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人類世世代代地繁衍生息,新一代人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教育。也許一個孩子還是胎兒的時候,他就能感受到母親或外界環境的種種影響,如悅耳或刺耳的聲音,母親安詳或焦慮不安的情緒、動作和心跳。孩子出生以後,逐撕從一個嬌弱無能、感覺混沌、無知無識的小嬰兒,成長發展為能適應社會生活,掌握了知識技能,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教育的作用和結果。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是人類的一種基本活動,沒有教育,人類社會就難以延續和發展。當然,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發現,教育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傢長養育孩子是教育,教師在學校教學生也是教育,廣播電視嚮社會宣傳也可稱為教育,還有其他的如社會教育、思想教育、職業教育、罪犯改造教育,等等。為了區分這些教育的含義,學者們就把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
一個孩子,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其弱小的生命就開始受到周圍成人的呵護、關照和期待。在傢裏,父母精心哺育、言傳身教;在社會上,各種環境設施、大衆媒介、人際關係使其耳濡目染;在學較裏,教師遵循國傢的教育方針,嚮其施加強有力的教育影響,以將其培養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難看到,家庭的養育寄托着父母的希望,周圍文化的熏陶滲透着社會的要求,學校的培養更是承負着國傢的使命。這種帶着希望、要求、使命而進行的實踐是一種自覺的行動,是一種有目的的影響,是使入朝着社會期待的方向發展的活動。這就是教育。由此可以說,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識地對人身心施加影響並促進人嚮社會要求的方向發展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的任務就是把原本作為自然人而降生的孩子培養成合格的社會成員。這裏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範圍很廣,一般稱為廣義的教育。
與廣義的教育相對的就是狹義的教育。狹義的教育指的是在人們專門設置的教育機構中實施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學校教育,如幼兒園、小學、中學和大學教育以及其他人們為了某種目的而特別組織的教育。在專門的教育機構中,有專職的教師,他們根據社會的要求,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係統的教育和培養,使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知識技能、智力和身體方面嚮預期的方向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可以說,學校教育是一種專門的和規範的教育,一般來說有較高的效率和更明確的效果,而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人的影響則較零散和不規範,其結果也具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由於學校教育具有獨特結構和功能,因而在近現代成為人類社會教育活動的核心部分,對其他各種教育起着示範和主導作用。
教育必須按一定的教育目的來進行,要服務於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需求,比如中國古代為培養統治階層的官吏和行政人員而設置的各種私塾、書院、太學等,就是要培養能服務於統治階級的、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人。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條件,教育又反過來影響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在我國,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國傢的繁榮昌盛培養人才,而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國傢的繁榮昌盛又必須依靠教育。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教育工作就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變革,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並促進社會的發展。
