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緑鮑
  haliotis fulgens
  屬腹足綱gastropoda、原始腹足目arohaeogastropods、鮑科haliotidae、鮑屬haliotis
  【形態特徵】貝殼呈橢圓形,較緑鮑薄,最大直徑可達26釐米,大部分個體在13-20釐米之間。殼表顔色為橄欖緑雜有淡紅棕色。殼面刻紋規則具無數凹凸相間的紋溝和肋條。呼吸孔較小呈圓形輕微舉起。較大的個體呼吸孔可能被殼質填滿。通常有4~7個開孔。殼表常為各種海洋生物附生覆蓋。殼內具有明亮的紅藍緑虹彩。肌痕大而明顯。上足橄欖色,帶有棕色斑點,是個帶小突起的扇形體,表面粗糙而皺褶。觸手淡灰緑色稍粗厚,從殼下方向上突出。
  【定殖】緑鮑的胚胎發生後,經l8個月左右的生長就能達到性成熟。繁殖時期因種類和海區而異。在南加州,緑鮑的繁殖高峰分別出現在春末至仲夏和早秋至仲秋。它們繁殖時的適溫約在18-22℃之間。然而鮑的性腺發育往往不是同步進行的。一般是雄性發育較快雌性稍慢。就是同性別的緑鮑,其性腺發育也是先後參差不齊的。而緑鮑稚貝則能忍受較高的溫度,在溫度高達27℃時,它不但能正常生長,而且能保持較高的日增長值,甚至在bo℃的高溫下其日增值還能達到54微米/日。
  【來源與分佈】原産於美國和墨西哥太平洋沿岸,是美國加州最有經濟價值的鮑之一。為了開發利用緑鮑資源,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太平洋養殖公司和海洋協會在1965年以後就進行了鮑的生産。1970年該州的漁獵部建立海水養殖實驗室,並開始鮑魚養殖技術的研究。1971和1974年,蒙特雷和尤尼美港的兩個鮑魚養殖場先後開業。以後該州的不少養殖業者也開始了緑鮑的商業性生産。我國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進行緑鮑引種的試驗,但未見有成功的報道。1985年大連水産學院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帶回的緑鮑於當年5月初和6月中旬分別在大連石廟海水養殖産下了後代。1985年i1月由美國同行空部到湛江來的緑鮑經馴化培育後亦於1987年1月29日在湛江外海的硇洲島多批次地産下了後代。由於緑鮑屬於亞熱帶種類,對於我國北方海域生態條件難以適應,所以未能實現規模化養殖生産;在我國南方沿岸海域,由於不適應藻類食物,也無法開展大規模的養殖。
  【基本特徵】緑鮑屬暖水性種類, 在溫度變化範圍為9~3o℃的海洋環境中可以繁殖生長。最適水溫在18~24℃左右,隨其生長發育階段而稍有差異。稚貝忍受高溫的半致死臨界溫度為31℃。在這個溫度下,48小時內將有半數緑鮑個體會死亡。緑鮑的適????範圍也在3o~34‰ 之間, 它的垂直分佈可以從低潮綫附近延伸至水深8米處。在15~20米深處偶爾也可以見到。但絶大多數的緑鮑生活於3~ b米深處,屬於淺水性生物。緑鮑成體能以強有力的足部附着在岩礁或石壁上,活動有明顯的規律,在找不到大型藻類或其他食物的情況下,也會舐食附着物上的底棲單細胞藻類,並用這種辦法來渡過饑荒時期。
  【生態影響】大連水産學院的王子臣和湛江水産學院的許國領等曾分別將從美國引進的紅鮑、緑鮑同我國本地種進行雜交與人工育苗試驗,結果顯示紅鮑×緑鮑的雜交子一代具有明顯的生長優勢,並且雜交子一代性腺能夠發育成熟,能夠正常繁育。同時我們還發現,紅鮑(haliotis rufescens)和緑鮑(h.fulgens)在一定條件下能同我國土著種皺紋盤鮑(h. dscus hannai)雜交,它們的後代成熟後更易於同本地種雜交,雜交鮑的底播增殖使我國山東和遼寧近海海域棲息的原種皺紋盤鮑種群基本消失,寶貴的遺傳資源永遠丟失。但是由於盲目的引種和雜交所引起的種間、種內的遺傳漸滲即遺傳污染所造成的及可能造成危害還沒有引起水産養殖界的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