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面積:4198平方千米
人口:44萬(2002年)
郵編:166500
行政區劃代碼:230622
區號:0459
肇源縣轄7個鎮、9個鄉,2個居委會、11個社區、135個村委會
肇源縣地處黑竜江省西部,鬆嫩兩江左岸,長春、哈爾濱、大慶“金三角”的中心,隸屬於大慶市。幅員面積4,072.8平方公裏,總人口45萬。
這是一個多民族縣份,19個民族在此辛勤勞作,共同創造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6500年前肇源大地就有人類活動,至今被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有105處,其中有國傢文物保護重點單位的“白金寶遺址”和在考古學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小哈拉文化"。歷史上,這裏曾為遼金腹地,元清王公世襲之所,既是是遼國齊天皇后的故鄉,也是完顔阿骨達肇基王業之地。境內出土的大型猛獁象、水牛化石、披毛犀等珍貴文物國內外罕見。集蒙、藏、漢民族風格於一體的衍福寺雙塔雕塑形象生動,造型完美逼真,藴蓄着豐富的文化特質。
據“白金寶文化”等遺址發掘考證,商周時代縣境屬肅慎國。秦漢時為穢貂地。後漢三國時屬扶餘國,《後漢書》載“扶餘國在玄冤北千裏,南與高句麗,東與捐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兩千裏,本秒地也”。北魏時屬勿吉國,“乃舊肅慎國也”。”北齊清河h年(563年)勿吉始稱林朝。“稅路分為七部,有票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白山部、黑水部”。黑水部以嫩江下遊“大黑水”而得名。通古斯語為“郭爾羅斯”即今肇源縣之舊稱。唐·聖歷三年(698年)三月三十日,唐帝武則天下詔,將妹弱、契丹、突厥、室韋劃為四春、我縣境屬之。唐·開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珠路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開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軍。貞元年間(785——805年),役屬於渤海國,“不復與(唐)王會矣”。903年契丹達馬獨沙裏耶律阿保機北伐來境。由此,成為契丹人的“戌境內,居境內,居境外”之地。並建有郭爾羅斯猛安、兀速猛安、結石烈猛安。北府宰相蕭思溫在今民意鄉他什海古城建立頭下軍州(皇后店),隸屬上京道。金·收國元年(年),縣境劃屬西北路。延設郭爾羅斯、霧鬆兀速),結石烈三個猛安。金·天會八年(1130年),“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於此”在出河店址建立“肇州”(今茂興鎮勒勒營子古城址),同時在其西北五裏的莽海古城建始興縣。初隸屬上京路會寧府。海陵時(1149—1160年)“嘗為濟州友郡”。承安三年(1198年)肇州以“太祖武隆興之地,升為節鎮,軍各武興。”貞傷二年(1214年)肇州置招討司。同年,成吉思汗在“裂士分封”中,我縣境為哈布圖哈薩爾的世襲封地的一部分。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建立肇州(今肇東市四站鎮八裏城古城)隸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境內沿置兀速(霧鬆)、憨哈納思(郭爾羅斯)、乞裏吉思(給石烈)三個部落。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罷肇州宣慰司,並人遼東道。元·元貞元年(1295年),“立肇州電四萬戶府,以遼陽行省左丞阿教領其事”。元·延右三年,“置肇州女真千戶所”。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六月,蒙古武力東移,哈布圖哈薩爾的十六世孫布巴什惕那顔駐牧嫩江下遊兩岸,號所部為“郭爾羅斯”。清·順治五年(1648年)十二月二日,郭爾羅斯部酋長布木巴被册封為鎮國公爵,掌郭爾羅斯後旗紮薩剋,此為旗治之始。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肇州廳,治所設在今肇源城。實行蒙漢分治。民國初,省以下設置沿襲清製,分為道、府、廳、州、縣。民國二年(1913)l月23日,奉大總統令廢府、廳、州,存道、縣由廳改縣後隸屬竜江道,肇州縣城設今肇源城,名稱肇州,3月20日執行。7月肇東分防廳晉升為縣,旗境東部為肇東縣,酉部為肇州縣,蒙漢三個政權並存,繼續實行蒙漢分治。偽滿洲國屬黑竜江省。
