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概述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腹膜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倦怠、发热、腹痛与腹胀等,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
进入结核专题
病因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腹膜引起,主要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相当部分本病患者可同时发现结核原发病灶。结核性腹膜炎约占结核病的5%,仅次于肺结核和肠结核。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
症状
1.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盗汗、消瘦、贫血和水肿等;
2.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3.腹部包块、压痛、膨隆及腹水征阳性、腹壁柔韧感;
4.直肠指检在直肠膀胱凹处可有结节状物。
5.其他部位结核及并发症的相应表现。
检查
1.X线检查有肠结核、肠粘连等征象;
2.腹水检查为渗出液;
3.腹水PCR检查阳性;
4.腹水细菌培养及动物接种阳性。
5.腹腔镜检查可发现腹腔及盆腔结核病变,需要时可作活检。
6.血沉升高。
治疗
一.加强营养、适当休息;
二.对症支持;
三.抗结核药物:
1.初治病人:
(1)六个月疗程:2shrz/4HR、2ehrz/4hr、2hrz/4hr、2hrz/4h3r2、2hrz/4h3r3;
(2)八个月疗程:2shrz/6ht;
(3)九个月疗程:9hr;
(4)十二个月疗程:2she/10he。
2.初治失败的病人:更改方案,疗程至少一年,采用每日给药的方案,用以前未用过或用药时间很短的并且与过去用药无交叉耐药的3种药物,待病情控制后,至少用2种药物完成全疗程。
3.对渗出型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的病人,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口服连续2~3周,减轻纤维化,肠粘连和肠梗阻的发生,促进腹水消减。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五.手术治疗。
预防常识:
结核性腹膜炎大多是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源通过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感染。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结核性腹膜炎轻重悬殊,不典型的病例容易误诊为肝硬化腹水、肠梗阻、伤寒、慢性胆囊炎,胃肠道肿瘤,腹腔淋巴瘤、盆腔肿瘤,卵巢囊肿等,注意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经休息和抗结核治疗可得到满意的疗效,但有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的肺结核或粟粒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人,预后较差。用药应以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为原则,应特别注意药物副作用。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对已有肺结核的病人,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开放性肺结核的病人应采取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尽快使痰菌转阴,以免吞入含菌痰液而造成肠道感染。牛奶必须煮沸后饮用。 |
|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以儿童、青壮年多见。女略多于男,为1.2~2.0:1。临床表现主要为倦怠、发热、腹痛与腹胀等,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 |
|
结核性腹膜炎绝大多数继发于其它器官的结核病变。本病的感染途径可由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来。前者更为常见,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输卵管结核等,均可为本病的直接原发病灶。女性多于男性,可能由于盆腔结核逆行感染所致。 |
|
本病的病理特点可为三型,即渗出型、粘连型及干酪型。以粘连型为最多见,渗出型次之,干酪型最少。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或二、三种类型同时存在。
一、渗出型 又称腹水型。腹膜的脏层与壁层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大量纤维渗出物。整个腹膜包括大网膜、肠系膜,可见天数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细小结核结节,并可互相融合呈块状。积聚在腹腔的浆液渗出液可形成腹水,一般为草黄色,有时为血性。
二、粘连型 腹膜有大量纤维增生,明显增厚,并和附近脏器形成广泛粘连,致使肠曲受压而引起梗阻。大网膜也因纤维化而增厚变硬,并卷缩成团块,严重病例,腹腔可完全闭塞。本型可由渗出型病变腹水吸收后形成,也可在开始时即为粘连型。
三、干酪型 此型以干酪坏死性病变为主。肠曲、大网膜、肠系膜或腹腔内其它脏器,相互间粘连并分隔成许多小房,房内渗出液多系混浊脓性,干酪样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常参杂其中,形成结核性脓肿。久之,脓肿可向肠壁、阴道或腹壁溃破,形成内瘘或外瘘。本型病变最为严重,多由另外两型转变而来。 |
