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胀果甘草
目录
生物分类
  被子植物
  牧草科名 豆科
  牧草科拉丁名 leguminosae
  牧草科英文名 pea family,legume family,pulse family
  牧草属名 甘草属
  牧草属拉丁名 glycyrrhiza l.
  牧草属英文名 licorice,liquorice
  牧草名 胀果甘草
  牧草学名 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in
  牧草英文名 inflate fruit licorice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蘖型植物。高50~80厘米,根皮红褐色,具鳞片。茎直立,常局部被微柔毛或几无毛,有黄褐色腺点。羽状单数复叶,长10~16厘米;小叶3~5个,卵形、狭卵形或长圆形,长1.5~5厘米,宽0.6~2.8厘米,顶端急尖或钝,边缘微反卷,波浪状。总状花序与叶约等长;花小,长6~8毫米,排列疏松;苞叶卵状披针形,红褐色,被疏柔毛;花萼长3~4毫米,萼齿披针形或狭长三角状披针形;花冠蝶形,紫红色或下部白色。荚果长圆形,短,直立,膨胀,光滑或具腺毛,果皮革质,坚硬,种子3~5粒,肾形,褐色。细胞染色体:2n=16。
分布
  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中亚。生于盐渍化砂地。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根系由主根、水平根和垂向根三部分构成。主根粗壮,直径达3厘米或更粗;表皮红褐色,横切面淡黄色。主根上端每年生出新枝,形成株丛。主根通常在约30厘米处开始长出水平支根,但随土壤水分、盐分、质地不同而有变化,盐土上发生部位较深,约50厘米;极度干旱的沙丘低地甚至约1米左右。水平支根直径1.5~2厘米。水平根可出现多层,长度1.5~2米或更长。壮年植株的水平根具有较多的休眠芽眼,发育成新的地上枝条;多数休眠芽发育为垂向根,较细,向下生长达50厘米。整个根系一般可深达1.5米或更深。分布区属暖温带气候,春季气温上升较早,3月中旬萌发新枝,条件适宜时,半个月内生长高度可达20~30厘米。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6~7月,盛花期1个月左右。果期8~9月,9月果实成熟、开裂,种子落地。具有耐热、耐旱、抗盐的特性。分布的中心区,年均气温9~11℃,7月份平均温度25~26℃,绝对最高温度超过40℃。年降水量仅25~6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以上。胀果甘草有庞大的根系,能充分利用地下水,发育成为潜水超旱生的特殊生态类型,是甘草属 (glycyrrhiza sp.) 中之首。抗盐性也较强。广泛发育在盐化草甸和草甸土上,甚至可以在结皮盐土上生长。地表盐结壳的含盐量最高可达40%~60%,0~30厘米土层内含盐量也都在5%以上,盐聚层以下含盐量在2%以上,直到底土还有1%左右。大量资料证明,胀果甘草耐盐最高极限为24.8%,最适为2%~3%,盐分中以硫酸盐为主。当土壤含氯盐达0.85%时,生长受抑制,达到3%时逐渐死亡。胀果甘草随地下水位、土壤含盐和土壤质地的变化,可以与多种耐盐植物组成不同的群落。在河旁阶地砂质或砂壤质轻盐化草甸土上,地下水深1~2米,因河水淡化,水土条件良好,形成茂密的群落,胀果甘草高可达1米,覆盖度30%~60%,混生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苦豆子 (sophora alopecuroides)、疏叶骆驼刺 (alhagi sparsifolia)、大花野麻 (poacynum hendersonii) 等。在草本层上发育有稀疏的灌木层,优势种为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和铃铛刺 (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灌木高1.5~2米,覆盖度10%左右,在地下水位2米左右的草甸盐土上,与矮禾草小獐茅(aeluropus litoralis)、矮生芦苇 (phragmites oustralis) 组成群落,总盖度20%~40%。混生个别的刚毛柽柳 (tamarix hirsuta)、盐穗木 (halostachys caspica)、黑果枸杞 (lycium ruthenicum) 等。在湖泊和洼地周围湿润的壤质盐化草甸土上,与耐盐中生小杂类草乳草 (glaux maritima)、碱蓬等组成群落。当地下水降到6米时,胀果甘草仍可正常生长,说明它具有靠发达的多层次根系形成的抗旱能力。在河流沿岸的其他盐化草甸草地中,也时常遇到胀果甘草伴生其中。
饲用价值
  胀果甘草是适口性较好的牧草之一,各种家畜均采食。山羊、骆驼喜食。嫩绿时全株被采食;开花后,食其花序;干枯后,食其枯叶及当年生的枯枝。适口性依季节变化而改变。5~6月,青鲜植株体内单宁含量达8.4%,茎叶分泌黏腻物质,家畜几乎不食。采食后,家畜发生“吐水”,采食鲜荚果,引起腹部疼胀。干枯后,无毒害,各类家畜均喜食,尤其羊最爱食。花期营养物质含量高于一般禾本科牧草,在花期调制干草,不失为一种优良牧草。幼嫩期粗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粗脂肪含量也高于一般豆科牧草。胀果甘草的根是重要的中药材,根内含有极高的甘草甜素,味甘,性温和,能调和诸药,解毒。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制药后的下脚料,可制甘草膏,受国内外欢迎;还可做糖果、蜜饯和泡沫饮料。因此,是一种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植物。
草业百科
  牧草科名豆科
  牧草科拉丁名Leguminosae
  牧草科英文名Pea Family,Legume Family,Pulse Family
  牧草属名甘草属
  牧草属拉丁名Glycyrrhiza L.
