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腎萎縮是根據腎髒體積與人的年齡、性別和人體的身高、體重相互比較的,相對偏小或明顯縮小的一種異常現象。長時間的腎髒疾病,導致腎單位,尤其腎小球受損,使整個腎髒出現體積縮小。腎萎縮和腎功能改變是相輔相成的,當患者出現腎萎縮時已經或者必然會出現腎功能不全及至腎功能衰竭--尿毒癥。因此在治療腎病過程中改善和控製腎萎縮是至關重要的。 |
|
腎萎縮是一個病理解剖學名詞,也就是說腎髒萎縮,體積明顯減小,也稱終末期腎髒。這時腎萎縮患者的腎小球、腎小管(即腎單位)已大部分或全部破壞,腎髒已失去生理功能。
通常對慢性腎衰患者進行腎髒b型超聲檢查,就可以瞭解腎髒是否患有腎萎縮,而且這種檢查方法對患者沒有損害。腎髒b超的正常值為:左腎長徑8.1~11釐米,橫徑5.5~7釐米,厚度4~5釐米;右腎長徑7.9~10.5釐米,橫徑5.5~7釐米,厚度4~5釐米。
倘若測值明顯小,說明已經患腎萎縮,處於末期,預後不佳,治療效果也差。倘若測值略小或正常,說明是中期或早期,治療效果好,預後良。因而作為從事腎髒病的臨床醫生,瞭解患者腎髒大小,對分析病情、判斷預後、估計療效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
| 腎萎縮的病因應考慮為先天性腎發育不全或末期腎病的腎萎縮及腎血管疾病。腎萎縮可見於先天性腎發育不全及有膠原和鈣質沉着或某些急性病變,如:急性腎小球性疾病、糖尿病性腎硬變、腎移植排異、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皮質壞死、alport綜合徵、急性腎小管壞死、高血壓性腎硬化。局竈性或彌漫性腎實質解剖的破壞見於任何腫塊性病變(如:囊腫、腫瘤、膿腫和血腫),局竈性腎盂腎炎,實質瘢痕(如腎梗死或萎縮性腎盂腎炎),嬰兒型多囊腎,慢性腎盂腎炎或損傷等病變。腎血管性疾病所致腎萎縮可由以下幾種疾病所致:動脈內膜疾患、外傷、惡性病變或心髒疾病所致的栓塞。 |
|
1 判斷腎萎縮的標準
正常腎大小(長軸)左側為11~13.5 cm(平均為12.2 cm),右側為10.8~13 cm(平均為11.9 cm),相當於相鄰三個腰椎體包括其椎間隙之和,寬度為長度的二分之一。一般認為兩腎長度相差1.5 cm就有診斷意義,右腎小於左腎不到10%,多無肯定意義。腎影輕度縮小(<10~9 cm),中度縮小(9~8 cm),重度縮小(<8 cm)。
2 單側腎萎縮臨床特點
(1)對側腎髒代償性增大不常見,但腎血流量多數增強。
(2)單側腎萎縮本身不引起高血壓,如先天性腎發育不良、腎自截、腎結核、慢性腎盂腎炎不伴高血壓,但腎動脈狹窄因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醇固酮係統而使血漿腎素水平升高,引起高血壓常見。
(3)腎動脈狹窄伴患肢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並不常見。
(4)腎動脈狹窄經dsa擴張術後,萎縮腎髒血流明顯增加,腎髒較前明顯增大,可見部分萎縮腎髒具有可逆性。
(5)腎動脈嚴重狹窄,探及不到血流,但通過側枝循環使腎髒保持良好血供,不致病腎嚴重萎縮。
(6)在同位素腎圖上,病腎顯影延遲,排泄減慢,以排泄功能異常為先出現。腎血流明顯減少或消失。
3 單側腎萎縮臨床意義
臨床上單側腎萎縮並不罕見,患者常以高血壓、腰酸等癥狀就診,行b超或kub、ivp等檢查時可發現。除原發病癥狀外,無明顯血尿、蛋白尿、腎功能正常,但若在勞累、感染,特別是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損害腎功能藥物應用等誘發下,腎功能可能迅速惡化,若幹年後雙腎萎縮,應引起臨床醫師重視。 |
