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区 : 曲靖 [显示全部] > 翠峰山
目录
No. 1
  翠峰山投诉电话曲靖市旅游投诉电话:0874-96927
  云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871-46083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位于城西14公里的翠峰山风景区,远在唐朝南诏时期佛教就传入了,该风景区建有寺庙,是曾拥有“九庵十八院”的佛教圣地,我国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在曲靖境内考察16天,其中在翠峰考察旅游11天,留有五千多字的日记。现翠峰山已开发为旅游景点,修通了公路,修复重建了一些寺庙。
No. 2
  翠峰山投诉电话西安旅游投诉电话:029-87296758
  陕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29—85261437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翠峰山主蜂海拔2245米,翠峰远眺,自古便是翠山一大奇景。放眼望去,乌蒙山绵延千里向南趋驰,金马山逶迤伸向曲靖坝子,南望群山环拱翠峰,东欧百里沃野一马平川,麒麟城高楼层叠,盘江水蜿蜒东去。北眺,只见远山如画,向西,则可看到层峦叠嶂。春天,田野里麦苗青青、菜花点点;夏日,麦浪滚滚;秋高气爽的时节,则金黄满川。待到雪满山野,登临翠峰,就会让人神思飞越,尘念全消,顿生“人到绝顶我为峰”之感。
  说起曲靖的佛教名山翠蜂山,人们自然会想起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中,有五分之二为“滇游日记”。徐霞客在翠峰山上住了十一日,其用于记述翠峰山风光的文字就有3500多字,使翠峰山名闻天下,青史留迹。
  翠峰山上松柏繁茂,灌木丛生,翠竹傲立,四时常青。登上翠峰山,其险、其幽,定会叫你从心底发出赞叹;其绿、其美,定叫你魂牵梦绕,留连忘返。
  明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初八,徐霞客二度进入曲靖。九月十二,先生从南坡登临翠峰山。连日的阴雨,使翠峰山笼罩在迷蒙的薄雾之中。寺中几近断粮,只得“煮芋煨栗”招待先生。雨中,徐霞客对翠峰山的山水、寺庙、树木作了考察记录。在“旧寺”寺后,“危崖回峭,藤木倒垂”;大殿前,“两柏甚巨,夹之参天”。就是在这绵绵的雨中,徐霞客亲眼目睹了翠蜂“一山分三水”的实情,故云,翠蜂乃“两江鼻祖”。后人考察验证,这翠峰实为牛栏江、珠江两水系明显的分水岭。九月二十二日,天气好转,徐霞客双手合十拜别僧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一住十一日的翠峰山,踏上了新的旅途。
  离开曲靖城朝西15公里,便来到了翠峰山。翠蜂山的名气,不是因徐霞客登临而得,而是早已名声远播。只是山上留下徐霞客足迹,游记中有了对翠蜂山水地貌的描述,使得翠蜂山名气更大。其实,翠峰山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很有名了,其翠绿幽静、危峻险峭,早已被佛家看中,因而,早在唐南沼时期,山上便建有寺庙。至明清之时,翠峰山上已建有九庵十八庙,僧众逾千,游人香客四时不绝,成为云南著名的佛教胜地。
  翠峰山上最早的寺庙当数护国寺。这护国寺又称“旧寺”,因位于翠峰山主峰正面,故又称作翠峰庵。寺后是陡峭悬崖,中间落凹成一平台,实是聚气藏风之龙穴宝地。护国寺上有金龙庵,顶有翠和圣宫,环有朝阳、太平二底相伴。后来,护国寺终在战乱年月毁损,现仅存几块残石,往日香火已绝。
  翠峰山上的另一古刹——朝阳庵,徐霞客也曾留宿过。朝阳庵之地左支有龙山,右支有虎山,凸出的平台处,即建此庵。当年,徐霞客入寺中,观赏到寺中“花大如盘,簇瓣无心,赤光灿烂”的黄菊,并品味了寺中桂树飘散出的阵阵幽香,闻之,疑“天香飘坠”。翠峰山上其他诸寺处于幽避凹地,独阳庵居于朗台,故名之“朝阳”。1993年,西山乡人民政府为开发翠峰胜境,出资重修了朝阳寇,并更名朝阳寺,植菊花栽桂树于寺中,此后,游人渐众,香客渐稠。
  翠峰极顶不是尖峰,而是一个平台。平台之上,有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余年的寺庙,那就是翠和圣宫。翠和圣宫虽经多次修缮,但最终还是毁于战乱。继1993年朝阳庵重建后,翠和圣宫修复工程也于1996年完工。登翠峰极顶,游翠和圣宫,亦可见当年这座寺庙的风采,红墙黄瓦、金字匾额、楹书佳联等等,莫不再现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丰富内涵。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翠和圣宫犹如天宫瑶池,五六公里之外,即可一睹圣宫风姿。若是登上翠峰极顶,定可一览翠峰的诸多美景。
