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第四套人民幣
目錄
No. 1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中國的貨幣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發行第四套人民幣。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1角、2角、5角、5元、10元衹有1980年版一種,2元、50元、100元有1980版、1990版兩種,1元有1980、1990、1996版三種。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額人民幣。為適應反假人民幣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發行了改版後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綫與無色熒光油墨印刷。
  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思想、風格和印製工藝上都有一定的創新和突破。主景圖案集中體現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结一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題思想。在設計風格上,這套人民幣保持和發揚了中國民族藝術傳統特點,主幣背面圖景取材於中國名勝古跡、名山大川,背面紋飾全部采用富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圖案。在印製工藝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頭像水印,雕刻工藝復雜;鈔票紙分別采用了滿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僅表現出綫條圖景,而且表現出明暗層次,工藝技術很高,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印鈔工藝技術水平和鈔票防偽能力。
  第四套人民幣從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行,至1997年4月1日止,共發行9種面額, 14種票券。其中1角券1種,2角券1種,5角券1種,1元券3(1980、1990、1996),2元券2(1980、1990),5元券1種; 10元券1種,50元券2(1980.1990),100元券2(1980、1990)。
  第四套人民幣是籌劃設計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從1967年1月總行提出設計第四套人民幣的設想,到1985年5月定案,歷時18年,這期間經歷了麯麯折折,排除了各種極左幹擾,最終避免了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上的災難。
  196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嚮國務院反映了湖北機械學院部分群衆對人民幣1元券天安門上沒有毛主席像、紅旗和標語提出尖銳批評的情況,同時提出了新版人民幣的設計設想。2月,李先念批示:“應準備一套新版人民幣,設計圖景要多反映些生産關係方面的題材,剋服第三套人民幣生産力題材多的問題。” 1968年7月16日,總行第一次嚮國務院報送新版人民幣設計方案初稿,主要以“三突出”(突出毛主席的光輝形象、突出毛澤東思想、突出毛主席的革命路綫)和“兩個反映”(反映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主題思想,當時受到周總理的嚴肅批評。1969年4月8日,總行第二次嚮國務院上報新版人民幣設計稿,票券畫面主要是反映極左的內容,仍未獲批準,後因林彪反黨集團覆滅而作罷。1975年11月18日,財政部(當時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合併)第三次嚮國務院上報設計印製新版人民幣的報告,設計方案的圖稿主要反映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和工農兵形象,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農兵上大學、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等,同年12月29日李先念批示:“放一放再說。”1976年5月10日再次請示,李先念批示:“暫時不辦。”以上上報的三套方案內容均是“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想的反映,由於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路綫指導下,均被一一排除,使極左思潮未能反映在國幣上。
  粉碎“四人幫”以後,1977年11月15日,財政部再次上報關於設計新版人民幣的報告,詳細陳述了設計新版人民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很快於11月21日獲黨中央政治局審查批準。1978年4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决策,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首先組織印製係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研究,同年11月,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領導的支持下,在羅工柳主持下,由周令釗、侯一民、鄧澎、陳若菊等組成專傢組,在印製係統專業設計雕刻專傢張作棟、石大振、劉延年等參與下,開始重新設計第四套人民幣。經過專傢們集思廣益,確定了設計指導思想和設計思路,最後完成設計方案。1979年12月8日,總行上報第四套人民幣彩色設計稿 (當時沒有50元和100元券),12月20日經國務院原則批準。1983年2月24日,總行嚮國務院上報關於印製發行第四套人民幣的報告,同年3月3日國務院核準印製。
