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市 : 中國 >湖北 >襄樊 > 老河口市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aohekou City
  郵編:441800 代碼:420682 區號:0710
  拼音:Lǎo Hé Kǒu Shì 英譯:Laohekou City
  
  老河口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遊東岸。東經110°30′-112°00′,北緯32°10′-32°38′。東北與河南省鄧州市接壤;北與河南省淅川縣相鄰;東、南毗鄰襄陽縣;西北連接丹江口市;西、西南以漢水為界與𠔌城縣相望。東西最寬47千米,南北最長51千米,總面積1032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人(2007年末)。
  
  因地處漢江故道口而得名。現為湖北省轄縣級市,由襄樊市代管。全市轄4個街道(光化、酇陽、洪山嘴、李樓)、5個鎮(孟樓、薛集、張集、仙人渡、竹林橋)、1個鄉(袁衝)。市政府駐光化街道市政府路。東南至省會武漢市418千米,距襄樊市71千米,西至十堰市133千米。
  
  地處秦嶺支脈伏牛山南支尾端,南陽盆地邊緣,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全市最高點海拔462米(趙崗青杠扒),最低點海拔74米(仙人渡豬圈洲)。平崗地高程在100米至150米之間,占全市總面積的42.94%;丘陵地高程在150米至450米之間,占總面積的39.17%;平原地高程在 100米上下,占總面積的17.89%。漢江自西北嚮東南流經南部邊界,境內河流多源短小。年均溫15.3℃,年降水量838毫米。
  
  有大理石、石灰石、沙金、鐵、煤等礦産資源。漢江王甫洲水利樞紐工程建在轄區內。漢丹鐵路、襄渝鐵路、漢十高速、316國道、302省道經境,是漢江中遊重要港口,有光化軍民兩用機場。遊覽地有梨花湖、百花山森林公園、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司令部舊址(2002年被列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
區域概況
  老河口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遊東岸。全市共轄2個鄉8個鎮5個辦事處,全市面積1032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27平方公裏,總人口52.9萬人。1985年,被湖北省政府列為計劃單列市。老河口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老河口建城已有2000多年歷史,古稱贊陽,是春秋名將伍子胥的故裏,漢代開國丞相蕭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曾在此出任縣令,宋代科學家瀋括在此寫下詩文。我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惲代英在這裏渡過了少年時代,著名詩人張光年是老河口市路傢巷人。抗日戰爭時期,著名作傢老捨、姚雪垠、詩人臧剋傢,以及外國友人史沫特萊、路易·艾黎、朝鮮著名表演傢金昌滿、金煒等名人曾薈萃於老河口。
  老河口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産基地和小麥商品糧基地。農作物以小麥、水稻、棉花、油料為主,其小麥單産居湖北省之首。老河口流通活躍、市場繁榮。歷為鄂西北商業重鎮,素有“小漢口”之稱。
  市中心有孫中山先生塑像和紀念堂,有李宗仁先生親筆命名的中山公園,有國民黨部分要員題字的抗日陣亡將士暨死難同胞紀念碑,還有鄂西北最大的清真寺。
  此外老河口在抗日期間還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司令部的所在地.
  1938年10月,武漢淪陷,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和他統率的戰區部隊,在極為復雜、嚴峻的局面中,經襄樊抵達老河口。
  在鄂西北老河口6個年頭中,李宗仁統率五戰區部隊在正面戰場對日作戰中保衛了大片國土,使民衆免遭日寇蹂躪。
