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稱:紅腹錦雞
中文別名:金雞、錦雞、采雞
拉丁學名:chrysolophus pic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golden pheasant
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鳥綱 aves
目:雞形目galliformes
科:雉科 phasianidae
屬:錦雞屬 chrysolophus |
|
中型陸禽。全長約70(雌)~100(雄)cm。雌、雄異色。雄鳥長約1米,雌鳥長約60釐米。體重約650剋。雄雞上體除上背為濃緑色外,主要是金黃色,下體通紅。頭上具金黃色絲狀羽冠,且披散到後頸。後頸生有橙褐色並鑲有黑色細邊的扇狀羽毛,形如一個美麗的披肩,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尾羽長,超過體軀2倍為羽色黑而密雜以橘黃色點斑。走路時尾羽隨着步伐有節奏地上下顫動。雌鳥上體及尾大都棕褐,而滿雜以黑斑;腹純淡無光。
虹膜-黃色;嘴-緑黃;腳-角質黃色。 聲音:雌鳥春季發出cha-cha的叫聲。其他雌鳥應叫。雄鳥回以gui-gui, gui或 gui-gu, gu, gu或悅耳的短促gu gu gu…聲。飛行時,雄鳥發出快速的zi zi zi…叫聲。
是著名的漂亮觀賞鳥類。 |
|
是中國的特産種類,沒有亞種分化。
主要分佈省份:河南、雲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陝西南部、甘肅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道真大沙河 赤水桫欏 麻陽河 麻陽河 雷公山 習水 佛頂山(石阡) 梵淨山 寶天曼(內鄉) 神農架 神農架 後河 桃源洞 壺瓶山 八大公山 索溪峪 八面山 六盤山(寧夏) 太白山 攀枝花蘇鐵 臥竜 金佛山 大圍山 天目山(浙江) 張傢界 朱傢山 安溪雲山 小溪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都龐嶺 秦嶺 祁連山 伏牛山
以陝西寶雞附近的秦嶺山脈為多,地名“寶雞”即由盛産紅腹錦雞得名。 |
|
棲息於山地常緑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也棲息於林緣灌叢、草叢和矮竹林間,鼕季到農田附近覓食。夜晚棲於樹冠隱蔽處,白天下樹在地上活動。
海拔下限 :800
海拔上限:1600 |
|
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在森林中遊蕩覓食。多集成4—5衹,或10餘衹的小群,鼕季可達20—30衹。極善奔走,但飛翔能力較差。喜有矮樹的山坡及次生的亞熱帶闊葉林及落葉闊葉林。常被馴養。
捕食:用強健的嘴直接啄食或用腳在地表抓扒後在再用嘴啄取。
食物:雜食性,以食植物為主,兼食也吃各種昆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包括草籽、鬍頽子、蕨類、青蒿、野蒜、櫟樹堅果、青崗子、茅慄、苦蕎麥、懸鈎子、雀麥果穗、紅花酢漿果、野豌豆、藥棗、大豆、四季豆、小麥。食物種類已記錄有30多種。 |
|
繁殖期為4—6月,一雄多雌製,通常1衹雄鳥配2—4衹雌鳥。雄鳥占據一塊山地,經常發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鳥前來交配。