1932年偽縣公署因洪水遷到薄荷窩堡,1934年又因洪水遷到“老城基”(今肇州址)。1934年12月1日結束蒙漢分治,1935年郭爾羅斯後旗公署由四站老爺屯遷至肇源城,實行旗製。仍用郭爾羅斯後旗名稱,隸屬濱江省。1945年12月20日,民主政府成立。郭爾羅斯後旗隸屬嫩江省,省會在齊齊哈爾。隸屬哈西專員公署。1947年2月7日,黑竜江省和嫩江省合併,稱黑嫩省,本旗屬第四專區,專署駐肇州縣。是年9月17日,撤銷黑嫩省,恢復黑竜江省和嫩江省建製,本旗仍屬嫩江省。1949年5月5日,嫩江省與黑竜江省合併為黑竜江省,本旗隸屬之。1954年8月1日,黑竜江省與鬆花江省合併為黑竜江省,原署各縣旗皆屬之。1956年4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郭爾羅斯後旗政府奉令改稱肇源縣。此為“肇源縣”之始。1958年8月27日,肇源縣隸屬鬆花江專署。1965年6月14日,鬆花江專署改為綏化專署,肇源縣隨屬。1992年劃大慶市管轄。
肇源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地上“水、草、田”三分天下,地下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地處全省第一積溫帶,熱量充足、土地肥沃,各種農作物長勢喜人;全縣現有水面積103萬畝,可養殖水面積達84萬畝,素有“黃金水道”之稱;水産品飲譽大江南北,歷史上曾是清王室鰉魚貢品的重要産地,現有魚類品種6目11科39種,是全國商品魚基地縣;畜牧業發達,進入全省畜牧大縣行列;糧食産量穩中有升,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全省産糧大縣。
面對1998年史無記載的洪災,肇源人民殊死抗爭,以偉大的抗洪精神,取得了抗災自救的全面勝利,完成了縣委確定的一年受災,一年恢復的目標,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依托資源優勢,形成了大力發展特色緑色、石油石化、旅遊文化三大産業格局。構築了旅遊和商貿兩大經濟版塊,縣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特色緑色産業本着生産有基地、加工有竜頭、産品有市場的原則,做到以雜為主、以優取勝、以特升值、以緑增效。竜頭企業以發展到8傢。全縣有六種産品獲得國傢緑色食品標識。古竜貢米、北斗大米、雙燕罐頭、俄竜康色拉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1個産業鏈條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境內區塊油田的開發使石油石化産業成為富縣富民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把開發旅遊文化産業作為提高肇源知明度、改善人民生産生活環境的形象工程來抓,收到了實效。衍福寺雙塔、大廟天然浴場、雙榆寺等景點久負盛名。蓮花湖、雞心灘、九竜渡加村、四方山公園、大白水等旅遊景點也風光奇麗、別有洞天,令人留連忘返。沿鬆嫩兩江分佈的多處旅遊景點風光旖旎,是不可多得的消夏場所、休閑去處。目前已形成了以肇源城為中心,二站蓮花湖、民意大廟三點一綫的旅遊景區。
縣內鐵路、公路、水路暢通無阻、四通八達;現代化通訊設施齊全完備;電力供應充足;資金運轉便捷;科教文衛事業繁榮興旺;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蓬勃嚮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不僅樓房林立、道路寬敞,而且新建了城門、城標,闢建了7.5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和40萬平方米的緑地,是百業俱興的好地方。同時,這裏政策最優惠、環境最寬鬆、服務最優質,是八方客商投資經商的首選寶地。
昨天,肇源人民為建設家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今天,肇源人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弘揚“團结、務實、創新、爭先”的肇源精神,朝着建設竜江西部文明富裕縣的目標邁進,經過五到十年努力進入全省經濟強縣的行列。
