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表现生命现象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光学显微镜下,通常分为细胞 膜、细胞 核和细胞 质三部分。植物的细胞 膜外另有一层细胞 壁。细胞 有各种形状,如卵圆形、椭圆形、柱形、梭形和树枝形等。 ◎ 细胞 xìbāo 微小的通常是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由半透膜与外界分开的原生质团 现又可比喻事物的基本构成部分 生物学名词。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体形极微,在显微镜下始能窥见。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 核与细胞 质构成,表面有薄膜。动植物细胞 结构大致相同。植物细胞 质膜外有细胞 壁,细胞 壁中常有质体,动物细胞 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 中则无。细胞 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细胞 并没有统一的定义,近年来比较普遍的提法是:细胞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 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 中才能体现。一般来说,细菌等绝大部分微生物以及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 组成,即单细胞 生物;高等植物与高等动物则是多细胞 生物。细胞 可分为两类: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但也有人提出应分为三类,即把原属於原核细胞 的古核细胞 独立出来作为与之并列的一类。研究细胞 的学科称为细胞 生物学。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细胞 为鸵鸟的卵子。 (1)细胞 中常见的化学元素
细胞 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析人体细胞 的元素组成可发现有如下规律:
组成人体细胞 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 鲜重的百分比)
O 65%
C 18%
H 10%
N 3%
P 1.4%
S 0.3%
其他元素 少于3%
(占细胞 干重的百分比)
C 55.99%
O 14.62%
N 9.33%
H 7.46%
Ca 4.67%
S 0.78%
P 3.11%
K 1.09%
Mg 0.16%
①组成细胞 的最基本的元素是C。在人体细胞 干重中C的含量达到55.99%
②组成细胞 的基本元素有4种:C、H、O、N。在细胞 中这四种元素的含量,占组成细胞 元素总量的90%左右。
③组成细胞 的主要元素有6种:C、H、O、N、P、S。这6种元素占细胞 总量的97%。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在组成生命的元素中,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①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有C、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有Fe、Mn、Zn、Cu、B、Cl、Mo等。
(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①是组成原生质的成分,如C、H、O、N、P、S等,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②是多种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蛋白质、糖类、核酸、脂肪等。
③也有一些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B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因此B与植物的生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缺B常导致植物“花而不实” 细胞 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这些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在生物体体内有一定的生理作用,但是单一的某种元素不可能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功能。这些元素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成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其他的物质相互作用才能体现出相应的生理功能。组成细胞 的化合物大体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将这些化合物总结如下:
水:占85%--90%
无机化合 无机盐:占1%--1.5%
组成细胞 的化合物
蛋白质:占7%--10%
有机化合物 脂质:占1%--2%
糖类和核酸:占1%--1.5%
在组成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但是在细胞 的在细胞 的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占干重的50%以上。 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 构成。自然界中既有单细胞 生物,也有多细胞 生物。细胞 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 是生物界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细胞 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 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细胞 生物学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尖端学科,是生物、农学、医学、畜牧、水产和许多生物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50年代以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大都授予了从事细胞 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
定义概要
细胞 :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除病毒外)都由细胞 构成,细胞 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 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 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细胞 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 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没有细胞 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病毒必须寄居在活体内)
★除病毒以外,其他生物都是细胞 构成的
生物七大基本特征 1,有严整结构 2,有新陈代谢 3,生长现象 4,应激性 5,生殖和发育 6,遗传变异 7,适应一定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所有的细胞 表面均有由磷脂双分子层与镶嵌蛋白质及糖被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 膜。
2、所有的细胞 都含有两种核酸:即DNA与RNA。
3、作为遗传信息复制与转录的载体。
4、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毫无例外地存在于一切细胞 内。
5、所有细胞 的增殖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