明確了教育的概念後,我們需要明確什麽是幼兒教育,這裏牽涉到人的年齡階段的劃分和教育對象的階段劃分問題。人一生按年齡可分為若幹階段,如嬰兒期(0~3歲)、幼兒期(3~6歲)、兒童期(6~11、12歲)、少年期(11、12~14、15歲)、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等,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年齡特徵、不同的需要。因此,要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教育必須分階段進行。
育兒主要指的是對0~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後半階段,前面與o~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後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特殊”指的是這個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並獲得發展的過渡時期。
育兒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如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看電視、做傢務、參加社會活動,等等,都可說是幼兒教育。而狹義的幼兒教育則特指幼兒園和其他專門開設的幼兒教育機構的教育。幼兒園教育在我國屬於學校教育係統,和學校教育一樣,幼兒園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所沒有的優點,如計劃性、係統性等。 |
|
1、經常對您的孩子說:“你很聰明”,他(她)就真的很聰明。
2、衹要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有出息的,孩子就真的會有,這就是著名的教育傢皮格馬利恩效應。
3、任意責駡打駡孩子會使他喪失思考能力。
4、沒有笑聲的家庭養不出腦筋好的孩子。
5、給孩子一個獨處的空間,可養成他們思考的習慣。
6、當孩子解决難題時,不要單單指出他的錯誤,要承認並誇奬他做對的部分。
7、有人說,孩子成長的歷程也是父母們塑造自己的歷程,這是不無道理的,父母要習慣於和孩子一起成長。
8、多讓孩子動手,可以訓練他們的頭腦。
9、禁止孩子自言自語,等於迫使孩子放棄思考。
10、父母對孩子的“新發現”,要率直地表示驚奇。
11、讓孩子自由行走,有益頭腦的發展。
12、“扮演角色”可增進孩子的想象力,同孩子一道遊戲吧。
13、如果孩子們跳舞、品嚐、觸摸、聽聞、觀看和感覺信息,他們幾乎能學一切東西。
14、孩子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
15、發展孩子的天賦,重要的不是你的孩子有多聰明,而是如何聰明 |
|
一直以來,不少父母願意遵從一些已被定論的育兒觀念去撫育自己的孩子。其實,隨着時間的推移,育兒觀念也在不斷嬗變。以下介紹的五種育兒觀就是根據最新研究結果而對父母的提示。
育兒觀念1:古典音樂可提高智商
分析:音樂可以豐富寶寶生活,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多聽古典音樂就能提高智商?其實這個結論是源於1993年美國的一項實驗,在給學生聽或不聽莫紮剋奏鳴麯的對比測試中,聽組的考分要高於不聽組而得出的結論,並且由此而被廣泛傳播開來。於是,專門播放給寶寶甚至胎兒聽的古典音樂CD也紛紛出版。讓媽媽們都相信,那些高雅音樂是可以提升孩子智力的。
更新版:一項研究顯示,讓4~6歲的孩子學習一些樂器,可以提高他們的記憶力和註意力。但究竟對孩子的智商有什麽幫助,至今還沒有定論。因此,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從音樂中獲益的話,還是建議在孩子年紀足夠大後學習一門樂器。
育兒觀念2:手語益於孩子早說話
