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重慶 >重慶公交站 > 老君洞
顯示地圖
目錄
《老君洞 Laojun hole》
詩人: 陸遊 Lu You

  丹鳳樓頭語未終,崎嶇蜀道復相逢。
  太清宮闕俱煨燼,豈亦南來避賊鋒。
旅遊
  老君洞投訴電話重慶旅遊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老君洞位於南岸區上新街以東約2千米的山上,係南山風景區景點之一。老君洞始建於唐代,原名廣化寺,為佛教寺廟,明萬歷九年(1581年)改為道觀,名“太極宮”(俗稱“老君洞”)。清道光、同治、光緒年間幾經培修擴建,先後共建殿宇九重,曰:三清殿、文武殿、觀音殿、呂祖殿、真武殿、三豐殿、邱祖殿、鬥姆殿、玉皇殿。各殿結構精巧,依山造殿,鑿崖成像。老君洞道觀內多崖刻佛道故事圖像,其中以九竜碑和八難岩兩處石刻浮雕最具藝術價值。
重慶市南岸區老君洞
  老君洞道觀位於重慶市南岸黃桷椏附近的老君山上,是重慶的重要道觀。數百年來,每逢初一、十五或清明佳節,香客朝山,遊人踏青,道觀內香煙氤氳繚繞,山路上行人絡繹不絶。
  老君洞始建於漢朝三國時期,正式創建於隋末唐初,歷時1300多年。原為佛教寺廟“廣化寺”,明萬歷九年(1581年)改為道觀,名“太極宮”(俗稱“老君洞”),清代幾經培修擴建。
  整個廟宇依山造殿,鑿崖成像。主要建築呈“玄”字型依山盤旋而上。廟區占地300多畝,造像30餘尊,有三清殿、靈官殿、三豐殿、玉皇殿、真武殿、呂祖殿、邱祖殿、觀音殿及齋堂、客堂、經堂、戲臺、戲樓、藏經重慶老君洞樓、丹房等,文物古跡以老君洞、三豐洞、純陽洞、石猴洞、三聖洞、燃燈洞等最具特色。
  廟宇慈航殿上雕刻有碑銘“真武傳道”,三清殿前石刻有“玉竜捧聖”。岩造圖象老君騎青牛,周文王拜相,節子訪賢,日月星辰岩上石刻浮雕,文人墨客的題字多在岩壁上,技藝尤為精湛。老君洞道觀內多崖刻佛道故事圖像,其中以九竜碑和八難岩兩處石刻浮雕最具藝術價值。另有摩崖石刻文字多處。
  老君洞位於南山風景區,距市中區南岸二公裏,地理條件優越。沿青牛崖壁左側石梯上行百餘米,至老君山頂,舉目遠眺,山城景色盡在眼前,是觀看山城夜景的好地方。老君山鬆柏森森、古木參天,陰翳蔽日,幽邃靜寂,適為修道、念經、避暑遊樂之世外仙境,遊人絡繹不絶,香火旺盛。
臨汾市浮山縣老君洞
  老君洞位於浮山縣城南5公裏處,占地面積1224平方米,始建於唐武德二年(619年),歷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風塵歲月,有浮山縣老君洞毀有建,始成現存規模、1957年被列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築分前、中、後三個部分,由南至北建於一條中軸綫上。
  老君洞洞深8.3米,寬10.1米,洞內左右各捲石洞一個,有石碑各一立於洞中。石梁殿為洞上二層建築,其結構奇特,殿、梁、檀、棟、椽、宇、檐、瓦等純為石製,無寸木片瓦。殿門兩壁嵌《太上顯化圖》綫刻石雕組畫81塊,殿內神臺上雕有李老群石像,四壁有元代壁畫《黃錄朝聖》繪有115組612個神話人物,綫條流暢,主題突出,造型生動,手法浪漫誇張,透視合理勻稱。《人民日報》、《新華文摘》等報刊曾對其進行了刊載,是研究我國道教文化老子哲學思想及古代美術雕刻藝術的極其珍貴的資料。2006年05月25日,老君洞作為唐至明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河北省沙河市老君洞
  位於河北省沙河市渡口村北的廣陽山上,為天然洞穴,洞內正中間有老子塑像,旁邊有徐甲塑像以及青牛塑像。洞外為老君臺,老君臺下有太清宮三教殿。
  相傳老子在寫完《道德經》後騎青牛、出函關、不知所終。老子研究者們長期以來也不知道公元前477年至471年六年間老子身在何處。1998年,中國鹿邑老子學會和《老子傳》作者劉升元等一行人對河北省沙河縣渡口村廣陽山進行了專項考察,他們在認真察看了老子遺跡、古碑石刻並查閱相關史志資料後正式確認:公元前477年至471年這六年期間,老子就在渡口村廣陽山修行,渡口村是老子的第二故鄉,老君洞就是老子的最後修行地。
