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种中文名:翠菊(aster)
种拉丁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linn.) nees
种 别名:江西腊、五月菊(l.)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翠菊属
属拉丁名:callistephus
海 拔:30-2700
原 产 地:中国
命名来源:[gen.sp?asrer. : 222. 1832]
中国植物志:74:109
生态描述:
翠菊又名七月菊、江西腊,为菊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栽培地区广泛。按花色可分为蓝紫、紫红、粉红、白、桃红等色。按株型可分大型、中型、矮型。大型株高50~80厘米;中型株高35~45厘米;矮型株高20~35厘米。按花型可分彗星型、驼羽型、管瓣型、松针型、菊花型等。宜布置花坛、花镜及作切花用。耐寒性弱,也不喜酷热,通风而阳光充足时生长旺盛。为浅根性植物。喜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积水时易烂根死亡。夏秋开花。是国内外园艺界非常重视的观赏植物。国际上将矮生种用于盆栽、花坛观赏,高秆种用作切花观赏。翠菊在我国主要用于盆栽和庭园观赏较多。现已成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
翠菊原产我国北部,1728年传入法国,紧接着1731年被英国引种,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引入,经过杂交选育,新品种不断上市。至今,英国的汤普森·摩根公司,以色列的丹齐杰花卉公司,荷兰的菲德斯公司等都从事翠菊的育种和生产,选育了许多新品种,使中国的翠菊成为欧洲花卉市场的重要草花之一。在亚洲,日本的坂田(sakata)种子公司也培育出不少翠菊好品种,使翠菊在日本草花中占有一定份额。
我国翠菊的栽培历史悠久,到明清时代,我国已培育出不少翠菊优良品种。但生产规模不大,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从欧洲引入翠菊的改良品种。特别到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翠菊的新品种在中国市场上不断出现。至今,翠菊的花色更丰富,盆花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国内分布:
产于我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以及四川省等。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
栽培管理:
翠菊常用播种繁殖。因品种和应用要求不同决定播种时间。若以盆栽品种小行星(asteroid)系列为例:可以从11月至翌年4月播种,开花时间可以从4月到8月。翠菊每克种子420~430粒,发芽适温为18~21℃,播后7~21天发芽。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 翠菊出苗后15~20天移栽1次,生长40~45天后定植于盆内,常用10~12厘米盆。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也可用"卉友"20-20-20通用肥。盆栽后45~80天增施磷钾肥1次。翠菊为常异交植物,重瓣品种天然杂交率很低,容易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重瓣程度较低的品种,天然杂交率很高,留种时必须隔离。
现代应用:
翠菊的矮生品种适宜于花坛布置和盆栽,高秆品种常用于切花。如用紫蓝色翠菊瓶插、装饰窗台,显得古朴高雅。若以黄色翠菊和石斛为主花,配以丝石竹、肾蕨、海芋进行壁插,素中带艳,充满时代感。 |
|
种中文名:翠菊(ASTER)
种拉丁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 (Linn.) Nees
种 别 名:江西腊、七月菊(L.)、蓝菊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翠菊属
属拉丁名:Callistephus
海 拔:30-2700
原 产 地:中国
命名来源:[Gen.Sp?Asrer. : 222. 1832]
中国植物志:74:109 |
|
