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亦作"肩邊"。亦作"肩舁"。 | | 轎子。 | | 代步工具,由人擡着走 | | 導使睿乘肩輿,具威儀。——《資治通鑒》。鬍註:“肩輿,平肩輿也,人以肩舉之而行。 | | 亦作“ 肩轝 ”。亦作“ 肩舁 ”。 1.轎子。《晉書·王導傳》:“會三月上巳,帝親觀禊,乘肩轝,具威儀。” 唐 白居易 《東歸》詩:“翩翩平肩舁,中有醉老夫。”《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荊公 道:‘要往 江寧 ,欲覓肩輿一乘,或騾或馬三匹,即刻便行。’”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一:“我衹記得我們走旱路的時候,母親乘着肩輿,我們兄弟兩人是一人坐一個籮兜被一人擔着。” | 擡着轎子 Carrying the sedan chair | 擡着轎子。謂乘坐轎子。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謝中郎 是 王藍田 女婿,嘗著白綸布,肩輿徑至 揚州 聽事。”《新唐書·李叔明傳》:“﹝ 叔明 ﹞後朝京師,以病足,賜錦輦,令宦士肩舁以見。”《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五》:“帝舉族出 封丘門 ,肩轝至野。” 宋 歐陽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公益病,又求知 潁州 ,肩舁至 徐 ,遂不起。” | | - n.: palanquin, palankeen
| | 肩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