  就在第四套人民幣設計過程中,1981年7月6日,總行就根據市場貨幣流通量猛增的實際情況,指示設計3種大面額票券,即20元、50元、100元,由北京印鈔廠設計為以泰山、新華門,人民大會堂、三峽,天安門、長城為正背面主景的3種票券。11月4日總行正式上報關於印製發行3種大面額票券的報告,詳細陳述理由,但此件未被批準。1984年2月29日,總行再次上報印製大面額票券的報告,3月4日國務院批示:“同意付印,何時發行另行報批。”10月23日總行上報關於公佈新版人民幣時間及改變大面額票券設計主題的請示,陳述了原設計3種大面額票券與批準的1角至10 元券設計主題不一致,重新組織專傢設計,並取消20元券,50元正面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背面用黃河圖,100元正面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四位領袖像,背面用井岡山全景,並將兩張票券作為第四套人民幣的配套面額。1985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批準。至此,第四套人民幣整套設計完成。
  第四套人民幣在票面的設計風格和印製工藝上較前三套人民幣都有創新和突破,既吸收了國外鈔票設計的某些藝術特點,又保持並發揚了我國民族藝術的傳統,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圖案設計特點。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因此,畫面的設計從政治上說要莊嚴,體現出人民當傢做主的含義,體現各族人民的大團结,從形式上說要有中國的民族特點,要有較高的藝術性,同時還要適應形勢,體現出國傢的發展變化,表現出社會主義建設和科學技術新成就。第四套人民幣的圖案設計充分地體現了這些特點,這套人民幣整套票券設計思想的共同主題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精神煥發,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而努力奮鬥。為了表現和強調這一主題,票面采用大幅人物頭像為主景,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手段,具有較好的防偽效果。100元券采用四位領袖浮雕像,這不但是我黨始終堅持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形象表現,同時也記錄和歌頌了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50元券正面主景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體現了我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傢”和“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结?一切可以團结的力量”的國體和政權性質;從10元券開始到1角券,正面主景都是我國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頭像,每張票面兩人,栩栩如生。這些民族人物頭像是多民族國傢的象徵,不僅反映了我國各民族的大團结,而且反映了各族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主人翁精神。所有票券上面的人物繪畫均出自侯一民之手。
  除正面人物頭像外,第四套人民幣主幣背面主景取材於我國的名山大川。100元券為井岡山主峰,50元券為黃河壺口瀑布,10元券為珠穆朗瑪峰,5元券為長江巫峽,2元券為南海南天一柱,1元券為長城。這些主景與正面主景相呼應,共同強調主題。
  第四套人民幣票面的紋飾也全部采用富有民族特點的圖案。輔幣背面襯托主景國徽的是少數民族圖案;50元和100元背面襯托國徽的則是漢族古代紋飾。特別是10元到1元四張主幣,正面襯托面額的紋飾更為生動:10元券是“鳳凰牡丹”;5元券是“仙鶴松樹”;2元券是“綬鳥翠竹”;1元券是“燕子桃花”。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象徵吉祥喜慶的民間藝術圖案,在造型上又采用了裝飾性的表現手法,鮮明、活潑。其他紋飾也取材於各民族中的生活圖案,生活氣息濃烈。所有這些紋飾,與正背面主景表現的主題思想融為一體,表現出鮮明而獨特的民族風格。
  2.文字設計特點。第四套人民幣除了在圖案和紋飾上作了精心設計外,在文字的采用及規範化、標準化上也作了認真調整。全套票券不僅繼續采用蒙、藏、維、壯四種少數民族文字,以方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使用,而且又在1元以上主幣上增印了盲文符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關心。第四套人民幣還吸收了國傢對漢字整理和簡化的成果,在票面上全部采用了規範化漢字,但字體仍沿用馬文蔚先生的“張黑女”碑體。一是改繁體字為簡體字。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中的“國”和“銀”兩個字,六種主幣面值的“圓” 字,都分別改成了“國”、“銀”、“圓”。二是改異體字為正體字。原來流通的人民幣2元券、2角券、2分券的“貳”字中間的兩橫在上,即“貳”,現改成規範的正體字“貳”。三是改舊字形為新字形。原來流通的人民幣輔幣1角、2角、5角券的“角”字寫成“角”,中間的一竪不出頭,現根據文化部、文改會 1965年聯合頒布的印刷通用的漢字字形表,使用了新字形“角”,中間一竪出頭。
  3.防偽特點。第四套人民幣在印製工藝和防偽功能上也有新突破:
