开头的书籍很多:邓小平、邓亚萍、邓廷桢、邓兆祥,包括邓肯、邓拓……但没有一本是关于邓世昌的,觉得非常遗憾。还有一件事,更使他感到诧异:在番禺,胡杨想通过史志办或地名办了解一些有关邓世昌的情况,可他们门口的工作人员愣是不让胡杨进。胡杨跟他们解释:我在部队服役时,在北洋海军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生活战斗过的刘公岛附近驻扎过,非常崇拜和景仰民族英雄邓世昌,我打算在那里建一个关于邓世昌的纪念馆,想来了解一下有关情况。而那些工作人员却愣是不知道邓世昌是何许人也。这两件事给胡杨的的想法太多了,甚至觉得像是受到了打击:番禺是英雄的故乡啊,英雄故乡的人竟不知道英雄的生平事迹;在英雄故乡所属的一个省级图书馆,想找些英雄的有关资料都没有,胡杨更加感到了建馆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他要通过他修建的邓世昌纪念馆,去激励后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的事迹。
  经过3年艰辛而漫长的奔波,胡杨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行程数万公里, 走访调查,咨询请教,胡杨收集了大量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照片以及珍贵的文物,为建馆做好了充分准备。胡杨建修建邓世昌纪念馆可说是万事具备了。胡杨在刘公岛,后来打听到刘公岛管委会有个下属企业叫桃园大酒店的,已倒闭好几年了,闲置了一套旧平房,灰色的瓦,灰色的砖,非常适合搞这种历史文化展览。胡杨去找他们的领导说明了来意,最后他们答应把这房子租给胡杨先用。
  1998年3月,胡杨的邓世昌纪念馆开始动工了:装修,搞雕塑、布展……在岛上施工非常艰难,但胡杨觉得这些年风风雨雨走过了很多坎坎坷坷,如今总算能偿夙愿,邓世昌纪念馆马上就要建成了,每天都非常高兴,乐呵呵的。历尽许多艰辛困苦,由胡杨个人出资近百万元的邓世昌事迹陈列堂,凝聚了胡杨10余年的全部心血,终于在1998年9月17号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
  四、他把梦想变成了震撼人心的立体事实
  胡杨10余年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回想这些年走过的路,胡杨感慨万分:我这么多年的努力,不是为了钱。我就觉得邓世昌的精神需要宣传,需要人们去瞻仰,教育下一代需要这么一个地方。胡杨想起江泽民主席有一句话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可悲的民族。但有了英雄,却不去爱这个英雄,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邓世昌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证明了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华夏神州千千万万的英雄之一。英雄的精神更需弘扬。修建英雄纪念馆这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胡杨梦寐以求的。这件事,胡杨把它视作一个壮举。他一定要把它做成,并且这事本身也不是胡杨一个人的事。他觉得越来越多的人也在关注这件事情。他希望有一天社会、政府能把他这件事情纳入到政府的规划系列中,那么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最近胡杨说,已经做好了一个,想在网络上面建邓世昌网站,让海外华人或者是外地的(游)客人,不用到刘公岛就能访问到邓世昌的一些事情。通过网络来了解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弘扬他那种精神,使更多的人们受教育。第二,胡杨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愿望,也许是一个梦想,就是想有朝一日参与打捞致远舰。致远舰现在还沉在海底,打捞致远舰的残骸,对建邓世昌与致远舰博物馆,这个设想也够宏大的了。胡杨想:如果我这一辈子能把它做成的话,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由于刘公岛整体规划,原邓世昌事迹陈列室已搬至新馆址,更名为邓世昌纪念馆。现正内部装饰,不久将正式对外开放。
胡杨:落叶乔木
  胡杨,又称胡桐,杨柳科落叶乔木。
  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内。
  (1)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沟纹。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厘米,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长25厘米,宽3厘米,先端具2~4对楔形粗齿,基部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光滑,稍扁,雌雄异株,菱英花序;苞片菱形,上部常具锯齿,早落;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3~27,具梗,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3~5厘米,子房具梗、柱头宽阔,紫红色;果穗长6~10厘米。萌果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2裂,初被短绒毛,后光滑。
  (2)特性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喜光,喜土壤湿润,耐大气干旱,耐高温,也较耐寒;适生于10℃以上积温2000~4 500℃之间的暖温带荒漠气候,在积温4000℃以上的暖温带荒漠河流沿岸、河漫滩细沙——沙质土上生长最为良好。能够忍耐极端最高温45℃和极端最低温-40℃的袭击。胡杨耐盐碱能力较强,在1米以内土壤总盐量在1%以下时,生长良好;总盐量在2~3%时,生长受到抑制;当总盐量超过3%时,便成片死亡。花期5月,果期6~7月。