|
1 判斷腎萎縮的標準
正常腎大小(長軸)左側為11~13.5 cm(平均為12.2 cm),右側為10.8~13 cm(平均為11.9 cm),相當於相鄰三個腰椎體包括其椎間隙之和,寬度為長度的二分之一。一般認為兩腎長度相差1.5 cm就有診斷意義,右腎小於左腎不到10%,多無肯定意義。腎影輕度縮小(<10~9 cm),中度縮小(9~8 cm),重度縮小(<8 cm)。
2 單側腎萎縮臨床特點
(1)對側腎髒代償性增大不常見,但腎血流量多數增強。
(2)單側腎萎縮本身不引起高血壓,如先天性腎發育不良、腎自截、腎結核、慢性腎盂腎炎不伴高血壓,但腎動脈狹窄因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醇固酮係統而使血漿腎素水平升高,引起高血壓常見。
(3)腎動脈狹窄伴患肢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並不常見。
(4)腎動脈狹窄經DSA擴張術後,萎縮腎髒血流明顯增加,腎髒較前明顯增大,可見部分萎縮腎髒具有可逆性。
(5)腎動脈嚴重狹窄,探及不到血流,但通過側枝循環使腎髒保持良好血供,不致病腎嚴重萎縮。
(6)在同位素腎圖上,病腎顯影延遲,排泄減慢,以排泄功能異常為先出現。腎血流明顯減少或消失。
3 單側腎萎縮臨床意義
臨床上單側腎萎縮並不罕見,患者常以高血壓、腰酸等癥狀就診,行B超或KUB、IVP等檢查時可發現。除原發病癥狀外,無明顯血尿、蛋白尿、腎功能正常,但若在勞累、感染,特別是尿路感染、尿路梗阻、損害腎功能藥物應用等誘發下,腎功能可能迅速惡化,若幹年後雙腎萎縮,應引起臨床醫師重視。
4.腎萎縮的檢查
檢查腎髒大小雖未能直接找到腎髒病的病因,但可初步瞭解病變的性質,提起醫生的註意,或作急性、慢性疾病的鑒別,提供合理治療的依據。檢查腎髒大小的方法有多種,以B型超聲檢查最簡單方便,而且經濟,應作為體格檢查的一個常規項目。B型超聲檢查腎萎縮、腎髒大小方法包括腎兩極的長徑和腎實質厚度。腎髒長徑依民族、身高、年齡而有一定的差別,左腎稍長於右腎,男性稍大於女性。按我國人群的調查,成人腎髒長徑大致為10~12cm,寬5~6cm;老年人的腎髒體積隨年齡的遞增而縮小,調查認為老人腎髒長徑為9.2~ 11.8cm,<9.2cm為腎髒縮小,>11.8cm為增大。成年人腎實質厚度約1.5~2cm,老年人亦無明顯差異,<1.5cm為縮小,>2.0cm為增厚。據調查以腎髒長徑加腎實質厚度測量鑒別急性和慢性腎功能衰竭,符合率達92.6%。患了慢性腎髒病,定期檢查腎大小,可助監測病變進展。 |
|
疾病名稱:
腎萎縮
疾病編碼:
歸屬係統:
泌尿係統
藥療方案:
泌尿係統疾病的治療原則
(一)去除病因
(二)免疫性疾病應用糖皮質激素、細胞毒性免疫抑製劑可減緩癥狀。
(三)對癥治療如利尿,降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糾正酸中毒。控製感染或糾正貧血,常可使癥狀改善,阻止或延緩慢性腎髒疾病的加劇。
(四)透析療法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代替腎髒排泄功能,延長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和工作能力,也可作為腎移植的術前準備。
(五)腎移植。 |
|
| 腎萎縮概述 | 何謂腎萎縮 | 移植腎萎縮 | | 先天性腎萎縮 | 腎萎縮的原因 | 腎萎縮伴有高血壓 | | 單側腎萎縮的臨床分析 | 何謂腎萎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