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物種名稱】 米特雷錐尾鸚鵡
【拉丁學名】 aratinga mitrata
【英文名稱】 mitred conure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錐尾鸚鵡族
【整體概述】
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37到38公分不等(14.5到15吋)
亞種:目前有一種已知亞種為chapman's mitred conure(aratinga m.alticola)
外型:這種鸚鵡鳥體為緑色,前胸以及下腹部的體色比較淺;頭頂、前額和眼睛周圍有著深紅色的羽毛分佈,頭部的兩側、喉嚨、頸部、胸部和腹部也零星的分佈著些許的紅色羽毛;翅膀內側的飛行羽以及尾羽為橄欖黃色,眼睛周圍有著白色的裸皮,鳥喙為肉色,虹膜為黃棕色。
棲息環境和習性:米特雷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介於1000到2600米的乾燥林地、半開闊區域以及農耕區。甚至有在高達4000米的地方發現過他們的蹤跡。他們平常都是成對活動,有時候是以100衹左右的小群體活動。平常非常明顯易見,因為他們相當吵雜;偶爾會和傢族中的另外兩種成員凱瑞剋氏錐尾鸚鵡(carriker's conure)【註:紅頂錐尾鸚鵡的亞種之一】、以及尖尾錐尾鸚鵡(sharp-tailed conure)一起集結活動;有時候會飛行高度相當高、也相當遠的距離覓食,飛行的時候叫聲尖銳刺耳,老遠就可以聽見,是相當吵雜的鸚鵡。
食物:米特雷錐尾鸚鵡主要的食物為水果、種子、漿果、堅果等。偶爾會到農耕區覓食榖類作物,和到果園中覓食水果,因為他們數量龐大因此會造成農作物相當程度的損害。
【地理分佈】 秘魯的中部和南部、玻利維亞的東部、阿根廷的西北部 |
|
【物種名稱】 米特雷錐尾鸚鵡
【拉丁學名】 Aratinga mitrata
【英文名稱】 Mitred Conure
【科屬分類】 鳥綱(Aves)、鸚形目、鸚鵡科、錐尾鸚鵡族 |
|
這種鸚鵡鳥體為緑色,前胸以及下腹部的體色比較淺;頭頂、前額和眼睛周圍有著深紅色的羽毛分佈,頭部的兩側、喉嚨、頸部、胸部和腹部也零星的分佈著些許的紅色羽毛;翅膀內側的飛行羽以及尾羽為橄欖黃色,眼睛周圍有著白色的裸皮,鳥喙為肉色,虹膜為黃棕色。臉部與紅面具錐尾鸚鵡不同,面部紅色的羽毛呈美麗的放射狀嚮旁邊擴張,約有2種的亞種,有的亞種臉上紅羽較為稀疏。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37到38公分不等(14.5到15吋)。 |
|
分佈在南美洲的西南方,從秘魯南部經玻利維亞中西部到阿根廷的北部。 |
|
米特雷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介於1000到2600米的乾燥林地、半開闊區域以及農耕區。甚至有在高達4000米的地方發現過他們的蹤跡。他們平常都是成對活動,有時候是以100衹左右的小群體活動。平常非常明顯易見,因為他們相當吵雜;偶爾會和傢族中的另外兩種成員凱瑞剋氏錐尾鸚鵡(Carriker's Conure)【註:紅頂錐尾鸚鵡的亞種之一】、以及尖尾錐尾鸚鵡(Sharp-tailed Conure)一起集結活動;有時候會飛行高度相當高、也相當遠的距離覓食,飛行的時候叫聲尖銳刺耳,老遠就可以聽見,是相當吵雜的鸚鵡。
通常棲息在乾燥的亞熱帶植物區、高山的落葉性森林、熱帶稀樹草原、丘陵草原地、農業耕種區等地,在阿根廷的棲息地約從海拔1000-2500m,而秘魯有到海拔4000m的紀錄,繁殖期外的時間常兩三衹成群到100 多衹,通常在棲息的森林中覓食,可是偶爾也會到𠔌物田等農作區尋找食物。 |
|
食物:米特雷錐尾鸚鵡主要的食物為水果、種子、漿果、堅果等。偶爾會到農耕區覓食榖類作物,和到果園中覓食水果,因為他們數量龐大因此會造成農作物相當程度的損害。 |
|
築巢在樹洞或岩洞中,繁殖季節約從11-2月,一窩産2-3顆蛋;人為飼養的米特雷錐尾鸚鵡成鳥有時會很吵雜,它們是咬勁很強的鸚鵡之一,定期提供新鮮的樹枝供它們咬,能耐低溫,適應環境後即變的強壯。
米特雷的繁殖不多,主要原因是市面上的數量不多,而且野生鳥日益增多的關係,由於他們的體型大,使用的巢箱建議深度要夠深(約50-60cm),剛引進的成鳥容易緊張,可能要等一段時間纔會開始繁殖,平均窩卵數3顆,偶爾4顆,孵化期約24-26天,50天後羽毛長成。 |
|
有兩種亞種:
1. 米特雷錐尾鸚鵡(Aratinga m. mitrata)
2. 查普曼米特雷錐尾鸚鵡(Aratinga m.altico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