  (3)保护价值
  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同时,胡杨是较古老的树种,它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4)保护措施
  合理调整干旱荒漠地区农、牧、林三者的关系,严禁乱砍滥伐;各河流上游截流水库应定期向中、下游放水,确保胡杨林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应在我国西北地区建立2个胡杨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和物种保护基地。
  (5)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胡杨种子极易失水咖丧失发芽能力,应在7~8月份待果穗由绿变黄、蒴果先端开裂露出白絮后,及时选择优良母株采集果穗,晾干脱种。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细沙土或沙壤土筑床、垅床或低床均可,种子拌细沙条播或撒播。2~4年生苗即可造林。直播造林或植苗造林均可。新疆胡杨在我国乃至世界是分布最多的地区。据说,全世界百分之九十在中国,中国的胡杨百分之九十在塔里木盆地。仅塔里木盆地胡杨保护区的面积就达三千八百平方公里。北疆准噶尔盆地也有片片零星分布。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河流,内流河,古名弱水,其下游流入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注入居延海。居延海,位于甘肃酒泉往北约400公里处,从西汉至宋、元,历朝历代在居延海地区都设有郡县或军府,驻兵屯田,曾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西夏在城廓遗址上建有著名的黑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繁荣的交通枢纽。13世纪马可"波罗前往元大都路经黑城时,这里仍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是个农牧兼宜的千里沃野。直到20世纪40年代,居延海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周围从黑河和北大河到额济纳,在平坦而浩瀚的戈壁滩中形成了一块扇形的林带,这片林带从甘肃金塔县天苍乡延伸到额济纳居延河,长约200公里,最宽处15公里,形成了“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流域建成了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0座,较大的有祁家店、鹦哥嘴、清河湾、鸳鸯池、解放村和黑山湖等水库。终于把整条黑河水基本吸干,使下游断流;加之降水量少,最少的年份只有十几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4000mm,居延海随之干涸,85万亩胡杨、红柳、沙棘等天然植被衰败死亡,现在每年仍在以5~7万株的速度递减,5000万亩草场沙化,一批批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
  1998年4月,从额济纳扬起的一场沙尘暴竟席卷北京、济南、徐州、直达南京。这沙尘的起源就是来自北方的阿拉善高原,当这块绿洲消亡之后,风沙之下的下一个牺牲品,就是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例如:河北北部的坝上高原和内蒙古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这两个地区的两组陆地卫星影像的对比图片,可以清楚看到代表森林和草场的深绿在急剧萎缩,而黄色的流沙却在不客气地扩展。据对地处坝上的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9年间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至12.91万公顷,增加89.9%,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至22.24万公顷,减少38.8%。浑善达克沙地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对1989年与1996年的卫星照片分析,7年时间,流沙面积由18.55万公顷增至35.86万公顷,增长93.3%,草地面积则由60.25万公顷减至43万公顷,减少了28.6%。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沙漠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也是中国沙漠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沙漠中以流沙占绝对优势,约占沙漠的85%。沙漠内部塔里木河沿岸及沙漠边缘洪积扇前缘分布有以胡杨、树柳为主的天然植被带,形成沙漠中的天然绿洲。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片天然胡杨林,总面积达35.2万公顷。它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犹如一条绿色长城,紧紧锁住流动性沙丘的扩张。同时,胡杨林也是优良的四季牧场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长达数百里的胡杨林在干渴中倒下。胡杨虽然生命力极强,“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也逃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这千年胡杨却活不到一百年,泪尽沙海。
