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 中草药 : 中药饮片 > 红曲
目录
No. 1
  亦作“ 红麯 ”。一种调制食品的材料。可供制造红糟、红酒及红腐乳等。中医入药,活血消食。《初学记》卷二六引 汉 王粲 《七释》:“ 瓜州 红麴,参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马上寄蒋颖叔》之一:“剩与故人寻土物,腊糟红麴寄驼蹄。”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作“红麯”。
No. 2
  又称“红米”。大米的微生物发酵制品。中国特产。将红曲霉接种在蒸熟的稻米上,发酵制成。用于制造红糟、红酒、红乳腐,以及其他食品的染色。也可入药。
No. 3
  红曲或叫赤曲,系酿造中的副产品,不仅烹调食物用以着色,并入药。
  性味甘、温,无毒。
  成分含淀粉酶、胡萝卜色烯类。
  功用健脾消食,活血化瘀。
  [妇人产后瘀血不下、腹痛]
  红曲3一12克,加黄酒煎汁,趁温服下。
  [温热泄痢(急性肠炎)]
  红曲15克,炒研细末,合六一散(飞滑石6份、生甘草1份组成)等分,每服2~9克,米汤送服,一日3次。
  [妇人血气心腹痛]
  赤曲、香附、乳香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克,温黄酒送服,一日3次。
  [小儿头疮、黄水疮]
  红曲炒研细末,麻油调敷患部,一日2次
No. 4
  红曲
  (《饮膳正要》)
  【异名】赤曲(《摘元方》),红米(《药材资料汇编》),福曲(《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
  【来源】为曲霉科真菌紫色红曲霉寄生在粳米上而成的红曲米。
  【制法】选择土壤为红色的地方,挖一深坑,在坑之上下周围铺以篾席,将粳米倒入其中,上压以重石,使其发酵,而变为红色。经3~4年后,米粒外皮呈紫红色,内心亦为红色,若内心有白点,表示尚未熟透,品质较差。
  《纲目》:"红曲本草不载,法出近世,亦奇术也。其法用白粳米一石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饭,分作十五处,入曲母三斤,搓揉令匀。并作一处,以帛密覆,热即去帛摊开,觉温急堆起,又密覆,次日日中,又作三堆,过一时,分作五堆,再一时,合作一堆,又过一时,分作十五堆,稍温又作一堆,如此数次,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箩盛曲,作五、六分蘸湿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第四日如前,又蘸,若曲半沉半浮,再依前法作一次,又蘸,若尽浮则成矣,取出,日干收之。其米过心者,谓之生黄,入酒及酢醢中,鲜红可爱,未过心者不甚佳。入药以陈久者良。"
  【药材】为不规则形的颗粒,状如碎米;外表棕红色,质脆,断面粉红色,微有酸气,味淡,以红透质酥,陈久为佳。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福建、广东。
  【炮制】筛净灰屑,拣去杂质。红曲炭:将净红曲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为度,喷淋清水,冷却。
  【性味】甘,温。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
  ②《纲目》:"甘,温,无毒。"
  ③《本经逢源》:"甘微苦辛,平。"
  【归经】入肝、脾、大肠经。
  ①《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太阴经血分。"
  ③《要药分剂》:"入脾、胃、大肠三经。"
  【功用主治】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
  ①《饮膳正要》:"健脾,益气,温中。"
  ②《本草衍义补遗》:"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
  ③《纲目》:"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
  ④《本草备要》:"入营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损伤。"
  ⑤《医林纂要》:"解生冷物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
  ①《本草经疏》:"无积滞者勿用,又善破血,无瘀血者禁使。"
  ②《本草从新》:"忌同神曲,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能损胎。"
  【选方】①治心腹作痛:赤曲、香附、乳香等分。为末,酒服。(《摘元方》)
  ②治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脓汁不止:红曲捣罨之。(《百一选方》)
No. 5
  【药名】红曲 【科名】真菌紫色红曲
  【别名】赤曲、丹曲、红米、福曲、红大米、红槽、红曲米、红曲
  【汉语拼音】hong qu
  【拉丁文名】Fermentum Rubr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ascus purpureus Went.
  【科属分类】曲霉科
  【成分】含淀粉酶、胡萝卜色烯类。
  【性味】 甘、温,无毒。
  【性质】系酿造中的副产品,不仅烹调食物用以着色,并入药。
  【归经】肝;脾;胃;大肠经
  【生态环境】此菌在自然界多存在于乳制品中,亦可用粳米作培养基进行人工培养,使之成红曲米。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台湾、福建、广东等地。
  【动植物形态】菌丝体大量分枝,初期无色,渐变为红色,老后紫红色;菌丝有横隔,多核,含橙红色颗粒。成熟时在分枝的顶端产生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6-9)μm×(7-10)μm。在另外菌丝顶端还产生橙红色单个球形子囊壳(闭囊壳);闭囊壳橙红色,近球形,直径25-75μm,内含多个子囊。子囊球形,含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失。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无色或淡红色,(5.5-6)μm×(3.5-5)μm。
  【功效】活血化瘀;健脾消食
  【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营养分析】
  1. 近代医学研究报告认为,红曲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所含红曲霉素K可阻止生成胆固醇;
  2. 红曲米外皮呈紫红色,内心红色,微有酸味,味淡,它对蛋白质有很强的着色力,因此常常作为食品染色色素;
  3. 红曲米与化学合成红色素相比,具有无毒、安全的优点,而且还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
  【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烹饪指导]
  1. 在烹饪中,红曲米的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烧菜染色,如江苏名菜樱桃肉、无锡排骨的制作;
  2. 可用于烧腊、酱卤食品,如广东叉烧和某些卤水的制作;
  3. 可用于红肠一类的灌肠上色,以及配制糖醋、西汁等复合味时调色;
  4. 粥饭、面食、腐乳、糕点、糖果、蜜饯等在制作中也经常用到红曲米。
  部分配药说明及使用方法:
  [妇人产后瘀血不下、腹痛]
  红曲3一12克,加黄酒煎汁,趁温服下。
  [温热泄痢(急性肠炎)]
  红曲15克,炒研细末,合六一散(飞滑石6份、生甘草1份组成)等分,每服2~9克,米汤送服,一日3次。
  [妇人血气心腹痛]
  赤曲、香附、乳香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克,温黄酒送服,一日3次。
  [小儿头疮、黄水疮]
  红曲炒研细末,麻油调敷患部,一日2次
  【资料出处】《中华本草》《饮膳正要》《天天美食》
相关词
饮食香鸭中药血脂霉菌红曲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