|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随原发病灶、感染途径、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异,本病的起病缓急不一。多数起病较缓,但急性发病者亦为数不鲜。起病时,主要症状为倦怠,发热、腹胀和腹痛,亦有畏寒、高热骤然起病者。轻型病例开始呈隐袭状态。
一、全身表现 发热与盗汗最为常见,约占67-95%,热型以低热与中等热居多,约三分之一患者呈驰张热,渗出型、干酪型病例或合并有严重的腹外结核的患者可呈稽留热,盗汗严重,后期有贫血、消瘦、浮肿、舌炎、口角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营养不良的表现。在育龄妇女中,停经不育者较常见。
二、腹痛 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疼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有时在全腹部。当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应考虑是否因肠系膜淋巴结或腹腔其它结核干酪样坏死病灶溃破后,引起的急性腹膜炎,也可由肠结核急性肠穿孔等原因所致。
三、腹胀与腹水 多数患者有腹胀感,可因结核病中毒症状或腹膜炎伴有的肠功能紊乱引起。约有三分之一患者可出现腹水,以小量、中等量为多见。腹水量超出1000ml时可发现移动性浊音。少量腹水需借助B超检查。
四、腹壁柔韧感 柔韧感是由于腹膜受到轻度刺激或慢性炎症所造成的,可见于本病的各型,但一般认为是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一般较轻微,少数压痛明显并有反跳痛,后者多见于干酪型。
五、腹部肿块 粘连型及干酪型患者的腹部常可触及肿块,多位于中下腹部。肿块多由增厚的大网膜、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粘连成团的肠曲或干酪样坏死脓性物积聚而成,其大小不一,边缘不齐,有时呈横形块状物或有结节感,多有轻微触痛。
六、其它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通常是由于腹膜炎症刺激所致,也可因肠曲间瘘管形成所引起。一般每日3-4次。粘连型患者,便秘较为常见,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肝肿大并不少见,可由营养不良所致脂肪肝或肝结核引起。如并发肠梗阻时,可见蠕动波,肠鸣音亢强。 |
|
一、血象 、红细胞沉降率和结核菌素试验 部分患者有轻度至中度贫血,后者多见于病程较长而病变活动的患者,特别是干酪型或有并发症者。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稍偏高,少数偏低。腹腔结核病灶急性扩散者或干酪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简易指标,在本病活动期一般增快,病变趋于静止时逐渐正常。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在粟粒型结核或重症病人反而可呈阴性。
二、腹水检查 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血性。偶见乳糜性,比重一般超过1.016 ,蛋白含量在30g/L,白细胞计数超出5×108/L(500/ul),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有时因低蛋白血症,腹水性质可接近漏出液,必须结合全面进行分析。近年主张对感染性腹水的判断应增加实验诊断指标,腹水葡萄糖<3.4mmol/L,pH<7.35时,指示细菌感染,特别是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时,提示结核性腹膜炎。本病腹水的一般细菌培养阴性,浓缩找到结核杆菌的阳性机会很少,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也低,但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
三、胃肠X线检查 钡餐检查如发现肠粘连、肠结核、肠瘘、肠腔外肿块等现象,对本病诊断有辅助价值。腹部平片有时可见到钙化影,多系肠系膜淋巴结钙化。
四、腹腔镜检查 有腹膜广泛粘连者禁忌检查。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患者,可窥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混浊粗糙,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
|
典型病例诊断一般无困难,主要依据有:
一、青壮年患者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持续两周以上,伴有盗汗,经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者;
二、有结核密切接触史或本人有肺结核其它肠外结核者;
三、腹壁柔韧感,有腹水或可触及肿块者;
四、血沉增速,腹水为渗出液;
五、X线胃肠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
|
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往往给诊断带来困难,误诊率较高,国内报告达14%,约有四分之一病人经剖腹探查、腹腔镜检查或尸检才确诊,因此应认真进行鉴别诊断。
一、与有腹水的疾病鉴别 ①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有肝功异常、门脉高压、脾功亢进、肝病面容及蜘蛛痣等表现。腹水为漏出液。典型病例不难鉴别,但需注意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有时可合并结核性腹膜炎;②癌性腹水多为血性腹水,反复腹水检查可找到瘤细胞;③其它缩窄性心包炎、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均可产生腹水,但二者均有相应的心包和肝脏体征,腹水顽固难消。
二、与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鉴别 结核性腹膜炎有稽留热时需与伤寒鉴别。伤寒常有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血清widal及反应及血培养阳性。
