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名词 : 成语 : 语言学术语 : 经济 > 约定俗成
目录
约定俗成 Convention
拼音: yuè dìng sú chéng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解释: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资料来源: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No. 2
  约定:共同制定;俗成:大家都这样,习惯上一直沿用。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No. 3
  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认定的大家在推行简体字的过程中,都比较熟悉约定俗成”的道理。
yuē dìng sú chéng yuē dìng sú chéng
  事物的名称或法则,经人相约遵用,久而久之,为社会所公认或实用
No. 5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荀子·正名》
No. 6
  谓事物的名称,初由人相约命定,习用既久,遂为社会公认。《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於约则谓之不宜。”
No. 7
  泛指因长期习用,为社会所公认而固定下来。 郭沫若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 马南邨 《燕山夜话·“烤”字考》:“近几年来,大家在推行简体字的过程中,都比较熟悉‘约定俗成’的道理。”
No. 8
  约定俗成 ( yuē dìng sú chéng )
  解 释 约定:共同制定;俗成:大家都这样,习惯上一直沿用。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出 处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示 例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 蔚然成风、相沿成习、蔚成风气
  英 文 established by usage <accepted through common practice; convention>
成语词典 Idiom Dictionary
  成语名称
  约定俗成
  汉语拼音
  yuè dìng sú chéng
  成语释义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成语出处
  《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使用例句
  无
英文解释
  1. n.:  established by usage,  accepted through common practice,  Convention
近义词
蔚然成风, 蔚成风气, 相沿成习
包含词
约定俗成的约定俗成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