  近年来,塔里木河源流和干流输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胡杨林大面积死亡。50年代,塔河中下游胡杨林面积达580万亩,70年代为297万亩,而到90年代仅剩152.25万亩。40年间,以每20年递减一半的速度,减少了近3/4,胡杨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栖息在林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不断减少,70年代还有少量马鹿等野生动物出没在胡杨林区,现已基本绝迹。
  下游绿色走廊濒临毁灭。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塔河中游地区沙漠化一直处于扩展状况。下游是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段,从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内,该地区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由12%增加到52%,新沙丘不断形成,绿色走廊面临消失危险。
  据中国国家农业区划办公室的卫星遥感调查,1986年至1996年间,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共开垦土地194万公顷,而保留面积仅为98.6万公顷,有一半撂荒,而撂荒就意味着荒漠化。权威部门的综合监测显示,自50年代以来的25年间,中国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到80年代初,扩展速度加快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1994年的全国荒漠化普查结果,沙化速度已达到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已接近17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西部。在内蒙古乌盟后山、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坝上和西藏那曲等地,沙土地平均扩展速率达4%以上。在历史上沙区存在过若干著名的古城(如喀拉屯、精绝、楼兰、黑城、居延、统万等)反映人类历史时期以来沙漠的变化。 2006年4月5日,新疆塔里木胡杨生长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
  (6)胡杨风景
  胡杨风景被列入中国十大奇妙勾魂风景之一
  站着或者躺下,有着数百万年阳光照耀的,被唐诗、宋词、元曲熏陶的胡杨树呀,抚慰了边
  塞诗人寂寞旅途的胡杨树呀,早已经没有了站着或是躺下的权力,三千年的风风雨雨,让它们品
  尽了岁月的苦涩味道,也失去了岁月的光辉。
  初次踏上大漠是在秋末,红黄棕绿的荒漠植被,携着油画里浓重而激烈的色彩向天际延伸而
  去,那般景致,仿佛就是美国西部大片里独一无二的翻版,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惊异,是不是,
  这个星球上的西部景致都是相似的?是不是西部的风里,都漂流着来自久远岁月里悲怆苍凉的味
  道?
  走在荒漠的旅途中,大家常常是沉默无语的。窗外的景色,虽是戈壁,却并不乏味。在这一望无
  际茫茫戈壁荒原上,哪怕是远处的一棵树,也绝对是别样的景致。于是,我看到了胡杨,突兀而
  又神秘的胡杨
  当初知道胡杨树是因为著名的小河墓地。因为胡杨树木质坚硬,成为沙漠地带居民生产生活
  离不开的朋友,甚至在去世后也多用胡杨树木作墓碑。小河墓地的标志性特征就是墓碑上矗立着
  船形的护胡杨木。于是知道了这种有些神奇色彩的树,但真正了解胡杨树是来到新疆后,知道了
  胡杨三千年的轮回史,曲曲折折的人生大戏。
  春天在塔里木河畔看胡杨,片片胡杨让人的眼睛都感觉清清爽爽,胡杨树用自己的一身绿色
  让塔里木河、让大漠都生动起来。这绿色一直持续到秋天,胡杨树一直耐心地等待,然后,在秋
  天的半个多月里激情挥洒出自己的金色,那是精美绝伦的金色,那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金色,胡杨
  树几乎是将储备了一年的激情在秋天突然迸发出来,每一片叶脉都盛开暖意,每一个枝娅都挂满
  太阳,无论是塔里木河畔高大的胡杨,还是北疆沙漠深处有些矮小的胡杨,都在这个季节极力张
  扬着自己的生命色彩,那是一种让人震撼的充满野性美!
  这是大漠戈壁最动人的季节。胡杨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在荒漠漫漫的舞台上,前世一千年
  的等待,今生一千年的伫立,倒下后一千年的寂寞来生,它将自己用三千年的时间站立成一道独
  特的风景,成为地球上生命的不死精灵。生生死死三千年,它是有灵性的,在每一个漫长的冬季
  里,在生命漫长的季节里,该有多少风风雨雨?一棵树竟有三千年的时间来思考生命的问题,它
  一定明白在生命低洼的季节里,耐心等待,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春天的绿色,盼望秋天的灿
  烂,灿烂的季节里它也一定知道生命的短暂,凝重的金色里透露着苍凉,古朴的庄重里弥漫着悲
  壮,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本来面貌?
  更多的是寂寞,在风风雨雨三千年后留下的是化石一般坚硬的身躯,寂寞的身躯却没有了选
  择的权力,站着或是躺下。在用生命点缀了这片土地之后,还有谁去珍惜它?大片大片的胡杨
  甚至没有来得及去完成三千年苦行僧般的生命轮回就枯死了,它们就那么赤裸裸地立在荒漠中,
  干枯的树枝挣扎着伸向天空,绝望地祈求着什么。祈求着什么呢,是乞求人类的保护,还是乞求
  上天想要放弃三千年漫长的轮回?