分析:手語對幫助寶寶更早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是有益的。但是專傢認為,當父母對寶寶使用手語的時候,同時也在用嘴直接表達。也就是說,父母與孩子之間實際上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交流的。這樣看來,手語對寶寶語言表達僅僅起到的是一些積極的輔助作用。何況目前尚沒有科學證據表明,早些說話、走路、識字對寶寶漫長的人生有多大的意義。
更新版:不應把手語當作育兒的功利性手段,而應作為與寶寶進行親子溝通的一種形式,在有時間、有精力的前提下進行。這樣做更有利於父母和寶寶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交流。
育兒觀念3:學步車有助寶寶走路
分析:一項研究證實,寶寶每使用24小時學步車,會使他獨自站立的時間推遲3.3天。而且學步車還有個更大的問題,是孩子容易在移動中發生磕碰或墜樓梯的事件。資料顯示,在學步車盛行期間,美國每年有2.5萬寶寶因此而發生意外傷害。
更新版:由於學步車很容易成為危及幼兒安全的隱患,還是別用它,讓寶寶從一開始就學習依靠自己的雙腳和雙腿站立和行走。
育兒觀念4:早入幼兒園不利成長
分析:雖然有些研究證實,那些較早進入幼兒園的孩子,會比那些呆在傢中的孩子會多出現一些行為方面的問題。但是,兩種育兒方式並沒有非常顯著的差別。尤其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當孩子更多地走出傢門之後,他們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更新版:其實,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孩子成長中所遭遇的情況也不盡相同,所以很難用同一標準去量化不同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事實證明,在任何一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衹要他能得到足夠的關註和鼓勵,他們就會過得很開心。所以,不必太過於憂慮孩子是否過早進入幼兒園,而是哪種方式更適合你的家庭,對你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方式。
育兒觀念5:電視影響寶寶專註力
分析:曾有不少研究項目是圍繞寶寶看電視與專註力之間的關係進行的,但是結論卻大相徑庭。
美國的一項在3~4歲期間收看大量電視節目的寶寶中開展的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在7歲時發生了註意力問題;但另一項研究結論卻持相反意見,認為這兩者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儘管如此,電視所帶來的其它負面影響還是存在。因為寶寶還不能準確地區分電視裏的生活和現實中的生活,看電視會占用寶寶很多用來提高身體素質和社交能力的時間。
更新版:不必絶對禁止寶寶看電視,如一些動畫片對孩子的成長還是有一定教益的。但是最佳方法,應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進行一些電視以外的活動,如遊戲、講故事等。 |
|
嬰兒出生後所處的環境裏大都有電視機。嬰兒降生後一個半月左右,耳朵基本上能聽到聲音,眼睛也能看見東西了。如果這時就給他看電視,嬰兒的頭腦裏就會刻上電視的印跡。這樣的話,嬰兒對母親的聲音反而會變得沒有反應,即使母親把看到的東西講給他聽或給他唱歌,他也會無動於衷。這種嬰兒到了兩三歲時,通常會表現出以下的傾嚮來:
(1)不會說話;
(2)不能註視母親的視綫;
(3)活動劇烈,無法安靜;
(4)喜歡電視中的廣告,愛哼唱廣告音樂;
(5)獨立能力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6)不知道什麽是危險的事情;
(7)喜歡機械類的東西,並能較早地學會操作;
(8)顯示出很廣的知識面。
嬰兒大腦因電視而産生的這種“印刻效應”,大約發生在他剛一出生到兩歲左右這段時間裏。給兩歲的嬰兒每天看五六個小時的電視,毫無疑問地會使他具有上述傾嚮。
我們應該知道,嬰兒不能看電視的原因,不僅僅是指他衹是單方面地接受電視語言,沒有說話的機會,而使得語言會話功能發展遲緩;除此之外還有更嚴重的危險,即印刻式危險。
被這樣撫養的孩子,會對母親的呼叫不予理睬。要扭轉這種狀況,則需要利用錄音機,事先錄好母親呼叫孩子的磁帶,然後反復地放給孩子聽,漸漸地,母子對話的通道纔會被打開,孩子也纔會回答母親的呼喚。 |
|
1、從5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爬行,知道1歲1-2個月,這樣孩子協調性好,平衡感強,記憶力強,而且活潑可愛,另外也省了學步車!孩子學走路根本不用學步車的!堅持爬行,某一天自動就站起來走路!爬行的最高境界是像開車一樣!前進後退非常自如!