6、细胞 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即细胞 膜。
7、细胞 都具有遗传物质,即DNA。
8、细胞 都具有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在细胞 遗传信息流的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9、能进行自我增殖和遗传
10、新陈代谢
11、细胞 都具有运动性,包括细胞 自身的运动和细胞 内部的物质运动
注:病毒不含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细胞 ,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分为下列四个部分
显微镜下的细胞 1.细胞 壁
位于植物细胞 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它主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的,孔隙较大,物质分子可以自由透过。细胞 壁对细胞 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2.细胞 膜
细胞 壁的内侧紧贴着一层极薄的膜,叫做细胞 膜。这层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双层分子组成的薄膜,水和氧气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而某些离子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它除了起着保护细胞 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的作用:既不让有用物质任意地渗出细胞 ,也不让有害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 。
细胞 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分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知道细胞 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脂类分子构成。在细胞 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细胞 膜的基本骨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和内侧,有许多球形的蛋白质分子,它们以不同深度镶嵌在磷脂分子层中,或者覆盖在磷脂分子层的表面。这些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可以说,细胞 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 膜的这种结构特点,对于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 膜的基本结构:(1)脂双层:磷脂、胆固醇、糖脂,每个动物细胞 质膜上约有109个脂分子,即每平方微米的质膜上约有5x106个脂分子。(2)膜蛋白,分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两种。内在蛋白以疏水的部分直接与磷脂的疏水部分共价结合,两端带有极性,贯穿膜的内外;外在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在固有蛋白的外端上,或结合在磷脂分子的亲水头上。如载体、特异受体、酶、表面抗原。(3)膜糖和糖衣:糖蛋白、糖脂
细胞 膜的特性:(1)结构特性:以凝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流动性;(2)功能特性:载体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细胞 内生命活动的丰富程度——选择透过性。
3.细胞 质
细胞 膜包着的黏稠透明的物质,叫做细胞 质。在细胞 质中还可看到一些带折光性的颗粒,这些颗粒多数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类似生物体的各种器官,因此叫做细胞 器。例如,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中,能看到许多绿色的颗粒,这就是一种细胞 器,叫做叶绿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在细胞 质中,往往还能看到一个或几个液泡,其中充满着液体,叫做细胞 液。在成熟的植物细胞 中,液泡合并为一个中央大液泡,其体积占去整个细胞 的大半。
细胞 质不是凝固静止的,而是缓缓地运动着的。在只具有一个中央液泡的细胞 内,细胞 质往往围绕液泡循环流动,这样便促进了细胞 内物质的转运,也加强了细胞 器之间的相互联系。细胞 质运动是一种消耗能量的生命现象。细胞 的生命活动越旺盛,细胞 质流动越快,反之,则越慢。细胞 死亡后,其细胞 质的流动也就停止了。
除叶绿体外,植物细胞 中还有一些细胞 器,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执行着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细胞 的生命活动。这些细胞 器的结构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 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①线粒体
线粒体(mitochondrium)线粒体是一些线状、小杆状或颗粒状的结构。在活细胞 中可用占纳司绿(Janus green)染成蓝绿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表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内膜向内形成一些隔,称为线粒体嵴(cristae)。在线粒体内有丰富的酶系统。线粒体是细胞 呼吸的中心,它是生物有机体借氧化作用产生能量的一个主要机构,它能将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氧化产生能量,储存在ATP(三磷酸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上,供给细胞 其他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说线粒体是细胞 的“动力工厂”。根据对线粒体机能的了解,近些年来试验用“线粒体互补法”进行育种工作,即将两个亲本的线粒体从细胞 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混合,如果测出混合后呼吸率比两亲本的都高,证明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强,应用这种育种方法,能增强育种工作的预见性,缩短育种年限
②叶绿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 中重要的细胞 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基粒(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有DNA。
③内质网
内质网是细胞 质中由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广泛的分布在细胞 质基质内。它与细胞 膜及核膜相通连,对细胞 内蛋白质及脂质等物质的合成和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内质网有两种:一种是表面光滑的是滑面内质网,主要与脂质的合成有关;另一种是上面附着许多小颗粒状的,是粗面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内质网增大了细胞 内的膜面积,膜上附着着许多酶,为细胞 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 和动物细胞 中。一般认为,细胞 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 分泌物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 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 壁的形成有关(赤道板周围有特别多的高尔基体,以便合成纤维素及果胶)。
