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与国际组织 > 联合国大会
目录
No. 1
  简称联大”。联合国主要机构之一。由全体成员国组成,讨论和处理《联合国宪章》规定内的问题,包括审议联合国各机构的报告,改巡全理事会的非常任理事国,批准接受新会员国,任命秘书长等。联合国大会每年举行一届,如半数以上成员国或安全理事会要求,可以举行联大特别会议。重要问题需经三分之二多数国同意才能通过,一般问题只要半数成员国同意即可。
简介
  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阿拉伯语:الجمعية العامة للأمم المتحدة‎‎;英语: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法语:l'Assemblée générale des Nations Unies;西班牙语:Asamblea General de las Naciones Unidas;俄语:Генеральной Ассамблеи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Объединенных Наций)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大会有权讨论宪章范围内的任何问题或事项,并向会员国和安理会提出建议。大会接受并审议安理会及联合国其他机构的报告;选举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的理事国;大会和安理会各自选举国际法院的法官;根据安理会的推荐,批准接纳新会员国和委任秘书长。联合国的预算和会员国分摊的会费比额都需经大会讨论决定。每一个会员国在大会有一个投票权。
领袖及组织定位
  联大由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组成,每年定期举行一次会议,由秘书处负责筹备,并从成员国中推选一位主席。主席虽有大会领袖之名,实际上其执掌仅以主持议事进行为主;秘书长才是实际上联合国组织的核心人物,透过协调各国意见、组织具体工作以落实大会决议……等事务,可以在国际间发挥重大的影响力。
  虽然各成员国在大会的授权,应是联合国行使各种决议的权力来源;然而实际上,特别是在涉及地缘政治的问题上,安全理事会才是真正握有决策权的组织。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联合国秘书长一职名义上虽由大会选举产生,实际上在本届大会开议之前,新任秘书长的人选已经由安全理事会各成员国及各大区域组织透过协商产生,大会只是在形式上鼓掌通过而已。更为平常的状况是,经大会多数决的决议,经常无法约束安全理事会成员国的行为,也抵不过安理会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
会期及议程
  理论上,大会会期自每年九月中旬起,至下一个会期开议的前一天止,为期一整年。实际上,联大通常在每年十二月底的圣诞节假期前,即完成其主要议程。
  每年九月上旬会期开始之际,联合国透过秘书处筹备召开总务委员会(General Committee),以决定新会期将要讨论的议题。
  通常联大在开议之后,第一项重大行事即为总辩论(General Debate),由各成员国的元首或高阶代表发表演说。总辩论之后,多数议程即交付各主要委员会分别讨论,然后于十二月份前陆续审议由各委员会提交的决议案。联大本身也会讨论及审议一些议案。
  除了审议决议案以外,联大于九月底至十一月间,主要的议程为选举各相关组织的成员国或职位,例如新任的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新任的某理事会(委员会)及相关国际组织的会员(国)或主席等等。
附属委员会
  大会召开之际,多数议题会被交付六个主要委员会讨论,以形成决议或决定。这些决议案一旦在委员会中获得通过,即会交付大会审议,以决定是否正式采用为联大决议。
  附属于联合国大会的六个主要委员会分别为:
  裁军及国际安全委员会(第一委员会),负责处理关于限制及解除军备以及国际安全等议题。
  经济及金融委员会(第二委员会),负责处理国际经济议题。
  社会、人道及文化委员会(第三委员会),负责处理关于社会、人道主义等议题。
  特殊政治及非殖民化委员会(第四委员会),负责处理裁军及安全以外的政治问题,以及关于消除殖民主义的问题。
  行政及预算委员会(第五委员会),负责处理行政以及预算事务。
  法务委员会(第六委员会),负责讨论关于国际法的议题。
其他情况
  至2000年9月27日,联合国共有191个成员。会员国语言各异。为了帮助代表们沟通,联合国秘书处有一支拥有近千人的庞大翻译队伍。
  联合国规定,官方正式使用的工作语文只有六种,按英文字母排列顺序为: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六种语言同等有效,联大代表们发言时可以任意选用其中一种。代表们的发言都要在现场用这六种语言同声传译,重要发言,都用六种文字印出。
  由于口译工作需要全神贯注,容易疲劳,故开会时,每种语言配有三名译员,每位译员头上都套着耳机听发言,轮流对着话筒翻译。会场内,每个座位上有一个可以听到六种同声传译的耳机,代表们可选择自己想听的语言。
  联合国大会的会议厅,是一幢坐东朝西的长方形建筑,会场宽敞明亮,气派宏伟。它是纽约联合国总部巨大建筑群中的一座,每年的联合国大会都在这里举行。
