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投诉电话深圳市旅游投诉电话:0755-82003220
广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20-866811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位于深圳湾畔,是我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树干呈淡红色而得名。这里自然生长植物有海漆、木榄、秋茄等珍稀树种。这里也是国家级的鸟类保护区,是东半球候鸟迁徒的栖息地和中途歇脚点。据统计,这里最多时曾有180种鸟类,其中的20多种属于国际、国内重点保护的珍稀品种。自然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有沼泽、浅水和林木等多种自然景观,在此可观赏到落霞与千鸟齐飞、静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美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被“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列为国际重要保护组成单位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人与生物圈”网络组成单位之一。 |
|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红树林建立的一种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红树林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小苗掉在海水中即使被海浪冲走,也能随波逐流,数月不死,一遇泥沙,数小时后即可生根成长。红树林生态系是世界上最富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之一。在中国的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主要有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南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西合浦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四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
基本概述
位于深圳湾北东岸深圳河口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984年正式创建,1988年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处设置,内设办公室、科研室,下设派出所、管理站,共38名在编工作人员。自然保护宣传和环境意识教育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职能之一。面积368公顷,毗邻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香港米埔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有沼泽、浅水和林木等多种自然景观,在此可观赏到落霞与千鸟齐飞、静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美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被“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列为国际重要保护组成单位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组成单位之一。 地理环境
福田红树林区域位于深圳湾东北部,东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滨生态公园,南达滩涂外海域和深圳河口,北至广深高速公路,紧靠深圳市中心福田区,交通方便。深南大道由东向西横贯福田中心,广深高速公路和滨海大道由东向西从红树林区的边缘经过。沿海岸线长约9公里,平均宽度约0.7公里,地理坐标位东经113°45′,北纬22°32′,总面积为367.64公顷。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一水相隔(最近距离约300米),与深圳特区城市新中心区相距2.2公里。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河口南侧香港米埔红树林共同形成一个半封闭的、且与外海直接相连的沿岸水体,并具河口和海湾的性质。该处河海相互作用,咸淡水混合,并有潮汐作用,还有丰富的细物质沉积和肥沃的水质,为红树林湿地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地貌与物质环境。本地区主要地貌类型有:冲积平原、沿海沙堤、红树林滩涂、泥质光滩涂、滩涂潮沟水道等类型。 气候条件
福田红树林区域属东亚季风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22.4oC,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14.1oC,最低温度为0.2oC,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8.2oC,最高气温38.7oC。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1900毫米,集中在4-9月。年蒸发量1500毫米-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全年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常风较大,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夏秋多台风,年受台风袭击2-4次。 保护对象
该自然保护区面积367.64公顷,有70 公顷天然红树林,22种红树植物,189种鸟类,其中23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鸟类。保护区目前已有观鸟亭(约2公顷)和小沙河口生态公园( 约19顷)可供生态环保教育使用。拟建的“生态展览馆”、“红树林观赏园”、“鸟类乐园”、“观鸟屋”、“绿色长廊”等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为生态环境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被命名为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 功能区划
核心区
福田红树林区域核心区分二块,总面积122.2公顷,占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3.3%。核心区是保护区(红树林部分)的主体和核心,该地是红树林生长最茂盛地区,是许多冬候鸟包括黑脸琵鹭等濒危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也是当地多种鸟类的繁殖地。
缓冲区
缓冲区分为两块,共计面积116.58公顷,占保护区福田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1.7%。缓冲区范围内的基围鱼塘,芦丛洼地,是从湿地到陆地的过渡地带,小生境复杂多样,因此鸟类种群出现多样化,该区是各种动物及鸟类盘旋飞翔觅食区。
