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術 : 武術 > 翻子拳
目錄
No. 1
  翻子拳
  翻子拳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優秀拳種,在明代名“八閃翻”,後俗稱“翻子拳”,“翻子”。
  明代愛國將軍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說:“古今拳學,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八閃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說有的拳術則“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八閃翻和後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無“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的弊病,而均采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後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後、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翻子拳稱作“八閃翻”的拳名,就是它有“八個”“閃”“翻”的技法特點而定名的。
  鷹爪翻子拳是八閃翻繁衍出的一個流派,它以翻子拳的八個閃翻技法為基礎,吸收少林拳術“嶽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鷹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發展成為一個有“鷹爪”手型特點的翻子新拳種。
  是中華武術寶庫中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優秀拳種,在明代名“八閃翻”,後俗稱“翻子拳”,“翻子”。
  明代愛國將軍戚繼光著的《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說:“古今拳學,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八閃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說有的拳術則“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隅”。八閃翻和後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無“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的弊病,而均采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顧,前後兼施”的翻轉技法和“前、後、左、右、上、下、中、雙”的八種閃翻技法。翻子拳稱作“八閃翻”的拳名,就是它有“八個”“閃”“翻”的技法特點而定名的。 鷹爪翻子拳是八閃翻繁衍出的一個流派,它以翻子拳的八個閃翻技法為基礎,吸收少林拳術“嶽氏散手”的擒拿技法和鷹爪功法的刁抓擒拿的手型、手法,融合發展成為一個有“鷹爪”手型特點的翻子新拳種。
  翻子拳以直拳擺拳為主,並以腰力貫穿其身法,使兩拳快似閃電,密如疾雨,使人防不勝防,非常實用,被視為中國武林中的精華,此套路是全國武術比賽冠軍套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翻子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翻子拳,河北流行較廣泛開展,京南保定地區更為盛行。安新縣李樹園李耕耘、雄縣國隱東、董憲周、劉士俊都是清代晚期的翻子名傢,名揚京城,威震京南。 劉士俊,雄縣孤莊頭村人,藝傳多人,獲其全藝者為其族孫劉有成,劉有成再傳李林莊陳子正。陳是劉有成有外甥,堅持十年勤學苦練,終於技嫻藝精武功大成。 年方弱冠時的陳子正親遭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目睹外寇燒殺搶劫,義憤填膺,遂立志:“發揚武術,重振國威,抵禦列強,衛國護民”。
  陳子正學藝後期就萌發了以翻子的“翻轉”為基礎,吸收“嶽氏散手”擒拿技藝和“贏爪手法”的精華融為一體的武藝。其師劉有成積極支持。1916年陳子正應聘在齊齊哈爾學校任教期間,開始了整編的思考。1919年又應聘到上海精武會任教,先授翻子拳,後發現學生喜歡技擊突出和形象優美的螳螂拳術,陳即開始正式整編“鷹爪行拳”,經多年實踐整編出來後,精武會開辦了“鷹爪翻子班”。十個套路的行拳經陳國慶又補充二路,發展為十二路鷹爪行拳。陳子正後又整辯出五十路“鷹爪連拳”,但在精武會沒教完,於“九、一八”後憤日侵華就辭職返裏了。
  陳在家乡患病直至1933年病卒前繼續對“鷹爪連拳”反復試驗修正、補充,並新編了二十餘路連拳傳授予陳國慶。
  翻子拳原名八閃翻,又名翻拳。翻子拳有8個主要招勢,“閃”,即言其快,意為閃擺取勢如電掣雷動;“翻”,即翻生不息,連三拼四。翻子拳歷史悠久。明代戚繼光在其所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中談到翻子拳時說它是“善之善者也”,可謂贊譽備至,在他編著的三十二勢中吸取了屬於翻子拳的招法,並有數勢流傳至今,如“當頭炮”、“拗鸞肘”、“旗鼓勢”等。俗稱翻子拳為“八閃十二翻”,實際上是出自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中的八閃十二短。根據近代翻子拳傢的傳授,它的正確名稱應當是八閃翻。但其出勢一律是“旗鼓勢”,這是分辨是否屬於翻子拳的標記。早期主要流傳於河北高陽,清末傳到東北,現代在河北、遼寧、甘肅、陝西等地較為盛行。翻子拳的套路有站樁翻、萃八翻、輕手翻、擄手翻、健中翻、六手翻、燕青翻、鷹爪翻等。這些套路一般短小精悍,發力迅猛,雙拳密集如雨,架勢俯伏閃動,動作一氣呵成。翻子拳的勁道,強調脆、快、硬、彈。翻子拳與戳腳、劈挂相配為伍,因此也追求吞吐發力、轆轤反扯和攪靠劈重的勁道。翻子拳特有的器械有八步連環進手刀、綿戰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翻子拳被列為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
相關詞
八極拳拳術武術披挂拳
包含詞
大翻子拳小翻子拳綿掌翻子拳少林翻子拳
寸手翻子拳蠃旋翻子拳燕青翻子拳鷹爪翻子拳
戳腳翻子拳東北翻子拳脆八翻子拳捋手翻子拳
站樁翻子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