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鼠名 羽尾跳鼠
害鼠學名 stylodipus telum (lichtenstein)
害鼠別名 跳腳鼠
形態特徵 體形大小與三趾跳鼠相似,但耳及後足較三趾跳鼠短,後足三趾,趾面為棕褐色。尾長,尾端長毛側分,形成黑褐色的扁平狀毛束。體背面從吻部直到尾基部、前後肢上部外側均為土黃沾灰色,毛基部灰色,部分具黑色毛尖;眼周及體側為污白色;耳後有一純白毛區;耳基有一束污白色毛,外側與端部毛色一致,內側被白色短毛;尾背沙黃色,其間部分毛的尖端為黑色,尾下污白色,尾端黑褐色毛較多,形成扁平的羽狀毛束。腦顱扁平,吻短;鼻骨與額骨相接處形成一個深的凹陷;頂間骨前寬後窄,其長度明顯大於寬度的一半;眶下孔大,為卵圓形;顴弓的垂直分支寬大,中部有明顯的嚮後突起;門齒孔寬,末端近上臼齒前緣聯綫,齶骨上有上孔兩對,齶骨後緣超過臼齒列後緣。聽泡很大,略似三角形,前端彼此相接。乳突部分特別膨大,其後端明顯超過枕骨後緣,因而頭骨後端中部有一凹陷。
生態特徵 棲息於半荒漠地區芨芨草灘與有????爪爪生長的地方,也棲息於遍生羽茅草的草原,以及粘土與沙土的荒漠中,甚至進入針葉林及灌木林帶,或生長錦雞兒、羽茅、蔥屬的山地石礫半荒漠。夜間活動,鼕眠。以緑色植物及種子為食。一年繁殖一次,在河西走廊8月份仍發現有孕鼠,通常産仔2-4衹。其它生活習性不祥。天敵有沙狐、荒漠貓、鼬、鴞等猛禽。
分佈範圍 省內見於永昌;國內外分佈見屬的分佈。
防治方法 可采用化學防治和人工捕打兩種滅鼠方法。采用化學防治時,用毒餌或熏蒸的方法都可收效。人工捕打分為兩種方法,一是挖洞法;二是火誘法:在其密集地區,無月的夜晚,點燃火堆,當跳鼠發現火光後即會前來。此時,人們可手持樹枝等工具緊貼地面橫掃其足,使其腿部受傷,不能跳躍,乘機捕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