求偶炫耀十分好看,當雄鳥嚮雌鳥求愛時,它先嚮雌鳥走過去,一邊低鳴,一邊繞雌鳥轉圈或往返疾奔並察顔觀色,待站立在雌鳥正前方時,雄鳥身上華麗的羽毛都嚮外蓬鬆,彩色的披肩羽蓋住了頭部,很像抖開的折扇。靠近雌鳥的翅膀稍稍壓低,另一側的翅膀翹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斕的羽毛都展現在雌鳥面前,尾巴也隨着傾斜過來,使美麗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顯得十分明亮,雙眼嚮雌鳥脈脈傳情。這時,雌鳥已被雄鳥的絢麗羽毛和一係列炫耀動作搞得眼花繚亂,不時地發出“噝噝”的豔羨聲。
交配後雌鳥獨自在森林中陰蔽處地面做窩産卵,巢的大小為直徑16—23×16—17釐米,深6.5—10釐米,每窩産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顔色為淺黃褐色,大小為39—51.4×30—37.3毫米,卵重23.5—29剋。孵化期22天。雛鳥為早成鳥,一孵化便能自行覓食。
人工繁殖
2001~2003年在鄭州市動物園對籠養紅腹錦雞的繁殖習性與人工孵化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求偶炫耀可見於每年的11月上旬至翌年7月中旬,産卵時間為4月上旬開始,6月中下旬結束,雞群持續産卵時間約57~76天.産卵盛期是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産卵數為7.09枚/雞·年.平均産卵數最多的為2齡雞,達到17.75枚/雞·年,平均卵重29.97±3.35(21.2~44.5),受精率為60.37%,電孵化器孵化,孵化率為93.28%,孵化期為24(22~25)天。
研究表明,紅腹錦雞的人工孵化和育雛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翻蛋次數、晾蛋時間和防疫程序等.結果表明:紅腹錦雞孵化和育雛條件與傢雞相似,蛋過小或過大容易引起死胚。
紅腹錦雞的生活習性及管理基本上和山雞相同,其適應性較廣,能抵抗零下17℃的嚴寒,又能適應35℃以上的高溫。它的食物以嫩樹葉、草根為主,人工飼養衹要供給足夠的飼料、飲水、安靜的環境即可。紅腹錦雞體重0.5-0.75公斤左右。母雞一年齡性成熟,每年4月開始産蛋,到9月份纔陸續停産。一般每衹産蛋量在20枚左右,人工養殖最高可達50多枚。飼養方法采用室內圈養、內室與外室運動場相結合等飼養方法,室內鋪幹木屑或河沙,並放置料桶、飲水器。
飼養場地應選擇地勢高燥、砂質土、排吸水良好、背風嚮陽、寬敞、通風能避免鼕季西北風侵襲的地方建飼養場為好。人工養殖可以到有信譽的養殖場引種或野外搜集幼雛,需人工給溫、室溫要高、育雛箱按面積大小按1-2衹紅外綫燈作熱源、箱內挂1-3支溫度計,1-3日:34度-32度,4-7日:32度-30度,8-12日:30度-28度,13-20日:28度-24度,20日齡後幼雛的恆溫機製已基本建立,可在常溫下生活。不必人工給溫,要註意室內通風和溫度。
飼喂:開食時飲水可用溫涼開水。可用土小雞料用涼開水浸泡35分鐘,撒在報紙上引幼雞吃食,每日5-7次,5-7天後酌情另喂、土黴素、氟哌酸、痢特靈等防治腸道傳染病。 70日齡可以放到飼養場養殖,也可以建天網運動場,地面鋪幹淨的河沙,飼料可以參考土中雞料按傢雞飼養管理為標準、飼養室內應放些樹枝作掩護,以利棲息、撒些青菜、小蟲、稻穀,任其啄食。 |
|
1982—1983年秋季在陝西太白、平利調查,平均密度6.0衹/km2;1988年秋為3.0衹/km2(姚建初,1991)。
1984—1985年春季在四川北川調查,平均密度為6.9衹/km2 (李湘濤,1988)。
1984年秋季在寧夏六盤山調查,平均密度3.6衹/km2(劉酒發,1985)。