  老君洞同老君臺一起,歷來為當地名勝。據清朝光緒年間《畿輔通志•山川•廣陽山》記載:“廣陽山,在縣西七十裏,盤礴高聳,諸峰羅列。……是山綿亙數裏,有羅漢、老君、千佛三洞在其上”。在老君洞右邊山壁上,有當代著名詞作傢喬羽先生所題之“老聃修行處”石刻。
四川省涼州老君洞
  老君洞位於普咩鄉老君洞村的半山腰,與金沙江面垂直高度約500米,洞中有股清流通明亮的泉水註入金沙江中。當年長漂時某報記者未到現場錯誤地報道:“金沙江的水有三分之一流入老君洞,密封船險些進入老君洞……”至今還成為當地老百姓茶餘飯後的笑料,流傳甚廣。 老君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質結構,洞口高而寬敞,入洞約5丈變得狹窄難行,形如洞口,人稱“狗鑽洞”衹有體瘦的人才能入內,過此險景豁然開闊,石柱石筍林立,景觀奇特,洞中有洞,洞中有水,錯落有緻,情趣橫生,晶瑩的洞中“珊瑚”似禽似鳥,奇形怪狀,色彩各異,有紅的、緑的、黃的、白的極為誘人,進洞者無不贊嘆,都說比雲南的阿盧古洞和燕子洞漂亮數倍,洞中的奇、幽、險難以用最美麗的形容詞來描述。老君洞洞深無比,據說不低於30裏長,至今無人探底,洞中無數難解之“謎”正待世人揭開。
  老君洞同樣有一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太上老君為尋金探寶,打造兵器,致電此令仙人鑿洞,因山石堅硬,雞叫天亮就收工,衹打了一個10多米的淺洞。取名為鍋遷洞,如今還在半山腰之中,相距老君洞數裏。次日晚上衆仙改換地方鑿洞,終於鑿出今日的老君洞。普咩鄉老街80多歲的老人高玉珍講:“仙人打仙人洞,若有不信,山上還有三個鑽子印為證”。解放前,洞中建有“老君廟、星王廟”,香火極旺。老君灘是泥石流的産物,老君洞是大自然造就的寶洞。老君灘名揚四海,老君洞深藏不露。看灘遊洞,樂趣無窮,遊人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山西浮山縣老君洞
  老君洞(第六批國保)
  時代:唐至明
  地址:浮山縣城西南5公裏梁村
  又名混元石梁殿。據碑文記載,始建於唐武德二年(619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萬歷三年(1575年)完工,是一座磚石混砌仿木構建築。
  殿坐北朝南,殿高4米,面寬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正中券有一洞通嚮內殿,四壁滿繪壁畫,面積77.86平方米,共分115組,612尊神像,因年久失修,現僅存87組,神像500餘尊。壁畫內容為道傢故事題材,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繪製,內容為道教始祖老君顯化事跡。
河南西峽縣老君洞
  老君洞位於西峽縣二郎坪鄉境內,春秋末年,偉大的思想傢、哲學家老子在周王朝王子朝內亂中,曾經離開洛陽來到這個溶洞隱居、修煉、傳經達120年之久。老子被後來的道教尊為太上老君,是道教最高尊神之一,後人就把這個溶洞稱為老君洞
  老君洞自古以來就是香客信士雲集的膜拜聖地,也是文人墨客憑吊的人文勝跡。洞口左側有一塊石碑,這塊石碑是大清乾隆三十一年所立的。它主要記錄的就是當時大廟的四至邊界和廟産值。據碑文記載,老君洞在明代時就有房屋四十餘間,道士一百餘人,香火旺盛,廟內香煙繚繞,暮鼓晨鐘,廟外風景如畫,香客雲集,每逢農歷二月十五日,也就是老子生辰時,老君洞天空中均會出現“雲竜”奇觀。大德高道們在此舉行廟會,講經論道,開導衆生。
  傳說,當年老子騎牛遊歷到這處溶洞前,青牛卻臥下再也不走了。老子四下打量,發現這裏竟是一處難得的風水寶地。於是,他就在洞裏隱居下來,專心煉丹修行。這個洞就是今天的老君洞。而這座山就被後人稱為“伏牛山”了。