实验区
实验区具体范围在保护区的西面,面积123.26公顷,占保护区红树林区域总面积的33.5%。 旅游特色
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树干呈淡红色而得名。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自然生长植物有海漆、木榄、秋茄等珍稀树种。这里也是国家级的鸟类保护区,是东半球候鸟迁徒的栖息地和中途歇脚点。据统计,这里最多时曾有180种鸟类,其中的20多种属于国际、国内重点保护的珍稀品种。每年有白琴鹭、黑嘴鸥、小青脚鹬等189种、上10万只侯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保护区内除红树林植物群落外,还有其他55种植物,千姿百态。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市区内的一条绿色长廊,背靠美丽宽广的滨海大道,与滨海生态公园连城一体,面向碧波荡漾的深圳湾,不仅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保护区内除红树林植物群落外,还有其他55种植物,千姿百态。它是深圳市区内的一条绿色长廊,背靠美丽宽广的滨海大道,与滨海生态公园连城一体,面向碧波荡漾的深圳湾,不仅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植物的王国,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 |
|
基本概述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琼山区东北部的东寨港,绵延50公里,面积4000多公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此为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1986年7月9日经国务院审定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组织中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七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之一。因陆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湾,泻湖滩面缓平,红树林就分布在整个海岸浅滩上,共16科32种。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是海南省十大旅游开发区。
地理环境
区内以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的红树林、世界地质奇观“海底村庄”,世界稀有鸟类及丰富海鲜水产而著称。区内野菠萝岛环境幽美,岛上形态奇特的野菠萝林连片蔽日修有观光小道,可乘游船登岛游览。
东寨港有“一港四河、四河满绿”之说。其东有演州河,南有三江河(又称罗雅河),西有演丰东河、西河,四条河流汇入东寨港后流入大海。这些河流每年有7亿立方米的量注入东寨港。暴雨季节,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港内沉积,形成广阔的滩涂沼泽。红树种子凭借“胎生”的独特繁殖方式,随波逐流地在水上漂泊,一遇到海滩就扎根生长发育,蔚然成林。
保护对象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中的红树林沼泽湿地,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水鸟。世界上红树林有23科81种,海南有23科41种,最高达10米。很多红树具有奇特的“胎生”繁殖现象,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萌芽长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插入泥滩只要2至3个钟头,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数月不死,逢泥便生根。
区内生长着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木榄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群落,)白骨壤群落,秋茄群落,红海榄群落,水椰群落,卤蕨群落,桐花树群落,榄李群落,红海榄+角果木群落,角果木+桐花群落,海桑+秋茄群落。
旅游特色
这里的红树林生长良好,丛林茂密。多数时候,东寨港海岸每天有二次潮水涨落。每月有二次大潮和低潮,其它时间潮水起伏不大。低潮可以看到红树林的根部和泥地,高潮可以看到红树林的树冠。潮水大涨大落和潮水小涨小落,景致各不一样。涨潮时分,红树林的树干被潮水淹没,只露出翠绿的树冠随波荡漾,成为壮观的“海上森林”,有水鸟展翅其间,游人可乘小舟深入林中。近观红树,树干卷曲,地根交错,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依依偎偎,如龙如蟒,似狮似猴,象鹤象鹰,千姿百态,离奇古怪。树顶上,点缀着一簇簇白的、紫的、蓝的小花朵,在阳光映辉下格外绚丽多彩。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标志之一,能防浪护岸,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
|
基本概述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既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又是候鸟的加油站、停留地,成为国际候鸟通道。除了众多的鸥形目、雀形目等留鸟外,每年秋冬季,还有大量的候鸟(包括鹤类、鹳类、鹭类、猛禽类等)在从日本、西伯利亚或中国的北方地区飞往澳大利亚的途中需要在保护区停留,使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为中日、中澳国际候鸟的通道。
地理环境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该区呈带状散式分布在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沿海滩涂上,跨湛江市的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东海、霞山四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0′-110°35′,北纬20°14′-21°35′。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
保护对象
据初步调查,红树林中的鸟类达 19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有 7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名录 34 种,国家 “ 三有 ” 保护名录 149 种,中日候鸟条约 80 种,中澳候鸟条约 34 种,中美候鸟条约 50 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1 种,附录Ⅱ 7 种,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鸟类 4 种。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为林内和海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2002年9月湛江海洋大学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队对雷州半岛6个红树林区的鱼类和贝类进行了清查,清查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红树林区有贝类3纲38科76 属110种,有鱼类15目58科100属127种。贝类以帘蛤科种类最多,达20种;发现我国大陆沿海为首次记录的有皱纹文蛤、绿螂、帽无序织纹螺、鼬耳螺4种。鱼类以鲈形目居绝对优势,有27科49属65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中贝类有28种、鱼类有32种。
