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肾蕨
目录
No. 1
肾蕨
  英文名:nehprolepis cordifolia
  肾蕨又称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是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肾蕨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厘米。地下具根状茎,包括短而直立的茎、匍匐匐茎和球形块茎三种。直立 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地 部(即从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叶长30-70厘米、宽3-5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40-80对。初生的小复叶呈抱拳状,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展开后茸毛消失,成熟的叶片革质光滑。羽状复叶主脉明显而居中,侧脉对称地伸向两侧。孢子囊群生于小叶片各级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囊群肾形。
  肾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广西、云南、浙江等南方诸省区都 有野生分布,常见于溪边林中或岩石缝内或附生于树木上,野外多成片分布。其生态习性是喜温暖湿润,不耐强光。
  肾蕨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可通过多种途径繁殖,但最常用的是分株繁殖。分株一般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生长茂密的老株从花盆中脱出来,除去大部分培养土;把铁丝状匍匐茎分切成几份,使每份带有一定数量的叶丛和不定根;将茎段分栽于装有配制好培养土的盆中,添足培养土,并压实;浇足水,放于阴湿处,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夏秋季也可分株,但更须注意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肾蕨地下的球形块茎也可以发育成幼小的植株。当小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也可分栽于盆中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即可成为新植株。此外,还可采用孢子繁殖。但注意孢子的采收时期,一般在肾形囊盖还没有脱落而孢子已变黑时采集孢子进行播种。
  肾蕨适宜生长于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松土壤,所以盆栽时常用1份腐叶土或泥炭土、1份河沙土和1份蛭石或珍珠岩配制成基质;亦可用2份腐叶土和1份河沙土混合使用。同时,在培养土中加少量骨粉、蛋壳粉等钙质养分,更有利于肾蕨生长。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可放置于室内北窗边栽培。它喜温暖,但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从10-35 都能良好生长。它喜湿润,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因为肾蕨根为不定根,吸水、保水能力较差,又加上地上部有丛生茂密的羽状复叶,所以它不耐旱,必须及时供给水分,否则干燥过久易造成叶片枯黄脱落;空气湿度一般要求50%-60%以上。春夏季盆土要始终保持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尤其秋末到冬季应节制浇水,以保持盆土不干 为度。在生长季,一般每月施腐熟液肥1-2次,以保证其正常的旺盛生长。
  肾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它栽培窬容易、生长健壮,粗放管理就能达到很好的观赏装饰效果。它株形直立丛生,复叶深裂奇特,叶色浓绿且四季常青,形态自然潇洒,广泛地应用于客厅、办公室和卧室的美化布置,尤其用作吊盆式栽培更是别有情趣,可用来填补室内空间。在窗边和明亮的房间内可长久地栽培观赏。肾蕨的许多栽培种因其观赏性优良都得到人们认可,其中由高大肾蕨变异而来的波斯顿蕨极适于盆栽及垂吊栽培,是室内装饰极理想的材料,流行于世界各地。它叶片较大、叶色淡绿且具光泽,叶片展开后下垂,十分优雅,丰满的株形富有生气和美感。
  繁殖与栽培: 肾蕨多为盆栽,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多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分株繁殖,分割母株后,每盆栽植2丛-3丛匍匐枝为宜。新翻盆植株浇足水后,置于阴处,保持湿润,待根基上萌发出新叶时再移置半阴处养护。此外,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的肾蕨孢子均匀地撒在消过毒的泥炭或腐叶土表面,不用覆土,经常喷雾,以保持土面湿润,60天左右即可长出孢子体(新的植株)。 肾蕨的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夏季须置于庇荫处养护,每日早晚喷雾数次,以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冬季须使室内保持15℃左右,方能继续生长,在提高室内温度的同时,须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小叶卷曲、焦枯等,浇水过多,易引起叶片枯黄脱落。在生长期间每15天左右施1次稀薄的熟饼肥,每30天左右向叶面喷施1次硫酸亚铁,使植株叶色翠绿,旺盛生长。
  【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
  【来源】骨碎补科肾蕨属植物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 presl,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小儿疳积,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块茎或全草0.5~1两;外用适量,鲜块茎或全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inn.) trimen)