青山碧水迎賓客,瑤池神筆繪彩圖。勤勞質樸、文明尚義、熱情好客的肇源人民真誠地歡迎天下商旅賓朋來這裏觀光旅遊、投資開發! |
|
肇源縣位於黑竜江省西部。面積4198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肇源鎮。郵編:166500。代碼:230622。區號:0459。拼音:Zhaoyuan Xian。 |
|
面積:4198平方千米
人口:45.9萬(2006年)
郵編:166500
行政區劃代碼:230622
區號:0459
肇源縣轄7個鎮、9個鄉,2個居委會、11個社區、135個村委會。 |
|
肇源縣轄7個鎮、9個鄉:肇源鎮、三站鎮、二站鎮、茂興鎮、古竜鎮、新站鎮、頭臺鎮、福興鄉、薄荷臺鄉、和平鄉、古恰鄉、超等蒙古族鄉、民意鄉、義順蒙古族鄉、浩德蒙古族鄉、大興鄉。共有2個居委會、11個社區、135個村委會。
肇源鎮 轄11個社區、10個村委會(東山社區、城北社區、南苑社區、城南社區、興源社區、鬆花江社區、東苑社區、東城社區、廣場社區、西海社區、竜源社區、興安村、老虎背村、雙勝村、四方山村、郊原村、東興村、代竜村、竜誼村、臨江村、解放村)。
三站鎮 轄11個村委會(宏大村、宏源村、宏旗村、宏林村、宏偉村、宏生村、宏閤村、宏昌村、宏亮村、宏權村、宏光村)。
二站鎮 轄12個村委會(東海峰村、裕民村、利民村、希望村、土城子村、小灣子村、蓮花泡村、新發村、小城子村、曙光村、平原村、豐産村)。
茂興鎮 轄7個村委會(當權村、自力村、一心村、合心村、幸福村、光明村、輝煌村)。
古竜鎮 轄14個村委會(永勝村、得勝村、河南村、古竜村、道寶村、立陡山村、長山村、東太村、大革村、永躍村、立強村、伍傢村、富強村、共榮村)。
新站鎮 轄2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新站居委會、新肇居委會、安閤村、靠山村、先進村、振餘村、新站村、新閤村、發展村、嚮前村、古城村、巴彥村、新城村)。
頭臺鎮 轄10個村委會(頭臺村、團结村、七傢子村、瓦房村、三閤村、東大村、花爾村、勞動村、仁和卜村、革新村)。
福興鄉 轄7個村委會(永興村、福興村、新興村、瑞興村、復興村、吉興村、義興村)。
薄荷臺鄉 轄個村委會(葫蘆係村、前臺村、芳春村、永祥村、哈拉海村、雙竜村、八傢子村)。
和平鄉 轄5個村委會(和平村、立功村、華原村、工農村、敏字村)。
古恰鄉 轄10個村委會(古恰村、哈友村、興發村、托古村、沿海村、倉糧村、孟剋裏村、三傢子村、新立村、前永利村)。
超等鄉 轄7個村委會(成功村、維新村、自由村、有利村、共和村、博爾諾村、超等村)。
民意鄉 轄6個村委會(自主村、大廟村、公營子村、建國村、民意村、建民村)。
義順鄉 轄7個村委會(東義順村、西義順村、長發村、勇進村、長勝村、東發村、革志村)。
浩德鄉 轄5個村委會(老山村、西浩德村、興海村、石莊子村、蓮花村)。
大興鄉 轄6個村委會(前進村、通興村、聯結村、支前村、同心村、前土村)。 |
|
肇源縣地處黑竜江省西部,鬆嫩兩江左岸,長春、哈爾濱、大慶“金三角”的中心,隸屬於大慶市。幅員面積4,072.8平方公裏,總人口45萬。
這是一個多民族縣份,19個民族在此辛勤勞作,共同創造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早在6500年前肇源大地就有人類活動,至今被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有105處,其中有國傢文物保護重點單位的“白金寶遺址”和在考古學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小哈拉文化"。歷史上,這裏曾為遼金腹地,元清王公世襲之所,既是是遼國齊天皇后的故鄉,也是完顔阿骨達肇基王業之地。境內出土的大型猛獁象、水牛化石、披毛犀等珍貴文物國內外罕見。集蒙、藏、漢民族風格於一體的衍福寺雙塔雕塑形象生動,造型完美逼真,藴蓄着豐富的文化特質。