  翠峰山主蜂海拔2245米,翠峰远眺,自古便是翠山一大奇景。放眼望去,乌蒙山绵延千里向南趋驰,金马山逶迤伸向曲靖坝子,南望群山环拱翠峰,东欧百里沃野一马平川,麒麟城高楼层叠,盘江水蜿蜒东去。北眺,只见远山如画,向西,则可看到层峦叠嶂。春天,田野里麦苗青青、菜花点点;夏日,麦浪滚滚;秋高气爽的时节,则金黄满川。待到雪满山野,登临翠峰,就会让人神思飞越,尘念全消,顿生“人到绝顶我为峰”之感。
  翠峰美景数不胜数。你可以顶习习凉风于五更天登上翠和宫,壮观的日出会令你生出雄壮的感觉。你还可远处一睹笼罩在似烟薄雾中翠峰山的绰约风姿。翠峰的潭水,能让你体味“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俗语的灵验;常年不凋的苍松玉柏,深林密箐中的奇花异草,常叫人留连忘返;山顶,“一廊滴三江”的奇景,让你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翠峰的佛台,翠峰的板栗,以及翠峰的竹林,无不给人留下美好印象。说起曲靖的佛教名山翠蜂山,人们自然会想起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中,有五分之二为“滇游日记”。徐霞客在翠峰山上住了十一日,其用于记述翠峰山风光的文字就有3500多字,使翠峰山名闻天下,青史留迹。
  翠峰山上松柏繁茂,灌木丛生,翠竹傲立,四时常青。登上翠峰山,其险、其幽,定会叫你从心底发出赞叹;其绿、其美,定叫你魂牵梦绕,留连忘返。
  明崇祯十一年(1638)九月初八,徐霞客二度进入曲靖。九月十二,先生从南坡登临翠峰山。连日的阴雨,使翠峰山笼罩在迷蒙的薄雾之中。寺中几近断粮,只得“煮芋煨栗”招待先生。雨中,徐霞客对翠峰山的山水、寺庙、树木作了考察记录。在“旧寺”寺后,“危崖回峭,藤木倒垂”;大殿前,“两柏甚巨,夹之参天”。就是在这绵绵的雨中,徐霞客亲眼目睹了翠蜂“一山分三水”的实情,故云,翠蜂乃“两江鼻祖”。后人考察验证,这翠峰实为牛栏江、珠江两水系明显的分水岭。九月二十二日,天气好转,徐霞客双手合十拜别僧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一住十一日的翠峰山,踏上了新的旅途。
  离开曲靖城朝西15公里,便来到了翠峰山。翠蜂山的名气,不是因徐霞客登临而得,而是早已名声远播。只是山上留下徐霞客足迹,游记中有了对翠蜂山水地貌的描述,使得翠蜂山名气更大。其实,翠峰山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很有名了,其翠绿幽静、危峻险峭,早已被佛家看中,因而,早在唐南沼时期,山上便建有寺庙。至明清之时,翠峰山上已建有九庵十八庙,僧众逾千,游人香客四时不绝,成为云南著名的佛教胜地。
  翠峰山上最早的寺庙当数护国寺。这护国寺又称“旧寺”,因位于翠峰山主峰正面,故又称作翠峰庵。寺后是陡峭悬崖,中间落凹成一平台,实是聚气藏风之龙穴宝地。护国寺上有金龙庵,顶有翠和圣宫,环有朝阳、太平二底相伴。后来,护国寺终在战乱年月毁损,现仅存几块残石,往日香火已绝。
  翠峰山上的另一古刹——朝阳庵,徐霞客也曾留宿过。朝阳庵之地左支有龙山,右支有虎山,凸出的平台处,即建此庵。当年,徐霞客入寺中,观赏到寺中“花大如盘,簇瓣无心,赤光灿烂”的黄菊,并品味了寺中桂树飘散出的阵阵幽香,闻之,疑“天香飘坠”。翠峰山上其他诸寺处于幽避凹地,独阳庵居于朗台,故名之“朝阳”。1993年,西山乡人民政府为开发翠峰胜境,出资重修了朝阳寇,并更名朝阳寺,植菊花栽桂树于寺中,此后,游人渐众,香客渐稠。
  翠峰极顶不是尖峰,而是一个平台。平台之上,有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400余年的寺庙,那就是翠和圣宫。翠和圣宫虽经多次修缮,但最终还是毁于战乱。继1993年朝阳庵重建后,翠和圣宫修复工程也于1996年完工。登翠峰极顶,游翠和圣宫,亦可见当年这座寺庙的风采,红墙黄瓦、金字匾额、楹书佳联等等,莫不再现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交融所产生的丰富内涵。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翠和圣宫犹如天宫瑶池,五六公里之外,即可一睹圣宫风姿。若是登上翠峰极顶,定可一览翠峰的诸多美景。