  【别名】蜈蚣草
  【秦仁昌分类系统】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肾蕨
  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No. 2
肾蕨
  英文名:nehprolepis cordifolia
  肾蕨又称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是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肾蕨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厘米。地下具根状茎,包括短而直立的茎、匍匐匐茎和球形块茎三种。直立 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地 部(即从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叶长30-70厘米、宽3-5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40-80对。初生的小复叶呈抱拳状,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展开后茸毛消失,成熟的叶片革质光滑。羽状复叶主脉明显而居中,侧脉对称地伸向两侧。孢子囊群生于小叶片各级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囊群肾形。
  肾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广西、云南、浙江等南方诸省区都 有野生分布,常见于溪边林中或岩石缝内或附生于树木上,野外多成片分布。其生态习性是喜温暖湿润,不耐强光。
  肾蕨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可通过多种途径繁殖,但最常用的是分株繁殖。分株一般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生长茂密的老株从花盆中脱出来,除去大部分培养土;把铁丝状匍匐茎分切成几份,使每份带有一定数量的叶丛和不定根;将茎段分栽于装有配制好培养土的盆中,添足培养土,并压实;浇足水,放于阴湿处,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夏秋季也可分株,但更须注意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肾蕨地下的球形块茎也可以发育成幼小的植株。当小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也可分栽于盆中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即可成为新植株。此外,还可采用孢子繁殖。但注意孢子的采收时期,一般在肾形囊盖还没有脱落而孢子已变黑时采集孢子进行播种。
  肾蕨适宜生长于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松土壤,所以盆栽时常用1份腐叶土或泥炭土、1份河沙土和1份蛭石或珍珠岩配制成基质;亦可用2份腐叶土和1份河沙土混合使用。同时,在培养土中加少量骨粉、蛋壳粉等钙质养分,更有利于肾蕨生长。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可放置于室内北窗边栽培。它喜温暖,但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从10-35 都能良好生长。它喜湿润,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因为肾蕨根为不定根,吸水、保水能力较差,又加上地上部有丛生茂密的羽状复叶,所以它不耐旱,必须及时供给水分,否则干燥过久易造成叶片枯黄脱落;空气湿度一般要求50%-60%以上。春夏季盆土要始终保持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尤其秋末到冬季应节制浇水,以保持盆土不干 为度。在生长季,一般每月施腐熟液肥1-2次,以保证其正常的旺盛生长。
  肾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它栽培窬容易、生长健壮,粗放管理就能达到很好的观赏装饰效果。它株形直立丛生,复叶深裂奇特,叶色浓绿且四季常青,形态自然潇洒,广泛地应用于客厅、办公室和卧室的美化布置,尤其用作吊盆式栽培更是别有情趣,可用来填补室内空间。在窗边和明亮的房间内可长久地栽培观赏。肾蕨的许多栽培种因其观赏性优良都得到人们认可,其中由高大肾蕨变异而来的波斯顿蕨极适于盆栽及垂吊栽培,是室内装饰极理想的材料,流行于世界各地。它叶片较大、叶色淡绿且具光泽,叶片展开后下垂,十分优雅,丰满的株形富有生气和美感。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孢子和组培繁殖。
  繁殖与栽培: 肾蕨多为盆栽,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多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分株繁殖,分割母株后,每盆栽植2丛-3丛匍匐枝为宜。新翻盆植株浇足水后,置于阴处,保持湿润,待根基上萌发出新叶时再移置半阴处养护。此外,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的肾蕨孢子均匀地撒在消过毒的泥炭或腐叶土表面,不用覆土,经常喷雾,以保持土面湿润,60天左右即可长出孢子体(新的植株)。 肾蕨的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夏季须置于庇荫处养护,每日早晚喷雾数次,以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冬季须使室内保持15℃左右,方能继续生长,在提高室内温度的同时,须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小叶卷曲、焦枯等,浇水过多,易引起叶片枯黄脱落。在生长期间每15天左右施1次稀薄的熟饼肥,每30天左右向叶面喷施1次硫酸亚铁,使植株叶色翠绿,旺盛生长。