翠菊又名七月菊、江西腊,为菊科一年生草本花卉,栽培地区广泛。按花色可分为蓝紫、紫红、粉红、白、桃红等色。按株型可分大型、中型、矮型。大型株高50~80厘米;中型株高35~45厘米;矮型株高20~35厘米。按花型可分彗星型、驼羽型、管瓣型、松针型、菊花型等。宜布置花坛、花镜及作切花用。耐寒性弱,也不喜酷热,通风而阳光充足时生长旺盛。为浅根性植物。喜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壤土。积水时易烂根死亡。夏秋开花。是国内外园艺界非常重视的观赏植物。国际上将矮生种用于盆栽、花坛观赏,高秆种用作切花观赏。翠菊在我国主要用于盆栽和庭园观赏较多。现已成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
翠菊原产我国北部,1728年传入法国,紧接着1731年被英国引种,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引入,经过杂交选育,新品种不断上市。至今,英国的汤普森·摩根公司,以色列的丹齐杰花卉公司,荷兰的菲德斯公司等都从事翠菊的育种和生产,选育了许多新品种,使中国的翠菊成为欧洲花卉市场的重要草花之一。在亚洲,日本的坂田(Sakata)种子公司也培育出不少翠菊好品种,使翠菊在日本草花中占有一定份额。
我国翠菊的栽培历史悠久,到明清时代,我国已培育出不少翠菊优良品种。但生产规模不大,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从欧洲引入翠菊的改良品种。特别到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翠菊的新品种在中国市场上不断出现。至今,翠菊的花色更丰富,盆花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
|
产于我国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云南以及四川省等。生长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丛、水边或疏林阴处。海拔30—2700米。 |
|
翠菊常用播种繁殖。因品种和应用要求不同决定播种时间。若以盆栽品种小行星(Asteroid)系列为例:可以从11月至翌年4月播种,开花时间可以从4月到8月。翠菊每克种子420~430粒,发芽适温为18~21℃,播后7~21天发芽。幼苗生长迅速,应及时间苗。 翠菊出苗后15~20天移栽1次,生长40~45天后定植于盆内,常用10~12厘米盆。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也可用"卉友"20-20-20通用肥。盆栽后45~80天增施磷钾肥1次。翠菊为常异交植物,重瓣品种天然杂交率很低,容易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重瓣程度较低的品种,天然杂交率很高,留种时必须隔离。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锈病、枯萎病和根腐病危害,可用10%抗菌剂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喷洒防治。虫害有红蜘蛛和蚜虫危害,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 翠菊盆栽显得古朴高雅,球状型翠菊玲球可爱,用它摆放窗台、阳台和花架,异常新奇。群体配置广场、花坛、厅堂,清新悦目,富有时代气息。翠菊还有不少优良切花品种,当外层小花开始开放时采切,湿贮于水中,在0~4℃下,可贮存1~2周。 |
|
翠菊的矮生品种适宜于花坛布置和盆栽,高秆品种常用于切花。如用紫蓝色翠菊瓶插、装饰窗台,显得古朴高雅。若以黄色翠菊和石斛为主花,配以丝石竹、肾蕨、海芋进行壁插,素中带艳,充满时代感。 |
|
翠菊为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全株疏生短毛。叶互生,长椭圆形。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舌状花花色丰富,有红、蓝、紫、白、黄等深浅各色。栽培品种繁多,有重瓣、半重瓣,花型有彗星型、驼羽型、管瓣型、松针型、菊花型等,按植株高度又分为高秆种45~75厘米、中秆种30~45厘米、矮秆种15~30厘米。常见品种有小行星(Asteroid)系列,株高25厘米,菊花型,花径10厘米,有深蓝、鲜红、白、玫瑰红、淡蓝等色,从播种至开花120天。矮皇后(DwarfQueen)系列,株高20厘米,重瓣,花径6厘米,花有鲜红、深蓝、玫瑰粉、浅蓝、血红等,从播种至开花需130天。