三、与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鉴别 应注意与克隆病、慢性胆囊炎、慢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异位妊娠等疾病鉴别。合并有肠梗阻、穿孔及腹膜炎时,应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急腹症鉴别。
四、与腹块为主要体征的疾病鉴别 本病有时与卵巢囊肿、结肠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
|
治疗原则及药物可参照肺结核,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抗结核药对本病的疗效略低于肠结核。因此用药及疗程应予加强或适当延长。一般以链霉素、异菸肼及利福定联合应用为佳,也可另加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病情控制后,可改为异菸肼与利福定或异菸肼口服加链霉素每周2次,疗程应在12个月以上。
二、对腹水型患者,在放腹水后,于腹腔内注入链霉素、醋酸可的松等药物,每周一次,可以加速腹水吸收并减少粘连。
三、对血行播散或结核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亦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防止肠粘连及肠梗阻发生。
四、鉴于本病常继发于体内其它结核病,多数患者已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因此,对这类患者,应选择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药物,制订联合用药方案。
五、在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化脓性腹膜炎时,可行手术治疗。与腹内肿瘤鉴别确有困难时,可行剖腹探查。 |
|
1.阳和丸
主要成分: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甘草、炮姜炭、麻黄。
功用与药理:温阳补阴,散寒通滞。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抑制结核杆菌,抑制免疫抗炎,对垂体—肾上腺皮质有调节作用,故可用于结核性腹膜炎阳虚寒凝者的治疗。
用量与用法:每次3g,每日2~3 次,口服。
2.中满分消丸
主要成分:泽泻、枳实、茯苓、黄芩、白术、半夏、黄连、川朴、知母、干姜、砂仁、甘草、姜黄、猪苓。
功用与药理:健脾行气,祛湿清热,利水消肿。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抑菌消炎,促进胃肠蠕动,促进利尿和体内水液代谢排泄,增进食欲,改善肾功能和肝功能等作用,有利于本病的治疗。
用量与用法:每次3g~6g,每日2 次,早、晚用灯芯草汤或温开水送服。
3.清身饮冲剂
主要成分:龙骨、枸骨叶、孩儿参、玄参、地黄、地骨皮、糯稻根、甘草。
功用与药理:养阴清热,益气敛汗。实验证实,玄参根的乙醇提取物及所含对甲氨基肉桂酸对家兔发热有很好的退热作用,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具有一定作用;孩儿参对抗体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对多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还可增强人体的物质代谢,故可用于本病气阴两虚型患儿的辅助治疗。
用量与用法:每次9g,每日2~3 次,开水冲服。 |
|
预防措施参见《肺结核》,对肺、肠、肠系膜淋巴结、输卵管等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结核性腹膜炎大多是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源通过直接蔓延或血行播散而感染。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但结核性腹膜炎轻重悬殊,不典型的病例容易误诊为肝硬化腹水、肠梗阻、伤寒、慢性胆囊炎,胃肠道肿瘤,腹腔淋巴瘤、盆腔肿瘤,卵巢囊肿等,注意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经休息和抗结核治疗可得到满意的疗效,但有严重并发症如严重的肺结核或粟粒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人,预后较差。用药应以早期、规律、联合、适量、全程为原则,应特别注意药物副作用。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治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对已有肺结核的病人,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对开放性肺结核的病人应采取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尽快使痰菌转阴,以免吞入含菌痰液而造成肠道感染。牛奶必须煮沸后饮用。
结核性腹膜炎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腹膜炎,也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女性发病率明显多于男性,而且更多见于青年妇女。这是因为青年育龄女性易患生殖结核,结核菌可从生殖器官直接延至腹膜,从而引起腹膜结核。
发热是结核性腹膜炎最常见或首要症状之一。其次是病人脐周、下腹或全腹疼痛,按压腹部则有压痛,但不是所有病人都有腹痛症状。结核性腹膜炎第三大症状是由结核毒素和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膜增厚、肠管及肠系膜相互粘连,接触腹部会有揉面感,或摸到腹部肿块。当腹内结核干酪样物向肠内穿破可形成肠瘘,向腹外穿破则可流出脓液,这种脓液含有大量结核杆菌,如果不消毒处理,就会成为传播感染之源,危害他人。除上述症状外,结核性腹膜炎还会引起盗汗、贫血、营养不良、月经不调、消瘦等症状。
