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雲南 >玉溪 >玉溪市區 > 聶耳公園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聶耳公園聯繫方式地址:玉溪市南門街南端聶耳公園投訴電話玉溪市旅遊投訴電話:0877-96927
  雲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871-4608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聶耳公園節慶活動2005年2月玉溪首屆民風民俗米綫節於大營街匯溪公園舉行,類似的民風民俗的節日豐富了玉溪的美食文化活動、商貿活動、文化活動和旅遊活動。
  聶耳公園美食如果你在昆明街道上漫步,經常可以經看到:“真正玉溪風味”、“最佳玉溪風味”的小吃招牌。玉溪烹調技藝譽滿全滇,玉溪烹調技師遍及三迤。
  玉溪市因水得名,玉溪河即《水經註》所記之橋水,明代文獻中已稱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而玉溪風味與水有關,其著名食品如炒鱔魚、燉鰍魚、燒鴨均以水産品為原料,而嚮負盛名的玉溪米綫則與玉溪水稻品種有關。明、清以來,玉溪即有滇中𠔌倉之美稱,這些,都是玉溪風味的物質基礎。
  玉溪風味小吃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在昆明風行,近百年來不斷發展。尤其是吸收川味、蘇味之長,麻辣鮮香兼備。最能代表玉溪風味的小吃品種,註重湯味,佐料齊全的是玉溪米綫。玉溪米綫名目繁多,花色多樣,有悶肉米綫、鱔魚涼(熱)米綫,還有肉米綫、雞米綫。根據季節變化,還有什錦涼米綫,以涼菜為主,脆香爽口,佐料多樣,炎夏時節,為冷飲佳品。民間碗豆粉蓋面酸湯涼米綫,價廉物美,老幼愛吃。
  玉溪小鍋米綫獨具特色,湯味求鮮,多用筒子骨和雞熬成清湯,選用韭菜、碗豆尖等鮮嫩緑葉菜,配以玉溪醬油,采用新鮮剁肉,加適量水腌菜,一鍋一碗。另外小鍋鹵餌塊,油重而不膩,香而不脆,熟而不粘。近來在小鍋煮品的基礎上發展了炒餌、炒捲粉、炒米綫。加火腿、腌肉或香腸提味,配以韭菜頭,成品緑黃分明,鮮香爽口,滑而不膩。
  小吃不妨一嘗,席面更為可觀。玉溪烹飪,燉、炒、爆、蒸、燴、溜、鹵、燒均有拿手好菜。
  燉鱔魚嚮稱玉溪名菜,是玉溪烹調技師們的拿手技藝。湯汁紅亮,加入油炸泡肉皮入味,得薄荷清香,再墊以韭菜,得其鮮甜,鱔魚滋嫩味濃,油而不膩。炒鱔魚品種較多,有紅油捲筒鱔魚、炒鱔魚絲等,辣麻鮮美,入口爽脆。
  燉鰍魚卻又是一番風味,粑而不爛,夾魚頭入口,身尾留口中而拖出骨頭,鮮美無比。
  爆雙脆以豬肚頭和雞、鴨肫為主要原料,旺火旺油,急速成菜,脆、嫩、純、香具備。
  蒸雞集、香、鮮於一體,老少適宜。墊以蠶豆、紅薯、洋芋,更是增色不少。
  溜裏脊、醋溜捲筒鱔魚,清淡可口,滋嫩無渣。
  鹵菜在玉溪較為流行,從雞、鴨、火腿到豆腐,都可鹵出各種名菜,鹵味純香,配料多樣,註重火候,吃味爽口,佐酒下飲均不宜缺。
  著名經濟學家朱應庚教授,對“玉溪風味”的形成和特點有一段精闢的論述:民國初年建成的玉溪街,是昆明當時唯一的一條飲食街,其熱鬧程度不亞於正義路、曉東街、南屏街。窄窄的街面兩邊擺滿了飲食攤點,從早到晚人來人往,趨之若騖。人們以到此一飽玉溪風味的口福而為快事。這一盛況一直持續到50年代。說明玉溪風味在雲南飲食文化中的地位。