迷你小姐(MiniLady)系列,株高15厘米,球状型,花色有玫瑰红、白、蓝等,从播种至开花约120天。波特·佩蒂奥(PotN'Patio)系列,株高10~15厘米,重瓣,花径6~7厘米,花色有蓝、粉、红、白等,从播种至开花只需90天。矮沃尔德西(DwarfWaldersee),株高20厘米,花朵紧凑,花色有深黄、纯白、中蓝、粉红等。地毯球(carpetBall),株高20厘米,球状型,花色有白、红、紫、粉、紫红等。彗星(Comet)系列,株高25厘米,花大,重瓣,似万寿菊,花径10~12厘米,花色有7种。夫人(Milady),株高20厘米,耐寒、抗枯萎病品种。莫拉凯塔(Moraketa),株高20厘米,花米黄色,耐风雨。普鲁霍尼塞(Pruhonicer),株高25厘米,舌状花稍开展,似蓬头,花径3厘米。木偶,株高15~20厘米,多花型,花似小菊,花色多。仕女系列,分枝性强,重瓣,花大,花径7厘米。以上品种均适合盆栽观赏。 |
|
翠菊 生物学特性
翠菊原产我国北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怕高温多湿和通风不良。
翠菊的生长适温为15~25℃,冬季温度不低于3℃。若0℃以下茎叶易受冻害。相反,夏季温度超过30℃,开花延迟或开花不良。
翠菊为浅根性植物,生长过程中要保持盆土湿润,有利茎叶生长。同时,盆土过湿对翠菊影响更大,引起徒长、倒伏和发生病害。
翠菊为长日照植物,对日照反应比较敏感,在每天15小时长日照条件下,保持植株矮生,开花可提早。若短日照处理,植株长高,开花椎迟。 |
|
花语:担心你的爱•我的爱比你的深
种类:菊科
原产地:中国、东土耳其
花色:花色繁多
花期:初夏
★别名:虾夷菊
在德国的占卜之中,有一种算法命法是,一边一片地拔下花瓣,一边口中念着「爱、不爱」,直到整朵花的花瓣被摘完为止。最近在日本,也很流行这种占卜方式,但是,最初那是由欧洲开始流传开来的。
而翠菊,也托歌德名剧「浮士德」中,少女用它来占卜恋爱一幕之福而更加有名。在这幕名剧当中,少女手上拿着一朵翠菊,一片片地拔下花瓣,口中担忧的念着「他爱我吗?」「还是他讨厌呢?」....
即使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抱持着「担心你的爱」、「我的爱比你的深」这种担忧,一面一片片地摘下花朵的花瓣,不也是一幅很美丽动人的景象吗?
★重点:
由于翠菊的花形不大,不妨一支插成圆形盆花,或者装入小礼盒中,都可以令人眼睛一亮。 |
|
翠菊介绍
翠菊 (Callistepohus Chinesis)
科属:
菊科 翠菊属
别名:
江西腊.七月菊.姜心菊.蓝菊
形态特征:
茎直立,多分枝,株高20一IOOcm,叶互生,卵形至椭圆形,具有粗钝锯齿,上部叶无叶柄,叶两面疏生短毛。及全株疏生短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花径3一15cm,总苞具多层苞片,外层革质、内层膜质,花盘边缘为舌状花,原种舌状花1~2轮,栽培品种的舌状花多轮。有很多栽培变种,花色有白、粉、红、紫、黄、蓝等色,深浅不一。瘦果呈楔形,浅褐色,9一10月成熟,种子寿命2年。秋播花期为第二年5-6月,春播花期7~10月。单株盛花期约10天。翠菊有许多变种品种,依据植株形态分类可分为:直立性、半直立性、分枝性和散枝性等。按植株高度分类可分为:矮型、中型、高型。株高30一5Ocm为中型种,3Ocm以下矮型种,5Ocm以上为高型种。按花型分类分为:单瓣型、芍药型、菊花型、放射型、托桂型、鸵羽型等。
分布与习性:
全国各地均有,为浅根性植物,干燥季节注意水分供给。植株健壮,不择土壤,但具有喜肥性,在肥沃沙质土壤申生长较佳.喜阳光、喜湿润、不耐涝,高温高湿易受病虫危害。耐热力、耐寒力均较差。高型品种适应性较强,随处可栽,中矮型品种适应性较差,要精细管理。忌连作,需隔3一4年栽植一次。盆栽宜每年换新土一次。
繁殖与栽培:
翠菊均采用种子繁殖,条播易出苗。在14~16C条件下4天发芽,10天左右出苗。1种子可出苗150一200株小苗,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作基肥,化学肥料可作追肥,一般多春播,也可夏播和秋播,播后2一3个月就能开花。可根据需要分批播种控制花期。矮型种2~3月在温室内播种或3月在阳畦内播种,5一6月即可开花;4~5月露地播种7~8月开花;7月上申旬播种,可在%26quot;十一%26quot;开花;8月上中旬播种,幼苗在冷床中越冬,翌年%26quot;五一%26quot;开花。中型品种5~6月播种,8~9月开花;8月播种需冷床越冬,翌年5~6月开花。高型品种春夏皆可播种,均于秋季开花,但以初夏播种为宜,早播种开花时株高叶老,下部叶枯黄。
应用:
宜各种花卉布置和切花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