  1945年2月李宗仁離開老河口時,民衆夾道簇擁相送,鞭炮聲由司令部門前鳴響數裏直至漢江河邊。李宗仁下車步行走過浮橋,頻頻回首,與送行者依依惜別,離開了他曾馳騁數載、英勇抵抗日軍侵略而銘記於心的鄂西北大地。
  老河口人為紀念李宗仁的抗日業績,特地在第五戰區司令部門前立下一塊上書“李上將軍德鄰公駐節之地”的雕刻石碑。
  現在李宗仁長官司令部舊址已成為老河口市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對外開放窗口。
  湖北省老河口--郵政編碼:441800 電話區號: 0710 行政區劃代碼:420682
  老河口自然資源豐富。市內有天然巨型“六股泉”礦泉水,經國傢鑒定,水中含有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還有儲量豐富、品質高的石灰石、露天圓型砂、大理石,含釩量較高的幾條煤帶。更為可貴的是,該市處於漢水中上遊,上遊無大中城市污染,漢江水質清純,在生産加工無污染蔬菜等農副産品方面前景廣阔。
  老河口交通、通訊發達,電力充足。漢江水運可以上至陝西,下抵東海,常年通航。漢丹、襄渝兩條鐵路和漢孟(武漢至老河口孟樓)、老白(老河口至陝西白河)兩條國傢級幹綫公路穿境而過。市內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均具有國際國內直撥功能,現已通達全國各大中城市和世界190多個國傢和地區,並能提供電報、用戶傳真等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新建丹江口至老河口輸電綫路和西關變電站。
  老河口城市基礎設施完備,荷載力強。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總體規劃模型進京參展,受到各級領導好評,並榮獲全省一等奬。十多年來,老河口始終如一地按此規劃建設城市,發展城市,美化城市,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衛生連續多年在全省城市衛生檢查評比中獲得最佳成績,被湖北省建設廳譽為“小城市建設的一面旗子”。1990年和1992年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先後多次被評為“全國城市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市轄仙人渡鎮被授予全國百顆星鄉鎮,孟樓鎮、光化辦事處被授予“楚天明星鄉鎮”。
  老河口經濟發展迅速。近年來圍繞“版圖小市、經濟大市”的奮鬥目標,解放思想,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市社會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老河口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産基地和小麥商品糧基地。農作物以小麥、水稻、棉花、油料為主,其小麥單産居湖北省之首。近年來,老河口大力調整農業産業結構,狠抓農業綜合開發,形成了以糧食生産為基礎,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新格局。鄉鎮企業快速發展,成為老河口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老河口工業門類齊全,體係完備。目前已形成以化工、機械汽車、紡織服裝、建材、冶金五大行業為支柱,以精細化工、精密機械、新型建築材料、有色金屬冶煉、電子等新興産業為先導的産業新格局,生産千餘種産品。近年來,通過不斷調整産業産品結構,推進技術進步,發展橫嚮聯繫和大力開發新興産業,一大批骨幹企業迅速崛起。近幾年來,老河口強化對外開放意識,外嚮型經濟蓬勃發展。1994年7月獲自營出口權。出口産品有木雕、玉雕、檸檬酸、羊角錘、鋼鋸架、棉紗、棉布、水泥、玻纖紗等204個産品,遠銷美國、日本、巴基斯坦、俄羅斯等17個國傢和地區。老河口流通活躍、市場繁榮。歷為鄂西北商業重鎮,素有“小漢口”之稱。建國後老河口商業得到迅速發展。
  2006年城東工業區
  湖北老河口經濟開發區是經國傢發改委審核公告的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裏,開發區起步區位於老河口市中心城東部,規劃面積4.23平方公裏。