  翠峰美景数不胜数。你可以顶习习凉风于五更天登上翠和宫,壮观的日出会令你生出雄壮的感觉。你还可远处一睹笼罩在似烟薄雾中翠峰山的绰约风姿。翠峰的潭水,能让你体味“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俗语的灵验;常年不凋的苍松玉柏,深林密箐中的奇花异草,常叫人留连忘返;山顶,“一廊滴三江”的奇景,让你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翠峰的佛台,翠峰的板栗,以及翠峰的竹林,无不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No. 3
  云南翠峰山
  位于曲靖城西14公里的翠峰山风景区,远在唐朝南诏时期佛教就传入了,该风景区建有寺庙,是曾拥有“九庵十八院”的佛教圣地,我国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在曲靖境内考察16天,其中在翠峰考察旅游11天,留有五千多字的日记。现翠峰山已开发为旅游景点,修通了公路,修复重建了一些寺庙。翠峰山风景区位于曲靖市麒麟区西山乡西郊,距市中心仅11.5公里。是一个集千年佛教圣地和秀丽的森林景色为一体的风景区。景区占地4.13平方公里,其主峰翠峰海拔2245米,气候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类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景区内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悠久的人文景观。
  甘肃翠峰山
  翠峰山,位于舟曲县城北5公里处,原西固八景之一(北峰古刹)。《甘肃古迹名胜辞典》称翠峰山为“陇上名山”。其峰状似一面屏风。峰脊如剑锋凸兀凌空,仄经一线通幽,东南北三面峭壁悬崖。千寻峰顶巨松古柏参天,重重迭翠,奇险绝清,翠云寺掩映其间。该寺始建于宋、扩建于明,殿堂、楼阁、郎坊等依山势布局精巧。所雕塑佛像、观音、龙神、龙王女、药王、圣母等栩栩如生,劝善书法、壁画故事琳琅满目。寺庙群与翠峰构绘成富丽画卷。每年游人香客络绎不绝。登上峰顶,千山万壑尽收眼底,鸟瞰舟曲县城,楼房鳞次栉比,白龙江如飘逸的哈达,穿峡谷而去。
  相传宋时有僧人云游边寨西固,慧眼辨真,言说翠峰山是有些来历的,它是二郎神鞭赶众山至此丢失的一面令旗,如今山上有些妖气,非修个寺庙压压才行。不然,山飘上天,雷骨山的大水就把西固城淹了。识翠峰净土,于此辟寺,面壁苦修,方得仙山名。明清时寺宇已具规模,晨钟暮鼓不绝于耳,香客题记留连往返。俗称天寿寺、翠峰寺、翠峰阁、翠峰山寺。《巩昌府志》明西固八景将“北峰古刹”为其首,“高厚并天”。
  翠峰山势摩天问根,为山城屏风、为神将帅旗、为天宇挂画。右襟西壁上山虎,绝立千尺,壁心显石窟,世传女娲娘娘弹指剜就而成,所剔巨石落于山根下。神路鬼道通窟内寺庙,寺叫“太阳寺”,信土纷纷如鸟险至,香火极盛。左临深峡,投石摄人魂魄,丹崖翠壁如华山雄峙相望,此北山坪也。其山脚呈燕尾状,仄经蔓延曲折,分别可入林泉崖瀑,繁树杂花,藏奇纳险、扑朔迷离的大峪、小峪。翠峰山入口西北,林麓环抱,间隐连片良田千亩,为三国姜维屯兵沓中所开种,年两熟,后被邓艾攻破,故此地人称“平沓山”,更兼先前人所居几处 崖洞,神秘莫测,故事多多……
  每当春来,野果垂锦弹,奇花簇胭脂;夏至,鸟语入禅味,碧溪拨夜弦;秋深,层林醉红色,钟声雨蒙蒙;冬临,雪作玉蝶飞,松竹梨花开。真可谓四季景色宜人,愈走得路崎岖,愈骗得人心旷神怡,只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景象时时变。尤是皓月当空,野鸟呼人,荆刺牵衣,风飒林间,钟鸣寺宇,此时鸟瞰县城,万家灯火似莲蕊吐艳,四周青山层次侍卫,如莲瓣绽放环之。而滔滔白龙江恰便是这莲根水,银波鳞鳞,东腾不息哟!
  适逢晴空,登临翠峰,恍惚看见朝霞中, 帝子乘风,携翠微葱茏,云锦万匹来会。多阴天气,登临翠峰,断壁如削瓜,岚光破崖绿。云低四野,雾瘦千山,唯听翠峰令:山头,似奔马、似剑戟、似长鞭;云雾,似硝烟,似战尘、似烽火。梅雨乍来,登临翠峰,松带露半空竞相青冉冉,竹含烟一寺迷离色苍苍。气象幽瞑森然,疑遇楚辞山鬼。然而,不多时,一轮红日浮出云海波涛间,五彩缤纷,光芒万丈,蔚为壮观。这人呀!宛若成仙,置身天上琼楼玉阁,尘世烦恼滤尽,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1987年翠峰山旅游景区正式开放,现被列为全州十六大香巴拉王牌景点之一,游览者络绎不绝。
包含词
翠峰山公翠峰山群山西灵石翠峰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