歐洲自18世紀已普遍飼養繁殖,現在已成為各地動物園和野生動物養殖場最常見的飼養雉類。國內各動物園均有飼養繁殖記錄,秦嶺佛坪已興建養殖場。
2004年,國傢林業局公佈了《關於促進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將紅腹錦雞列入“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名單內的野生動物,因馴養繁殖技術已經成熟,經過相關程序後,可以合法進入餐館,被擺上餐桌。
緻危因素
(1)因其羽色豔麗,雄鳥皮張可外銷供裝飾用,活鳥供觀賞展出用,每年從各産地捕殺數量相當驚人,例如湖南湘西60年代畜産部門收購紅腹錦雞皮張即達6000—8000張(吳至康,1991)。
(2)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紅腹錦雞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溫中補虛 ,益肝和血, 因此被捕殺。 |
|
國傢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
生效年代: 1989年
cites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年
iucn瀕危等級: 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年
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
生效年代: 2003年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年 |
|
中文名稱:紅腹錦雞
中文別名:金雞、錦雞、別雉(出自《爾雅》)、采雞
拉丁學名:Chrysolophus pictus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英文俗名: Golden Pheasant
分類:鳥綱、雞形目、雉亞科、錦雞屬。
分佈:紅腹錦雞是我國的特産種類,沒有亞種分化,分佈於河南、雲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陝西南部、甘肅、長白山脈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尚需進一步證實。
瀕危信息: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 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級:2級
中國是世界雉科鳥類分佈的中心地帶之一,全球總共約130種雉科鳥類中,中國有55種,而且有相當一部分是中國特産,中國可稱為是雉類王國。紅腹錦雞是中國最著名的雉類之一,它色彩豔麗,姿態嬌貴,歷來被古代帝王們視為雞中珍品。目前紅腹錦雞的“政治地位”不斷提高,在多次重要國際性會議中,屢次履行“代國鳥”的職責,正在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
|
中型陸禽。全長約70(雌)~100(雄)cm。雌、雄異色。雄鳥長約1米,雌鳥長約60釐米。體重約650剋。雄雞上體除上背為濃緑色外,主要是金黃色,下體通紅。頭上具金黃色絲狀羽冠,且披散到後頸。後頸生有橙褐色並鑲有黑色細邊的扇狀羽毛,形如一個美麗的披肩,閃爍着耀眼的光輝。尾羽長,超過體軀 2倍為羽色黑而密雜以橘黃色點斑。走路時尾羽隨着步伐有節奏地上下顫動。雌鳥上體及尾大都棕褐,而滿雜以黑斑;腹純淡無光。
