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被子植物 > 绣球
目录
No. 1
  花名。一名"粉团"﹑"八仙花"。落叶灌木,叶青色。夏季开花,成五瓣,簇聚呈球形,色白或淡红,甚美丽,为著名观赏植物。见《广群芳谱.花谱十七.雪球》。
No. 2
  用五色丝绸扎成的球状物。古代宫廷乐队舞蹈用的道具。亦用作女子居室或床上的装饰品。
No. 3
  菊花名。
xiù qiú xiù qiú
  用彩丝刺绣扎成的球状物
No. 5
  ⒈风俗
  ·抛绣球的由来
  姑娘抛出的绣球,代表着姑娘的心. 用彩绣做成的绣球,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娘领,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 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太新娘的花轿,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抛绣球概述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都要举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
  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
  抛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实用性及趣味性,这无形中增强了此项目的吸引力,而美丽的绣球和其乐融融的歌声更使人有一种心动不如行动的感觉。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它能促进人们的友谊,起到以球传情、以球传神的作用,其中的奥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这项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人的体力、意志,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关于绣球的传说: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
  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
  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
  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现在,抛绣球仍然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宋朱辅《溪峦丛笑》载:“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
  现在绣球招亲,由小说作品等被很多影视应用.只是形式变了一下.
  ⒉植物
  学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seringe
  英文名:largeleaf hydrangea
  科名: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光滑,老枝粗壮,有很大的叶迹和皮孔。叶对生,有柄;叶片厚,光滑,常为椭圆形,长7—15厘米,宽4一l0厘米,顶端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伞房花序,顶生,总梗多分枝。有柔毛,全为不孕花,密集成球状,蓝色或粉红色;萼瓣4,阔卵形,全缘。花期6—7月。
  各地庭园和民间常见栽培,品种很多。
  入药能清热抗疟;花供观赏
中国传统吉祥物
  绣球一般由彩绣做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在中国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
  简介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人们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在歌圩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壮族人民都要举行歌圩。在歌圩中男女青年相邀聚集在地头、河畔,他们分成男女两方,拉开适当距离,互相引吭高歌,用歌声来表达问候和增进了解,歌词内容广泛,涉及理想、情操、农事等。对歌有问有答,丝丝入扣,声音此起彼落,娓娓动听,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精致的绣球,向意中人抛去,小伙子眼疾手快,准确无误地接住绣球,将它欣赏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次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哪一位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例如银首饰或钱袋),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说明小伙子对姑娘情意愈深。姑娘接住小伙子的礼物时,若收下,就说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追求。这时,两人或继续对歌表达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聚会。