多数结核性腹膜炎病人是不难诊断的。如果哪一位青年女性,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或有腹痛、腹胀、盗汗、消瘦、月经不调等以上所述症状时,应想到可能患了结核性腹膜炎,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做B超检查,及时抽腹水化验多能确诊。某些难以确诊者可通过腹腔镜或腹膜活检进行诊断。
结核性腹膜炎一经确诊,可选如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多能取得显著效果。 |
|
疾病名称:结核性腹膜炎
英文名称:
药物疗法:链霉素;异菸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氨硫脲;丙硫异烟胺;氢化考的松;外科手术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概述】
结核性腹膜炎主要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蔓延所致,少数则由血行播散型结核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30最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
1.病史提问儿童及青壮年,有结核病史或伴有腹膜外结核证据者。不明原因发热达两周以上,乏力、纳差、消瘦伴腹胀、腹痛、腹泻等表现,而白细胞及分类正常或轻度增高,血沉增快者应高度怀疑。此外还应询问患者近期内有无结核病接触史,及是否服用过激素或因其他因素造成抵抗力低下等情况。2.体检发现发热以午后低热为主,部分可表现为中、高热。可伴夜间盗汗,体重减轻,严重者出现浮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维生素A缺乏等。腹部触诊呈柔韧感,可有压痛,多无反跳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腹块,约1/3患者腹水征阳性。合并有肠或肠系膜淋巴结核者可出现肠梗阻的表现。对已婚女性患者还应常规进行妇科检查,以除外盆腔结核。3.实验室检查患者可伴轻、中度贫血,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或稍高。多数患者血沉增快。腹穿可抽出草黄色液体,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淡血色,偶见乳糜样。腹水化验多半为渗出液,部分严重患者因低蛋白血症或合并有肝硬化等疾病者可表现为漏出液。腹水病因学检查阳性率抵,浓缩查抗酸杆菌较难。近年来开展的腹水中结核杆菌PCR检测法大大提高了阳性率,但也可出现假阳性。B超和CT检查可提示肠粘连等征象,X线检查可发现肠梗阻、结肠瘘及结肠外包块等征象。腹腔镜检查具有确诊价值,但仅限于有游离腹水患者。【治疗措施】
结核性腹膜炎是慢性疾病,治疗原则是争取早期、足量、长程,力求达到治愈,防止复发或并发症。同时注意加强营养,防止过劳。抗结核治疗常用的是:异烟肼0.3、利福平0.45辰起顿服,链霉素0.75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链霉素用药1~2个月后改为每周2次,以不引起毒性反应为前提适当延长其疗程。病情控制后改为异烟肼和利福平口服维持治疗,并定期监测肝功,如出现肝功损害,利福平可改为已胺丁醇口服。疗程应1~1.5年,必要时2年。对有血行播散或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合并有化脓性腹膜炎者,宜加用其他抗菌素。合并有完全性肠梗阻及急性穿孔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措施】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应加强营养,适当休息。联合应用多种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和异菸肼,2~3月后改用菸肼和对氨水杨酸钠,疗程不得少于1年半。如出现耐药性和副反应,尚可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氨硫脲、丙硫异烟胺等药物。 腹水型结核性腹膜炎经积极抗结核治疗后,必要时尚可放腹水,并在腹腔内注入霉素、异菸肼、氢化考的松,可促进腹水吸收。 粘连型腹腔结核并发急性完全性肠梗阻,干酪型并发肠穿孔,或局限性腹膜炎致包裹性积脓,或产生腹壁瘘、阴道瘘时,则需外科手术。粘连疏松而又局限时,可行松解。粘连局限但非常紧密时,不宜强行分离,可将该段肠管切除,或将梗阻上下端的肠管作侧侧吻合。腹腔原发性结核病灶,如输卵管结核、肠结核,如能切除,应争取切除。不能切除的干酪性病灶可切开剔除或搔刮,并放入抗结核药物。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应尽量采用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服用中西药物等非手术疗法,多功奏效。【病理改变】
由于机体反应性、免疫状态不同;入侵之结核菌数量、毒力、类型、感染方式不同;以及治疗措施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腹膜的病理改变可表现为渗出、粘连、干酪三型。以粘连型最多见,渗出型居次,干酪型最少见。临床上三型常互相并存,称为混合型。 1.渗出型 |
|
疾病名称:
结核性腹膜炎
疾病编码:
归属系统:
结核
药疗方案:
⒈加强营养、适当休息;
⒉对症支持;
⒊抗结核药物;
⒋肾上腺皮质激素;
⒌手术治疗。 |
|
结核性腹膜炎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常由邻近器官直接蔓延或经淋巴、血流播散引起。多发生于3岁以上儿童。临床上分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渗出型除一般结核中毒症状外有大量腹水;粘连型有纤维素沉着,肠管、腹膜、大网膜互相粘连扭结在一起,出现腹部包块,甚至引起肠梗阻;干酪型以干酪样坏死为主要病变,结核中毒症状较前两型重,可有恶病质、结核性脓肿、肠瘘。通常发病缓慢,有不规则低热、消瘦、面色苍白、食欲不好、盗汗、腹痛、腹胀等表现。治疗:用抗结核药物,合理的生活制度及充足的营养,对渗出型腹膜炎加用强的松可促进腹水吸收及减少粘连发生。 |
|
- : tuberculous peritonit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