⑤核糖体
核糖体是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膜的外表面(供给膜上及膜外蛋白质),有些游离在细胞 质基质中(供给膜内蛋白质,不经过高尔基体,直接在细胞 质基质内的酶的作用下形成空间构形),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基地。
⑥中心体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 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中,因为它的位置靠近细胞 核,所以叫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的物质组成。 动物细胞 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密切关系。.中心粒(centriole)这种细胞 器的位置是固定的,具有极性的结构。在间期细胞 中,经固定、染色后所显示的中心粒仅仅是1或2个小颗粒。而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中心粒是一个柱状体,长度约为0.3μm~0.5μm,直径约为0.15μm,它是由9组小管状的亚单位组成的,每个亚单位一般由3个微管构成。这些管的排列方向与柱状体的纵轴平行。中心粒通常是成对存在,2个中心粒的位置常成直角。中心粒在有丝分裂时有重要作用
⑦液泡
液泡是植物细胞 中的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细胞 中的液泡很大,可占整个细胞 体积的90%。液泡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 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达到很高的浓度。因此,它对细胞 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 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的状态。动物细胞 也同样有小液泡。
⑧溶酶体
溶酶体是细胞 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 器。其内含有很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物质。 在细胞 质内除上述结构外,还有微丝(microfilament)和微管(microtubule)等结构,它们的主要机能不只是对细胞 起骨架支持作用,以维持细胞 的形状,如在红血细胞 微管成束平行排列于盘形细胞 的周缘,又如上皮细胞 微绒毛中的微丝;它们也参加细胞 的运动,如有丝分裂的纺锤丝,以及纤毛、鞭毛的微管。此外,细胞 质内还有各种内含物,如糖原、脂类、结晶、色素等。
4.细胞 核
细胞 质里含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 核,是由更加黏稠的物质构成的。细胞 核通常位于细胞 的中央,成熟的植物细胞 的细胞 核,往往被中央液泡推挤到细胞 的边缘。细胞 核中有一种物质,易被洋红、苏木精、甲基绿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质。生物体用于传种接代的物质即遗传物质,就在染色质上。当细胞 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质就变化成染色体。
多数细胞 只有一个细胞 核,有些细胞 含有两个或多个细胞 核,如肌细胞 、肝细胞 等。细胞 核可分为核膜、染色质、核液和核仁四部分。核膜与内质网相通连,染色质位于核膜与核仁之间。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一种有机物大分子,又叫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中,使得后代细胞 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还有RNA,RNA是DNA在复制时形成的单链,它传递信息,控制合成蛋白质,其中有转移核糖核酸(tRNA)、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 细胞 核的机能是保存遗传物质,控制生化合成和细胞 代谢,决定细胞 或机体的性状表现,把遗传物质从细胞 (或个体)一代一代传下去。但细胞 核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和细胞 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表现出细胞 统一的生命过程。细胞 核控制细胞 质;细胞 质对细胞 的分化、发育和遗传也有重要的作用。
动物细胞 与植物细胞 比较
动物细胞 与植物细胞 相比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动物细胞 也具有细胞 膜、细胞 质、细胞 核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 与植物细胞 又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如动物细胞 的最外面是细胞 膜,没有细胞 壁;动物细胞 的细胞 质中不含叶绿体,也不形成中央液泡。
总之,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细胞 骨架
细胞 骨架是指真核细胞 中蛋白纤维的网络结构。
细胞 骨架由位于细胞 质中的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构成。微丝确定细胞 表面特征,使细胞 能够运动和收缩。微管确定膜性细胞 器的位置和作为膜泡运输的轨道。中间纤维使细胞 具有张力和抗剪切力。
细胞 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 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 内部结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在细胞 分裂中细胞 骨架牵引染色体分离;在细胞 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 器可沿着细胞 骨架定向运转。
细胞 骨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被发现。主要因为早期电镜制样采用低温(0-4℃)固定,而细胞 骨架会在低温下解聚。知道采用戊二醛常温固定,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细胞 骨架的客观存在。
注:有部分教材把细胞 核作为细胞 器之一。 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细胞 繁殖新生,更换衰老死亡的细胞 ,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及损伤后的修补。细胞 的繁殖是通过细胞 的分裂来实现的。
分裂的方式可分为两种
一、间接分裂(有丝分裂)
可分为四个阶段:
1、前期; 是细胞 分裂的开始。细胞 外形一般变圆,中心体的中心粒分离,并向细胞 的两极移动。四周出现发射状细丝。核膨大、脱氧核糖酸增多,
核染色加深,不规则的染色质形成丝状染色体,并缩短变粗。核仁及核膜消失,核质与细胞 质混合。
2、中期; 两个中心体接近两极,它们之间有丝相连,呈纺锤形,叫纺锤体。染色体移到细胞 中央赤道部。,呈星芒状排列;后来染色体纵裂为二。
3、后期;已经纵裂的染色体分为两组,由赤道部向两极的中心体方向移动,细胞 器亦随之均等分配。趋向两极,细胞 体在赤道部开始收缩变窄。
4、末期;染色体移动到两极的中心体附近,重新聚到一起,转变为染色质丝,核膜、核仁、又重新出现。细胞 体在赤道部愈益狭窄
二、直接分裂(无丝分裂)
【概念】直接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 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血细胞 中看到了。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 核和细胞 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叫做直接分裂。又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出现,所以叫做无丝分裂