2、每天中午,晚上給孩子讀書!
3、.每天下午散步一小時
4、每周狂一次肯德基,超市,書店,或公園,這樣的孩子有創意,主意堅定
5、去超市每次衹買一樣東西。
6、學外語,最好用迪士尼經典動畫片!每天看半小時 |
|
1、疲勞時要特別小心。中醫認為熬夜易傷神和氣,故夏夜保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如果整天呆在傢中陪着電視機度日,或者過分繁忙,長時間持續工作,過度疲勞等,都會造成人體的免疫功能減低,導致感冒的發生。
2、使用空調電扇要特別小心。要註意熱傷風的“高危”場所。辦公室裏的空調經常是“呼呼”地吹着冷風,涼快倒是涼快,可時間長了難免被吹得四肢發冷,如果下班被熱氣一蒸,很容易熱傷風。
3、要特別註意飲食調理。不暴飲暴食,不食高脂飲食以及不潔食物,喝冷飲要適度;飲食上宜清淡,少油膩,忌辛辣燥熱之物。夏季出汗多,消耗大,要註意補充足夠的營養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補充蛋白質,以魚、肉、蛋、奶和豆類食品為好;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C;𠔌類、豆類、動物肝髒、瘦肉、蛋類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類,有利於提高機體的抵抗力;還應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苦瓜、桃子、烏梅、草莓、黃瓜、緑豆等。
4、進商場、遊樂場、冷飲廳、麥當勞等場所:室外是烈日炎炎,進入帶有空調的場所時,小兒汗毛孔突然關閉,會發生外感風寒,很易患感冒。一定要註意小兒出汗時不要馬上進入帶有冷氣的房間,要擦幹身上的汗水,穿上長褲長袖襯衫;到室外後再換上短衣。這樣雖然費事,卻能避免小兒患病。
5、避免蚊蟲叮咬:尤其是到野外遊玩時,野外蚊蟲有毒,小兒被咬後由於毒素作用,局部會出現嚴重的紅腫。甚至發燒感冒。
一旦發生感冒,如病癥較輕,可用生蔥白4根,煎湯頻服,或服用板蘭根衝劑、銀翹解毒片等;發熱時要休息,多飲開水,如較重,則要去看醫生。 |
|
大傢都知道小寶寶需要多休息,不能太貪玩,那怎麽樣才能讓她多休息呢?我告訴大傢幾個小技巧:
1. 睡前情緒按撫
睡覺前的半個小時,媽媽除了幫寶寶洗漱之外,可以讓寶寶喝一小杯奶粉,吮吸的過程也是對寶寶情緒的安撫,喝完奶粉,用溫水清潔口腔即可。這原比寶寶半夜因饑餓而吵着喝奶要強。
睡覺前不要再做激烈的運動,別再引逗寶寶咯咯大笑,讓寶寶的神經過於興奮,更不能因為寶寶不肯睡覺而嚇唬寶寶。媽媽可以選擇播放安靜的音樂,調低音量,然後講些情節不要太起伏的睡前故事;或者輕輕哼唱搖籃麯,讓寶寶盡早進入睡眠狀態。
2. 睡前洗個澡
天氣轉暖,寶寶容易出汗,尤其是後背接近脖子處、腦袋上。小傢夥一出汗,皮膚就容易瘙癢,尤其是敏感肌膚的寶寶,晚上常常因為肌膚奇癢難忍,輾轉反側,難以安睡。所以媽媽們不妨在睡覺前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既清潔了肌膚,也安撫了情緒。若天冷的日子,也別忘記經常給寶寶更換內衣,堅持天天溫水洗小屁屁,寶寶下半身的清潔很重要,尿跡便跡殘留很容易引起肌膚問題,也會影響到寶寶睡眠。
3. 按時睡覺
作息有規律的寶寶更加健康聰明,媽媽要幫助寶寶把生物鐘建立起來。比如每天晚上8點準時上床睡覺,媽媽每天都要按時遵守這個約定,不要找各種理由隨意打破寶寶的作息制度。一段時間下來,寶寶就會形成條件反射,每天晚上到點準時入睡。
4. 寶寶半夜要噓噓
寶寶前半夜的睡眠一般都很好,後半夜卻開始哼唧哼唧,還輾轉反側。在排除生病的可能後,很大的原因是寶寶要小便了,或者包着的尿不濕該換了。由於寶寶月齡尚小,還不知道表達,媽媽要善於讀懂寶寶的身體語言。等小便過後,你會發現寶寶的睡眠又踏實了。如果你的寶寶有這樣的規律,可以在寶寶睡覺前刻意減少喝水量,睡覺前記得排空小便。
5. 小被子別太厚
寶寶睡覺的時候,媽媽們總擔心寶寶着涼,給寶寶蓋很多的被子,穿很多的衣服。結果半夜寶寶就會因為太熱把被子蹬個精光,你得時不時地起床給寶寶蓋被子。幾番折騰,媽媽無法安睡,寶寶也容易感冒。所以媽媽可以在寶寶入睡前檢查被子是否蓋得太厚,衣服是否穿得太多,由於寶寶的散熱功能與大人不同,請不要以大人的標準來衡量寶寶,適量即可。 |
|
一.愛溫柔的對孩子說話;用心、認真的愛孩子,每個孩子一日最少抱三回,行為睏擾越多的抱越多。史代納說:“沒有愛,沒有一件事是可能的;有愛,什麽事都可為。”
二.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認真的使自己成為值得模仿的人;同時用心以愛,以真誠,以參與,以喜樂工作的態度面對周圍的大人、小孩與環境;努力將抽象的想法與概念轉化成看得見的行為呈現。