  抛绣球的另一种民间形式是男女分为甲、乙两队,甲队选出两名歌手抛绣球至乙队并唱一首壮歌,乙队接到绣球后派两名歌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送还甲方,并回歌一首,如此循环往复。参加“送球”、“还球”的歌手一般都是七步成诗的民歌高手。另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在场地上立一高10m左右的木杆,杆顶钉有中间挖成圆洞的木板,男女分列两旁,将球投向圆洞,以穿洞而过者为胜。
  抛绣球作为壮族人民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广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社会性、民族性、实用性及趣味性,这无形中增强了此项目的吸引力,而美丽的绣球和其乐融融的歌声更使人有一种心动不如行动的感觉。抛绣球技术动作简单,易于掌握,它能促进人们的友谊,起到以球传情、以球传神的作用,其中的奥秘是不可言喻的,只有加入这项活动中才能体会到它的魅力所在。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锻炼人的体力、意志,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果断、坚毅、自信和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和情操。
  绣球传说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
  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
  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
  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现在,抛绣球仍然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宋朱辅《溪峦丛笑》载:“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
  抛绣球的技术
  一、 抛绣球的技术分析
  抛绣球比赛时,将绣球抛过9 m高的杆上直径为1 m的彩环就可得分,因此抛绣球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抛绣球比赛是在无防守、无进攻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抛过规定的高度,运动员除了具有很好的个人技术之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准确的判断力。抛绣球时通过手握提绳转腕,使球获得一定的初速度,速度由慢到快,当达到最快的匀速状态时,手臂大绕环一周,顺着球的惯性,根据自身与木杆间的距离、位置,选择合适的出手角度,伸臂,抖腕,送球出手,绣球只有获得合适的速度及角度才能以抛物线的轨迹,顺利准确地穿过所设置的彩环。
  二、 抛绣球的技术动作
  1、侧位站立上抛法
  动作方法:(以右手为例)侧位站立,左肩对着木杆方向,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重心在两脚之间。右手握住绣球的提绳,手腕按逆时针方向做2~3次的绕球预摆动作。绕球时要屈肘、手腕放松、运转柔和,使球速均匀。当球绕到最低点与地面垂直时,身体重心前移,转体面对彩环,同时蹬地,伸臂侧绕到最高点,顺着球的惯性,以合理的角度用力抖腕送指,把球抛出。
  动作关键:手腕摆球为逆时针方向摆球,动作要连贯、柔和、匀速;抛球时,移动重心,转体,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让球的运动轨迹成抛物线。
  动作关键:手腕摆球为逆时针方向摆球,动作要连贯、柔和、匀速;抛球时,移动重心,转体,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让球的运动轨迹成抛物线。
  2 、背向抛球法
  动作方法:身体背对木杆,两脚左右开立,距离约与肩同宽,让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右手握住绣球的提绳,手腕带球做2~3次“8”字绕环的预摆,当球获得一定的速度后,上体后仰成反弓形,当球提绕到右侧最高点时,伸臂,抖腕,送指,把球抛出去,两眼注视球的走向,球在空中的走向为大抛物线。
  动作关键:右手在身体两侧绕“8”字,出手瞬间,上体后仰成反弓形,倒头,眼看着球抛出去。
  三、 抛绣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一) 动作教法建议
  1 教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讲解和看图片、录像等相结合。练习时,两人一组,相距5 m进行摆球、对抛、对接练习。
  2 采用对墙瞄准抛球的练习方法。侧位站立,左肩对着墙,在墙上画一个相当于比赛时彩环直径的圆圈或画一个直径更小的圆圈,进行抛球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后再增加难度,背对抛球方向进行背向抛球练习。
  (二) 动作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在做动作时,手腕不放松,出球时勾指,球的走向太直。
  纠正方法:应注意多做手腕绕球练习、原地绕球练习等动作。同时要注意直臂绕球到最高点时的抖腕、送球出手瞬间的用力体会。球抛出去后,人的重心要跟上,不要球出手后人的重心还落在两脚之间,重心要移动到前脚。
  抛绣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一、 队员