【过程】直接分裂的早期,球形的细胞 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 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最后,细胞 核分裂,这时细胞 质也随着分裂,并且在滑面型内质网的参与下形成细胞 膜。在直接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但是,这并不说明染色质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 要增大。当细胞 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 核就发生分裂,核中的遗传物质就分配到子细胞 中去。至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如何分配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不同观点】关于直接分裂的问题,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直接分裂不是正常细胞 的增殖方式,而是一种异常分裂现象;另一些人则主张直接分裂是正常细胞 的增殖方式之一,主要见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如肝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上腺皮质细胞 等。
(三)减数分裂这种细胞 分裂形式是随着配子生殖而出现的,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都有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正常的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在于减数分裂时进行2次连续的核分裂,细胞 分裂了2次,其中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每类生物是固定的,但在不同生物类群之间可以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合子减数分裂或称始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发生在受精卵开始卵裂时,结果形成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目的有机体。这种减数分裂形式只见于很少数的低等生物。二是孢子减数分裂或称中间减数分裂,发生在孢子形成时,即在孢子体和配子体世代之间。这是高等植物的特征。三是配子减数分裂或称终端减数分裂,是一般动物的特征,包括所有后生动物、人和一些原生动物。这种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时,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成熟期的最后2次分裂,结果形成精子和卵。
在成熟期的2次细胞 分裂中,是在初级精母细胞 (2n)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到次级精母细胞 (n)时,染色体减少了一半,后者再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4个精细胞 (n),这些精细胞 通过分化过程转变成精子(n)。在雌体中这些相应的阶段是初级卵母细胞 (2n)、次级卵母细胞 (n)和卵(n)。所不同的在于每个初级卵母细胞 不是产生4个有功能的配子,而只产生一个成熟卵和另外3个不孕的极体。这种不平均的分裂使卵细胞 有足够的营养以供将来发育的需要,而极体则失去受精发育能力,所以卵的数量不如精子多(图1—10)。
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是很复杂的,它包括2次细胞 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一般把这个前期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这前期Ⅰ(表示第一次分裂前期)之后是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经过减数分裂间期(很短或看不出来),进入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也有的不经过间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 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一般说来,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是姊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减少,是等数分裂。但严格说来,这样说是笼统的。如果从遗传上来分析,并不如此简单,因为它涉及到染色体的交换、重组等。
减数分裂对维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物质的分配、重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生物的进化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细胞 的生命活动细胞 的生命活动包括:
1,细胞 生长
结果:使细胞 逐渐变大。
2,细胞 分裂
结果:使细胞 数量增多。
3,细胞 分化
结果: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 群(组织)。 组成细胞 的基本元素是:O、C、H、N、Si、K、Ca、P、Mg,其中O、C、H、N四种元素占90%以上。细胞 化学物质可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无机物中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约占细胞 物质总含量的75%—80%。
一、水与无机盐
(一)水是原生质最基本的物质
细胞 水在细胞 中不仅含量最大,而且由于它具有一些特有的物理化学属性,使其在生命起源和形成细胞 有序结构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水在细胞 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游离水,约占95%;另一种是结合水,通过氢键或其他键同蛋白质结合,约占4%~5%。随着细胞 的生长和衰老,细胞 的含水量逐渐下降,但是活细胞 的含水量不会低于75%。
水在细胞 中的主要作用是,溶解无机物、调节温度、参加酶反应、参与物质代谢和形成细胞 有序结构。水之所以具有这么多的重要功能是和水的特有属性分不开的。
1.水分子是偶极子
从化学结构上看,水分子似乎很简单,仅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H2O)。然而水分子中的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一侧显正电性,另一侧显负电性,从而表现出电极性,是一个典型的偶极子(图3-31)。正由于水分子具有这一特性,它既可以同蛋白质中的正电荷结合,也可以同负电荷结合。蛋白质中每一个氨基酸平均可结合2.6个水分子。
由于水分子具有极性,产生静电作用,因而它是一些离子物质(如无机盐)的良好溶剂。
2.水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由于水分子是偶极子,因而在水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与其他极性分子间可建立弱作用力的氢键。在水中每一氧原子可与另两个水分子的氢原子形成两个氢键。氢键作用力很弱,因此分子间的氢键经常处于断开和重建的过程中。
3.水分子可解离为离子
水分子可解离为氢氧离子(OH-)和氢离子(H+)。在标准状况下总有少量水分子解离为离子,大约有107mol/L水分子解离,相当于每109个水分子中就有2个解离。但是水分子的电解并不稳定,总是处于分子与离子相互转化的动态平衡之中。
(二)无机盐
细胞 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少,约占细胞 总重的1%。盐在细胞 中解离为离子,离子的浓度除了具有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外,还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阴离子有Cl—、PO4—和HCO3—,其中磷酸根离子在细胞 代谢活动中最为重要:①在各类细胞 的能量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②是核苷酸、磷脂、磷蛋白和磷酸化糖的组成成分;③调节酸碱平衡,对血液和组织液pH起缓冲作用。