  一是在紙張上加強了防偽。紙張是印製鈔票的主要材料,人民幣紙張主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並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使用而不易損壞。第四套人民幣除3種角幣券沒有水印外,主幣均采用水印防偽。1元到5元券采用方圓古錢四方連續水印鈔票紙,由鬍福慶設計製。10 元到100元券采用固定人物頭像水印鈔票紙:10元券為陝北農民頭像,50元券為煉鋼工人頭像,100元券為毛澤東側面浮雕像。人物頭像水印與幾何圖案水印不同,它不僅要表現綫條,而且要表現出明暗層次,因此在工藝技術上也要復雜得多,這也是我國鈔票紙生産工藝的一大進步,這些固定水印頭像均由侯一民、鄧澎設計繪製,參與水印圖像雕刻的有鄭新臣、鬍福慶、駱富文、夏冠英等。在紙張中設有安全綫也是紙張防偽的主要措施。1990年版100元、50元券新增加了金屬安全綫,它是在造紙時加入的,含在鈔票紙中,而不是印在票面上,迎光透視肉眼即可看到貫穿於票面右側的鈔紙中。
  二是加強油墨防偽。油墨是鈔票印製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無色熒光油墨是一種本身無顔色,但在紫外光照射下能發出明亮熒光的油墨,如1990年版100元、50元券左右都有用此油墨印的阿拉伯數字和漢語拼音面值,在紫外光下發出黃色熒光清晰可見。同色異譜油墨是在太陽光或燈光下與一般油墨沒有區別,但在紫外光下就會發亮或變成另外一種顔色,例如:i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黃緑色的桃花樹幹; 2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土黃偏緑色的翠竹竹幹;5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花紋(即仙鶴的頭頂、頸、翅膀);10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的鳳凰;50元券背面右上角襯托面值平凸印的桔紅色花團,即“50”面值部位的桔紅色;100元券正面四領袖像左邊桔紅色的花紋,都采用了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需要專門的儀器才能檢測出來,第四套人民幣各票券的號碼及50元、100元券正面下邊顔色較深的花邊都采用這種油墨。
  三是在製版和印刷工藝上加強防偽。第四套人民幣在製版和印刷工藝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綫技術、套印對印技術和平凸版接綫技術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幣的防偽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一直是國際上通用的鈔票防偽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點是墨層厚,手感強,難以復製。人民幣的主景圖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裝飾花邊、花球、面額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紋加深,使雕刻凹版印刷圖案更具有立體感。由於第四套人民幣各票面全部采用人物頭像作主景,因此,對凹版雕刻工藝的要求也比前幾套人民幣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齡、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服飾的人物,都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刀法加以細緻的刻畫和區別。這從各個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頭像,綫條清晰,刀法流暢,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精神風貌,每一幅頭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參加全套票券正背面雕刻的藝術傢有高振宇(1角券正面,50元券背面)、蘇席華(10元、50元、100元券正面)、宋廣增(5角券正面)、李斌(2角、1元、5元券正面)、徐永纔(2元券正面)、吳依正(5元、10元、100元券背面)、花瑞鬆(1元券背面)、薛書桐(2元券背面)3參加裝飾雕刻的有趙亞雲、譚懷英、耿生發、馬建璽等。凹印接綫技術也是鈔票的一種專用印製技術,其特點是色彩較為明顯,顔色銜接自然過渡,無漏白,無錯位,綫條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成綫狀。套印、對印技術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藝,使鈔票正背面圖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圖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對應吻合的。平凸印接綫技術是目前人民幣采用的比較可靠的防偽技術,它的特點是一條完整的綫上印幾種不同的顔色時,不産生重疊、缺口現象。上述所有先進印刷工藝和新型印鈔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幣的防偽性能,它標志着我國的印鈔造幣技術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四是突出了民族特色
  1角 1988.9.22發行,正面是高山族和滿族男子頭像,主色為深棕色。
  2角 1988.5.10發行,正面是布依和朝鮮族婦女頭像,主色為藍緑色。
  5角 1987.4.27發行,正面是苗族和壯族婦女頭像,主色為紫紅色。
  1元 1988.5.10發行,古錢滿版水印,另外還發行有票面圖案顔色相同的1990年版和正面主色稍紅、鈔票號碼為黑色的1996年版。正面是侗族和瑤族婦女頭像,左邊是“燕子桃花”圖。燕子是歡快勤奮的報春鳥,桃花綻開於春光明媚之際,“燕子桃花”占近春光,將萬裏江山裝扮得分外妖嬈,並寓意美滿幸福和青春常在。幣背畫是萬裏長城。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似一條巨竜,盤旋於起伏延綿的群山峻嶺之巔,氣勢磅礴,雄偉莊嚴。
