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多数簇生。叶子椭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根和根茎入药。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紫菀 》。 紫菀 (-wǎn) : 菊科。多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有粗毛。基生叶大,长椭圆形;茎生叶线形。头状花序,边缘舌状,蓝紫色;中央管状,黄色。瘦果上有毛。中国北方和中部有栽培。根可入药,能化痰止咳。 【中文名】紫菀 (《本经》)
【类别】根类
【异名】青菀(《吴普本草》),紫蒨(《别录》),返魂草根、夜牵牛(《斗门方》),紫菀 茸(《本草述》)。
【来源】为菊科植物紫菀 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茎短,簇生多数细根,外皮灰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有沟槽。根生叶丛生,开花时脱落;叶片篦状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6~12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延成长翼状的叶柄,边缘具锐齿,两面疏生小刚毛;茎生叶互生,几无柄,叶片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8~35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锐尖,常带小尖头,中部以下渐狭缩成一狭长基部。头状花序多数,伞房状排列,直径2.5~3.5厘米,有长梗,梗上密被刚毛;总苞半球形,苞片3列,长圆状披针形,绿色微带紫;舌状花带蓝紫色,单性,花冠长15~18毫米,先端3浅裂,基部呈管状,花柱1枚,柱头2叉;管状花黄色,长约6毫米,先端5齿裂,雄蕊5,花药细长,聚合,包围花柱;子房下位,柱头2叉,瘦果扁平,一侧弯曲,长3毫米,被短毛;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较瘦果长3~4倍。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地或河边草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河北、安徽等地有栽培。
【采集】春、秋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将须根编成小辫晒干,商品称为"辫紫菀 "。
【药材】干燥的根茎呈圆形的疙瘩头状,长约2~6厘米,径约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痕,底部常有一条未除净的母根,直径约3毫米,淡灰黄色,纤维性,质稍硬;疙瘩头下簇生许多须根,根长约5~14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紫边。微有香气,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质柔韧、去净茎苗者为佳。
主产河北、安徽等地。
紫菀 除了上述一种外,在新疆地区以阿尔泰狗哇花的根入药(参见"阿尔泰紫菀 "条);西藏地区以缘毛紫菀 及重冠紫菀 的根及根茎入药。在东北、华北、陕西、云南、四川、新疆等地,还以菊科橐吾属多种植物的根部作紫菀 入药,商品统称"山紫菀 "。其质硬而易断,气香而微辣。原植物主要为肾叶橐吾(参见"葫芦七"条)、西伯利亚橐吾、狭苞橐吾、四川橐吾(参见"南瓜七"条) 、大叶橐吾、裂叶橐吾等。
【化学成分】根含无羁萜醇、无羁萜、紫菀 酮、紫菀 皂甙、槲皮素,挥发油中含毛叶醇、乙酸毛叶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族酸等。
【药理作用】①祛痰、镇咳作用
麻醉兔灌服煎剂1克/公斤,有显著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测定法),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粗提取物口服对大鼠气管分泌物也有明显增加作用。对碘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灌服煎剂无效,但用氨水喷雾引起的小鼠咳嗽则有显著效果。
②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宋内氏)、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③抗癌作用
从紫菀 中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抗癌作用。
【炮制】紫菀 :捡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稍闷润,切成小段晒干。蜜紫菀 :取紫菀 段加炼蜜(和以适量开水)拌匀,稍闷润,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紫菀 100斤,用炼蜜25斤)
【性味】苦,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平。"
④《本草通玄》:"辛甘,微温。"
【归经】入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
【功用主治】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②《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③《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④《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⑤《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⑥《本草衍义》:"益肺气。"
⑦王好古:"主息贲。"
⑧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⑨《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⑩《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
【宜忌】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②《唐本草》:"恶蒿本。"
③《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选方】①治久咳不瘥:紫菀 (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②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 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 散)
③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 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 散)
④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紫菀 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 汤)
⑤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 、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 丸)
⑥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 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⑦肺伤咳嗽。用紫菀 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⑧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⑨产后下血。用紫菀 末五撮,水冲服。
⑩缠喉风痹。用紫菀 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紫菀 ,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②《本草通玄》:"紫菀 ,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③《本草正》:"紫菀 ,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其亦言之过也。"
④《药品化义》:"紫菀 ,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 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
⑤《本草逢原》:"紫菀 ,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毒痿躄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毒自不能留,痿躄由肺热叶焦,紫菀 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痛,与紫参同功。"
