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zhì zhuī zhī dì
解釋: 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指極小的安身之處。
資料來源: 《莊子·盜蹠》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 | 安放錐子的地方。比喻極狹小的地方。亦比喻賴以安身立命之地。《莊子·盜蹠》:“ 堯 舜 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荀子·非十二子》:“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 宋 陳亮 《酌古論·桑維翰》:“且昔者 漢高帝 嘗剏業矣,倡義草莽,無置錐之地。”亦省作“ 置錐 ”。 金 元好問 《學東坡移居》詩之四:“置錐良有餘,終身志懲創。” | | 詞 目 置錐之地
音 zhì zhuī zhī dì
釋 義 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指極小的安身之處。
出 處 《莊子·盜蹠》:“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示 例 宋·陳亮《酌古論·桑維翰》:“且昔者漢高帝嘗創業矣,倡義草莽,無置錐之地。”
用 法 作賓語;多用於否定句
近義詞 立錐之地 | | 成語名稱
置錐之地
漢語拼音
zhì zhuī zhī dì
成語釋義
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小的一塊地方。也指極小的安身之處。
成語出處
《莊子·盜蹠》:“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
使用例句
無 | | 安營紮寨, 安傢落戶, 立足之地, 彈丸之地, 立錐之地, 插針之地, 融為一體, 絲絲入扣, 環環相扣, 一隅之地, 相忍為國, 築室反耕, 一席之地, 定居 | | 居無定所, 兵來將擋, 琴劍飄零, 萍飄蓬轉, 萍蹤梗跡, 萍蹤浪跡, 飄萍斷梗, 飄蓬斷梗, 飄泊無定, 水來土掩, 漂泊不定, 浪跡萍蹤, 浪跡浮蹤, 無傢無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