  依據“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突出特色、綜合配套”的要求,完善了開發區産業分區、功能分區和用地規劃,按照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招商的整體思路,開發區集中精力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入駐工作。目前,開發區已形成 “三縱三橫”路網格局,即縱嚮漢口路、光年路、城東大道,橫嚮機場路、漢江大道、環三路。隨着路網及配套工程的完善,為企業和項目入駐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開發區內企業總數達到56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2傢。已形成以東風創普、博大整車、蘇州仁和、東方金竜和光華組合機為主的機電汽車特色園,以港資國泰華精紡、君益精紡、富利華精紡和錦盛織布為主的紡織特色園,以華鬆辣椒鹼、奧星糧油、仙仙果蔬、臺資金薯和梨花湖食品為主的農産品深加工高新科技園的格局。
  2006年4月,老河口經濟開發區一期路網建設工程啓動,總投資1.2億元。工程包括新建光年路北段、漢江大道東段、城東大道,以及漢口路、環三路、機場路修整刷黑。整個工程呈現五大特點:一是建設規模大。新建三條道路全長4288.8米,建成後形成4.23平方公裏工業集中區,可供工業項目建設用地2300畝,可吸納外來投資20多億,每年可新增産值40到60億元,同時拉動相關産業發展,安置大批勞動力就業。二是設計檔次高。無論是主體工程,還是配套的緑化、路燈、景觀,都是立足長遠,高標準設計,高起點規劃。其中,弱電入地、雨污分流體現了最新環保設計理念,緑化景觀聘請具有園林緑化國傢一級資質的四川易園集團有限公司設計。三是配套設施全。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和建設新型經濟開發區的要求,配套完善了公共管溝、弱電管涵、供水管網、雨污分流管道、高桿路燈、交警信號燈、安全島、緑化帶、公交站臺等公用設施。四是推進速度快。工程從4月21日開始啓動,在20天內完成152戶拆遷、4個村16個組262.6畝的徵地,並及時按政策補償兌付到位;道路建設從6月16日實施,主體工程於10月16日完工。五是建成效果好。目前,開發區已形成 “三縱三橫”路網格局,共接待咨詢、考察客商100多傢,共有25個項目列入入駐計劃,投資總額20億元,目前新開工8傢。
地形地貌
  市地處秦嶺支脈伏牛山南支尾端,位於漢水中遊東岸,南陽盆地邊緣,地貌形態多姿。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呈若幹條“雞爪子”狀丘崗伸嚮東南,形成丘陵、平崗、平原三種地形。平崗地高程在100米至150米之間,其面積占總面積的42. 94%;丘陵地高程在150米至450米之間,其面積占總面積的39.17%;平原地高程在100米上下,其面積占總面積的17.89%。境北朱連山東西橫斷,與河南省漸川縣、鄧縣相隔,為境內最高山脈;自西嚮東,高莊寨高346米(黃海高程,下同)。彭傢寨高451米,煤鐵埡高402米,青杠扒北嶺高462米(為境內最高點),吳傢莊東嶺高408米,大山寨高393米,至六股營北嶺高239米,再嚮東即為崗坡地帶,高程在200米以下。朱連山以南之崗嶺均為自北嚮南走嚮。其主嶺自二劈山嚮南經漁關廟、黃莊、孫傢窪西嶺、梁崗、袁衝、郝崗、楊陳扒、韓傢大堰、石碑崗、九裏崗、張崗、晉公廟、土地嶺、西張灣西嶺、楊傢山,再嚮南入襄陽縣境,嶺長57公裏,沿綫嶺高在186米至159米之間。這道崗嶺,將境內水係分為東西兩片,嶺西地形起伏較大,屬丘陵地帶,其間大小河流均直接匯入漢水;嶺東屬平崗地帶,其河流則分別匯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至襄樊市北入漢水。朱連山主嶺以西的支嶺,均為自東嚮西南走嚮,由主嶺直至漢水邊。
行政區劃慨況
  河口市轄1鄉:袁衝鄉;5鎮:仙人渡鎮、張集鎮、竹林橋鎮、薛集鎮、孟樓鎮;4個街道辦事處:酇陽辦事處、光化辦事處、李樓辦事處、洪山嘴辦事處。2006年,全市有村委會224個、社區居委會34個、1609個村民小組。
2006年老河口市行政區劃
  2006年末,老河口市總人口52.18萬人。轄酇陽、光化、李樓、洪山嘴4個街道,仙人渡、張集、竹林橋、薛集、孟樓5鎮以及袁衝鄉,共有224個行政村、34個社區,1609個村民小組。
    洪山嘴街道 辦事處駐洪山嘴,人口58943人,面積192.2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洪山嘴、江山、寶石水泥廠、電器廠、工具廠;洪山嘴、傅傢寨、楊傢灣、艾傢溝、石門、高樓、李傢寨、六股泉、佘農灣、莊傢溝、軍河、蘇傢河、太山廟、袁莊、池崗、蘭傢崗、牛王廟、尚灣、興隆寺、紅樹木溝、瓦城溝、黃竜泉、小黃楝樹、楊化崗、肖灣、金傢棚。