历史沿革
1990 : 广东省政府于 1 月 1 日 批准成立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旨在保护红树 林相关的鸟类资源,地点为廉江高桥,面积为 2000 多公顷。
1992 : 经广东省林业局批准,省级保护区管理站在廉江高桥成立。
1995 : 湛江市政府申请将保护区面积扩大,并申请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1997 : 国务院批准该保护区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同年 11 月 7 日更名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1: 中国政府与荷兰政府双边合作项目(实施期为 5 年)—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在雷州半岛正式启动。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完善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以符合保护区保护和管理的要求。
2002 :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被拉姆萨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2005: 保护区局长( 1 人)和副局长( 2 人)正式任命到位,保护区员工聘任全面展开 |
|
基本概述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为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保护区总面积2360hm²,为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东南沿海优质、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 地理环境
保护区所在的福建省云霄县地貌属闽粤花岗岩丘陵亚区,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降落,东、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势平坦开阔,构成了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的地貌。漳江口是云霄县最大的河流出海口。漳江下游地带母质为第四纪残积物质沉积,由古老冲积物、近代河流冲积、海积和风积形成。漳江是云霄县的主要河流,全长58km,流域面积855km2,径流总量1.011×109m3(包括客水1.53×108m3),全年全县平均径流量为6.35×108m3。
气候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根据县气象台历史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21.2℃,1月均温13.3℃,7月均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0.2℃,年平均风速2.7m/h,秋冬季多偏北风,春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降雨量为1714.5mm,年平均蒸发量1718.4mm,年平均雷暴雨日数50.5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52.1h,年平均霜日数2.3d。
区内土壤为滨海滩涂淤泥和沙质淤泥,厚达2m以上。红树林土壤在国内外学术界称为酸性硫酸盐土,也称红树林沼泽土壤。土壤含盐量高(一般10‰以上),具盐渍化特征;土壤的PH值在3.5~7.5之间,土壤含有丰富的植物残体和有机质。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已初步查明维管束植物种类有80科185属224种(含亚种和变种),滩涂上生长着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木榄、海漆、老鼠勒等5科 6属6种红树林植物,属东方类群的红树植物;16科27属29种1变种盐沼植物;59科152属184种3变种1亚种滨海植物。
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可以分为红树林、滨海盐沼、滨海沙生植物被3个植被型;有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秋茄林、秋茄+桐花树林、木榄林、芦苇盐沼、卡开芦盐沼、短叶茳芏盐沼、铺地黍盐沼、厚藤群落、苦蓝盘群落、露兜树群落共13个群系;有秋茄——老鼠勒等22个群丛。
动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动物区系属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已查明野生脊椎动物共23目63科 218种(不含鱼类)。列入国家一保护的有中华白海豚(Dugong dugon)和蟒蛇(Python molurus)共2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宽吻海豚、伪虎鲸、江豚、黄嘴白鹭、鸢、黑翅鸢、普通鵟、白腹鹞、红隼、游隼、小杓鹬、小青脚鹬、褐翅鸦鹃、蠵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虎纹蛙等19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62种,省重点保护动物24种。保护区鸟类中具有众多的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中国及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77种,中国及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41种。
保护区红树林区潮间带底栖动物28种。潮下带底栖生物181种。海区浮游植物201种,其中硅藻165种。浮游动物180种,其中水母类59种,桡足类71种。游泳动物182种,其中鱼类141种、甲壳类30种、头足类11种。还有10目12科27属45种的微生物。
历史沿革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于1992年元月成立,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设办公室、计财与项目建设科、资源保护科,行政上隶属于云霄县人民政府,机构级别为相当于副处级的事业单位,编制数为35名,现有工作人员15人。 |
|
基本概况