  2元 1988.5.10發行,古錢滿版水印,另外還發行有票面圖案相同,幣背主色稍淺的1996年版。正面是維族和彝族婦女頭像,左旁是“綬鳥翠竹”圖。綬鳥即吐綬鳥,俗名火雞。“綬”諧音“壽”,含長壽之意。翠竹係君子之象徵,剛直正派,虛心勁節,素為文人雅士稱道。大文豪蘇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無居竹”之名句。幣背畫面是海南的“南天一柱”景觀。南天一柱位於海南省最南端的三亞市海邊,面朝大海,背先靠山岩。海灘之上,塊塊巨石,經過風雨海浪的雕琢,變成了各種奇形怪狀,其中有塊刻有“天涯”的立石,其右邊有塊刻着“海角”的臥石,再嚮右就是拔地而起的一塊巨石,上刻“南天一柱”,它是海南著名的旅遊勝地。遊人漫步茂林繁花之中,徘徊於“南天一柱”海灘之上。
  5元 1988.9.22發行,正面是藏族和回族男子的頭像,左側是“仙鶴勁鬆”圖。仙鶴在古代是“一鳥之下,萬鳥之上”,僅次於鳳凰的“一品鳥”,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編織的圖案就是“仙鶴”。鶴又喻為賢能之意,古代招賢詔書稱為“鶴板”。勁鬆挺拔,不畏嚴寒,是堅貞不屈之象徵。鬆鶴組合,又寓意健康長壽。幣背圖案是“長江巫峽”壯觀。巫峽全長45公裏,從重慶巫山縣之大寧河口,到湖北巴東縣官渡口。船行其間,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時而大山擋前,時而峰回路轉,著名的巫峽12峰中最誘人為神女峰,亭亭玉立,令人神往。
  10元1988.9.22發行 農民頭像固定水印。正面是漢族和蒙族男子頭像,左邊是“鳳凰牡丹”。鳳凰是我國傳說中的神鳥,有“百鳥之王”的美稱。《史記》記載:“四海之內,感戴舜功,興九韶之樂而鳳凰翔天下”。《說文解字》內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見則天下大安寧”。鳳凰出現是國泰民安吉祥之兆。牡丹則是我國的名花,唐代詩人李正封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將牡丹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魁。幣背為珠穆琅瑪峰圖。珠峰位於喜瑪拉雅山之中部,海拔8848米,像座巨型之金字塔,聳立在群峰之上,氣勢不凡,景象壯觀,為世界第一名山,是世界上任何山峰都無法與其相比的。
  50 1987.4.27發行 工人頭像固定水印。1992.8.20開始發行1990年版,該版在鈔紙中增加了一條固定的金屬安全綫,並增加了用無色熒光油墨印製的表示面額的漢語拼音和阿拉伯數字字樣。正面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頭像,幣背是黃河壺口瀑布。壺口位於山西吉縣西南25公裏處的九麯黃河河床中,是全國第二大瀑布。黃河流經此處,兩邊大山挾持,河床寬度從250米驟然縮至50米,巨浪急流被約束在石溝之中,波濤滾滾,水花飛濺,聲如雷鳴,形如巨壺沸騰,從20米高處橫面狂瀉而下,浪濤衝撞,團團水霧,形成“煙雲”騰起,陽光折射,出現圈圈彩虹,景色奇麗。故有“水中冒雲煙”、“黃河出彩虹”之贊美之詞。
  100 1988.5.10發行 毛澤東側面頭像固定水印1992.8.20開始發行1990年版,該版在鈔紙中增加了一條固定的金屬安全綫,並增加了用無色熒光油墨印製的表示面額的漢語拼音和阿拉伯數字字樣。正面是四大偉人頭像,浮雕係司徒兆光先生創作,中央美院侯一民教授繪畫,雕刻傢蘇席華精心雕刻成人民幣凹版,十分精美。幣背是井岡山主峰圖。它位於湘贛兩省邊境,屬井岡山市,在羅宵山脈之中段,方圓275公裏,有大小峰巒500多座,最高山峰海拔1841米。井岡山集自然風光和革命勝地於一體,有奇峰異石,流泉飛瀑,浮雲薄霧,高山田園,更有很多革命勝跡,形成了獨特的旅遊勝地景觀。
簡介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健全中國的貨幣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國人民銀行自1987年4月27日,發行第四套人民幣。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種面額,其中1角、5角、1元有紙幣、硬幣2種。1角、2角、5角、5元、10元衹有1980年版一種,2元、50元、100元有1980版、1990版兩種,1元有1980、1990、1996版三種。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額人民幣。為適應反假人民幣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發行了改版後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綫與無色熒光油墨印刷等新技術。
  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思想、風格和印製工藝上都有一定的創新和突破。主景圖案集中體現了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團结一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主題思想。在設計風格上,這套人民幣保持和發揚了中國民族藝術傳統特點,主幣背面圖景取材於中國名勝古跡、名山大川,背面紋飾全部采用富有中國民族特點的圖案。在印製工藝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頭像水印,雕刻工藝復雜;鈔票紙分別采用了滿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僅表現出綫條圖景,而且表現出明暗層次,工藝技術很高,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印鈔工藝技術水平和鈔票防偽能力。