    酇陽街道 辦事處駐北京路,人口49962人?,面積45.4平方千米。轄1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大橋路、洪城門、仁義街、和平街、牌坊街、三環街、東啓街、友誼路、航空路、童營、高潮;八一、太山、晨光、府州、漢濱、臨江、鄭營、竜崗、贊南、楊營、盧營、楊寨、黃營。
    光化街道 辦事處駐秋豐路,人口75721人,面積46.7平方千米。轄9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秋豐路、光明、望江樓、三岔路、太平街、勝利路、小東門、濱江、攔馬河;宋傢營、老縣城、徐傢灘、明傢山、柳樹湖、查營、雷祖殿、賈溝、馮營、西觀、辛店崗。
    李樓街道 辦事處駐李樓,人口42015人,面積80.3平方千米(老河口市政府網站為89.4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紅廟;李樓、王營、亢傢營、陳傢埠口、鄧傢崗、王傢湖、劉營、必位崗、火星廟、楊傢道子、朱樓、何營、李傢河、賈湖、黎傢卡子、黃傢寨、黃竜廟、張莊、大張溝、鮑河、付傢堤、方營。
    仙人渡鎮 鎮政府駐仙人渡,人口42689人,面積114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31個村委會:仙人渡、西街;白鶴崗、張傢竹園、王傢樓、張崗、馬傢衝、大張營、馬傢崗、小張營、雷傢牌坊、西張灣、靳傢灣、南崗、茹傢灣、李傢染坊、范家營、杜傢河、劉傢營、王傢營、竜王衝、莫傢營、辛廟、北溝、安傢崗、黃傢莊、柴店崗、崔傢營、鐘傢寨、林崗、鄧傢營、范家灣、黃傢營。
    張集鎮 鎮政府駐張集,人口45200人,面積16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張集;大房營、佘劉、二房子、任傢崗、竜興寺、李傢崗、彭傢溝、尚溝、三房營、大王崗、閆傢、張集、江營、羅營、油坊灣、杜傢灣、趙灣、孫樓、湯衝、蔣灣、鐘傢灣、陳傢樓、趙營、高莊、鬍傢寨、晉公廟、孫傢灣、羅灣、高灣、中傢楊灣、武傢崗、詹衝、張灣。
    孟樓鎮 鎮政府駐孟樓,人口36985人,面積6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0個村委會:孟樓;柴崗、秦傢莊、黃老營、曹營、能河、畢莊、王樓、鄧傢崗、佘傢灣、田營、孟樓、楊崗、朱傢莊子、朱傢寨、大周營、李河、申傢樓、韓堂、小黃營、曹坡。
    竹林橋鎮 鎮政府駐竹林橋,人口35320人,面積108.6平方千米(老河口市政府網站為112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竹林橋;小賀營、梁曹窪、謝營、範衝、小陳營、大張窪、陳傢營、小左崗、蓮花堰、丁樓、賀灣、溫崗、王李崗、王灣、馬灣、朱崗、大堤、孟灣、蘇傢店、周崗、竹林橋、劉崗、鄧傢營。
    薛集鎮 鎮政府駐薛集,人口4.4萬人,面積94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薛集、振興街;薛集、馬崗、潘窪、陳傢廟、天明齊、王崗、王堰、吳傢窪、王河、齊崗、上寨、曾傢崗、南傢崗、關節崗、秦集、韓營、餘起營、趙崗、徐傢營、楊營、杜傢營、北張崗。
    袁衝鄉 鄉政府駐袁衝,人口33494人,面積119.8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村委會:袁衝;袁衝、馬道崗、童灣、郝崗、下四河淤、槐樹灣、吳傢橋、杜傢莊、李文成、孟橋川、土地嶺、薛溝、紀洪、六官營、牧場、吳傢營、吳傢咀、劉灣、孫傢窪、陡溝河、韓高樓、付傢營、申傢營。
民俗文化
  老河口民俗
  (一)衣食住行
  1.服飾