北海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东南部沙田半岛东西两侧,距北海市区115公里,它是国务院1990年9月批准建立的第一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个,保护区海岸线总长50公里,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和海域各40平方公里,红树林面积806公顷。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保护区海岸外层为海漫淤泥,淤泥沙质,局部为玄武岩,陆地土壤新圩北界村为玄武岩砖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其余大部分是浅海沉积砖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少,肥力较差。滨海地带为沙地,潮间带为盐溃淤泥、半沙半泥或泥。气候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温22.9℃,极端高温37.4℃,终年无霜,年均降水量1663毫米,相对湿度82%,年平均风速3.4米/秒,常出现7~10级台风或大风。
动物资源
区内底栖硅藻158种,鱼82种,贝90种,虾蟹61种,鸟类132种,昆虫258种,其他动物26种。鱼类有鲈鱼、真绸、鲻鱼、梭鱼、弹涂鱼、狼牙虾、虎鱼、海龙、海马、黄鳝及鳗鲡等。虾类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脊尾对虾、周民新毛虾及中华管鞭对虾等。蟹类有锯缘青蟹、招潮蟹等。贝类有牡蛎、僧帽牡蛎、中国绿螂、蓝虫蛤及泥蚶等。红树林下泥滩底栖生物有沙蚕、蠕虫和星虫,以及蛇类等。栖居于红树林外侧的儒艮是世界稀有珍贵的海洋哺乳动物。林内还栖居有猫头鹰、树鹞、白鹤等鸟类。
植物资源
这里是中国大陆海岸发育较好、连片较大、结构典型、保存较好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区内的红树林是中国大陆海岸红树林典型代表,发育良好,结构独特,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有红树植物 15种,(真红树10种,木榄、秋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海桑、榄李、老鼠勒、银叶树、海漆。半红树5种,卤蕨、节槿、杨叶肖槿,水黄皮、海芒果。)浮游植物96种,
历史沿革
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之一,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199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1997年5月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姐妹保护区关系,2000年1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红树林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台浦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2002年1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是目前广西唯一获得世界双桂冠的自然保护区。
重点保护物种
保护区附近水域栖居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美人鱼),由此又在该海域建立了国家级的儒艮保护区。
儒艮,是种草食性的海洋哺乳动物,名字是由马来语直接音译而来,儒艮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著头部,故又名"海牛",本地人称为"美人鱼",其体色灰白,身胖膘肥,油可入药,肉味鲜美,皮可制革。正因为如此,所以屡遭人类杀戮,现已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极少的海域还能见到它的踪迹,因此北海山口国家级的儒艮保护区的地位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
|
基本概述
淇澳红树林保护区该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西北部,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淇澳岛西北部,居于东经113°36'----113°39',北纬22°23'----22°27',西北及东北与中山、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面水域与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为珠江四大出海口之咽喉。保护区面积5103.77公顷,红树林面积700公顷,呈半月形展示。它不仅是珠海市的珍稀资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红树林湿地,同时是全国少有的紧靠大城市的红树林区之一。生长在海滩上的红树林既是防风固沙、防波保堤的海上森林,也是鸟类和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更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栖息着数以万计,90多个种类迁飞的候鸟。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共拥有底栖动物5纲14目48科103种;鱼类1纲10目41科90种;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纲25目,58科1 56种(含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27种、鸟类99种、哺乳动物15种)。同时,保护区境内有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珍稀濒危动物共计1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的12.8%,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种(中华白海豚),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如虎纹蛙、鸢、风头鹰、赤腹鹰、松雀鹰、水獭等),淇澳岛保护区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栖息着许多跨境的越冬候鸟和在此停留的候鸟,这些种类许多都是国际协定中的保护鸟类,如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34种鸟类,占候鸟保护协定总数(227种)的15%;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的16种鸟类,占中澳候鸟协定总数(81种)的19.8%,此外,区内还具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确定的物种20种。另外,还有广东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17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113种。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拥有维管植物165科470属695种(野生植物140科398属556种,栽培植物65科106属139种)。在野生维管植物中,其中蕨类植物19科28属39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8科367属513种。其中红树植物达10科13属15种,分别占中国现有红树科、属、种的83.3%、86.7%和55.6%;半红树植物达7科9属9种,分别占中国现有半红树科、属、种的77.8%、90%和90%;红树林伴生植物为11科15属15种,分别占中国红树林伴生植物科、属、种的73.3%、71.4%和68.2%。 历史沿革
