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 疾病预防 > 结肠
目录
jié cháng jié cháng
  大肠的一部分,位于盲肠和直肠之间
No. 2
  指家畜大肠的一部分
No. 3
结肠
  大肠的中段。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段,是大肠的主要部分。有分泌粘液,吸收水分,形成粪便的作用。
No. 4
结肠
结肠
  结肠(colon)
  观察标本 结肠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 肠壁的粘膜染紫色,向外依次为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层向肠腔内的突起为半环形皱襞的断面,肌层局部的膨大为结肠带. 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无绒毛和环形皱襞.由内向外分为三层.
  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含较多的杯状细胞.
  固有层:含大量肠腺和较多淋巴组织.肠腺为单管状腺,开口在粘膜表面.细胞组成与上皮相同,无潘氏细胞.
  粘膜肌层:为内环形,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细胞,无肠腺.
  (3)肌层: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在局部增厚形成结肠带.可见几条结肠
  (4)外膜:为纤维膜或浆膜.
  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结肠比小肠短而粗,全长约为小肠的1/4,正常成人全长约135cm。盲肠最粗,向远侧逐渐变小,乙状结肠末端直经只有2.5cm。结肠的解剖特点如下:(1)结肠带:为肠壁纵肌纤维形成的3条狭窄的纵行带。结肠带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从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2)结肠袋:由于结肠带比附着的结肠短1/6,因而结肠壁缩成了许多囊状袋;(3)肠脂垂:由肠壁黏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而成。在结肠壁上,尤其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多数肠脂垂,在乙状结肠较多并有蒂。肠脂垂的外面为腹膜所包裹。因此,根据上述特点,很容易将结肠与小肠区别开来。
  结肠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一)升结肠
  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活动度甚小。
  (二)横结肠
  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止于结肠左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横结肠中部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结肠右曲 right colic fiexure又称肝曲,位于肝右曲下方和右肾下端的前方。结肠左曲 left colic fi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较结肠右曲为高,接近脾和胰尾,故结肠左曲的位置较高较深。
  (三)降结肠
  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自结肠左曲起,沿左肾与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
百科辞典
    结肠
  
    系指盲肠到直肠间的大肠;但有时也泛指全部大肠。结肠外形有结肠袋、结肠带和结肠垂三大特征。这可明显地区别于小肠和直肠。结肠通常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段;但右结肠概念中则包括有盲肠。结肠有分泌粘液,吸收水分,形成粪便的作用。
    
英文解释
  1. :  segmented intestine
  2. n.:  colon,  crown
  3. pref.:  colo-
相关词
疾病结肠过敏症治疗医学疾病大全结肠外伤健康肛肠疾病
包含词
巨结肠结肠镜结肠癌结肠炎升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