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老竜潭投訴電話嶽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730-8232528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老竜潭,即錫山潭,在白沙井南,東西兩岸,岡巒夾峙,東為錫山,即東瓜山、回竜山一帶山脈;西為妙高峰,今湖南第一師範所在。
錫山涌泉水美,老竜潭納錫山涌泉,四季恆清不濁,衝泄入湘江,數十丈內,猶與混濁江水,清濁相判,更兼昔日潭畔古木參天,竹林茂密,故水勢浩大。唐宋時人多泛舟觴詠其間。張木式先生更引源源老竜潭水入納湖(即天鵝塘),置聽雨舫,采菱舟於其中。大儒真德秀則視老竜潭為“有竜則靈”,立竜神廟於潭畔,並勒石留篇,盛贊老竜潭。
但隨着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及後世戰亂,老竜潭附近的林木被砍伐殆盡。封建官府認為長沙屢陷敵手,有必要培護長沙的“竜脈元氣”,遂移山填潭,塞斷水口西流。至近代株長鐵路縱貫老竜潭,老竜潭遂一分為二,嗚咽匍匐在鐵路路基兩旁。國民政府建天心公園,修遊路至老竜潭上,感於其地風景幽絶,曾擬議將老竜潭闢為水族館,不料日寇入侵,內戰爆發,老竜潭在凄風苦雨中,衹有任由人將土石、煤灰填塞其中。
今天沿老竜潭故址北行半公裏許,有長沙名勝白沙井,它所流淌的正是老竜潭同院同根錫山的最後一點靈氣與血液,但願不會有誰再去破壞它周遭的環境。 |
|
| 老竜潭俗名"涇河腦",位於涇源縣城南20公裏處,從地質結構上說,是燕山運動和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山體斷裂形成的大峽𠔌。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涇河由此流出,經寧夏、甘肅、陝西,奔流千裏,惠及兩岸人民。 |
|
| 老竜譚不僅以湍瑞清澈之態,百泉匯流之勢而聞名,也以其雄險的風韻,美妙神奇的傳說著稱於世。相傳這裏正是魏徵夢斬涇河老竜的地方,現在潭內紅色的石頭,相傳是竜王的血。老竜潭峰環水抱,山勢峽窄,峭壁嶙峋,崖勢麯斜而陡峭。水波洶涌,潭水翻滾在深邃莫測的石槽裏,水浪激石騰飛,風吼雷鳴。老竜潭周圍群山突起,峰巒疊嶂,懸崖鬆茂,流水清清。這裏的三眼古潭似塊塊寶鏡,映照天光。石潭兩側危石峭壁,竜門瀑布飄然垂挂。每逢春夏季節,波光暗緑,水激流滾,林海深處,水霧彌漫,飛瀑直瀉。峽中石峰林立,鐘靈毓秀,清洌的涇河水,經潭而出,似銀竜騰舞。近看狂濤巨瀾騰天,銀花四濺;遠望飛泉擊石,浪捲竹簾。 |
|
| 關於故事的原地,全國上下有過不少的爭論。有的認為《柳毅傳》的原創地-唐代長安牘,即今天的西安市牘,應是最佳原地;有的認為因《柳毅傳》文中有“隴西李朝威”之語,所以,甘肅隴西也應算是原地之一;有的認為《柳毅傳》說的是柳毅在涇河遇落難竜女而傳書洞庭,“傳書”的始發地是陝西省涇陽縣涇幹鎮花池渡村,“傳書”的目的地是嶽陽市洞庭君山,兩地都應算作原地;有的認為“傳書”的原地應首選江蘇省吳縣東山,等等。其中尤以寧夏固原的爭議頻頻。坐落在六盤山下的固原市涇源縣是涇河的發源地,涇水源頭有個老竜潭,老竜潭因唐代“魏徵夢斬涇河竜君”而得名,傳說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裏。在老竜潭的香竜河畔有一處獨秀挺立的翠緑色的山峰,傳說是柳毅傳書中竜女的縮影。相傳竜女讓柳毅捎書後,便化作一個秀峰立於河邊,牧放的羊群變做了遍地的石頭。 |
|
| 老竜潭由頭潭、二潭、三潭、四潭組成。頭潭在一片叢林石峽之中,四五個小潭相銜而下,流水從最後一個小潭衝出,形成兩條瀑布,噴珠濺玉,蔚為壯觀。二竜潭由兩個葫蘆形潭組成,前潭的水從石坡滑下,註入後潭,給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竜下巴”,這裏已築起大壩,“高峽出平湖”變成了一座碧緑的水庫;四潭是老竜潭的門戶。 |
|
| 老竜潭流出的涇水清澈不污,引發出了“涇渭分明”這樣膾炙人口的成語。乾隆皇帝對此非常感興趣,並派平涼知府鬍紀謨親往涇水源頭考察,並撰寫成《涇水真源記》。 |
|
| 老竜潭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