  清末、民國時期,城鄉勞動人民服裝,以自紡自織粗棉土布為主。多以鍋煙、塘泥或藍靛煮染成色縫製。式樣以長衫、對襟短褂、折腰褲(無前後之分)為主。夏季粗布開胸背心,草鞋或布鞋。入鼕長筒布襪、布鞋。鞋式有“一道臉”、“三塊瓦”、“大圓口”等。戴氈帽頭、瓜殼或“猛一挎”綫帽。雨雪天多穿木屐或油鞋(布質外塗油料)。民國初年機織布做衣料已普遍。市民、店員多着長衫、短褂,紳商則長袍、馬褂、禮帽、綫襪,雪雨天着膠鞋。公務人員和學生着製服。婦女多穿大襟寬邊布衫,袖寬8-12寸,褲腿“吊8寸”,係褶裙。服裝製作多係手工。在發型上,進入民國後,男子多剃光頭,知識青年中開始流行分發和平頭。少兒剃搭毛。少女梳“劉海”拖單長辮,出嫁時輓發髻,戴卡子、耳針等裝飾品。1919年“五四”運動後,婦女開始剪辮、放足,留齊耳短發。1931年,城市中青年婦女服裝時興長旗袍、短袖短衫、白襪、帶絆圓口黑布鞋。中高跟皮鞋開始出現。抗日戰爭中,因避空襲,白色服裝多改用有色布料,為便於奔跑,長衫在青少年中逐漸淘汰。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幹部職工男着中山服,女着延安服,多為藍黃兩色。長衫、馬褂、旗袍、長短裙被淘汰。解放跑鞋廣銷城鄉。80年代初,市場開放,市民服裝的款式色調發生巨大變化。五光十色的T恤衫、夾剋、登山服、獵裝、西裝、喇叭褲、牛仔褲、連衣裙、長短裙、風衣、健美服己成為男女青年的流行時裝。
  2.飲食
  本市居民世代重農力耕,生活儉樸。自老河口形成商業城鎮後,市民生活條件較優越,城鄉居民飲食上的差距逐漸拉開。建國前傢境貧睏的農民,多以雜糧、瓜菜摻合作主食。紅薯成為農民半年之糧。城市居民一日三餐,幹稀粗細,因傢境而異。建國後,城鄉人民主食均以米面為主。解放前,農民終年缺菜少油,僅靠粗菜野菜佐食,除年節外,少有葷腥。解放後,農戶分有自留地,可種植蔬菜調劑生活。平時招待來客,城鎮居民較為講究,農傢比較簡便,因條件所限,多為蛋湯、油饃。夏季,市民喜食“酸漿面”,酸辣可口,祛暑開胃。鼕季,“羊肉糊薄”最愛歡迎,爽口鬆軟,驅冷避寒。
  3.居住
  建國前,農村建房多為單傢獨戶。用茅草上頂,四壁為“幹打壘”或土坯砌成。前後兩坡,兩側為硬山,上開一小洞為窗,後墻無窗。數口之傢,床竈相連,陰暗潮濕。王府洲居民住房多用巴茅上頂,四壁用巴茅塗泥圍成,遇大風天常常禁火冷食。城鎮市民住房多為磚木結構,一般低矮狹窄。富裕之傢青磚上頂,多為“四合院”。商店多用鋪板門便於營業。70年代,本市開始修建居民住宅樓。進入80年代,農民建房開始出現新式二層水泥樓房。
  建國前,農民和城市平民室內傢具極為簡陋。神櫃幾乎每傢必備,用於祭祀。一般有木桌、條凳、木箱、木板床等物件。農戶人傢多用睡櫃,櫃內裝糧,上面作床。或砌土坑,上面睡人,下作雞捨。富裕之傢傢具多用土漆描金,式樣古樸笨重。80年代市民所用傢具多為鋼木製品,式樣趨嚮輕便、美觀大方。
  4.行具
  清末、民初,農村婦女出門,多用牛車、毛驢代步。少數富裕之傢備有騾車。城市富人多乘雙人轎。1918年,黃包車開始出現,成為城區內主要代步工具。解放後,黃包車被取締。60年代自行車逐漸增多,成為職工、學生上學上班和農民趕集的主要交通工具。
  (二)歲時
  春節俗稱陰歷年,為群衆最隆重的節日。進入臘月後,各傢即着手準備新衣和食品,俗語“吃了臘八飯,就把年貨辦”。同時清除室內積塵,俗稱“打堂廊灰”,設祭神供器。臘月23日晚“送竈神”,過小年。28日發面蒸饃,農傢多蒸供享饃。29日張貼春聯、年畫。除夕日吃團年飯以示全家團聚。城區商民有守歲之風,搶“彩頭”以兆來年財運亨通。午夜接“竈神”。初一日早餐食餃子。飯後親友往來拜年祝賀。解放後,原有的迷信禁忌和祭祀活動己逐漸消失,規定春節放假三天。節前搞衛生,除夕團年,春節拜年等習俗不變,並新增了“春節茶會”、“擁軍優屬”和“擁政愛民”等團拜活動。
  上九節 農歷正月初九為上九節。老河口玉皇閣(在南城門上)有廟會,多為婦女前往
  進香朝拜祈求平安。30年代以後廟會消失。
  上元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又稱元宵節或燈節。自十三日晚起,連續五夜,各傢門口張燈挂彩。兒童提燈上街遊玩,各色花燈爭奇鬥妍。晚上食湯元。祭祀時以土盅或用面捏成小盅,內盛香油、燈草點燃,遍置室內陰暗處以照邪祟,嚮往光明。十六日城區市民往老縣城遊玩,稱為“遊百病”。解放後,這一節日仍為群衆所重視,吃元宵、玩花燈的習俗仍保留下來。
  清明節 舊時清明節傢傢掃墓祭祖墳。各行幫有做“清明會”,以聯絡同行、同鄉情誼。解放後“清明會”消失,掃墓悼念之風仍相沿襲,並形成悼念革命烈士的新風。
  端陽節 又稱端午節。舊時,民傢門口插艾枝、營蒲,室內張貼張天師像。早餐食粽子、雞蛋、大蒜,飲雄黃酒。小孩佩帶香荷包,可避汗氣。午後市民涌嚮河邊看竜舟竟賽。現在節日中的迷信祭祀已破除,竜舟競賽迄未恢復。
  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俗稱鬼節。舊時各廟設壇做法事,名為“盂蘭會”,以超度亡靈。晚上有放河燈的迷信活動。現在上墳習俗仍有,迷信活動已廢止。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晚上祭月,以月餅、棗子、柿子、核桃、山植果、清茶供於月光下,祈求平安。解放後己無祭月活動,食月餅的習俗一如既往。