據“白金寶文化”等遺址發掘考證,商周時代縣境屬肅慎國。秦漢時為穢貂地。後漢三國時屬扶餘國,《後漢書》載“扶餘國在玄冤北千裏,南與高句麗,東與捐婁,西與鮮卑接,北有弱水,地方兩千裏,本秒地也”。北魏時屬勿吉國,“乃舊肅慎國也”。”北齊清河H年(563年)勿吉始稱林朝。“稅路分為七部,有票末部、伯咄部、安車骨部、拂涅部、號室部、白山部、黑水部”。黑水部以嫩江下遊“大黑水”而得名。通古斯語為“郭爾羅斯”即今肇源縣之舊稱。唐·聖歷三年(698年)三月三十日,唐帝武則天下詔,將妹弱、契丹、突厥、室韋劃為四春、我縣境屬之。唐·開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珠路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開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軍。貞元年間(785——805年),役屬於渤海國,“不復與(唐)王會矣”。903年契丹達馬獨沙裏耶律阿保機北伐來境。由此,成為契丹人的“戌境內,居境內,居境外”之地。並建有郭爾羅斯猛安、兀速猛安、結石烈猛安。北府宰相蕭思溫在今民意鄉他什海古城建立頭下軍州(皇后店),隸屬上京道。金·收國元年(年),縣境劃屬西北路。延設郭爾羅斯、霧鬆兀速),結石烈三個猛安。金·天會八年(1130年),“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於此”在出河店址建立“肇州”(今茂興鎮勒勒營子古城址),同時在其西北五裏的莽海古城建始興縣。初隸屬上京路會寧府。海陵時(1149—1160年)“嘗為濟州友郡”。承安三年(1198年)肇州以“太祖武隆興之地,升為節鎮,軍各武興。”貞傷二年( 1214年)肇州置招討司。同年,成吉思汗在“裂士分封”中,我縣境為哈布圖哈薩爾的世襲封地的一部分。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建立肇州(今肇東市四站鎮八裏城古城)隸屬遼陽行省開元路。境內沿置兀速(霧鬆)、憨哈納思(郭爾羅斯)、乞裏吉思(給石烈)三個部落。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罷肇州宣慰司,並人遼東道。元·元貞元年(1295年),“立肇州電四萬戶府,以遼陽行省左丞阿教領其事”。元·延右三年,“置肇州女真千戶所”。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六月,蒙古武力東移,哈布圖哈薩爾的十六世孫布巴什惕那顔駐牧嫩江下遊兩岸,號所部為“郭爾羅斯”。清·順治五年( 1648年)十二月二日,郭爾羅斯部酋長布木巴被册封為鎮國公爵,掌郭爾羅斯後旗紮薩剋,此為旗治之始。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肇州廳,治所設在今肇源城。實行蒙漢分治。民國初,省以下設置沿襲清製,分為道、府、廳、州、縣。民國二年(1913)l月23日,奉大總統令廢府、廳、州,存道、縣由廳改縣後隸屬竜江道,肇州縣城設今肇源城,名稱肇州,3月20日執行。7月肇東分防廳晉升為縣,旗境東部為肇東縣,酉部為肇州縣,蒙漢三個政權並存,繼續實行蒙漢分治。偽滿洲國屬黑竜江省。
1932年偽縣公署因洪水遷到薄荷窩堡,1934年又因洪水遷到“老城基”(今肇州址)。1934年12月1日結束蒙漢分治,1935年郭爾羅斯後旗公署由四站老爺屯遷至肇源城,實行旗製。仍用郭爾羅斯後旗名稱,隸屬濱江省。1945年12月20日,民主政府成立。郭爾羅斯後旗隸屬嫩江省,省會在齊齊哈爾。隸屬哈西專員公署。1947年2月7日,黑竜江省和嫩江省合併,稱黑嫩省,本旗屬第四專區,專署駐肇州縣。是年9月17日,撤銷黑嫩省,恢復黑竜江省和嫩江省建製,本旗仍屬嫩江省。1949年5月5日,嫩江省與黑竜江省合併為黑竜江省,本旗隸屬之。1954年8月1日,黑竜江省與鬆花江省合併為黑竜江省,原署各縣旗皆屬之。1956年4月 11日,經國務院批準,郭爾羅斯後旗政府奉令改稱肇源縣。此為“肇源縣”之始。1958年8月27日,肇源縣隸屬鬆花江專署。1965年6月14日,鬆花江專署改為綏化專署,肇源縣隨屬。1992年劃大慶市管轄。
肇源縣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地上“水、草、田”三分天下,地下藴藏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地處全省第一積溫帶,熱量充足、土地肥沃,各種農作物長勢喜人;全縣現有水面積103萬畝,可養殖水面積達84萬畝,素有“黃金水道”之稱;水産品飲譽大江南北,歷史上曾是清王室鰉魚貢品的重要産地,現有魚類品種6目11科39種,是全國商品魚基地縣;畜牧業發達,進入全省畜牧大縣行列;糧食産量穩中有升,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和全省産糧大縣。
