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美女名 Ancient beauty name |
古代美女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陌上桑》出 秦氏 女子。 秦氏 , 邯郸 人,有女名 罗敷 ,为邑人千乘 王仁 妻。 王仁 后为 越王 家令, 罗敷 出採桑於陌上, 赵王 登臺见而悦之,因饮酒欲夺焉。 罗敷 乃弹筝,乃作《陌上歌》以自明焉。”或谓“罗敷”为女子常用之名,不必实有其人。如《孔雀东南飞》即有“东家有贤女,自名为 罗敷 ”之句。 |
|
罗敷,古代美女名,代指美女。
《孔雀东南飞》中,“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此处即是代称。
邯郸秦氏女,名罗敷,嫁邑人王仁。仁为赵王家令。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敷善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其一解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其二解云: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素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其三解云: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干人,皆言夫婿殊。”
一解,极慕己容色之美。末解,画出一个风流佳婿。夫妇相爱之情,隐然言外。赵王闻之,亦不觉惭矣。
对于罗敷的身份,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从罗敷华贵的穿着和夫婿的地位看,她应当是贵族女子。但大多数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歌辞中对罗敷穿着的描写,不过是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夸张手法。汉代还有一篇与这篇主题相同的乐府《羽林郎》,叙述权贵的豪奴调戏一位“当垆”的“胡女”,遭到“胡女”的严正拒绝。诗中也有一段“胡女”穿着的描写:“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无所。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如果单看这些贵重的饰物,岂不是酒家胡女也成了贵族千金了?至于诗中夸耀夫婿的那些话,我们也不应当过分拘泥,使君是用他的地位来引诱,因此罗敷也借题发挥,“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乐府题解》)。萧涤非先生说得好:“末段罗敷答词,当作海市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云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更不必严词拒绝。”
罗敷最终不为赵王逼迫投潭而死。出邯郸市西北十公里,在邯郸县三陵乡姜窑村西,至今留有著名遗迹罗敷潭。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春游罗敷潭,留下了"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的名句。罗敷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