  在会议厅内,每个会员国,不论国家大小都有六个固定席位,尽管有的小国只派一二个代表出席会议。代表们的座次按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每年依次轮换。
  会场前左右两侧,设有观察员席位。会场后部上面还有两层,第二层是记者席,第三层是公众参观席。
  大会主席台由灰绿色大理石砌成,台上设有三个座位。大会主席(每年改选一次)居中,联合国秘书长在左(他并不每次到会),专门负责联大事务的副秘书长在右。主席台的下面是用黑色大理石制作的讲台,讲台正面镶有一个金色的联合国标志。通常情况下,代表们都是离席走上讲台发言。如有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到会讲话,他们是由联合国的礼宾官员从主席台墙后迎入会场,登上讲台。
历届主席
  第一届会议 1946年 保罗-亨利·斯巴克先生 比利时
  第一届特别会议 1947年 奥斯瓦尔多·阿拉尼亚先生 巴西
  第二届会议 1947年 奥斯瓦尔多·阿拉尼亚先生 巴西
  第二届特别会议 1948年 何塞·阿尔塞先生 阿根廷
  第三届会议 1948年 H.V.伊瓦特先生 澳大利亚
  第四届会议 1949年 卡洛斯·P.罗慕洛先生 菲律宾
  第五届会议 1950年 纳斯罗拉·安迪让先生 伊朗
  第六届会议 1951年 路易斯·帕迪利亚·内尔沃先生 墨西哥
  第七届会议 1952年 莱斯持·B·皮尔逊先生 加拿大
  第八届会议 1953年 维贾雅·拉克希米·潘迪特夫人 印度
  第九届会议 1954年 埃尔科·N.范克里劳斯先生 荷兰
  第十届会议 1955年 何塞·马萨先生 智利
  第一届紧急特别会议 1956年 鲁德辛多·奥尔特加先生 智利
  第二届紧急特别会议 1956年 鲁德辛多·奥尔特加先生 智利
  第十一届会议 1956年 旺·威泰耶康·瓦拉旺亲王 泰国
  第十二届会议 1957年 莱斯利·孟罗爵士 新西兰
  第三届紧急特别会议 1958年 莱斯利·孟罗爵士 新西兰
  第十三届会议 1958年 查尔斯·马利克先生 黎巴嫩
  第十四届会议 1959年 维克托·安德列斯·贝朗德先生 秘鲁
  第四届紧急特别会议 1960年 维克托·安德列斯·贝朗德先生 秘鲁
  第十五届会议 1960年 弗雷德里克·H.博兰先生 爱尔兰
  第三届特别会议 1961年 弗雷德里克·H.博兰先生 爱尔兰
  第十六届会议 1961年 蒙吉·斯陵先生 突尼斯
  第十七届会议 1962年 乔杜里·穆予默德·查弗鲁拉·汗爵士 巴基斯坦
  第四届特别会议 1963年 乔杜里·穆予默德·查弗鲁拉·汗爵士 巴基斯坦
  第十八届会议 1963年 卡洛斯·索萨·罗德里格斯先生 委内瑞拉
  第十九届会议 1964年 亚历克斯·奎森一萨基先生 加纳
  第二十届会议 1965年 阿明托雷·范范尼先生 意大利
  第二十一届会议 1966年 阿卜杜勒一拉赫曼·帕日瓦克先生 阿富汗
  第五届特别会议 1967年 阿卜杜勒一拉赫曼·帕日瓦克先生 阿富汗
  第五届紧急特别会议 1967年 阿卜杜勒一拉赫曼·帕日瓦克先生 阿富汗
  第二十二届会议 1967年 科尔内留·曼内斯库先生 罗马尼亚
  第二十三届会议 1968年 埃米略·阿雷纳莱斯·卡塔兰先生 危地马拉
  第二十四届会议 1969年 安吉·布鲁克斯-伦道夫女士 利比里亚
  第二十五届会议 1970年 爱德华·汉布罗先生 挪威
  第二十六届会议 1971年 亚当·马利克先生 印度尼西亚
  第二十七届会议 1972年 斯坦尼斯瓦夫·特雷普钦斯基先生 波兰
  第二十八届会议 1973年 莱奥波尔多·贝尼特斯先生 厄瓜多尔
  第六届特别会议 1974年 莱奥波尔多·贝尼特斯先生 厄瓜多尔
  第二十九届会议 1974年 阿卜杜拉齐兹·布特弗利卡先生 阿尔及利亚
  第七特别届会议 1975年 阿卜杜拉齐兹·布特弗利卡先生 阿尔及利亚
  第三十届会议 1975年 加斯东·托恩先生 卢森堡
  第三十一届会议 1976年 阿梅拉辛格先生 斯里兰卡
  第三十二届会议 1977年 拉扎尔·莫伊索夫先生 南斯拉夫
  第八届特别会议 1978年 拉扎尔·莫伊索夫先生 南斯拉夫
  第九届特别会议 1978年 拉扎尔·莫伊索夫先生 南斯拉夫
  第十届特别会议 1978年 拉扎尔·莫伊索夫先生 南斯拉夫
  第三十三届会议 1978年 因达莱西奥·利埃瓦诺先生 哥伦比亚
  第三十四届会议 1979年 萨利姆·萨利姆先生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第六届紧急特别会议 1980年 萨利姆·萨利姆先生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第七届紧急特别会议 1980年 萨利姆·萨利姆先生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第十一届特别会议 1980年 萨利姆·萨利姆先生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第三十五届会议 1980年 吕迪格尔·冯韦希马尔先生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第八届紧急特别会议 1981年 吕迪格尔·冯韦希马尔先生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第三十六届会议 1981年 伊斯马特·基塔尼先生 伊拉克
  第九届紧急特别会议 1982年 伊斯马特·基塔尼先生 伊拉克
  第七届紧急特别会议