  “玉溪風味”的內涵是包括一係列獨具風味的菜餚和名特小吃等烹飪食品,它的創立和形成,不知包含了多少前輩的艱辛和智慧。其菜餚的最大特點,在於刀工精細,註重火候,主配料講究鮮、活、滋、嫩,調味則以鮮為主,重辣輕麻,酸甜適中,不管炒、燒、煮、鹵、燴、燜、燉等,其色、香、味、形均屬上乘。其在玉溪,又因地方的物産不同,形成各自的特色。各種小吃之所以堪稱一絶,則在於製作的獨特及原料的新奇、精細。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有了專門的飲食服務管理機構,對歷代烹調大師的智慧結晶--玉溪風味的烹調技藝、曾先後采取"以師帶徒"或辦培訓班等辦法,培養出許多新一代有知識有文化的中青年烹調師,使玉溪風味得到了繼承。
  聶耳公園住宿玉溪城內有一些星級賓館,如紅塔大酒店(四星級)、玉溪賓館(一星級)等,不過價格較高。可以到城區的一些小旅社,價格較便宜,衛生也不錯的。還可以到一些景區酒店,如祿充村的筆架山莊,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休閑度假的好選擇。
  聶耳公園購物通海豆末糖
  豆末精是通海縣傳統名牌産品,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豆末糖以優質黃豆為主料,加工精細,層次均勻,具有“香、甜、酥、脆、人口無渣”的特點。
  芝麻片
  玉溪市傳統名特食品,1922年首創。采用上等白芝麻、優質白糖、葡萄糖、精煉油等為原料,以獨特工藝精製而成。具有色澤光潤、迎光透明、片薄均勻、酥脆爽口等特點。
  哀牢春三珍
  主産於新平縣哀牢山主峰地帶。甜菜,又名珍珠萊,味鮮美,性清涼;茨頭菜,屬木本植物,味苦可口;羊奶菜,因體內有似羊奶一樣的漿汁而得名。
  華寧幹米綫
  選用優質大米為原料,經九道工序加工而成。産品色澤潔白,清亮透明,絲質細膩,筋骨好,柔軟可口。貯存時間長,可煮食、涼拌或炒吃。
  通海民族銀飾品
  通海製作金銀首飾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産品有銀製鈕扣、鬥笠帶飾、圍腰裝飾、大方手鐲、三絲、包頭鏈、耳環、戒指、項鏈、腰帶等20o多個花色品種。
  通海布傘
  通海布傘廠生産的“秀湖牌”尼竜摺叠傘,結構精緻、色彩絢麗、攜帶方便。兒童傘小巧玲進。布傘共有13個規格,67個品種。
  錠子眼藥
  通海縣城“老撥雲堂”藥店於清雍正六年創製的“錠子眼藥”,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功能是清熱解毒、消炎鎮痛。對暴發火眼、目赤腫痛、風癢流淚等眼疾療效顯著。同時兼治無名腫痛、內外痔漏、風火牙痛。聶耳公園交通到玉溪城後,步行即可到達。
  玉溪是舉世聞名的人民音樂傢的故鄉,市區內有以聶耳命名的“聶耳路”,有新建的聶耳公園和修葺一新的聶耳故居,這些新設的人文景點,表達了故鄉人民對這位偉大的時代歌手的眷念。
  聶耳公園位於玉溪市南門街南端,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積21324.4平方米,建築物占地9346.64平方米,道路面積5390平方米,樹木、花卉、草地有93993.96平方米。1985年6月興建,1987年7月竣工,是以紀念人民音樂傢聶耳為主,兼容文化、休息、娛樂的綜合性公園,園內分為紀念區、遊樂區、文化活動區、安靜休息區、兒童遊樂區、花卉生産觀賞區和公園管理區。