虹膜——黃色;嘴——緑黃;腳——角質黃色。 聲音:雌鳥春季發出cha-cha的叫聲。其他雌鳥應叫。雄鳥回以gui-gui, gui或 gui-gu, gu, gu或悅耳的短促gu gu gu…聲。飛行時,雄鳥發出快速的zi zi zi…叫聲。是著名的漂亮觀賞鳥類。
雄性紅腹錦雞:
雄性紅腹錦雞是色彩最為豔麗的一種雉類,相傳中國現代鳥類學研究的泰鬥鄭作新院士就是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標本館看到紅腹錦雞的標本之後,為其美麗的外表所震驚從而下定决心返回中國從事鳥類學研究。雄性頭頂冠羽金黃色,顯柔和的絲綢光澤,冠羽較長但平順地覆蓋在後頸,並不形成鳳頭結構;頸側和後頸覆蓋着扇形的金紅色羽毛,羽緣籃黑色,在頸部呈嚴密的覆瓦狀排列,形成一條紅底黑紋的“披肩”;頰部、喉部、胸部、腹部覆蓋着鮮紅色的羽毛,羽色均一;上背銅緑色,羽緣藍黑色,嚴密地以覆瓦狀排列;下背、腰及前部的部分尾上覆羽為與頭頂相同的金黃色;但是金黃色的下背卻經常被深藍色的最內側幾枚飛羽和翅上覆羽所覆蓋而不能看到,初級飛羽黑褐色,外側羽岬的羽緣白色;尾羽長,中央尾羽兩枚以黑色為基色具淡黃色色斑,外側尾羽以淡黃色為基色,具較寬的黑色橫紋。
紅腹錦雞雌鳥
紅腹錦雞雌性通體以灰褐色為基調,頭頂、後側頸、上背、腰側、喉部、胸部、上腹部、兩協部均具黑色橫紋,自頭頂至身體後部,基色由灰褐色逐漸過渡到比較深的褐色,頭頂的黑色橫紋甚幼細,眼後具銀灰色耳羽,自頭頂開始至身體後部黑色橫斑逐漸變寬,至飛羽處黑色橫斑基本與褐色部分等寬度;尾羽長而挺括,以土黃色為基色,具黑色-深褐色相間的橫斑。虹膜黃色;喙緑黃;腳黃色。 |
|
該鳥是中國的特産種類,沒有亞種分化。早在200多年前,西方人便把紅腹錦雞引入歐洲飼養。
主要分佈地域:紅腹錦雞為中國特有鳥種,分佈在中國中部和西部的青海西南部地區、甘肅和陝西南部、四川、湖北、雲南、貴州、湖南及廣西等地,本物種分佈的核心區域在甘肅和陝西南部的秦嶺,據傳陝西省寶雞市的名字就得自本物種。
主要分佈省份:河南、雲南東北部、西藏東南部、青海東南部、寧夏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陝西南部、甘肅等地。另外在江西資溪也有報道。
分佈在以下保護區:道真大沙河 赤水桫欏 麻陽河 雷公山 習水 佛頂山(石阡) 梵淨山 寶天曼(內鄉) 神農架 神農架 後河 桃源洞 壺瓶山 八大公山 索溪峪 八面山 六盤山(寧夏) 太白山 攀枝花蘇鐵 臥竜 金佛山 大圍山 天目山(浙江) 張傢界 朱傢山 安溪雲山 小溪
分佈在以下山脈湖泊:都龐嶺 秦嶺 祁連山 伏牛山
以陝西寶雞附近的秦嶺山脈為多,地名“寶雞”即由盛産紅腹錦雞得名。 |
|
繁殖特性:繁殖期為4—6月,一雄多雌製,通常1衹雄鳥配2—4衹雌鳥。雄鳥占據一塊山地,經常發出“察、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鳥前來交配。
求偶炫耀十分好看,當雄鳥嚮雌鳥求愛時,它先嚮雌鳥走過去,一邊低鳴,一邊繞雌鳥轉圈或往返疾奔並察言觀色,待站立在雌鳥正前方時,雄鳥身上華麗的羽毛都嚮外蓬鬆,彩色的披肩羽蓋住了頭部,很像抖開的折扇。靠近雌鳥的翅膀稍稍壓低,另一側的翅膀翹起,翅膀上和背、腰上的五彩斑斕的羽毛都展現在雌鳥面前,尾巴也隨着傾斜過來,使美麗的尾羽和尾上的覆羽顯得十分明亮,雙眼嚮雌鳥脈脈傳情。這時,雌鳥已被雄鳥的絢麗羽毛和一係列炫耀動作搞得眼花繚亂,不時地發出“噝噝”的豔羨聲。
交配後雌鳥獨自在森林中陰蔽處地面做窩産卵,巢的大小為直徑16—23×16—17釐米,深6.5—10釐米,每窩産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顔色為淺黃褐色,大小為39—51.4×30—37.3毫米,卵重23.5—29剋。孵化期22天。雛鳥為早成鳥,一孵化便能自行覓食。