三.規律的生活良好的人格、性情奠基於兒童時期規律、和諧的日常生活環境。強調以規律、反復的生活健康幼兒的身體、培育幼兒清楚的時間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建立幼兒堅強的意志力。
四.簡單、正嚮、積極的語言對幼兒的違反常規大人應該做的事是:以簡單的語言請他立即停止偏差的行為,並且,同時指引他做對的事。
五.教他,不要駡他;說故事,不要說教幼兒尚未發展傾聽的能力。心理輔導員從來不對一個沒有意願坐下來傾聽自己及別人說話的人諮商。如果大人對聽不懂或不能聽的孩子說理、說教,會形成教導兒童耳朵關閉,使他學習不專心。行為睏擾的潛在原因多半來自說教,說教甚至還會造成智力早熟的睏擾。大人過多的要求註意力、講理、判斷、批評、說教,往往使孩子內心經歷不滿,而在智力上提前早熟,以致偏離自然成長的路徑,造成欲蓋彌彰,不良行為的結果。
六.監控自己的情緒與動作小心的不做、不說也不想任何不值得人模仿的事。不忘與幼兒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幼兒的偏差行為,需要的是教導,不是父母跟他一般大小,一樣生氣的。人的相處,感覺好壞是互動的結果。孩子有暴力或情緒化現象,很多時候是對某些情緒的學習與反彈。
七.除了規範三要素(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傷害物品),請給孩子自由。
八.若必要考慮處罰時,處罰必須與所犯的錯相關連,處罰的目的在於修正行為,不在給你“苦頭吃吃”,看你下次還敢不敢,修正行為不一定要“吃苦頭”重要的是修正行為。規範的目的在於引導兒童健康的情緒、道德、精神與思想發展,引導兒童正當行為的責任感,引導兒童成為獨立自由的個體。如果幼兒不能負起正當行為的責任,處罰就成為手段,但是如果衹是處罰,或衹是宣佈一個孩子作錯事,這樣,很少能真正幫助孩子。處罰絶不能傷害到孩子的心,處罰必須具有使幼兒『好起來』的特質,處罰的目標應是彌補錯誤、修正行為,
九.重視此時此刻,重視孩子的感覺,處理幼兒常規切勿在事後幼兒早已忘記時再處理,一定要在發生問題行為的當時作修正或幫助。
十.傢校合一的幼兒生活規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傢長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孩子和諧的行為規範的基本要素,老師對傢長的尊重也直接影響着傢長對學校的態度,和對孩子工作的合作配合. |
|
1、要在寶寶的爬行敏感期抓緊時間訓練,一般是6-9個月,在這段時期,要少抱多讓寶寶趴着玩;
2、從訓練寶寶的臂力和腿力開始,可以讓寶寶趴在斜坡上譬如靠墊,用玩具去吸引他伸手夠,也可以吹泡泡吸引寶寶去夠;讓寶寶做一些彈跳運動鍛煉腿力。有條件的也可以用一塊大海棉墊子弄成斜坡讓寶寶練習爬行;
3、在寶寶有意識爬行後,可以一人抵着寶寶的腳,一人在前面拉胳膊,教寶寶爬,其實也不需要用力,衹需要抵住就行,聰明的寶寶自己會藉力的。
4、當寶寶會匍匐前進後,可以用一條大毛巾包住寶寶的肚子幫他離開地面,讓他知道正確的爬姿,多練習,應該就差不多了。
5、要想法讓寶寶樂於爬行,能用玩具吸引固然好,但媽媽的作用不可忽視,因為寶寶最喜歡的人是媽媽,他會渴望跟着媽媽混跟在媽媽身邊,所以桐媽我為了讓桐桐喜歡練爬,每天在地板上帶着他爬,做各種搞笑的表情和動作在前面吸引他;所以媽媽一定要參與引導和訓練,雖然奶奶和爺爺白天也會訓練他,但明顯桐桐不太喜歡爬,但衹要桐媽回傢,桐桐就很高興,會願意跟着媽媽爬。
6、在寶寶開心和興奮的時候抓住時機訓練他爬,但記住造成不要在寶寶剛喝完奶後讓他爬,會壓迫胃的,也不要在寶寶有情緒或者犯睏的時候逼寶寶爬,這樣會讓寶寶對爬行産生逆反情緒的;
7、可以給寶寶買一對透氣的護膝,因為爬行時膝蓋其實挺纍的,桐媽試過,即使在地板上爬磨的膝蓋也很疼,尤其是一些胖寶寶可能更難受。如果有護膝會舒服很多,寶寶也會願意爬。
8、不要怕寶寶辛苦。有時寶寶可能更樂於在戶外練習爬行,有時桐媽也讓桐桐在外面爬着玩,不要覺得髒或者辛苦,其實地面上的那些小紙片小瓶蓋什麽的就能吸引寶寶,衹要爬完後做好清潔衛生就好了,當然最好是帶上護膝,免得磨破了。
9、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耐心和恆心,做到不放棄不拋棄,堅持就是勝利,更不能把自己的急躁情緒帶給寶寶,永遠用笑臉去鼓勵寶寶,哪怕有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表揚。 |
|
古語 | 生子 | 健康 | 計劃生育 | 孕期保健 | 教育 | 兒童 | 醫療衛生 | 生活網站 | 風俗 | 服飾 | 漢族 | 紡織分色 | 朝鮮 | 少數民族 | 疾病大全 | 醫學 | 幼兒 | 育嬰 | 百科大全 | 生活 | 準媽媽 | 生寶寶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