主要的阳离子有:Na+、K+、Ca2+、Mg2+、Fe2+、Fe3+、Mn2+、Cu2+、Co2+、Mo2+。
二、细胞 的有机分子
细胞 中有机物达几千种之多,约占细胞 干重的90%以上,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机物中主要由四大类分子所组成,即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这些分子约占细胞 干重的90%以上。
(一)蛋白质
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大分子,几乎各种生命活动无不与蛋白质的存在有关。蛋白质不仅是细胞 的主要结构成分,而且更重要的是,生物专有的催化剂——酶是蛋白质,因此细胞 的代谢活动离不开蛋白质。一个细胞 中约含有104种蛋白质,分子的数量达1011个。
(二)核酸
核酸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分子,所有生物均含有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单体聚合而成的大分子。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DNA。当温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时,DNA双链即解离为单链,称为变性(denaturation)或熔解(melting),这一温度称为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碱基组成不同的DNA,熔解温度不一样,含G—C对(3条氢键)多的DNA,Tm高;含A—T对(2条氢键)多的,Tm低。当温度下降到一定温度以下,变性DNA的互补单链又可通过在配对碱基间形成氢键,恢复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复性(renaturation)或退火(annealing)。
DNA有三种主要构象
B-DNA:为Watson&Click提出的右手螺旋模型,每圈螺旋10个碱基,螺旋扭角为36度,螺距34A,每个碱基对的螺旋上升值为3.4A,碱基倾角为-2度。
A-DNA:为右手螺旋,每圈螺旋10.9个碱基,螺旋扭角为33度,螺距32A,每个碱基对的螺旋上升值为2.9A,碱基倾角为13度。
Z-DNA:为左手螺旋,每圈螺旋12个碱基,螺旋扭角为-51度(G—C)和-9度(C—G),螺距46A,每个碱基对的螺旋上升值为3.5A(G—C)和4.1A(C—G),碱基倾角为9度。
(三)糖类
细胞 中的糖类既有单糖,也有多糖。细胞 中的单糖是作为能源以及与糖有关的化合物的原料存在。重要的单糖为五碳糖(戊糖)和六碳糖(己糖),其中最主要的五碳糖为核糖,最重要的六碳糖为葡萄糖。葡萄糖不仅是能量代谢的关键单糖,而且是构成多糖的主要单体。
多糖在细胞 结构成分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细胞 中的多糖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营养储备多糖;另一类是结构多糖。作为食物储备的多糖主要有两种,在植物细胞 中为淀粉(starch),在动物细胞 中为糖元(glycogen)。在真核细胞 中结构多糖主要有纤维素(cellulose)和几丁质(chitin)。
(四)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酸、中性脂肪、类固醇、蜡、磷酸甘油酯、鞘脂、糖脂、类胡萝卜素等。脂类化合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1、中性脂肪(neutral fat)
①甘油酯:它是脂肪酸的羧基同甘油的羟基结合形成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甘油酯是动物和植物体内脂肪的主要贮存形式。当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或脂类过剩时,即可转变成甘油酯贮存起来。甘油酯为能源物质,氧化时可比糖或蛋白质释放出高两倍的能量。营养缺乏时,就要动用甘油酯提供能量。
②蜡:脂肪酸同长链脂肪族一元醇或固醇酯化形成蜡(如蜂蜡)。蜡的碳氢链很长,熔点要高于甘油酯。细胞 中不含蜡质,但有的细胞 可分泌蜡质。如:植物表皮细胞 分泌的蜡膜;同翅目昆虫的蜡腺、如高等动物外耳道的耵聍腺。
2、磷脂
磷脂对细胞 的结构和代谢至关重要,它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也是许多代谢途径的参与者。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大类。
3、糖脂
糖脂也是构成细胞 膜的成分,与细胞 的识别和表面抗原性有关。
4、萜类和类固醇类
这两类化合物都是异戊二烯(isoptene)的衍生物,都不含脂肪酸。
生物中主要的萜类化合物有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E、K等。还有一种多萜醇磷酸酯,它是细胞 质中糖基转移酶的载体。
类固醇类(steroids)化合物又称甾类化合物,其中胆固醇是构成膜的成分。另一些甾类化合物是激素类,如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肾上腺激素等。
三、酶与生物催化剂
(一)酶
细胞 酶是蛋白质性的催化剂,主要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增加了反应物分子越过活化能屏障和完成反应的概率。酶的作用机制是,在反应中酶与底物暂时结合,形成了酶——底物活化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对活化能的需求量低,因而在单位时间内复合物分子越过活化能屏障的数量就比单纯分子要多。反应完成后,酶分子迅即从酶——底物复合物中解脱出来。
酶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效催化能力、高度特异性和可调性;要求适宜的pH和温度;只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对正负反应的均具有催化能力,实质上是能加速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
某些酶需要有一种非蛋白质性的辅因子(cofactor)结合才能具有活性。辅因子可以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分子,也可以是一种金属离子,或者二者兼有。完全的蛋白质——辅因子复合物称为全酶(holoenzyme)。全酶去掉辅因子,剩下的蛋白质部分称为脱辅基酶蛋白(apoenzyme)。
(二)RNA催化剂
T.Cech 1982发现四膜虫(Tetrahymena)rRNA的前体物能在没有任何蛋白质参与下进行自我加工,产生成熟的rRNA产物。这种加工方式称为自我剪接(self splicing)。后来又发现,这种剪下来的RNA内含子序列像酶一样,也具有催化活性。此RNA序列长约400个核苷酸,可褶叠成表面复杂的结构。它也能与另一RNA分子结合,将其在一定位点切割开,因而将这种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序列称为核酶Ribozyme。后来陆续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RNA不只存在于四膜虫,而是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生物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核糖体的肽基转移酶,过去一直认为催化肽链合成的是核糖体中蛋白质的作用,但事实上具有肽基转移酶活性和催化形成肽键的成分是RNA,而不是蛋白质,核糖体中的蛋白质只起支架作用。 细胞 学是研究细胞 结构和功能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细胞 是组成有机体的形态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自身又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所以关于细胞 结构的研究不仅要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而且要进一步搞清每个部分的组成。相应地,关于功能不仅要知道细胞 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而且要了解各个部分在功能上的相互关系。