面對1998年史無記載的洪災,肇源人民殊死抗爭,以偉大的抗洪精神,取得了抗災自救的全面勝利,完成了縣委確定的一年受災,一年恢復的目標,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依托資源優勢,形成了大力發展特色緑色、石油石化、旅遊文化三大産業格局。構築了旅遊和商貿兩大經濟版塊,縣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特色緑色産業本着生産有基地、加工有竜頭、産品有市場的原則,做到以雜為主、以優取勝、以特升值、以緑增效。竜頭企業以發展到8傢。全縣有六種産品獲得國傢緑色食品標識。古竜貢米、北斗大米、雙燕罐頭、俄竜康色拉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1個産業鏈條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境內區塊油田的開發使石油石化産業成為富縣富民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把開發旅遊文化産業作為提高肇源知明度、改善人民生産生活環境的形象工程來抓,收到了實效。衍福寺雙塔、大廟天然浴場、雙榆寺等景點久負盛名。蓮花湖、雞心灘、九竜渡加村、四方山公園、大白水等旅遊景點也風光奇麗、別有洞天,令人留連忘返。沿鬆嫩兩江分佈的多處旅遊景點風光旖旎,是不可多得的消夏場所、休閑去處。目前已形成了以肇源城為中心,二站蓮花湖、民意大廟三點一綫的旅遊景區。
縣內鐵路、公路、水路暢通無阻、四通八達;現代化通訊設施齊全完備;電力供應充足;資金運轉便捷;科教文衛事業繁榮興旺;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蓬勃嚮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不僅樓房林立、道路寬敞,而且新建了城門、城標,闢建了7.5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和40萬平方米的緑地,是百業俱興的好地方。同時,這裏政策最優惠、環境最寬鬆、服務最優質,是八方客商投資經商的首選寶地。
大慶肇源新港是國傢和省、市“十五”計劃重點項目,預算投資4170.31萬元,設計年貨物吞吐量80萬噸,計劃建成3個千噸級泊位,港區陸域總面積可達12.39萬平方米;203國道明瀋公路鬆花江大橋是黑竜江省與吉林省橫跨鬆花江的惟一通道,大橋全長2678米,南起鬆源市風華村,大橋引道36.9公裏;北至肇源縣前永利村。大橋於2002年4月國傢交通部批準立項,總投資9.6億元。橋面淨寬23.5米,整座橋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今年4月,主體工程已經施工,預計全部工程於2005年9月竣工通車。
肇源港始建於1956年,年吞吐量為50萬噸左右,是鬆花江第四大港口。肇源港自建港以來,對肇源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着經濟的發展,肇源港已經滿足不了肇源目前的物資流通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肇源縣委、縣政府從改善發展環境的角度出發,决定重新規劃建設肇源新港。新港建成後,可實現江海聯運,對兩岸三地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屆時,肇源縣將成為經濟發展的黃金地帶,使其成為帶動大慶市,輻射吉林鬆源的黑竜江西部地區樞紐港口。
鬆花江大橋的修建,可使肇源縣處於哈、大、長的“金三角”地帶,距三市均為160公裏,是南北經濟交流的中心和“黃金通道”。它也是黑竜江省西部齊齊哈爾、大慶等地和內蒙古東部地區入關的必經之路。 |
|
- n.: Zhaoyuan County
|
|
肇源 |
|
|
|
肇源縣醫院 | 肇源縣文化局 | 肇源縣中醫院 | 肇源縣人民醫院 | 肇源縣衛生防疫站 | 肇源縣文工團演員 | 肇源縣文工團團長 | 肇源縣婦幼保健院 | 肇源縣文工團書記兼團長 | 肇源縣青年麯藝作傢 | 肇源縣文工團副團長 | 肇源縣新站中心衛生院 | |
|
|
三站鎮 | 古竜鎮 | 福興鄉 | 和平鄉 | 種畜場 | 茂興鎮 | 民意鄉 | 肇源鎮 | 二站鎮 | 頭臺鎮 | 薄荷臺鄉 | 古恰鄉 | 大興鄉 | 新站鎮 | 超等鄉 | 義順鄉 | 浩德鄉 | 肇源農場 | 果樹示範場 | 茂興湖漁場 | 新立良種繁育場 | 立陡山良種場 | 八傢河漁場 | 經濟作物示範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