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科 > 細鱗鮭
目錄
No. 1
  細鱗鮭(brachymystax lenok)屬鮭形目,鮭科,細鱗魚屬。俗稱:山細鱗魚、江細鱗魚(東北),閭魚、閭花魚、金板魚、花魚(陝西),梅花魚(甘肅),小紅魚(新疆)。英文名:lenok。
  因鱗細小而得名。體長,側扁,頭稍尖,吻鈍。口小,橫裂,亞下位;上頜骨明顯、遊離,嚮後伸達眼中央下方。上下頜、犁骨、齶骨、舌上均有嚮內傾斜的齒。眼大,鱗細小,脂鰭小。幽門盲囊63-91個,背部黑褐色,體側紅褐色,分佈着不規則的黑色斑點。幼魚有數條垂直暗紋。腹部銀白色。體色因棲息水域不同而異。終年棲息於山澗溪流裏的群體,體背部呈緑褐色,體側較黑,腹部白,背鰭、臀鰭、脂鰭有黑點,外緣黑色;胸鰭、腹鰭桔紅色有黑斑。個體較小,體長在350毫米以下,漁民稱其為“山細鱗”。鼕季洄遊到大江越鼕的細鱗魚,個體大,背部黑緑,體側黃褐,有黑斑點,腹部黑;背鰭前角黑;胸鰭、腹鰭緑褐;尾鰭有細長黑點,邊色黑;較前者鮮豔,俗稱“江細鱗”。生殖季節成魚色暗,背鰭前部鰭條變黑,體側出現隱約紅色斑。在不同年齡大小和不同棲息環境中,其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老齡魚較幼齡魚體色深。
  細鱗鮭為冷水性魚類,多棲息於水溫較低、水質清澈的流水中,鼕季在支流的深汀或大江中越鼕,幼魚鑽入石縫或亂石堆裏越鼕。初春,江河解凍時,由河川中遊溯河嚮上遊進行産卵洄遊。秋季結冰前(8月以後)則從上遊溪流順水嚮大江或河川遷移。性成熟時間為3-5鼕齡,體長約420毫米左右。産卵為4月中旬至6月,水溫為4-12℃,産卵在水質清澈、水流較緩的砂礫底質的江段或哨口的下端。親魚繁殖後大量死亡,尤其以雄魚為多。仔魚喜歡潛伏在砂礫空隙之間,不常遊動,通常以小魚、水生昆蟲、岸邊生活的小動物以及植物為食。極貪食,其胃內食物可占本身體重的10%左右,更能捕食為自身身體長二分之一大小的魚類。每天食欲最旺的時間是早晨和傍晚,其它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蔭蔽的水底。産卵後的食欲特別旺盛。
  在我國分佈於黑竜江至遼河的支流渾河上遊,河北及內蒙古潮白河與灤河上遊,黃河的渭河上遊及其支流和長江的漢水北側支流湑子河、子午河的上遊。國外見於俄羅斯東部、朝鮮、蒙古部分地區的河流中。
  在黑竜江流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魚類。肉肥美,含脂量高(3.8-7.7%),體大,一般重1公斤,最大個體可達8公斤。此外,卵也相當名貴。
英文解釋
  1. lat.:  brachymystax lenok
包含詞
秦嶺細鱗鮭張傢川馬鹿秦嶺細鱗鮭馴養繁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