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和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 为基础表达的。因此,不论对有机体的遗传、发育以及生理机能的了解,还是对于作为医疗基础的病理学、药理学等以及农业的育种等,细胞 学都至关重要。 真核细胞 eukaryotic cell 指含有真核(被核膜包围的核)的细胞 。其染色体数在一个以上,能进行有丝分裂。还能进行原生质流动和变形运动。而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则分别由叶绿体和线粒体进行。除细菌和蓝藻植物的细胞 以外,所有的动物细胞 以及植物细胞 都属于真核细胞 。由真核细胞 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在真核细胞 的核中,DNA与组蛋白等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结构,在核内可看到核仁。在细胞 质内膜系统很发达,存在着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细胞 器,分别行使特异的功能。
真核生物包括我们熟悉的动植物以及微小的原生动物、单细胞 海藻、真菌、苔藓等。真核细胞 具有一个或多个由双膜包裹的细胞 核,遗传物质包含于核中,并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染色体由少量的组蛋白及某些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的碱性蛋白质构成。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繁殖,并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细胞 (prokaryotic cell)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称为拟核(nucleoid)。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环的直径约为2.5nm,周长约几十纳米。大多数原核生物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原核细胞 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均为单细胞 生物。
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 。这类细胞 主要特征是没有明显可见的细胞 核, 同时也没有核膜和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
原核细胞 procaryotic/prokaryotic cell 指没有核膜且不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细胞 。这种细胞 不发生原生质流动,观察不到变形虫样运动。鞭毛(flagellum)呈单一的结构。光合作用、氧化磷酸化在细胞 膜进行,没有叶绿体(chloroplast)、线粒体(mitochondrion)等细胞 器(organelles)的分化,只有核糖体。由这种细胞 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它包括所有的细菌和蓝藻类。即构成细菌和蓝藻等低等生物体的细胞 。它没有真正的细胞 核(nucleus),只有原核或拟核,所含的一个基因带(或染色体),是环状双股单一顺序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circular DNA),没有组蛋白(histone)与之结合无核仁(nucleolus),缺乏核膜(nuclear envelope)。外层原生质中有70 S核糖体与中间体,缺乏高尔基体(Golgi)、内质网(E.R.)、线粒体和中心体(centrosomes)等。转录和转译(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同时进行,四周质膜内含有呼吸酶。无有丝分裂(mitosis)和减数分裂(meiosis),脱氧核糖核酸(DNA)复制后,细胞 随即分裂为二。 古核细胞 也称古细菌(archaebacteria):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 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 也不同于真核细胞 的特征,如:细胞 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 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极端嗜热菌(themophiles):能生长在90℃以上的高温环境。如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现的古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0℃,80℃以下即失活,德国的斯梯特(K. Stetter)研究组在意大利海底发现的一族古细菌,能生活在110℃以上高温中,最适生长温度为98℃,降至84℃即停止生长;美国的J. A. Baross发现一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嗜热菌的营养范围很广,多为异养菌,其中许多能将硫氧化以取得能量。
极端嗜盐菌(extremehalophiles):生活在高盐度环境中,盐度可达25%,如死海和盐湖中。
极端嗜酸菌(acidophiles):能生活在pH值1以下的环境中,往往也是嗜高温菌,生活在火山地区的酸性热水中,能氧化硫,硫酸作为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极端嗜碱菌(alkaliphiles):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值可达11.5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metn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
CO2+4H2→CH4+2H2O+能量
由于古细菌所栖息的环境和地球发生的早期有相似之处,如:高温、缺氧,而且由于古细菌在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性,它们可能代表最古老的细菌。它们保持了古老的形态,很早就和其它细菌分手了。所以人们提出将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分出,成为与原核生物[即真细菌(eubacteria)]、真核生物并列的一类。 绝大多数细胞 都非常微小,超出人的视力极限,观察细胞 必须用显微镜。
1677年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的“精虫”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细胞 。
1665年罗伯特·胡克提出细胞 在观察软木塞的切片时看到软木中含有一个个小室而以之命名的。其实这些小室并不是活的结构,而是细胞 壁所构成的空隙,但细胞 这个名词就此被沿用下来。
1827年贝尔发现哺乳类动物的卵子,才开始对细胞 本身进行认真的观察。
对于研究细胞 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是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1838年施莱登描述了细胞 是在一种粘液状的母质中,经过一种像是结晶样的过程产生的,并且把植物看作细胞 的共同体。在他的启发下施万坚信动、植物都是由细胞 构成的,并指出二者在结构和生长中的一致性,
1867年德国植物学家霍夫迈斯特和1873年的施奈德分别对植物和动物比较详细地叙述了间接分裂;德国细胞 学家弗勒明1882年在发现了染色体的纵分裂之后提出了有丝分裂这一名称以代替间接分裂,霍伊泽尔描述了在间接分裂时的染色体分布;在他之后,施特拉斯布格把有丝分裂划分为直到现在还通用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他和其他学者还在植物中观察到减数分裂,经过进一步研究终于区别出单倍体和双倍体染色体数目。