  【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
  【来源】骨碎补科肾蕨属植物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 presl,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小儿疳积,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块茎或全草0.5~1两;外用适量,鲜块茎或全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inn.) trimen)
  【别名】蜈蚣草
  【秦仁昌分类系统】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肾蕨科 nephrolepidaceae
  肾蕨
  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No. 3
  肾蕨
  (《广西药植图志》)
  【异名】圆羊齿(《广州植物志》),天鹅抱蛋(《广西药植图志》),凤凰草、圆蕨(《南宁市药物志》),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贵州民间药物》),篦子草、梳篦草(《四川中药志》),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泉州本草》),蜈蚣草、石上丸、石黄皮(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凤凰蕨(《广西中草药》),何汗蕨、蛇蛋参(《云南中草药》),金鸡尾(《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骨碎补科植物肾蕨的叶或全草。
  【植物形态】肾蕨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近直立,常生育扁圆形的肉质块茎。鳞片线形至披针形,黄褐色,透明。叶簇生,革质,长约65厘米,宽5~7厘米,线形至披针形。基部渐狭,1回羽状复叶;羽片无柄,互生,似镰状而钝,基部下侧呈心形,上侧呈耳形,且常盖覆叶轴之上,边缘有钝锯齿,叶脉羽状分枝;基部的羽片排列较疏,退化,短而略呈三角形,通常不生孢子囊;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上部分枝的顶端;孢子囊群盖肾形;孢子椭圆肾形。
  生山岩、溪边等阴湿处。分布西南、华南、海南岛、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块茎(马骝卵)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苦辛,平。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苦,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淡辛,无毒。"
  ③《泉州本草》:"味甘辛,性平而涩,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肾、胃、小肠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
  ①《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治刀伤,吐血,淋浊,不孕。"
  ②《四川中药志》:"治乳痈及产后乳肿。"
  ③《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反胃噎膈,疝气。"
  ④《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治肺热咳嗽,蜈蚣咬伤,汤火伤,小儿疳积,淋巴腺结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淋浊,小便点滴,疼痛难忍:蜈蚣蕨(干用)五钱,杉树尖二十一颗,夏枯草五钱,野萝卜菜四钱。煨水对白糖吃。(《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刀伤:蜈蚣蕨嫩叶捣敷。(《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乳房肿痛:肾蕨嫩茎叶,捣绒敷。(《四川中药志》)
  ④治湿热黄疸:圆羊齿干全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⑤治噎膈反胃:圆羊齿干全草研末三钱。每日三次,酒冲服。
  ⑥治久痢:圆羊齿鲜叶三两。捣烂,加米泔水调匀绞汁取。(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栽培技术
  1.栽植 春季开始生长前进行栽植或翻盆换土。盆栽土壤以疏松、透气、透水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对其生长最为有利。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加1/3珍珠岩和少量细沙混合的培养土为宜。肾蕨茎叶生长较快,每年都要换盆,并清除枯叶、老叶和断叶。对生长过密的埴株要及时疏除,以利通风透光。
  2.温度与光照 肾蕨属耐阴性较强的植物,对阳光十分敏感,夏季阳光暴晒会使叶片焦黄。长江以北地区春、夏、秋三季要适当遮阴,冬季温室内不遮光,应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适宜温度白天在25℃以上,晚上15-18℃,这样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冬季搬进室内,温度保持在12℃以上,最低不低于5℃,可安全越冬。但也能耐短时间-2℃的低温。
  3.浇水与施肥 夏季高温季节要多浇水和叶面喷水,使周围环境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但浇水不宜过多,更不能把植株浸泡在水中,以免叶片发黄脱落。同样,也不能缺水,干燥时间太长容易造成羽状小叶发生卷边焦枯。冬季控制浇水,盆土以不干不浇为宜。生长季节每月施1-2次稀薄的液肥为好,并多施氮肥。冬季停止施肥。
繁殖方法
肾蕨 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孢子和组培繁殖。