  (三)禮儀
  1.交往
  封建時代崇尚舊禮法,敦序長幼之節,規定“明禮讓以厚風俗”。後來迭經演變,或揚或棄,逐步形成本市禮儀之風。城鄉大傢小戶重視家庭教育,教育子女和睦鄉鄰、尊老愛幼,養成勤勞樸實、彬彬有禮的美德。在對人稱謂上,老者稱大爺、老奶奶;年如父母者稱大伯、叔叔、大媽;與己年近者稱大哥、大嫂、大姐。客人來起立迎接,說聲“稀客”,然後讓坐、遞煙、泡茶。客走送出門外,說聲“慢走”。請人幫忙後和藉物歸還時應說“難為”、“麻煩你”、“謝謝”。對人間事應冠以“請教”、“請問”。語言或行為有失禮之時應說“對不起”、“請原諒”、“多包涵”。與長輩和老人說話應稱“您老”。客未食畢主人不能先放杯箸。解放後,禮儀有揚有棄,待人接物隨時代的發展有所變更,但尊老好客,睦鄰友誼之風仍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2.婚嫁
  舊時男婚女嫁聽憑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一般在少年時期即訂下親事。亦有出生前雙方父母即予訂婚約者,稱為“指腹婚”。“侄女隨姑”、“姨娘開親”的頗為風行。富傢論婚講究“門當戶對”,互相攀緣。提親先由男傢托媒說合。女傢同意後,用庚帖送去女兒生辰。男方接到生辰後即請算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兇。如無“衝剋”即備彩禮到女傢“放定”,即所謂“拿八字”,完成訂親手續。子女成年後,男方托媒至女傢請期,俗稱“看日子”。嫁奩由女傢陪送。男傢婚前一日待客,夜間設“陪郎宴”,邀未婚少年陪新郎宴飲以守洞房。次晨備花轎由接親娘代往迎親,亦有新郎親臨接者。新娘上轎前“開臉”(用綫將臉上汗毛捻去)、梳妝、拜別父母,搭紅蓋頭由兄弟背人轎內。至男傢“拜堂”後,入洞房坐床飲交杯盞。新人床上放鬥一,內裝糧食,上插木尺一,以示男耕女織豐衣足食。鬥旁置秤,以示稱心如意。床上遍撒白果、紅棗、花生,象徵白頭到老,早生貴子。夜宴後親友“鬧洞房”取笑。次日傢宴,新娘拜見諸親。三日回門拜女方親眷。
  “五四”運動後,青年學生在民主思潮推動下,開始抵製包辦婚姻,提倡自由結婚。抗日戰爭時期開始出現“文明結婚”、“集團结婚”,簡化結婚儀式,廢除繁褥禮節。訂婚時,分別有訂婚人、介紹人、證明人和雙方傢長在訂婚書上簽字。結婚時改行鞠躬禮,由傢族中或地方有資望者證婚,然後設宴慶賀。有的訂婚、結婚時在報上刊登啓事,以告知親友。
  解放後,政府頒布了《婚姻法》,舊的婚嫁習俗逐漸革除。隨着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優生優育,晚婚逐漸成俗,近親結婚者已不多見。男女雙方建立愛情後,徵得傢長同意,到政府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領取結婚證書,婚姻即生效。結婚儀式簡單,僅以一糖果招待來賓。進入80年代,婚嫁鋪張之風、“婚嫁論財”的舊俗有所擡頭。
  3.喪葬
  舊時喪葬禮儀之繁簡,因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而異。父母死,子女有在外地者必回
  傢奔喪。人死後即移屍地上,屍體入棺謂之“大殮”,富傢除裝飾品外另放入隨葬品。亡母,大殮時必請娘傢人到場親視入殮,以免挑剔,俗語“父死好葬,母死難葬”即是此意。子女披麻戴孝,舉行“點主”、“傢祭”。親友往吊皆贈一條孝布係於腰間。婿傢全豬全羊設祭,雖貧傢亦備豬頭、豬蹄、供享、火紙,俗稱“燒頭蹄紙”。三日後出殯,途中常有至親好友設“路祭”。葬後三日,親屬到墳前培土“圓墳”,每隔七日為一期,到墳前燒紙,直到七期。葬地先請風水先生看地、點穴,貧民多葬於“義地”內。各商幫會館均置有“義地”為本幫人死後葬埋之處。建國後仍沿用土葬,廢除了迷信儀式,提倡“深埋薄葬”,改孝服為佩黑紗,親友往吊改獻花圈。60年代開始推行火葬,現已普及。
  4.壽誕
  老人壽誕以六秩為榮慶。後凡10年為大壽辰。親友祝賀,送壽面以示長壽。凡壽誕,前
  一晚例食“長壽面”,飲“壽酒”,俗稱“暖壽”,次日宴客。子女生日謙稱“母難日”,有禁食一天者。解放後,壽儀從簡,贈送“壽糕”表示敬賀。
  (四)禁、忌
  解放前,民間禁忌頗多,尤以年節喜慶時最為註意。故年節時恐兒童在言語、行為方面犯忌,於庭院中張貼“童言無忌”四字以表示不忌、不諱,不予計較。一般禁忌有:
  年節喜慶不說不吉利語言。
  除夕夜水缸必裝滿水,以示來年財旺(滿)。忌半缸水。
  除夕夜竈前多堆放木柴,以示來年財運亨通。忌無柴(財)。除夕夜火盆炭火要旺,以示來年興旺。忌無火。
  除夕夜撰面杖用畢後藏好,初一忌見。