与此同时,捷克动物生理学家浦肯野提出原生质的概念;德国动物学家西博尔德断定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 的。德国病理学家菲尔肖在研究结缔组织的基础上提出“一切细胞 来自细胞 ”的名言,并且创立了细胞 病理学。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关于细胞 结构尤其是细胞 核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
1875年德国植物学家施特拉斯布格首先叙述了植物细胞 中的着色物体,而且断定同种植物各自有一定数目的着色物体;1880年巴拉涅茨基描述了着色物体的螺旋状结构,翌年普菲茨纳发现了染色粒,
1888年瓦尔代尔才把核中的着色物体正式命名为染色体。
1891年德国学者亨金在昆虫的精细胞 中观察到 X染色体,
1902年史蒂文斯、威尔逊等发观了 Y染色体。
1900年重新发现孟德尔的研究成就后,遗传学研究有力地推动了细胞 学的进展。美国遗传学家和胚胎学家摩尔根研究果蝇的遗传,发现偶尔出现的白眼个体总是雄性;结合已有的、关于性染色体的知识,解释了白眼雄性的出现,开始从细胞 解释遗传现象,遗传因子可能位于染色体上。细胞 学和遗传学联系起来,从遗传学得到定量的和生理的概念,从细胞 学得到定性的、物质的和叙述的概念,逐步产生出细胞 遗传学。
此外,发现了辐射现象、温度能够引起果蝇突变之后,因突变的频率很高更有利于染色体的实验研究。辐射之后引起的各种突变,包括基因的移位、倒位及缺失等都司在染色体中找到依据。利用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并且对其后代进行统计处理可以推算出染色体的基因排列图。广泛开展的性染色体形态的研究,也为雌雄性别的决定找到细胞 学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后,电子显微镜得到广泛使用,标本的包埋、切片一套技术逐渐完善,才有了很大改变。
开始逐渐开展了从生化方面研究细胞 各部分的功能的工作,产生了生化细胞 学。 体内最大的细胞
体内最大的细胞 有各种说法:(1)按细胞 直径而言,要数卵细胞 ,其直径约200微米,即0.2毫米(1微米=1/1000毫米)。(2)以细胞 长度来说,当之为骨骼肌细胞 ,长的可超过4厘米。(3)而以细胞 突出的长度来划分,当之无愧的是神经细胞 (也称神经元)。神经元的轴突长的可达1米以上。故神经元可称之为体内最大的细胞 了。它们的活动受机体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线粒体最多的细胞
人体内线粒体最多的细胞 是肝脏的肝细胞 。每一个肝细胞 内约有2000个线粒体。正常线粒体寿命为一周,线粒体可以通过分裂增生。线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约占65%,其他成分为甘油脂、卵磷脂、脑磷脂和胆固醇等。线粒体内含有多种酶(蛋白质),主要作用是为细胞 功能活动不断提供能量,细胞 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总能量中,大约有95%来自线粒体。肝细胞 是体内生命活动最活跃的细胞 。
溶酶体最多的细胞
溶酶体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 中,不过数目不多,较线粒体为少得多。最多要数巨噬细胞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水解酶。能够消化细胞 内衰老死亡的细胞 器和吞噬进入细胞 内的物质。因巨噬细胞 具有很强吞噬和参与免疫应答作用。故溶酶体最多。
内质网最多的细胞
浆细胞 是含有内质网最多的细胞 。浆细胞 是由B淋巴细胞 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生而来的,是一种不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终末细胞 。
寿命最长的细胞
细胞 是具有生命的机体结构和功能单位。人体所含细胞 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个体的大小,而且细胞 数量几乎每一瞬间都有变化。细胞 是在不断生长繁殖之中,所以存在细胞 寿命长短问题,这种长短,各类细胞 差别也很大,如很多人知道的红细胞 寿命大约120天,而神经细胞 的数量,出生时有多少以后就有多少,不能增加,可见神经细胞 的寿命最长。俗话说:“万两黄金易尽,一线江河永存”,脑细胞 死一个就少一个、衰老便不由人愿了,可见“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是有些道理的。 1 。 人的身体有大约60万亿个细胞 ,每个细胞 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当于银河系中星星数量的一万倍那么多!2. 人体最大的细胞 是女子的卵细胞 ,其直径约为1/180英寸。人体最小的细胞 是男子的精子。175000个精子细胞 才抵得上一个卵细胞 的重量。 细胞 生物学的教科书
1. 翟中和:《细胞 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郑国锠:《细胞 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 鲁润龙 顾月华:《细胞 生物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4. 汪堃仁 薛绍白 柳惠图:《细胞 生物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韩贻仁:《分子细胞 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Arberts,B. et al.: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Garland Science, 4th Edition, 2002
7. Arberts,B. et al.:Essential Cell Bi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Garland Publishing,Inc.New York & London, 1997;
8. Karp,G.: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cepts and Experiments,John & Whley Sons,Inc.,New York, Third Edition,2002
9. Lodish H. et al.Molecular Cell Biology W.H.Freeman and Company, 4th Editioh,1999
10. Kleinsmith L.J. and Kish V.M Principles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2nd Edition, 1995
11. Becker W.M.et al. The World of the Cell, The B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4th Edition, 2000 细胞 的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物体的的各种细胞 ,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为什么会有明显的差异呢?这就和细胞 的分化有关。细胞 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 ,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那些形态的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 群叫做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器官。各种器官协调配合,形成系统。各种器官和系统组成生命体。细胞 的癌变是细胞 的一种不正常的分化方式。每个正常细胞 细胞 核内都有原癌基因。发生癌变的细胞 原本是正常细胞 ,由于受到外界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作用,导致细胞 内原癌基因被激活,激活的原癌基因控制细胞 发生癌变。
癌变的细胞 在细胞 形态、结果、功能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细胞 》 Cell
所属学科 生物学
语言 英语
详细出版信息
出版社 细胞 出版社 (美国)