  繁殖与栽培: 肾蕨多为盆栽,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多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分株繁殖,分割母株后,每盆栽植2丛-3丛匍匐枝为宜。新翻盆植株浇足水后,置于阴处,保持湿润,待根基上萌发出新叶时再移置半阴处养护。此外,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的肾蕨孢子均匀地撒在消过毒的泥炭或腐叶土表面,不用覆土,经常喷雾,以保持土面湿润,60天左右即可长出孢子体(新的植株)。 肾蕨的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夏季须置于庇荫处养护,每日早晚喷雾数次,以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冬季须使室内保持15℃左右,方能继续生长,在提高室内温度的同时,须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小叶卷曲、焦枯等,浇水过多,易引起叶片枯黄脱落。在生长期间每15天左右施1次稀薄的熟饼肥,每30天左右向叶面喷施1次硫酸亚铁,使植株叶色翠绿,旺盛生长。
  【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
  【来源】骨碎补科肾蕨属植物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 Presl,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小儿疳积,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块茎或全草0.5~1两;外用适量,鲜块茎或全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inn.) Trimen)
  【别名】蜈蚣草
  【秦仁昌分类系统】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肾蕨科 Nephrolepidaceae
  肾蕨属 
  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有真根
形态特征
  肾蕨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厘米。地下具根状茎,包括短而直立的茎、匍匐匐茎和球形块茎三种。直立 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地 部(即从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叶长30-70厘米、宽3-5厘米,一回羽状复叶,羽片40-80对。初生的小复叶呈抱拳状,具有银白色的茸毛,展开后茸毛消失,成熟的叶片革质光滑。羽状复叶主脉明显而居中,侧脉对称地伸向两侧。孢子囊群生于小叶片各级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囊群肾形。
  生物学特性
  肾蕨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生长适温3~9月为16~24℃,9月至翌年3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干8℃,但短时间能耐0℃低温。也能耐30℃以上高温。肾蕨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春、秋季需充足浇水,保持盆土不干,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夏季除浇水外,每天还需喷水数次,特别悬挂栽培需空气湿度更大些,否则空气干燥,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焦枯现象。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切忌阳光直射。规模性栽培应设遮阳网,以50%~60%遮光率为合适。
  生长特性
  肾蕨的生态习性是喜温暖湿润,不耐强光。
  肾蕨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可通过多种途径繁殖,但最常用的是分株繁殖。分株一般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生长茂密的老株从花盆中脱出来,除去大部分培养土;把铁丝状匍匐茎分切成几份,使每份带有一定数量的叶丛和不定根;将茎段分栽于装有配制好培养土的盆中,添足培养土,并压实;浇足水,放于阴湿处,以后保持盆土湿润。夏秋季也可分株,但更须注意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肾蕨地下的球形块茎也可以发育成幼小的植株。当小苗长至10厘米左右时也可分栽于盆中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即可成为新植株。此外,还可采用孢子繁殖。但注意孢子的采收时期,一般在肾形囊盖还没有脱落而孢子已变黑时采集孢子进行播种。
  肾蕨适宜生长于富含腐殖质、渗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松土壤,所以盆栽时常用1份腐叶土或泥炭土、1份河沙土和1份蛭石或珍珠岩配制成基质;亦可用2份腐叶土和1份河沙土混合使用。同时,在培养土中加少量骨粉、蛋壳粉等钙质养分,更有利于肾蕨生长。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可放置于室内北窗边栽培。它喜温暖,但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从10-35 都能良好生长。它喜湿润,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因为肾蕨根为不定根,吸水、保水能力较差,又加上地上部有丛生茂密的羽状复叶,所以它不耐旱,必须及时供给水分,否则干燥过久易造成叶片枯黄脱落;空气湿度一般要求50%-60%以上。春夏季盆土要始终保持湿润,但又不能积水;尤其秋末到冬季应节制浇水,以保持盆土不干 为度。在生长季,一般每月施腐熟液肥1-2次,以保证其正常的旺盛生长。