  牧草属英文名Licorice,Liquorice
  天然牧草胀果甘草
  牧草学名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
  牧草英文名Inflate Fruit Licorice
  牧草图片
  地理分布胀果甘草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等地;中亚有分布。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蘖型植物。高50~80厘米,根皮红褐色,具鳞片。茎直立,常局部被微柔毛或几无毛,有黄褐色腺点。羽状单数复叶,长10~16厘米;小叶3~5个,卵形、狭卵形或长圆形,长1.5~5厘米,宽0.6~2.8厘米,顶端急尖或钝,边缘微反卷,波浪状。总状花序与叶约等长;花小,长6~8毫米,排列疏松;苞叶卵状披针形,红褐色,被疏柔毛;花萼长3~4毫米,萼齿披针形或狭长三角状披针形;花冠蝶形,紫红色或下部白色。荚果长圆形,短,直立,膨胀,光滑或具腺毛,果皮革质,坚硬,种子3~5粒,肾形,褐色。细胞染色体:2n=16。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根系由主根、水平根和垂向根三部分构成。主根粗壮,直径达3厘米或更粗;表皮红褐色,横切面淡黄色。主根上端每年生出新枝,形成株丛。主根通常在约30厘米处开始长出水平支根,但随土壤水分、盐分、质地不同而有变化,盐土上发生部位较深,约50厘米;极度干旱的沙丘低地甚至约1米左右。水平支根直径1.5~2厘米。水平根可出现多层,长度1.5~2米或更长。壮年植株的水平根具有较多的休眠芽眼,发育成新的地上枝条;多数休眠芽发育为垂向根,较细,向下生长达50厘米。整个根系一般可深达1.5米或更深。分布区属暖温带气候,春季气温上升较早,3月中旬萌发新枝,条件适宜时,半个月内生长高度可达20~30厘米。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6~7月,盛花期1个月左右。果期8~9月,9月果实成熟、开裂,种子落地。具有耐热、耐旱、抗盐的特性。分布的中心区,年均气温9~11℃,7月份平均温度25~26℃,绝对最高温度超过40℃。年降水量仅25~6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以上。胀果甘草有庞大的根系,能充分利用地下水,发育成为潜水超旱生的特殊生态类型,是甘草属 (Glycyrrhiza sp.) 中之首。抗盐性也较强。广泛发育在盐化草甸和草甸土上,甚至可以在结皮盐土上生长。地表盐结壳的含盐量最高可达40%~60%,0~30厘米土层内含盐量也都在5%以上,盐聚层以下含盐量在2%以上,直到底土还有1%左右。大量资料证明,胀果甘草耐盐最高极限为24.8%,最适为2%~3%,盐分中以硫酸盐为主。当土壤含氯盐达0.85%时,生长受抑制,达到3%时逐渐死亡。胀果甘草随地下水位、土壤含盐和土壤质地的变化,可以与多种耐盐植物组成不同的群落。在河旁阶地砂质或砂壤质轻盐化草甸土上,地下水深1~2米,因河水淡化,水土条件良好,形成茂密的群落,胀果甘草高可达1米,覆盖度30%~60%,混生假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苦豆子 (Sophora alopecuroides)、疏叶骆驼刺 (Alhagi sparsifolia)、大花野麻 (Poacynum hendersonii) 等。在草本层上发育有稀疏的灌木层,优势种为多枝柽柳 (Tamarix ramosissima) 和铃铛刺 (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灌木高1.5~2米,覆盖度10%左右,在地下水位2米左右的草甸盐土上,与矮禾草小獐茅(Aeluropus litoralis)、矮生芦苇 (phragmites oustralis) 组成群落,总盖度20%~40%。混生个别的刚毛柽柳 (Tamarix hirsuta)、盐穗木 (Halostachys caspica)、黑果枸杞 (Lycium ruthenicum) 等。在湖泊和洼地周围湿润的壤质盐化草甸土上,与耐盐中生小杂类草乳草 (Glaux maritima)、碱蓬等组成群落。当地下水降到6米时,胀果甘草仍可正常生长,说明它具有靠发达的多层次根系形成的抗旱能力。在河流沿岸的其他盐化草甸草地中,也时常遇到胀果甘草伴生其中。
  饲用价值胀果甘草是适口性较好的牧草之一,各种家畜均采食。山羊、骆驼喜食。嫩绿时全株被采食;开花后,食其花序;干枯后,食其枯叶及当年生的枯枝。适口性依季节变化而改变。5~6月,青鲜植株体内单宁含量达8.4%,茎叶分泌黏腻物质,家畜几乎不食。采食后,家畜发生“吐水”,采食鲜荚果,引起腹部疼胀。干枯后,无毒害,各类家畜均喜食,尤其羊最爱食。花期营养物质含量高于一般禾本科牧草,在花期调制干草,不失为一种优良牧草。幼嫩期粗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粗脂肪含量也高于一般豆科牧草。胀果甘草的根是重要的中药材,根内含有极高的甘草甜素,味甘,性温和,能调和诸药,解毒。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较好。制药后的下脚料,可制甘草膏,受国内外欢迎;还可做糖果、蜜饯和泡沫饮料。因此,是一种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植物。
包含词
甘草胀果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