紅腹錦雞4月開始繁殖。發情期的雄性常常為爭奪雌性發生激烈的衝突;發現中意異性的雄鳥會以雌鳥為圓心環繞雌鳥進行復雜的求愛儀式,包括特定路綫的環繞舞蹈、展示美麗羽毛的炫耀行為、扭動身軀的求愛舞蹈等行為,這種表演可以堅持近2個小時時間。據野外調查,紅腹錦雞築巢於人跡罕至隱蔽性好的深山亂草中,據北京動物園的研究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本物種每巢産卵10-15枚,孵化期23-25天雛鳥為早成雛。 |
|
1982—1983年秋季在陝西太白、平利調查,平均密度6.0衹/km2;1988年秋為3.0衹/km2(姚建初,1991)。
1984—1985年春季在四川北川調查,平均密度為6.9衹/km2 (李湘濤,1988)。
1984年秋季在寧夏六盤山調查,平均密度3.6衹/km2(劉酒發,1985)。
歐洲自18世紀已普遍飼養繁殖,現在已成為各地動物園和野生動物養殖場最常見的飼養雉類。國內各動物園均有飼養繁殖記錄。
2004年,國傢林業局公佈了《關於促進野生動植物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將紅腹錦雞列入“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名單內的野生動物,因馴養繁殖技術已經成熟,經過相關程序後,可以合法進入餐館,被擺上餐桌。 |
|
非法捕獵是對本物種的最大威脅。
(1)雄性紅腹錦雞美麗的外表使得它成為偷獵者熱衷的目標,因其羽色豔麗,雄鳥皮張可外銷供裝飾用,活鳥供觀賞展出用,每年從各産地捕殺數量相當驚人,例如湖南湘西60年代畜産部門收購紅腹錦雞皮張即達6000—8000張(吳至康,1991)。人們常將他們製成標本作為裝飾品出售或拔下羽毛製成工藝品出售。
(2)另外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紅腹錦雞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可以有溫中補虛 ,益肝和血的功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對本物種的捕獵。 |
|
2001~2003年在鄭州市動物園對籠養紅腹錦雞的繁殖習性與人工孵化進行研究的結果表明,求偶炫耀可見於每年的11月上旬至翌年7月中旬,産卵時間為4月上旬開始,6月中下旬結束,雞群持續産卵時間約57~76天.産卵盛期是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産卵數為7.09枚/雞·年.平均産卵數最多的為2齡雞,達到17.75枚/雞·年,平均卵重29.97±3.35(21.2~44.5),受精率為60.37%,電孵化器孵化,孵化率為 93.28%,孵化期為24(22~25)天。
研究表明,紅腹錦雞的人工孵化和育雛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翻蛋次數、晾蛋時間和防疫程序等.結果表明:紅腹錦雞孵化和育雛條件與傢雞相似,蛋過小或過大容易引起死胚。
紅腹錦雞的生活習性及管理基本上和山雞相同,其適應性較廣,能抵抗零下17℃的嚴寒,又能適應35℃以上的高溫。它的食物以嫩樹葉、草根為主,人工飼養衹要供給足夠的飼料、飲水、安靜的環境即可。紅腹錦雞體重0.5-0.75公斤左右。母雞一年齡性成熟,每年4月開始産蛋,到9月份纔陸續停産。一般每衹産蛋量在20枚左右,人工養殖最高可達50多枚。飼養方法采用室內圈養、內室與外室運動場相結合等飼養方法,室內鋪幹木屑或河沙,並放置料桶、飲水器。