  寂寞胡杨,这是人类走过岁月留下的痕迹,这是人类生存的态度。胡杨以自己的绿色和生命
  孕育记载了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胡杨覆盖着西域,塔里木河、罗布波得以长流不息,楼兰、龟兹
  等三十六国的文明得以滋养。人类拓荒、无休止的征战,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枯的河床上,曾
  经灿烂辉煌的西域古国也被滚滚黄沙埋葬,也逐渐淹埋了忠贞不渝的胡杨
  寂寞胡杨。三千年前的胡杨在沙尘暴里讲述着自己的往事,苦涩里也有幸福的回忆,但,现
武汉音乐学院讲师
  (1973——),男,汉族,硕士,讲师,钢琴系主科教研室主任。
  1988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于姚敬庄副教授(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5年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武汉音乐学院。1999年在职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于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作曲家彭志敏教授和钢琴教育家、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蒋立平副教授,2002年获音乐学专业钢琴演奏方向硕士学位。2004至2005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留学进修,随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人民艺术家V.杰涅索夫教授和A.瓦西里耶娃教授学习。
  在校期间曾先后随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家R.彼得洛维奇,美国钢琴家S.赫波特博士等外国专家学习钢琴演奏,2002、2005年在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科研成果有:《俄罗斯现代钢琴艺术研究》,2005年4月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撰写论文:
  《作为完整系统的肖邦前奏曲OP.28及艺术特色》发表在《黄钟》2000年
  《与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有关的一些特点》发表在《黄钟》2002年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教学简论》发表在《黄钟》2005年
  《四季——在俄罗斯留学的日子》发表在《黄钟》2005年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女,硕士研究生,钢琴副教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会员,音乐系键盘教研室主任,担任钢琴演奏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 5 篇,其中 1 篇荣获全国论文评选三等奖。此外,有 2 篇论文在湖南省音乐教育论文评比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三等奖。
原创音乐人
  原名:胡芾
  艺名:胡杨
  英文名:ANDY
  生日:9.5
  籍贯:中国四川乐至
  民族:汉
  星座:天秤座
  生肖:狗
  身高:178CM
  体重:72KG
  血型:o
  爱好:旅游、音乐、电脑、驾车
  喜欢的颜色:黑白
  喜欢的歌曲:《soledad》《bressanone》
  喜欢的食物:四川麻辣烫
  2000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师从国家一级笙演奏家谢志强先生学习民族吹管乐。
  02年又受到中国著名管乐演奏家和照先生指点,并同时开始学习西洋打击乐。
  03年代表深圳华侨城集团赴各国演出,受到各国元首接见,并代表深圳、香港到各地进行旅游宣传推广。
  05年开始学习电声乐与作曲,并受到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瑞林先生指点。
  06年组建“超感觉”电声乐队,任贝斯手兼主唱。同年创作第一首原创处女作《蝴蝶飞》。
  07年5月开始独立酒吧与演艺场演唱至今。期间创作原创歌曲《水姑娘》《心的牵挂》等。
  09年4月首支原创单曲《蝴蝶飞》正式发行,同年5月《蝴蝶飞》MV拍摄完成。
  09年6月单曲《水姑娘》正式发行。
花木百科
  胡杨介绍
  胡杨 (Pobulus eubhratica)
  科属:
  杨柳科 杨属
  别名:
  形态特征:
  秋叶黄色
  分布与习性:
  西北
  温带草原区(主要城市:兰州、平凉、阿勒泰、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阜新、丹东、大庆、西宁、银川、通辽、榆林、呼和浩特、包头、张家口、集宁、赤峰、大同、锡兰浩特)
  温带荒漠区(主要城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哈密喀什、武威、酒泉、玉门、嘉峪关、格尔木、库尔勒、金昌、乌海)
  喜光,耐大气干旱及寒冷、干热气候,抗盐碱和风沙
  繁殖与栽培:
  暂无
  应用:
  造林树种
  图片:
草业百科
  牧草科名杨柳科
  牧草科拉丁名Salicaceae
  牧草科英文名Willow Family
  牧草属名杨属
  牧草属拉丁名Populus L.
