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丁名 dunnia sinensis tutcher
中文名 绣球茜
拉丁科名 rubiaceae
中文科名 茜草科
保护级别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分布 广东 |
|
濒危种。绣球茜分布区比较狭窄,仅见于广东少部分地区,由于当地居民经常砍伐作燃料,挖根作药用,难以成长,但其萌芽力比较强,目前存在的植株多为萌生的小灌木,高很少达1米以上。 |
|
直立灌木;树皮粗糙,有横裂粗纹,较老部分略为光滑;节间短,向上渐缩短。叶对生,革质,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11一23厘米,宽1.5一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下延成短柄,上面几无毛,下面密被粃糠状小鳞片,中脉、侧脉及叶柄均被小柔毛,脉在上面下陷,下面凸起,侧脉每边20一30条,上向,弯拱,近边缘处接合;托叶长5一6毫米,基部扩大与叶柄合生,先端2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总花梗粗而挺直,被毛,长10一12厘米;花黄色,具短梗;萼管陀螺形,长1.5-2毫米,裂片5,微小,短尖,宿存,其中1枚扩大成叶状,白色,有柄,长3.5一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渐尖而钝;花冠狭钟形,长1一1.5厘米,被毛,裂片5,镊合状排列;雄蕊着生在花冠上部。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5毫米,成熟时空间开裂为2果瓣,果瓣顶端2裂;种子细小,多数,有圆形、膜质的翅。 |
|
分布区年平均温20--22℃,全年几乎无霜,近冬季偶遇特大寒潮南侵时有轻霜,年降雨量500--1739毫米。适生于阳光充足和湿润肥沃的酸性土上,根系比较发达,一般散生在低山的缓坡上或杂木林林缘,与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毛果算盘子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银柴aporosa chinensis (ch--amp.) merr.、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显脉山蚂蝗desmodium reticulatum champ.、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九节psychotria rubra (lour.) poir.、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a (lour.) makino 、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burm.f.) underw等组成旱中生性亚热带稀树群落。4--5月开花,花期很短。 |
|
绣球茜为我国特有种,分布区较狭窄,植株数量很少,在植物分类上的位置至今尚有争议,对进一步研究茜草科的系统发育有着一定的作用。其花虽小,而颜色鲜艳,衬以白色具有明显脉纹的变态叶状体,甚为美观,是良好的庭园观赏植物。产地医生常采其根作药用,称“野黄岑”。 |
|
应保护母树,严禁砍伐,限量挖掘树根,并采种繁殖,抚育萌生幼树。 |
|
尚未引种栽培。可用播种法繁殖,亦可用扦插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