飼養場地應選擇地勢高燥、砂質土、排吸水良好、背風嚮陽、寬敞、通風能避免鼕季西北風侵襲的地方建飼養場為好。人工養殖可以到有信譽的養殖場引種或野外搜集幼雛,需人工給溫、室溫要高、育雛箱按面積大小按1-2衹紅外綫燈作熱源、箱內挂1-3支溫度計,1-3日:34度-32度,4-7日:32度- 30度,8-12日:30度-28度,13-20日:28度-24度,20日齡後幼雛的恆溫機製已基本建立,可在常溫下生活。不必人工給溫,要註意室內通風和溫度。
飼喂:開食時飲水可用溫涼開水。可用土小雞料用涼開水浸泡35分鐘,撒在報紙上引幼雞吃食,每日5-7次,5-7天後酌情另喂、土黴素、氟哌酸、痢特靈等防治腸道傳染病。 70日齡可以放到飼養場養殖,也可以建天網運動場,地面鋪幹淨的河沙,飼料可以參考土中雞料按傢雞飼養管理為標準、飼養室內應放些樹枝作掩護,以利棲息、撒些青菜、小蟲、稻穀,任其啄食。 |
|
腹錦雞原是馳名世界的觀賞珍禽,俗名金雞。近年剛開始發展養殖。現將其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生物學特性 紅腹錦雞的分佈衹限於我國中部和中西部地區。野生錦雞具有林棲性,生活在海拔數百米至4000米常緑闊葉林或灌木叢竹林內。食物以植物為主。如草籽、蕨類、灌木的嫩芽、花和漿果,喜食野櫻桃、馬耳蕨、懸鈎子等。繁殖期喜食昆蟲的幼蟲,有時也取食農作物。平時單獨或成對活
動,鼕季常10~20衹結群活動,除孵卵和育雛的雌雞外,錦雞夜間均在樹上棲息。
(二)養殖籠捨 籠捨的形式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比較常用的有雙列式和單列式籠捨。單列式籠捨適合中、小規模飼養,雙列式籠捨適合大規模飼養。無論哪種籠捨,其寬度應小於長度,長寬比以5∶1或4∶1為好,這種形式的籠捨使飼養的錦雞有較長的運動距離。養一對錦雞或一雄幾雌錦雞的籠捨以面積8~10平方米,高度2米比較適宜。每間籠捨由棲屋和運動場組成,棲屋面積為1~2平方米,位於籠捨的一端供錦雞夜間棲息及平時躲避風雨之用。籠捨內其餘部分為運動場,是錦雞取食、嬉戲的場所。
(三)繁殖與孵化
1.繁殖。1歲的錦雞已有求偶的行為和繁殖能力,每年4~7月份是繁殖季節。人工繁殖錦雞時,種公雞應選擇2歲左右,羽色豔麗、鳴叫頻頻的個體;母雞1歲後可配種繁殖,應選擇發育正常的個體留作種母雞,一般一隻公雞配 2~3衹母雞。錦雞在繁殖季節裏,每窩産蛋5~9枚後,便自行營巢孵化。每年可産蛋1~2窩,人工飼養條件好則可多産蛋。
2.孵化。錦雞的孵化期為22~24天。孵化可用傢雞代孵或用電熱孵化器孵化。每衹傢雞孵蛋15~20枚,不可太多。將消毒處理的種蛋用幹淨布揩淨,便可入孵。入孵後,5~7天檢查照蛋一次,挑出未受精蛋;第2次照蛋在孵化 14天時進行,以挑出死胚胎的蛋;孵化至21~22天時,可用40℃的溫水浴蛋一次。蛋放入水中,左右擺動的是胚胎發育良好的蛋,死胚胎不會擺動。使用電熱孵化器孵化時,溫度應控製在38℃~38.5℃,濕度保持在65%~70 %,溫、濕度過高過低均對孵化不利。
(四)飼養與管理
1.雛錦雞的養育。育雛室外面應鋪上細沙或鍘短的稻草、稭稈。雛錦雞移入育雛室前,育雛室外和用具均需消毒。育雛
室噴灑0.5%的新潔爾滅溶液,飼具及用具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洗刷。育雛室同時移入多窩雛錦雞時,可將育雛室用紙板分隔為數間,每間放一窩,機孵的雛錦雞與母雞代孵的不可混放,否則,代孵雞能夠認出不是自己孵化的小雞。用電熱孵化器孵出的錦雞幼雛或野外搜集的雛雞,需用人工育雛箱飼養。箱底鋪細沙或短草,並放置食槽和水槽。箱壁裝上1~2支溫度計,頂部安裝小塊玻璃作觀察窗。雛雞1~3日齡時,箱溫32℃;4~7日齡為30℃;8~12日齡為28℃;13~20日齡為25℃;20日齡後,可在正常室溫條件下飼養。雛錦雞的飼料,最初幾天采用熟蛋黃和面包蟲,每日喂食5~6次,每次喂量不宜太多。3日齡後,酌情加喂土黴素5%~10%葡萄糖水溶液,防止感染腸道疾病;7日齡後,可按市售小雞飼料40%、熟蛋黃25%、面包蟲 25%、青緑飼料10%的比例喂給;30~60日齡可按市售小雞飼料50%,熟蛋黃10%、面包蟲10%,花生粉和黃豆粉各5%、青緑飼料20%的比例配製投喂;60日齡後,按青年雞投喂。