  團年酒宴上忌食全魚,以示年年有魚(餘)。春節三天掃地由門口往內掃,以示進財。
  垃圾不外倒,以示聚財。
  父母死後一年內忌炸食品。
  孝未滿時,年節忌至親友傢拜年。
  孝子進入朋友和鄰居傢時必先去掉孝巾,忌戴孝巾入室。藉別人藥罐用後忌立即還
  須待對方用時自己來取。
  産婦忌入外人傢。
  婦女忌坐、跨扁擔。
  婦女上船,忌從船頭上,忌立於船頭。鄰人忌入産婦臥室。
  喜慶宴席忌用豆腐湯。
  食飯後,忌筷子架到碗上。早飯前忌說夢。
  行船跑馬不問路,忌問時間。
  船民忌“沉”、“翻”、“幹”等字音。“盛飯”改“添飯”。藝人忌“夢”字音,改夢字音為“混”字音。
  坐席忌坐上下各一,左右各二。
  解放後,隨着教育與科學的普及,上述禁忌凡屬漏俗,尤其有些輕視婦女的漏俗已全部廢除。
  老河口教育
  老河口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科教興市步伐加快,全市現有獨立的科研機構30多所。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先後被省政府命名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製教育市”、“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市”,被國傢教委命名為“幼兒教育先進市”。醫療技術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城鄉群衆文化生活豐富,體育活動廣泛普及,市民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建成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體育館、電視調頻發射等。被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體育先進市”,連續兩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城市”稱號。自1990年以來,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還先後榮獲“全國規劃管理先進城市”、“全國房地産管理先進單位”、、“湖北省緑化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市境古為陰國(治所在今袁衝區古城水庫淹沒區內),因位於荊山之北而得名。春秋時絶,為楚屬地。“魯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楚工尹赤遷陰於下陰”(下陰城址在今傅傢寨附近)。
    秦置酇縣(故城約在今𠔌城縣固封山北,已沒於漢水)、陰縣。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得荊州,以南陽西為南鄉郡,轄酇、陰等八縣。西晉太康十年(289年),改南鄉郡為順陽郡,轄酇、陰、築陽三縣,郡治設於酇城。西晉永嘉(307-313)中,城沒於漢水。唐初置酇州,旋廢。改陰城縣為陰城鎮,入𠔌城縣。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乾德縣,屬光化軍。熙寧五年(1072年)廢軍,改乾德縣為光化縣,取“光大王化”之意為名,屬襄州;元佑初年,復光化軍,屬京西南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光化縣入𠔌城縣,十三年(1380年)復置光化縣,屬襄陽府。1914~1948年,先後屬襄陽道、第八、第五行政督察區。1937年置老河口鎮,因處漢江故道之口得名,為光化縣治。
    1949年屬襄陽專區。1951年以老河口鎮置老河口市,1952年撤銷,仍為光化縣治。1960年均縣並入光化縣,1962年二縣分治,屬襄陽專區。1970年屬襄陽地區。1979年劃老河口鎮及近郊置縣級老河口市。1983年撤銷光化縣,並入老河口市。現由襄樊市代管。
  
    1948年,老河口市愛國民主政府成立,在城區內建立3個區。1949年,光化縣全境解放後,撤銷老河口市,全縣設5區、33鄉,老河口為其中一區;次年1月,老河口區改為鎮;1951年7月,老河口鎮升格為專署轄市;1952年8月,撤銷市建置,變為縣轄鎮。1979年11月,國務院批準老河口鎮升格為市,除鎮轄範圍外,並劃5個生産大隊為其所屬,市設3個街道辦事處。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光化縣,將光化縣的行政區域並入老河口市(縣級)。
