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琴製於唐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至今已有1383年歷史了。緑綺臺琴形為仲尼式,髹黑漆,經歲月滄桑,已漸變為褚色。琴底頸部刻有八分書(隸書)“緑綺臺”三字,竜池右側有楷書“大唐武德二年製”七字。這張古琴從唐代一直流傳到清代,在清末已首殘尾缺,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時這張古琴已經不能彈奏。
這張古琴曾為明代君主朱厚燳所有,他將此琴贈予一位官員。明末,這張古琴為詩人鄺露所得。鄺露一生最珍惜兩張古琴,一張是“緑綺臺”,另一張是宋代名琴“南風”。鄺露連出遊都攜帶這兩張古琴,可見對此琴的愛惜程度。有時窮睏得不行,他也衹是將琴暫時在當鋪當了,有錢時第一件事就是把琴贖回來。明亡後,鄺露從容殉國,兩張古琴遂流落於市上。後為葉竜文以重金購得。這張“緑綺臺”琴就由葉竜文後人保存了好幾代。
滿清末年,這張古琴又被東莞人張敬修購得。張敬修專門修了一座“緑綺樓”來保存,名園名琴,傳為一時佳話。民國初年,張傢逐漸中落,此琴也破殘不堪修復,後賣給了同鄉鄧爾雅。鄧爾雅是傑出的書法傢、篆刻傢,深知此琴的意義,因此他所得雖是一張朽琴,卻視同性命,自己作詩屢次提到此琴。
大歷琴製於唐代宗大歷4年,即公元769年,此琴在清初還有所聞,後不知所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