  老君洞是一座大型的溶洞群,它洞內有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外峰巒疊嶂,山高林密。傳說,老子在這裏隱居以後,附近野人峰上的野人常常過來侵擾他修道。於是,老子就派青牛來到一個位置稍高的溶洞為他瞭望放哨。這個洞就是青牛洞。
  但是,雖然有了青牛警戒放哨,野人還是時不時過來擾亂老子煉丹修行。為了徹底解决野人的侵擾,老子冥思苦想,終於發明了鐵器製作的技術,他當年打製鐵器的那個溶洞就是今天的打鐵洞。據說,七十年代的時候,當地考古部門還曾經在打鐵洞裏發現了殘餘的鐵渣鐵屑,老百姓說那就是老子當年打鐵的遺物。至今,民間鐵匠仍然尊老子為祖師爺。
  發明鐵器以後,老子就有了對付野人的有力武器。不僅如此,他看到農傢人用手薅麥,就發明了鐮刀;看到了種地的艱難,就發明了犁子、鋤、鐝,等等。民間還有更古老的神話傳說,說據此一百多裏外欒川老君山大廟的鐵椽、鐵瓦也是老子在打鐵洞打製好後由山羊一塊兒一塊兒馱上老君山的。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幾百幾千年了,方圓幾百裏以內的老百姓都這麽說,都這麽傳。
  不過,在與野人的反復較量中,老子也受到了一些啓發。比如,當年老子在這裏觀察到野人用打通的竹筒喂小野人飲水,就使用劈開的竹筒,給老百姓發明了一種引水渠,這種引水渠被當地老百姓叫做野人渠。現在老君洞景區還有一些這樣的竹筒架設在山𠔌溪流旁邊,也有一些已經改進為水泥仿樹構造的引水渠,但是野人渠的名字卻一直沿用了下來。
  老子在老君洞隱居、修煉、傳經達120年之久,後來,終於修成正道,稱為道教尊神道德天尊,位列“三清”之一,民間稱他為太上老君。自此,老君洞也成為香客信士雲集的膜拜聖地,引來無數文人墨客憑吊抒懷。
  7、廣西融水縣老君洞
  老君洞:又名真仙岩、靈岩。位於融水縣城南1.5公裏處,整個景區占地 10 多公頃,有溶洞 2 個,其中的老君洞是融州古八景之首,堪稱“水月洞天”。清澈婉蜒的靈壽溪自洞背穿山而過.流經洞中的部分長約300米。乘小舟自後洞順流而下,可一覽全洞風光,觀賞洞中石壁上的摩崖石刻及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洞口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兩座宋代建造的古石橋在洞口跨溪而臥,其橋造型美觀,結構精巧,目前仍可通行汽車。相傳太上老君南遊融嶺至此洞,竟流連忘返,對人說:“此洞乃天之絶勝也,山石磺石元,溪流清邃,不復西度流沙。我當隱焉”,於是化身為石,永留洞中。此洞因此得名,並成為全國道教聖地“三十六洞天”之一。
  老君洞的園林宗教設施始建於唐,興盛於宋,唐宋以來,很多文人墨客在洞內留下了大量的詩文、遊記、碑刻、摩岩刻一百多處,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宋太宗親頒“御書碑” 120 軸藏於洞內,並敕封老君洞為“真仙岩”。明朝旅行傢徐霞客曾在此洞住了13天,這是他30年旅行活動中在一個洞內住得最久的一次,並寫下了 5000 字遊記,生動描述了老君洞山光水色及傳奇神話。宋代名詩人範成大在《佳誨岩洞記》中贊曰:“融州有靈岩真仙洞,世傳不下桂林”。
  老君洞景區原建有規模完整的三清殿、御書閣、紫薇閣、報恩寺、歲寒軒、鴻音樓、麓石塔、清風亭、望遠亭堤五百羅漢豐都山等亭臺樓閣以及老君天然鐘乳石像等。由於歷史的原因,不少景點設施已遭毀壞,目前有關部門已經着手進行修復,開發了隱仙洞、水月洞、羊角洞,並新建了盆景園、桃花園、荷花池、徐霞客雕像等供瀏覽觀光。
相關詞
野人野人𠔌中原神農架中原第一棧道旅遊景區西峽李目
包含詞
遊老君洞老君洞村老君洞景區
西峽老君洞老君洞道觀老君洞公園
老君洞風景區老君洞石墨擷英融州老君洞敕賜真仙岩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