    1997年,老河口市面積1032平方千米,人口49.6萬。轄5個街道、8個鎮、2個鄉:酇陽街道、中山街道、光化街道、洪山咀街道、李樓街道、仙人渡鎮、孟樓鎮、張集鎮、竹林橋鎮、紀洪崗鎮、傅傢寨鎮、秦集鎮、薛集鎮、袁衝鄉、趙崗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509468人,其中:光化街道73645人,中山街道52173人,酇陽街道53088人,洪山咀街道 31161人,李樓街道41247人,付傢寨鎮14363人,孟樓鎮32151人,紀洪鎮16730人,張集鎮44945人,仙人渡鎮40795人,竹林橋鎮35345人,秦集鎮15078人,薛集鎮26768人,袁衝鄉17620人,趙崗鄉14359人。
    2004年底,老河口市總人口511856人。轄4個街道(光化、酇陽、洪山嘴、李樓)、5個鎮(孟樓、薛集、張集、仙人渡、竹林橋)、1個鄉(袁衝),38個社區、227個村委會。
    2005年底,老河口市轄4個街道(光化、酇陽、洪山嘴、李樓)、5個鎮(孟樓、薛集、張集、仙人渡、竹林橋)、1個鄉(袁衝)。共有31個社區、227個村委會。
    2006年末,老河口市總人口52.18萬人。轄酇陽、光化、李樓、洪山嘴4個街道,仙人渡、張集、竹林橋、薛集、孟樓5鎮以及袁衝鄉,共有224個行政村、34個社區,1609個村民小組。
百科大全
  Laohekou Shi
  老河口市
  Laohekou Shi
  湖北省西北部交通樞紐,漢江上遊物資集散地。位於省境西北部。面積1043平方公裏,人口45.53萬;其中市區面積80平方公裏,人口12萬。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建鎮,至清代發展為“五方雜處,商賈雲集”的市鎮,擁有商戶500多傢,人口近8萬,有“小漢口”之稱。抗日時人口曾增至17萬。1979年設縣級市,屬襄樊市轄。1983年光化縣並入。1988年改為省直轄行政單位。市境大部屬鄂北崗地,濱江一帶為衝積平原。市區位於市境西部,街區沿漢江延伸,商業區在勝利路與和平路一帶。漢丹鐵路從市東經過。市西南的漢江公路大橋全長2000米,連接漢(口)孟(樓)、老(河口)白(河)兩幹綫公路,使老河口成為鄂西北至川、陝、豫的公路交通要衝。漢江航運上通丹江口、陝西白河,下至襄樊、武漢等地。玉雕工藝品遠銷國外。市區東郊百花山又名馬窟山,風景優美,“馬窟雲峰”為舊光化八景之一。
  (陳聯壽)
英文解釋
  1. n.:  Laohekou City
近義詞
老河口
相關詞
湖北襄樊民間音樂義務教育通知辦法學籍管理博物館
社會
包含詞
老河口市一中老河口市四中老河口市光化
老河口市賓館老河口市博物館老河口市中醫院
老河口市絲織廠老河口市皮革廠老河口市委黨校
老河口市第一醫院老河口市第一中學老河口市水利賓館
老河口市張集賓館老河口市友誼賓館老河口市第八中學
老河口市第六中學老河口市第十中學老河口市薛集中學
老河口市袁衝中學老河口市賈湖中學老河口市高級中學
老河口市第五中學老河口市第二中學老河口市宏原飯店
老河口市按摩醫院老河口市第二醫院老河口市江山醫院
老河口市張集中學老河口市秦集中學老河口市第七中學
老河口市第三中學老河口市????務管理局老河口市陽光大酒店
老河口市四維大酒店老河口市方圓大酒店老河口市北京路飯店
老河口市洪城門飯店老河口市大橋路飯店老河口市雪飛大酒店
老河口市孟樓鎮中學老河口市仙人渡鎮中學老河口市衛生防疫站
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學老河口市第十一中學老河口市竹林橋中學
老河口市水泥廠職工醫院老河口市婦幼保健院老河口市洪山咀羊毛衫廠
老河口市大進針織有限公司老河口市針紡織品公司老河口市光化紡織有限公司
老河口市廣播電視大學老河口市財政培訓中心老河口市招生委員會辦公室
老河口市袁衝紀洪中學老河口市義務教育中小學學籍管理辦法老河口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
老河口市企業局職工培訓中心老河口市光化紡織有限責任公司老河口市五機工藝進出口公司
老河口市金瑪珠寶企業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酇陽街道張開孟樓鎮張開張集鎮張開光化街道張開洪山嘴街道
張開李樓街道張開薛集鎮張開仙人渡鎮張開竹林橋鎮張開贊陽街道
張開洪山咀街道張開袁衝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