出版历史 1974年始至今
频率 双周刊
开放获取 文章在出刊12个月后
《细胞 》(Cell)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 》是一分深受关注并具有较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与《自然》和《科学》一样,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其2005年的影响因子为29.431,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
《细胞 》是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 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 新知一:每个人体内本来就都有癌细胞 ,这些癌细胞 除非数量增长到数亿个以上,按一般的标准检验都不会检出。当医生告诉癌症病人说:“治疗后没有癌细胞 了”时,指的是癌细胞 的数量不足以显示而已。
新知二:当人的免疫系统够强时会摧毁癌细胞 ,使其无法增生繁殖而成肿瘤。
新知三:如果人有癌症,表示这人营养失调。原因可能有先天性、环境、食物、生活方式等等。
新知四:改变饮食内容、方式,能增强免疫系统。
新知五:肉类蛋白质不易消化,留在肠道的未消化肉类过多,会腐化产生毒素。
新知六:癌症是肉体与心灵的疾病,积极、正面的精神可以避免癌细胞 生长,生气、不原谅、苦涩造成体内压力及酸性。人应该拥有爱、原谅的精神,放松享受生活。
新知七:抑制癌细胞 的营养需求,有利于抑制癌症。
●减少糖的摄入。因为糖是癌细胞 最好的养分。而且,最好以天然代替品,例如少量蜂蜜代替糖。
●癌细胞 喜欢酸性环境。新鲜蔬菜与果汁、全谷、坚果及少量水果,可制造碱性环境。每天尽量饮用新鲜蔬果汁。
●避开咖啡、巧克力,可饮用绿茶。
细胞 膜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静息电位是指细胞 膜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采用细胞 内电位记录地方法所记录到的电位是以细胞 外为零电位的膜内电位,绝大多数细胞 的静息电位是稳定的负电位。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安静时细胞 这种数值比较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是静息状态的标志) 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称为超极化;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细胞 发生去极化后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称为复极化。
(2)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当细胞 膜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发生电位变化。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分为上升支和下降支。包括锋电位、去极化、反极化、超射、复极化和后电位。 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发现与显微镜的发明有关。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看到其中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室,就称之为细胞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根据他们自己对植物和动物的观察研究并总结了前人的工作,正式提出细胞 学说,即“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 组成的”。细胞 学说的建立,明确了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统一性。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给予细胞 学说以高度评价并把它与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 通常很小,需用显微镜才能见到,但也有肉眼可见的大型卵细胞 。细胞 的形状因其生长、分化和功能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有卵圆形、柱形、鳞形、梭形、树枝形等。真核细胞 的构造主要可分为细胞 核、细胞 质和细胞 膜三部分。细胞 膜之内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 核和细胞 质统称为原生质。活细胞 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水,约占90%,其余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以及少量无机物质。在细胞 质中有一些称为细胞 器的结构,如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植物细胞 和动物细胞 相比稍有不同,植物细胞 外面有细胞 壁,细胞 质内有叶绿体等质体。细胞 繁殖以分裂方式进行。细胞 作为一个独立生命单位,既有生长繁殖,也有衰老死亡。细胞 衰老是生物有机体衰老的基础。在多细胞 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 常常分化成各种构造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如肌细胞 、红细胞 和神经细胞 等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当细胞 发生癌变时,细胞 便丧失其原来正常的功能,并无休止地分裂,形成肿瘤。
细胞 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人体有炎症时需取血检查白细胞 数目,贫血则检验红细胞 和血红素。人体表面和脏器或体腔所脱落的细胞 形态是诊断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农业上利用植物体细胞 和花粉细胞 培养技术来培育农作物良种,是育种工作的一大革新。70年代以来,细胞 工程的出现使人们可利用动、植物细胞 大规模培养生产干扰素、激素、疫苗等贵重药品以及各种酶制剂、天然色素等产品。细胞 工程在农牧业、食品、化工和医药等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xibao
细胞
cell
细胞 是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基本构造单位和功能单位。一般由细胞 膜、细胞 质和细胞 核组成。细胞 质内包含许多细胞 器,如线粒体、中心体等。细胞 很小,通常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但也有肉眼可见的细胞 ,如大型卵细胞 等。细胞 以分裂法繁殖,而细胞 核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 nk cell nk, natural killer cell nk, delta cell, cellule, beta cell, alpha cell, Nucleus n.: corpuscle, Cell, reverse pinocytosis, B cell B, microscopic unit of living matter, containing a nucleus n. cellule 生物学 医学 细胞工程 经济百科 百科大全 人体 细胞学 生物 自然科学 免疫学 百科辞典 繁殖 分裂 名词解释 科学 生物化学 分子 酶 细胞核 基因 细胞生物学 生物学术语 结构 更多结果...
T细胞 K细胞 G细胞 B细胞 M细胞 L细胞 白细胞 卵细胞 癌细胞 细胞浆 精细胞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血细胞 干细胞 细胞学 红细胞 体细胞 细胞体 尘细胞 细胞壁 细胞系 石细胞 细胞器 肝细胞 浆细胞 刺细胞 细胞株 性细胞 粒细胞 骨细胞 母细胞 微细胞 脓细胞 助细胞 亚细胞 肌细胞 细胞库 雄细胞 杆细胞 髓细胞 细胞的 裸细胞 小细胞 大细胞 领细胞 细胞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