2.育成階段錦雞的飼養。60日齡後的錦雞,羽色與成年雌雞相似,僅個體略小,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以及對疾病的抵抗力較雛雞顯著增強,此時應轉入籠捨內飼養。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籠捨養2~3衹為宜。籠捨內可適當增設棲木、水槽和食槽,以保證每衹雞都能吃食和飲水。青年錦雞的飼料以市售雞飼料為主,酌情喂給適量的碎花生米、面包蟲和青飼料。由雛雞飼料轉換為青年雞飼料時,精料應逐步減少。一周歲的雄性錦雞可完全用市售雞飼料喂養。一周歲的雌錦雞已具有繁殖能力,此時最好將公母隔離飼養。90日齡的雄雞羽毛已發生變化,枕部長出翎,很容易與雌鳥區別。
3.種用錦雞的飼養管理。飼養種雞的飼料以市售種雞飼料為主,但在繁殖前期和繁殖期應多給油脂性飼料和動物性食物,如花生、葵花籽、面包蟲、蝗蟲等,要特別註意供給充足的青緑飼料。在繁殖季節籠捨內放置巢箱或在籠捨棲屋設置人工巢窩,每天傍晚檢查産蛋情況,發現蛋要及時取出。 |
|
專傢提議將紅腹錦雞定為國鳥
在2008年03月03日舉行的《中國鳥》郵票首發式上,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副理事長孫悅華透露,作為中國稀有特種鳥類,紅腹錦雞將有望當選為國鳥。“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個國傢和地區確定了自己的國鳥。中國作為世界大國,應盡早確定自己的國鳥。”
鳳凰等不具備候選資格
據瞭解,在所有“國字號”名片的候選對象中,“鳳凰”一直是比較熱門的話題。儘管鳳凰在現實中根本不存在,但在絶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卻是再真實不過的形象,在精神上早就是中國人的國鳥。不過,由於國鳥評選的特殊意義,鳳凰不具備候選資格。“被定為國鳥的,一定是被這個國傢民衆所喜愛的、珍稀的特産鳥類和具有重要意義的鳥類。”孫悅華說,首先這一種鳥必須在現實中存在,其次必須是本國特有鳥類。
“丹頂鶴是候鳥,在日本、朝鮮和俄羅斯等國也有分佈。此外,朱䴉也存在與丹頂鶴同樣的問題,朱䴉的拉丁文學名Nipponianippon就是‘日本’之意。”孫悅華表示,因為學名等問題,丹頂鶴和朱䴉作為中國國鳥去參加國際交流不妥當。
紅腹錦雞俗稱“金雞”
“我國的版圖就像一隻躍然紙上的大公雞,而中國是世界上雉雞類鳥類最豐富的國傢,以雉雞類鳥作為國鳥,與之相應。紅腹錦雞分佈在我國華中、西北、西南的山地森林裏,羽毛絢麗多彩。”孫悅華介紹,紅腹錦雞在我國古代具有“五德”之譽: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
記者瞭解到,紅腹錦雞就是俗稱“金雞報曉”的金雞,屬於國傢二等保護動物。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幕上,各國運動員入場式的引導牌上首次繪製了代表該國傢禽鳥的美麗圖案。由於我國沒有確立國鳥,為此在開幕式前,中國鳥類學會等單位反復討論,最終選擇了紅腹錦雞。
象徵
紅腹錦雞,是四川省省鳥。
紅腹錦雞,1993年被定為甘肅省省鳥紅腹錦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