1989年11月,粤府函168号文,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0年6月,成立珠海市担杆岛猕猴保护区管理站,由市绿化委员会管理。
2000年4月,珠府办函55号文,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淇澳红树林保护区”,由淇澳管理区管理。
2002年2月,市林业局正式接管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由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接管,卢海洋站长兼管全面工作。
2004年11月,粤办函383号文,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淇澳岛自然保护区和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建立“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卢海洋兼管保护区全面工作。
2005年5月,为健全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尧同志任第一届管理处主任,具体业务委托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所负责。
2006年1月,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筹建正式完成,并独立办公。
2006年7月,市委组织部正式任命杨雄邦同志为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保护区管理处第二届主任,负责保护区全面工作。
。 |
|
惠州市惠东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惠东县稔山、铁冲等镇的沿海海岸线边,属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求保护对象为沿海滩涂红树林和候鸟。保护区总面积为8000亩,其中现有红树林1200亩,种植发展红树林6800亩,1999年12月,惠东县人民政府已批准建立为县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12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
现有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稔山镇的蟹洲湾、铁冲镇的好招楼及沙桥考洲洋海堤、盐洲镇的白沙村。红树林的主要树种有:老鼠勒、海漆、桐花树、木揽、秋茄树、红海揽、白骨壤 、卤蕨、海芒果、黄槿、许树等,沿海湿地候鸟主要有苍鹭、大白鹭、小白鹭、池鹭、夜鹭、白鹤翎、赤颈鸭、绿翅鸭、斑嘴鸭、斑背潜鸭、金斑行鸟、蒙古沙行鸟、弯嘴滨鹬等。盐洲镇白沙村的红树林,每天都有3000~5000只候鸟在此活动,因此建设好惠东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
|
该保护区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位于24°24’N,117°55’E,地处九龙江河口,以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为中心,包括紫泥、角美、港尾四个乡镇的河口滩徐,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总面积200ha,其中有林面积110ha以上。保护区于1988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自然分布的红树植物种类有秋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勒和厦门老鼠勒5个种。后两个种由于有民间医药验方,而被作为草药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种类的灭绝,目前正在想办法加以恢复和发展。
本区红树林主要种类是秋茄,从世界范围看,这个种的纯林生长最好的只有我国福建的九龙江口(即本保护区范围)和我国台湾功淡水河口(竹围地区),可称为全球最完整的秋茄姐妹林。目前本区有数片大面积成片纯林高达6—7m,本区秋茄最高有过10m以上的记载,是该种类最高的世界记录,是秋茄的良种基因库。
本保护区由于沿着九龙江口南北岸边绵延,其海域部分和陆域(滩涂及堤岸后)部分都是群众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和必经之地,开放性很大,核心区划分比较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及保护区划分原则,将紫泥镇甘文农场堤岸外连片的7.7ha秋茄纯林划为第一个核心区,将浮官镇海门岛西部堤岸外的约10ha红树林划为第二个核心区。第一个核心区有本区域代表性的种类秋茄纯林,有林内各种生物适宜生长、栖息的生境条件,人为干扰相对较小。第二个核心区原有本区域所出现过的5种红树植物,物种齐全,有些种类(如老鼠勒)虽被过度采集而破坏消失,但其生境尚存,可恢复发展。
位于浮宫霞郭村的红树林,靠东侧滩的一部分为自然分布,但破坏较严重,靠西侧滩(即草埔头)的部分为1962年人工栽培发展起来的,已蔚然成林,发挥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
基本概述
茅尾海自治区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钦州市的钦南区和钦州港区,面向北部湾,总面积2784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1892.7公顷,于2005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保护红树林为主的南亚热带河口、港湾和海岸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岛屿林立,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岛群红树林区,是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宜林地,是红树林引种、栽培试验和发展红树林的理想地。
保护对象
该保护区拥有独特的岩生红树林和七十二泾的“龙泾还珠”岛群红树林景观。保护区内有红树植物11科16种(即木榄、秋茄、红海榄、白骨壤、老鼠簕等),占全国红树种类的43.2%,其中珍稀红树林植物有爵床科的老鼠簕,濒危树种有红树科的木榄和红海榄;各种动物491种(如鸟类黑鹳,海鸬鹚;兽类儒艮、江豚等),其中33种鸟是中澳、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保护鸟类。
现状介绍