  牧草属英文名Poplar,Aspen,Cottonweed
  天然牧草胡杨
  牧草学名Populus euphratica Oliv
  牧草英文名Diversifolious Poplar,Euphrasia Polar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胡杨(别名异叶杨、胡桐)中国分布以新疆塔里木河谷最为集中,沿河岸形成走廊状的河岸林带,继续向东,经罗布泊、哈顺戈壁、甘肃河西走廊到内蒙古额济纳河谷。此外在准噶尔盆地、伊犁谷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内蒙古的乌兰布和沙漠、阿拉善沙漠和乌兰察布盟西北部,也有小片的胡杨林分布;在国外,胡杨分布于蒙古、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和俄罗斯。
  形态特征乔木。树高10~15米,胸径30~40厘米。树冠近圆形。树皮灰黄色,纵裂。枝条稀疏,小枝灰色或淡灰褐色。叶互生,灰绿色,叶形变化较大,长枝或幼年树上的叶条形、条状披针形、披针形或菱形,长5~12厘米,全缘或中部以上边缘有疏锯齿;成年树枝上的叶宽卵形、扁圆形、扇形或肾形,长2~5厘米,全缘或上部有疏大缺刻,基部宽楔形或截形;叶柄长,略扁;雄花序长1.5~2.5厘米,每花具雄蕊23~27;雌花序长6~10厘米。蒴果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疏被柔毛,2~3瓣裂。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属适中温潜水超旱生耐盐夏绿植物。生长在荒漠区内陆河流两岸、扇缘地带。适宜生长在海拔800~1100米的地带,常和柽柳形成混交林。对热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大于10℃年积温2000~14000℃,在4000℃以上生长旺盛。对温度的变化适应能力很强,在极端最高温40~145℃到极端最低温-40℃均能适应。耐旱性强,主要依靠潜水或河流泛滥水维持生命。在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或终年无雨的沙漠内部河岸仍能茂盛生长。胡杨是典型的潜水旱中生植物,具有明显的旱生植物特征,叶片细长,硬而厚,栅状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角质层增厚,叶面有蜡质物覆盖,海绵组织在上、下表皮等,还有较高的根压和渗透压,在严重干旱时脱枝落叶,可减少蒸腾,节约用水。据调查,蒸腾强度每小时为24.1~35.8毫克/平方厘米。胡杨根系发达,苗期主根长度为地上部的18倍,成株根蘖可水平伸展到10~20米以外,并可由蘖芽形成幼株,构成特殊的块状幼林,自然形成复层林相。不怕沙埋,被沙埋后,在主干上生出大量不定芽,形成新的根系。在新疆,3月底萌发,4月中下旬开花,雌雄异株,7月下旬至8月中旬种子成熟。同一林中不同植株,甚至同一株树上种子成熟期也不一致,早期还有假熟现象,采种时应注意。种子很小,千粒重为0.069~0.09克。自然落地的种子,条件适宜,3天可发芽,长成幼苗,冬季地上部冻死,翌年根系仍萌发成株。种子易丧失发芽能力。胡杨的生长发育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在水分、土壤条件较好的环境中,能形成百年高大乔木;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中则发育成短命灌木丛。胡杨耐盐性强,能生长在pH8~9的条件下。耐盐能力,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强。成树在含盐为1%~12%土壤中,也能正常生活。
  饲用价值胡杨是荒漠地区重要的木本饲用植物,其落叶是家畜冬春季节的重要饲料。嫩枝、叶骆驼喜食,干叶骆驼和山羊采食,马、牛不食。胡杨林下具有丰富的枯枝落叶层,是良好的天然青贮饲料,可供利用的干枝、树叶约每公顷41.25千克左右,是荒漠区较好的冬春牧场。枝叶繁茂,营养价值较高,其可食枝叶富含无氮浸出物,纤维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中等,灰分含量高,其中富钙,乏磷,与禾谷类饲料相近,低于小麦麸。胡杨林是荒漠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对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具有重要意义。不适当的采伐、毁林垦荒及过度放牧,都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土地风蚀或积沙,引起荒漠化加剧的恶果。因此,应采取在生长季严禁放牧,到冬季再利用枯枝落叶的方法,有计划地利用荒漠地区这一丰富的饲用植物资源,使林、牧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对胡杨疏林的放牧利用,重点仍在其下层的草甸植被。胡杨在荒漠地区不仅作为饲料来源,也是提供木材的来源,而且为少有的乔木树种,其树脂、叶、根和花均可药用。
英文解释
  1. :  diversifolious poplar,  Hu Yang
近义词
胡杨村
相关词
额济纳旗骆驼苁蓉额济纳音乐mp3道勤团队
胡杨林电视剧图书刘小锋谍战剧佛教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