⑥《本草正义》:"紫菀 ,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爆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不爽,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证,无不治之。而寒饮蟠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惟其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寒热皆宜,无所避忌。景岳谓水亏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顽谓阴虚肺热干咳者忌之;盖恐开泄太过,重伤肺金,又恐辛温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虚劳作嗽,亦必有浊痰阻塞肺窍,故频频作咳,以求其通,不为开之,咳亦不止,以此温润之品,泄化垢腻,顺调气机,而不伤于正,不偏于燥,又不犯寒凉遏抑、滋腻恋郁等弊,岂非正治?且柔润之质,必不偏热,较之二冬、二母,名为滋阴,而群阴腻滞,阻塞隧道者,相去犹远。惟实火作咳,及肺痈成脓者,则紫菀 虽能泄降,微嫌其近于辛温,不可重任,然借为向导,以捣穴犁庭,亦无不可。总之,肺金窒塞,无论为寒为火,皆有非此不开之势。" 名称:
紫菀
汉语拼音:
Ziwan
英文名:
RADIX ET RHIZOMA ASTERIS
基原: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多萎缩或有时脱落,内含紫红色色素。下皮细胞1列,略切向延长,侧壁及内壁稍厚,有的含紫红色色素。皮层宽广,有细胞间隙;分泌道4-6个,位于皮层内侧;内皮层明显。中柱小,木质部略呈多角形;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中央通常有髓。
根茎表皮有腺毛,皮层散有百细胞及厚壁细胞。根及根茎薄壁细胞含菊糖,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菀 酮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15.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 K)。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运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96: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0nm。柱温40℃。理论板数按紫菀 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紫菀 酮对照品适量,加乙腈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称定重量,40℃温浸1小时,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15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菀 酮(C30H50O)不得少于0.10%。
炮制方法:
紫菀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蜜紫菀 取紫菀 片,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主治: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用量:
5-9g。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RADIX ASTERIS 紫菀
拼音名:Ziwan
英文名:RADIXASTERIS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281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tataricusL.f.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
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
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鉴别】(1)本品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多萎缩或有时脱落,内含紫红色色素。下
皮细胞1列,略切向延长,侧壁及内壁稍厚,有的含紫红色色素。皮层宽广,有细胞间
隙;分泌道4~6个,位于皮层内侧;内皮层明显。中柱小,木质部略呈多角形;韧皮部
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中央通常有髓。
根茎表皮有腺毛,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厚壁细胞。根及根茎薄壁细胞含菊糖,有的含
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水20ml,置60℃水浴上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放冷。取滤
液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产生持久性泡沫,10分钟内不消失。
(3)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
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菀 酮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有溶液,作为对
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
干,喷以二硝基苯肼试液,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15.0%(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8.0%(附录ⅨK)。
【含量测定】取本品粉末(过40目筛)约1g〔同时另取本品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
一法)〕,精密称定,精密加氯仿50ml,称定重量,40℃温浸1小时后,超声处理1小时,取
出,冷却,再称定重量,用氯仿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挥干,
残渣用氯仿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氯仿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紫菀 酮对照品适
量,精密称定,加氯仿溶解,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μl和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
硫酸乙醇溶液,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
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390nm,λR=650nm,
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紫菀 酮(C30H50O)不得少于0.20。
【炮制】紫菀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干燥。
蜜紫菀 取紫菀 片,照蜜炙法(附录ⅡD)炒至不粘手。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与用量】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紫菀 介绍
紫菀 (Aster sedifolius)
科属:
菊科 紫苑属
别名:
山白菜
形态特征:
高度0.4-0.5(M)紫苑根状茎短,生有多数细根,茎直立,上部多分枝,高一米以上,基生叶大,丛生,匙形,茎生叶较小,披针形;边缘有锐齿,两面疏生小刚毛;头状花序排列成复伞房状,边缘舌状花、淡紫色,中间管状花,黄色;瘦果扁平,冠毛灰白色或淡褐色;花期8—9月,果成熟期9—10月。
分布与习性:
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怕干旱,耐涝,耐寒力强,哈尔滨地区不防寒亦可露地过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过度碱性土与干燥沙土外均可栽植,但最适宜肥沃的沙质壤土。
繁殖与栽培:
栽培紫菜,应选择地势平均,浇水方便,土壤肥沃而疏松的土地。整地时要施人厩肥或堆肥。秋季用分根法繁殖。9月下旬——10月中间移栽。移栽时将根茎掘出,分根。将根平摆栽人穴内,株距30—50厘米,深度5—7厘米,覆土后浇水,生长期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应用:
紫菀 是秋季观赏花卉。多用于布置花境,花地及庭院。 : Michaelmas daisy, perennial plant that flowers in autumn, with blue, white, pink or purple flowers, Tatarian Aster Root, Radix Asteris, tatarian aster, Aster tataricus, Zi Wan n.: 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