1997年以前,红树林管理职能不明确,由于围海养殖收益丰厚,挖塘养殖现象逐年增加,红树林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钦州市钦南区人民政府下发了钦南政发〔1997〕15号文件,即《钦南区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沿海干出滩的红树林划为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归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保护管理。近年来,林业主管部门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植树造林,增加红树林植被;第二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红树林的意识;第三查处毁林案件,减少红树林破坏程度。 |
|
该区位于文昌市境内。面积2948公顷。1981年9月经海南行政区公署批准建立。1988年海南建省后改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委托文昌市林业局领导,定编15人,1996年有工作人员15人。主要保护兑现为红树林和珍稀水禽。红树植物有15科、19属、33种,主要是红树、红海揽、尖瓣海莲、瓶花木、老鼠勒、小花老鼠勒、揽李等。水禽主要有黑脸琶鹿、黄脸白鹿、苍鹿、牛背鹿、池鹿、灰鹤、水鸭等。 |
|
基本概述
海南花场湾红树林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北部澄迈县境内,其范围包括以下四点连续内区域:109°59′10″E、19°54′30″N;109°59′20″E、19°54′40″N:109°59′30″E、19°54′40″N;109°59′35″E、19°54′20″N。花场湾周围自然生长分布的所有红树林。面积共约1.5平方公里,1995年12月由澄迈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其保护对象是红树林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
花场湾三面环青山,一面敞开向大海,岸线长达50多公里,是多条溪流的出海口,其滩广、水浅、波浪小、水质好,基本无污染,适于红树林种苗着床、繁殖、生长,以红树林为核心形成了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有多种红树、半红树和红树伴生植物,丰富的海水水生生物,是水生种苗和多种鸟类的天然栖息地,也是抵御风暴潮最有效的天然屏障。
现状介绍
保护区的建立及时制止了对红树林的人为破坏,目前区内利用花场湾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生态养殖,寻找保护与开发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是澄迈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其日常管理由澄迈县海洋行政理部门负责。 |
|
基本概述
该区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境内,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250亩。广泛生长着的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海岸潮间带的乔木和灌木,因其汁液可作红色染料而得名,是世界上珍稀濒危植物。这里的红树林种类繁多,有林榄、海莲、角果木、白骨壤、秋茄、桐花等,各科树种盘根错节相互依存,依岸生长,延绵近十里,既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宝库,也是海上抵御台风和海啸的坚强卫士。2005年9月26日,海南遭遇50年来最大的强台风"达维"袭击,沿海村落损失惨重,而彩桥村由于有红树林的保护,房屋、人员和牲畜都安然无恙。
保护对象
有红树林植物26种,半红树林和红树林伴生植物40多种,占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0%以上;在此栖息的鸟类有159种。这里,是许多国际性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连接不同生物区界鸟类的重要环节。其中列入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30多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的有70多种。
保护沿革
1986年,为了保护这里的红树林,临高县划定了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将其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以来,临高县委、县政府将以红树林为主的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及时保护起来。有关部门除了加强保护区内部的生态恢复和功能管理,还加强了对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爱鸟护鸟宣传教育。每逢国际、我国或地方规定的"爱鸟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海洋年"等不同内容的活动日,附近村民都会收到保护区散发的传单和宣传画,爱鸟护鸟意识与日俱增。 |
|
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于1989年1月,它位于三亚市田独镇亚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面积155.67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约63.3公顷,区内红树林生长茂盛,共有植物11科16种,占世界红树林植物种数86种的18.6%,是三亚市保存最好的区域。 |
|
基本概述
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位于台北县淡水镇、淡水河北岸出海口5公里处,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范围相当广阔,从竹围到莺歌的河岸皆为保护区的范围,面积为76.41公顷,属于罗东林区的区外保安林;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是淡水河从上游夹带妮莎所堆积而成的海岸沙洲沼泽区,在涨潮时有三分之二的区域是在水中,因此成为相当特殊的潮间带区域,蕴蓄了许多生物在此栖息。
动植物资源
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为典型的河口生态系,植物林相以属于红树林植物之一的水笔仔为主,还有许多专属海边岩地或潮间带生育地的植物,例如马鞍藤、番杏、茳茳咸草、芦苇植物、白茅植物与盐地鼠尾栗植物等,形成相当多元化的生态系统;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动物生态相当丰富,由于水笔仔林阻挡了由上游被冲刷下来的有机物,因此这些有机物就成为虾、蟹、鱼的食物,更吸引了水鸟们到此栖息,加上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为东北亚鸟类迁徙的路径上,让这里鸟类的生态相当丰富,过境的鸟类更高达数十种以上,像是矶鹬、翠鸟、小水鸭、中杓鹬、小环颈鸟、滨鹬等。 |
|
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北仑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海南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合浦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