  每队运动员10人,由男、女各5人组成,队员上衣必须有明显的号码。
  二、 工作人员
  1 工作人员由裁判长1人、裁判员10人、记录员1人组成。
  2 裁判长职责:负责检查、核定所有设备,包括裁判员、记录员使用的表格、用具,比赛用的绣球,掌握比赛时间等。
  3 裁判员职责:2名裁判员为一组,每组裁判员备好3只同一颜色的绣球。赛前定好自己负责的一名运动员,并发给一个比赛用球。在比赛时间内,分别登记自己负责的运动员的投球数、命中数和违例数。如果在比赛中绣球出现破裂或挂在架上,裁判员应及时补发一个,以免耽误比赛。
  4记录员职责:事先将比赛队员的名单列好,将每次参加比赛的队员名单列给裁判员。比赛结束时,登记队员的投球数、命中数、违例数,计算出队员的得分数,排列出名次。
  三、 比赛规则
  1 比赛分团体赛和男、女个人赛。团体赛每队由男、女各5人参加;个人赛每次比赛5人,计个人成绩。
  2 比赛时间:团体赛比赛时间20 min,分两段进行,每段10 min,第一段为5名女运动员上场抛绣球,第二段为5名男运动员上场投绣球
  3 比赛时由裁判长带领比赛的运动员与裁判员认识,由裁判员发给运动员绣球,练球1 min后,队员分别站在两边的投球区内,待裁判员、运动员做好准备,裁判长鸣笛开始比赛。运动员投圈后飞快捡起自己专用的球反向投圈。中圈一次得1分,如果投球时运动员踩到控制线、越出投球区或拿别人的球投,一次扣1分。
  比赛用球
  正规用球
  4 比赛结束后,按得分多少排列团体(10人得分相加)和个人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投球得分相等,再用1 min时间给相等分数的运动员复赛,投中多者为胜;如果仍相等,再赛1 min,直至决出胜者为止。
  抛绣球的场地与器材
  一、场地
  长方形的场地,长26 m,宽14 m,必须有明显的界线。在中线两侧7 m的地方,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与两条边线相接的线,这两条线叫投球控制线。投球控制线到端线之间的地区为投球区。
  二、投球圈
  在中线的中点竖一根高9 m的杆,杆顶安一个直径1 m的圆圈,为投球圈。
  三、绣球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 cm,内装细沙石,重150 g。球心系着一条长90 cm的绳子。绳子的尾端系着3片长4 cm、宽05 cm的布条,球下部缝上5片长5 cm、宽0.5 cm的布条为球穗,这样就制成了比赛用的绣球。比赛时需备5种不同颜色的绣球各3个。
植物—绣球花
  学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Seringe 绣球
  别名:木绣球、八仙花、紫阳花、绣球荚蒾、粉团花
  英文名:Largeleaf Hydrangea
  科属:忍冬科(Caprifoliaceae)荚蒾属
  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光滑,老枝粗壮,有很大的叶迹和皮孔。叶对生,有柄;叶片厚,光滑,常为椭圆形,长7—15厘米,宽4一l0厘米,顶端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伞房花序,顶生,总梗多分枝。有柔毛,全为不孕花,密集成球状,蓝色或粉红色;萼瓣4,阔卵形,全缘。花期6—7月。
  各地庭园和民间常见栽培,品种很多。 而且绣球花的花色可随土壤的pH值而改变。若在酸性土壤种植(pH值比7小),花色是蓝色;若在中性土壤种植(pH值大约等于7),花色是乳白色;若在醶性土壤种植(pH值比7大),花色是红或紫。因此可通过调节土壤的pH值来改变花色
  入药能清热抗疟;花供观赏
药品—马桑绣球
  【药 名】:马桑绣球
  【拼 音】:MASANGXIUQIU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虎耳草科植物马桑绣球的根。
  【功 效】:健脾利湿,清暑止渴。
  【主 治】:用于慢性痢疾,腹泻,中暑。
  【性味归经】:甘,寒。脾、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
  【别 名】:对月花(贵州荔波)、白马桑(湖北兴山)、甜茶(西南地区)、凉皮树、踏皮树(四川、云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拉丁名】:马桑绣球Hydtangea aspera Buch-Ham ex D. Don
  【考 证】: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中药化学成分】:叶含叶甜素。
菜—家乐抛绣球
  菜 名: 家乐抛绣球
  主 料: 用料:大白菜1000克,鲜虾肉200克,鸡肉200克,熟火腿25克,鸡肫100克,瘦猪肉200克,发香菇25克,芹菜茎50克,胡椒粉0.5克,精盐10克,家乐牌鸡粉9克,上汤500克,鹰粟粉(湿)15克,麻油3克,猪油750克(耗100克)。
  做 法: 1、将白菜洗净泡开水,再用清水漂洗后,修齐待用。2、将鸡肉、鸡肫、熟火腿、虾肉、发香菇分别切幼粒,调入味料,放入镬炒熟成馅料盛起待用。3、把白菜棵放在砧板上整棵逐瓣掰开(留菜芯部分),再将剥下的白菜切头改细插入菜芯间隙处,并装上馅料,然后将各瓣菜叶围拢包密,用芹菜茎扎紧,涂上鹰粟粉(湿),放进热油镬中炸透捞起。用沙锅1个,锅底放上竹篾片,放入白菜,加入上汤、瘦猪肉和四个香菇、盐、家乐牌鸡粉,先用旺火煮滚后改用慢火炖1小时左右取出,取去猪肉,将原汤加入家乐牌鸡粉、鹰粟粉(湿)、麻油、胡椒粉勾芡淋上即可。
  特 点: 形似绣球花,鲜醇香软滑。
英文解释
  1. :  chou
  2. n.:  a ball made of strips of silk
近义词
绣球村
相关词
文化习俗饮食荔枝
包含词
绣球花抛绣球绣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