  肾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它栽培窬容易、生长健壮,粗放管理就能达到很好的观赏装饰效果。它株形直立丛生,复叶深裂奇特,叶色浓绿且四季常青,形态自然潇洒,广泛地应用于客厅、办公室和卧室的美化布置,尤其用作吊盆式栽培更是别有情趣,可用来填补室内空间。在窗边和明亮的房间内可长久地栽培观赏。肾蕨的许多栽培种因其观赏性优良都得到人们认可,其中由高大肾蕨变异而来的波斯顿蕨极适于盆栽及垂吊栽培,是室内装饰极理想的材料,流行于世界各地。它叶片较大、叶色淡绿且具光泽,叶片展开后下垂,十分优雅,丰满的株形富有生气和美感。
地理分布
  肾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福建、广东、台湾、广西、云南、浙江等南方诸省区都有野生分布,常见于溪边林中或岩石缝内或附生于树木上,野外多成片分布。
栽培技术
  1.栽植 春季开始生长前进行栽植或翻盆换土。盆栽土壤以疏松、透气、透水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对其生长最为有利。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加1/3珍珠岩和少量细沙混合的培养土为宜。肾蕨茎叶生长较快,每年都要换盆,并清除枯叶、老叶和断叶。对生长过密的埴株要及时疏除,以利通风透光。
  2.温度与光照 肾蕨属耐阴性较强的植物,对阳光十分敏感,夏季阳光暴晒会使叶片焦黄。长江以北地区春、夏、秋三季要适当遮阴,冬季温室内不遮光,应放在光线明亮的地方。适宜温度白天在25℃以上,晚上15-18℃,这样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冬季搬进室内,温度保持在12℃以上,最低不低于5℃,可安全越冬。但也能耐短时间-2℃的低温。
  3.浇水与施肥 夏季高温季节要多浇水和叶面喷水,使周围环境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但浇水不宜过多,更不能把植株浸泡在水中,以免叶片发黄脱落。同样,也不能缺水,干燥时间太长容易造成羽状小叶发生卷边焦枯。冬季控制浇水,盆土以不干不浇为宜。生长季节每月施1-2次稀薄的液肥为好,并多施氮肥。冬季停止施肥。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孢子和组培繁殖。
  繁殖与栽培: 肾蕨多为盆栽,通常以分株繁殖为主,多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分株繁殖,分割母株后,每盆栽植2丛-3丛匍匐枝为宜。新翻盆植株浇足水后,置于阴处,保持湿润,待根基上萌发出新叶时再移置半阴处养护。此外,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的肾蕨孢子均匀地撒在消过毒的泥炭或腐叶土表面,不用覆土,经常喷雾,以保持土面湿润,60天左右即可长出孢子体(新的植株)。 肾蕨的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夏季须置于庇荫处养护,每日早晚喷雾数次,以增加空气湿度,保持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冬季须使室内保持15℃左右,方能继续生长,在提高室内温度的同时,须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小叶卷曲、焦枯等,浇水过多,易引起叶片枯黄脱落。在生长期间每15天左右施1次稀薄的熟饼肥,每30天左右向叶面喷施1次硫酸亚铁,使植株叶色翠绿,旺盛生长。
药用价值
  【别名】圆羊齿、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天鹅抱蛋、石蛋果、蛇蛋参、凤凰蛋、犸骝卵
  【来源】骨碎补科肾蕨属植物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 Presl,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小儿疳积,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结炎。
  【用法用量】块茎或全草0.5~1两;外用适量,鲜块茎或全草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inn.) Trimen)
  【别名】蜈蚣草
  【秦仁昌分类系统】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龙骨目 Polypodiales
  肾蕨科 Nephrolepidaceae
  肾蕨属 
  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
  有真根
花木百科
  肾蕨介绍
  肾蕨 (Nephrolepis auriculata)
  科属:
  肾蕨
  别名:
  园羊齿
  形态特征:
  附生或土生植物。植株丛生根状茎直立,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粗约1mm,长可达30cm,不分枝,有纤细的褐棕色须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直径1~1.5cm。叶簇生,革质,叶片长30cm以上,一回羽状复叶,羽片多数,无柄,互生,孢子囊群在羽片背中脉两侧近叶缘处各排列成一行。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淡棕色,无毛。
  分布与习性:
  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澳洲、新西兰、日本、中国两广、福建、云南、贵州、浙江、海南、台湾。湖南南部有野生。喜半阴,忌阳光直射,过阴时生长柔弱。喜温暖潮湿环境。
  繁殖与栽培:
  常用分株、孢子和组培繁殖。
  应用:
  肾蕨盆栽可点缀书桌、茶几、窗台和阳台。也可吊盆悬挂于客室和书房。在园林中可作阴性地被植物或布置在墙角、假山和水池边。其叶片可作切花、插瓶的陪衬材料。近年来,欧美将肾蕨加工成干叶并染色,成为新型的室内装饰材料。若以石斛为主材,配上肾蕨、棕竹、蓬莱松,简洁明快,充满时代气息。如用非洲菊为主花,壁插,配以肾蕨、棕竹,有较强的视觉装饰效果
  图片:
英文解释
  1. :  Tuberous Sword Fern Rhiz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