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老馬識途
目錄
老馬識途 Laomashitu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解釋: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資料來源: 先秦·韓非《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鼕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例子: ~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仲則《立秋後二日》

故事: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鼕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徵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鼕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𠔌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𠔌。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睏難。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睏死在這裏。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傢很遠也能尋回傢去,那麽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𠔌。”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繮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着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𠔌,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No. 2
老马识途
  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回來時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見於《韓非子·說林》)。比喻有經驗,能帶領新手工作。
lǎo mǎ shí tú lǎo mǎ shí tú
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No. 4
老马识途
  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 黃景仁《兩當軒集》
No. 5
老马识途
  《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 、 隰朋 從於 桓公 而伐 孤竹 ,春往鼕返,迷惑失道, 管仲 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後因以“老馬識途”比喻對某事富有經驗,能為先導。 清 錢謙益 《高念祖<懷寓堂詩>序》:“ 念祖 以餘老馬識途,出其行捲,以求一言。” 清 黃景仁 《立秋後二日》詩:“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No. 6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
  【成語名稱】老馬識途
  【漢語拼音】lǎo mǎ shí tú
  【成語解釋】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成語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出處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鼕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鼕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與老馬,老蟻,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原文釋義】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鼕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徵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鼕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𠔌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𠔌。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睏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睏死在這裏。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傢很遠也能尋回傢去,那麽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𠔌。”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繮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着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𠔌,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鼕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嚮導帶路,在回傢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任其所至,隨而從之,竟得道而歸。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鼕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憑藉管仲和隰朋的聖明,到他們所不瞭解的事,也不把嚮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使用示例】
  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馬的歇後語】
  馬鞍套在驢背上——對不上號。 馬背上打電話——奇聞。
  馬背上釘掌——離題太遠。 馬槽裏伸出個驢頭——多一張嘴。 。
  馬兒護虎兒——沒那回事。 馬兒伸腿——出題。
  馬過竹橋——難拐彎。 馬繮繩栓羊頭——路子不對。
  馬嚼子戴一牛嘴上——鬍來。 馬駒子拉車——上了套。
  馬籠頭給牛戴——生搬硬套。 馬屁股上的蒼蠅——瞎嗡嗡。
  馬散寵頭——自由自在。 馬上耍雜技——藝高。
  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來。 馬尾巴綳琵琶——不值不談。
  馬戲團的猴子——隨人耍。 馬戲團的小醜——走過場。
  馬長犄角騾下駒——怪事一樁。 車馬炮臨門——硬將軍。
  好馬遭鞭打——忍辱負重。 駿馬馱銀鞍——兩相配。
  騎馬不帶鞭子——拍馬屁。 騎馬吃豆包——撒了餡兒。
  偷馬賊挂佛珠——假正經。 轅馬拉套——不受重用。
  千裏馬拉犁耙——大材小用。 船上跑馬——走投無路。
  火燒紙馬店——遲早要歸天。 捨得買馬捨不得置鞍——大處不算小處算。
  矮子騎大馬——上下為難。 冰凌上跑馬——站不住腳。
  木排上跑馬——蹩腳。 瘸腳驢跟馬跑——趕不上。
  小娃騎木馬——願上不願下。 半天雲中跑馬——露了馬腳。
  到了懸崖不勒馬——死路一條。 扛着口袋牽牽着馬——有福不會享
No. 7
  【成語名稱】
  老馬識途
  【漢語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成語解釋】
  途,路,道路。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英文翻譯】
  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成語出處】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鼕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出處原文】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鼕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鼕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聖,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於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聖人之智,不亦過乎?
  【文言文翻譯】
  管仲、隰朋跟從齊桓公北伐孤竹,春往鼕返,由於沒有熟悉地理的嚮導帶路,在回傢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說:“可以利用老馬的智慧。”於是就縱老馬於軍前,人們跟着它,竟然找到了路。在山中行軍,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鼕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螞蟻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處就有水。”就發掘蟻穴,找到了水源。
  憑藉管仲和隰朋的聖明,遇到他們所不瞭解的事,也不把嚮老馬和螞蟻求教學習看作是羞恥的事,現在的人卻不承認自己愚昧、不知道學習和吸取聖人的智慧,不太過分了嗎?
  【字,詞義解釋】
  ①伐:討伐
  ②反;同‘返’
  ③陽:南面,南
  ④以:憑藉
  ⑤不難:不以……為難
  聖人:有智慧的人
  ⑥孤竹:指孤竹國,相傳為神農氏的後裔,春秋時的古國,在今河北盧水
  ⑦聖:精明通達
  ⑧仞:古代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⑨管仲、隰朋:兩人都是齊桓公的大臣
  ⑩蟻囊一寸而仞有水:據說蟻封(蟻穴周圍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處有水。仞:古代八尺叫仞。
  【寓意】
  文言文《老馬識途》文中故事是成語(老馬識途)的來歷,現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導的作用。常用來比喻富於經驗堪為先導。
  【使用示例】
  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清·黃景仁《兩當軒集》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莊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後來山戎敗退到孤竹過境內,齊軍深入,最終滅了孤竹。齊軍是春天出徵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鼕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𠔌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𠔌。時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睏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睏死在這裏。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傢很遠也能尋回傢去,那麽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𠔌。”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繮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着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𠔌,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
成語故事 Idioms
老马识途 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 成语故事
  老馬識途成語故事 > 老馬識途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隰(xi)朋從桓公伐孤竹,春往鼕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釋義 “途”路。老馬認識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 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 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 齊軍是春天出徵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鼕天,草木變了樣。大軍 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𠔌裏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 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裏走出山𠔌。時 間一長,軍隊的給養發生睏難。 情況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睏死在這裏。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傢很遠也能尋回傢去,那麽軍中的 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 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 𠔌。” 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繮繩,讓它們 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 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着它們東走西走、最後終於走出山𠔌,找到 了回齊國的大路。
英文解釋
  1. :  The devil knows many things because he is old.
  2. n.:  the devil knows many things because he is old,  an experienced man knows the ropes,  knowledge of a veteran,  an old hand is a good guid as an old horse knows the way
近義詞
一揮而就, 正襟危坐, 輕而易舉, 道貌岸然, 一本正經, 正顔厲色, 識途老馬, 吉祥如意, 萬事亨通, 輕車熟路, 信手拈來, 老實巴交, 萬事大吉, 萬事如意, 道貎儼然
反義詞
半間半界, 半間不界, 千難萬險, 千載一時, 千載難逢, 吹發可斷, 大海撈針, 如坐春風, 如沐春風, 寸步難行, 山高水險, 與狐謀皮, 與虎謀皮, 不僧不俗, 九牛二虎之力, 嘻嘻哈哈, 削鐵如泥, 稀世之珍, 空𠔌足音, 笑逐顔開, 百年不遇, 難如登天, 難於登天, 荊棘載途, 非僧非俗, 非驢非馬, 飽經世故, 飽經憂患, 飽經滄桑, 談古說今, 鐵樹開花, 艱難麯折, 虛頭滑腦, 枉費心機, 來之不易, 油頭滑腦, 油嘴滑舌, 油腔滑調, 海中撈月, 海底撈月, 新發於硎, 新硎, 無私無畏, 曾經滄桑, 曾經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