  紀念區位於聶耳公園東北,由北門、花壇、琴臺、涌泉、花架、聶耳銅像、聶耳紀念館等景點組成。聶耳銅像是紀念區的主體,矗立在聶耳公園紀念區。聶耳銅像座南朝北,是采用錫青銅料鑄成,高2.4米,重1.8噸,銅像基座建在高出周圍約2.25米的平臺上。聶耳銅像身體前傾,表情莊嚴,風衣飄舞,雙臂高舉,呈打拍姿態,站立在墨玉石的基座上,仿佛正在指揮高唱《義勇軍進行麯》。前面和兩側是一塊塊幾何圖案的花壇,主要種植月季、櫻花,形成了月季櫻花園;銅像後面由弧形的花架襯托,弧長50米,花架後種植紫藤、葉子花。聶耳銅像正前方,建有4個弧形雕塑,與噴池、琴臺泉組成靜中有動的景觀。聶耳銅像東側有聶耳紀念館,建築面積1134.87平方米,建有陳列室、接待室、聲像廳、展覽廳,並有聶耳漢白玉胸像和緬懷雕塑等。陳列室和接待室內,用鋁合金吊頂,麻布直感墻紙貼墻面,地面用大理石鋪設。紀念館陳列着聶耳的創作手稿、實物、照片和文字說明,介紹了聶耳生平事跡。
  遊樂區位於聶耳公園中部,主要由知音湖、湖中小葉舟、連理亭和春曉樓等景點組成。知音湖是人工開鑿,湖面面積2.13萬平方米,水源來自東風水庫,水質較好。湖岸用毛石支砌,部分用天然鵝卵石鑲面而成,岸邊栽有柳樹。湖邊建有別具一格的連理亭,遠看像兩個方亭,近看是一組用六根柱支撐的兩個三角亭,進亭可飽覽知音湖景色。在湖的北端建有一個園形碼頭,取名踩波亭,有鴛鴦船、金魚船、腳踏船、電動船及鐵板遊船供遊人租用。遊船可到湖中小島──小葉舟,小葉舟上建有獨柱涼亭和鐵索吊橋相連的水中亭供遊覽。亭帽是造型新穎的四個菱錐體。春曉樓建在公園最高處,建築面積187平方米,建有一座兩層樓閣和三座涼亭,亭與亭之間麯廊相連,在這裏可以眺望公園的全景。
  文化活動區位於知音湖西岸,以紫藝苑為中心。紫藝苑為庭院式建築,面積為11000平方米,分為大、小10個單間,是文人墨客吟詩做畫的好地方,紫藝苑旁的半島則是茶花園。
  安靜休息區位於聶耳公園南。由鶴月軒、風雨橋、石船塢、茅屋等景點組成。茶室取名鶴月軒,建於知音湖南邊,與水中亭相對,建築面積541平方米,由弧形廊、圓形茶廳和圓形涼臺以及仙鶴雕塑組成,突出於湖中,建麯橋與岸相通。風雨橋是仿竹木橋,橋身用鋼筋混凝土仿造帶皮原木作支架,長9米。石船塢為釣魚愛好者設置,岸邊建有鋼筋混凝土的仿木舟和木架,以方便坐立垂釣;在附近的空地上建有11座錐形茅草棚,用毛石鋪路相連,巧妙地構成了漁村景象。垂釣小區多植棕櫚,具有亞熱帶風光。兒童樂園位於公園西北。花卉生産觀賞區位於公園西,由溫室和薈春園組成。薈春園有5間室內展廳和一塊露天展廳,展廳與展廳之間用麯廊相連,是公園生産花卉和開展花卉展覽觀賞的主要區域。
  
No. 2
  聶耳公園位於玉溪市南門街南端,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1985年6月興建,1987年7月竣工,是以公園內的聶耳雕像紀念人民音樂傢聶耳為主,兼容文化、休息、娛樂的綜合性公園。
  聶耳銅像位於公園東北部的紀念區。銅像身體前傾,表情莊嚴,風衣飄舞,雙臂高舉,呈打拍姿態,站立在墨玉石的基座上,仿佛正在指揮高唱《義勇軍進行麯》。
  聶耳公園地圖
包含詞
玉溪聶耳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