  (续会) 1982年 伊斯马特·基塔尼先生 伊拉克
  第十二届特别会议 1982年 伊斯马特·基塔尼先生 伊拉克
  第三十七届会议 1982年 伊姆雷·霍拉伊先生 匈牙利
  第三十八届会议 1983年 豪尔赫·伊留埃卡先生 巴拿马
  第三十九届会议 1984年 保罗·卢萨卡先生 赞比亚
  第四十届会议 1985年 海梅·德皮涅斯先生 西班牙
  第十三届特别会议 1986年 海梅·德皮涅斯先生 西班牙
  第四十一届会议 1986年 胡马云·拉希德·乔杜里先生 孟加拉国
  第十四届特别会议 1986年 胡马云·拉希德·乔杜里先生 孟加拉国
  第四十二届会议 1987年 彼得·弗洛林先生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第十五届特别会议 1988年 彼得·弗洛林先生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第四十三届会议 1988年 丹特·卡普托先生 阿根廷
  第四十四届会议 1989年 约瑟夫·南文·加尔巴先生 尼日利亚
  第十六届特别会议 1989年 约瑟夫·南文·加尔巴先生 尼日利亚
  第十七届特别会议 1990年 约瑟夫·南文·加尔巴先生 尼日利亚
  第十八届特别会议 1990年 约瑟夫·南文·加尔巴先生 尼日利亚
  第四十五届会议 1990年 吉多·德马尔科先生 马耳他
  第四十六届会议 1991年 萨米尔·谢哈比先生 沙特阿拉伯
  第四十七届会议 1992年 斯托扬·加内夫先生 保加利亚
  第四十八届会议 1993年 塞缪尔·因萨纳利先生 圭亚那
  第四十九届会议 1994年 阿马拉·埃西先生 科特迪瓦
  第五十届会议 1995年 迪奥戈·弗雷塔斯·多阿马拉尔教授 葡萄牙
  第五十一届会议 1996年 拉扎利·伊斯梅尔先生 马来西亚
  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 1997年 拉扎利·伊斯梅尔先生 马来西亚
  第十九届特别会议 1997年 拉扎利·伊斯梅尔先生 马来西亚
  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
  (两次续会) 1997年 拉扎利·伊斯梅尔先生 马来西亚
  第五十二届会议 1997年 赫纳迪·乌多文科先生 乌克兰
  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
  (续会) 1998年 赫纳迪·乌多文科先生 乌克兰
  第二十届特别会议 1998年 赫纳迪·乌多文科先生 乌克兰
  第五十三届会议 1998年 迪迪埃·奥佩蒂·巴丹先生 乌拉圭
  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
  (续会) 1999年 迪迪埃·奥佩蒂·巴丹先生 乌拉圭
  第二十一届特别会议 1999年 迪迪埃·奥佩蒂·巴丹先生 乌拉圭
  第五十四届会议 1999年 西奥-本·古里拉布先生 纳米比亚
  第二十二届特别会议 1999年 西奥-本·古里拉布先生 纳米比亚
  第二十三届特别会议 2000年 西奥-本·古里拉布先生 纳米比亚
  第二十四届特别会议 2000年 西奥-本·古里拉布先生 纳米比亚
  第五十五届会议 2000年 哈里·霍尔克里先生 芬兰
  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
  (续会) 2000年 哈里·霍尔克里先生 芬兰
  第二十五届特别会议 2001年 哈里·霍尔克里先生 芬兰
  第二十六届特别会议 2001年 哈里·霍尔克里先生 芬兰
  第五十六届会议 2001年 韩升洙先生 大韩民国
  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
  (续会) 2001年 韩升洙先生 大韩民国
  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
  (两次续会) 2002年 韩升洙先生 大韩民国
  第二十七届特别会议 2002年 韩升洙先生 大韩民国
  第五十七届会议 2002年 杨·卡万先生 捷克共和国
  第五十八届会议 2003年 朱利安·罗伯特·亨特先生 圣卢西亚
  第五十九届会议 2004年 朱让·平先生 加蓬
  第六十届会议 2005年 扬·埃利亚松(当选主席) 瑞典
  第六十一届会议 2006年 哈亚·拉希德·阿勒哈利法女士 巴林
  第六十二届会议 2007年 斯尔詹·克里姆先生 马其顿
  第六十三届会议 2008年 米格尔·德斯科托·布罗克曼先生 尼加拉瓜
英文解释
  1. n.:  Universal D-of Human Rights
相关词
国家联合国中国台湾问题联合国决议联大决议政治朝鲜战争
联合国大会决议辩论气候
包含词
联合国大会主席联合国大会决议联合国大会观察员
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
成都模拟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第377号决议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东南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模拟联合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