  第四套人民幣從1987年4月27日開始發行,至1997年4月1日止,共發行9種面額, 14種票券。其中1角券1種,2角券1種,5角券1種,1元券3(1980、1990、1996),2元券2(1980、1990),5元券1種; 10元券1種,50元券2(1980.1990),100元券2(1980、1990)
第四套人民幣設計過程
  這是籌劃設計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從1967年1月總行提出設計第四套人民幣的設想,到1985年5月定案,歷時18年,這期間經歷了麯麯折折,排除了各種極左幹擾,最終避免了第四套人民幣在設計上的災難。
  196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嚮國務院反映了湖北機械學院部分群衆對人民幣1元券天安門上沒有毛主席像、紅旗和標語提出尖銳批評的情況,同時提出了新版人民幣的設計設想。2月,李先念批示:“應準備一套新版人民幣,設計圖景要多反映些生産關係方面的題材,剋服第三套人民幣生産力題材多的問題。” 1968年7月16日,總行第一次嚮國務院報送新版人民幣設計方案初稿,主要以“三突出”(突出毛主席的光輝形象、突出毛澤東思想、突出毛主席的革命路綫)和“兩個反映”(反映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主題思想,當時受到周總理的嚴肅批評。1969年4月8日,總行第二次嚮國務院上報新版人民幣設計稿,票券畫面主要是反映極左的內容,仍未獲批準,後因林彪反黨集團覆滅而作罷。1975年11月18日,財政部(當時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合併)第三次嚮國務院上報設計印製新版人民幣的報告,設計方案的圖稿主要反映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和工農兵形象,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農兵上大學、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等,同年12月29日李先念批示:“放一放再說。”1976年5月10日再次請示,李先念批示:“暫時不辦。”以上上報的三套方案內容均是“文化大革命”極左思想的反映,由於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路綫指導下,均被一一排除,使極左思潮未能反映在國幣上。
  粉碎“四人幫”以後,1977年11月15日,財政部再次上報關於設計新版人民幣的報告,詳細陳述了設計新版人民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很快於11月21日獲黨中央政治局審查批準。1978年4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决策,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首先組織印製係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研究,同年11月,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領導的支持下,在羅工柳主持下,由周令釗、侯一民、鄧澎、陳若菊等組成專傢組,在印製係統專業設計雕刻專傢張作棟、石大振、劉延年等參與下,開始重新設計第四套人民幣。經過專傢們集思廣益,確定了設計指導思想和設計思路,最後完成設計方案。1979年12月8日,總行上報第四套人民幣彩色設計稿 (當時沒有50元和100元券),12月20日經國務院原則批準。1983年2月24日,總行嚮國務院上報關於印製發行第四套人民幣的報告,同年3月3日國務院核準印製。
  就在第四套人民幣設計過程中,1981年7月6日,總行就根據市場貨幣流通量猛增的實際情況,指示設計3種大面額票券,即20元、50元、100元,由北京印鈔廠設計為以泰山、新華門,人民大會堂、三峽,天安門、長城為正背面主景的3種票券。11月4日總行正式上報關於印製發行3種大面額票券的報告,詳細陳述理由,但此件未被批準。1984年2月29日,總行再次上報印製大面額票券的報告,3月4日國務院批示:“同意付印,何時發行另行報批。”10月23日總行上報關於公佈新版人民幣時間及改變大面額票券設計主題的請示,陳述了原設計3種大面額票券與批準的1角至10 元券設計主題不一致,重新組織專傢設計,並取消20元券,50元正面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背面用黃河圖,100元正面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四位領袖像,背面用井岡山全景,並將兩張票券作為第四套人民幣的配套面額。1985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批準。至此,第四套人民幣整套設計完成。
第四套人民幣特點
  第四套人民幣在票面的設計風格和印製工藝上較前三套人民幣都有創新和突破,既吸收了國外鈔票設計的某些藝術特點,又保持並發揚了我國民族藝術的傳統,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圖案設計特點。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因此,畫面的設計從政治上說要莊嚴,體現出人民當傢做主的含義,體現各族人民的大團结,從形式上說要有中國的民族特點,要有較高的藝術性,同時還要適應形勢,體現出國傢的發展變化,表現出社會主義建設和科學技術新成就。第四套人民幣的圖案設計充分地體現了這些特點,這套人民幣整套票券設計思想的共同主題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精神煥發,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而努力奮鬥。為了表現和強調這一主題,票面采用大幅人物頭像為主景,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手段,具有較好的防偽效果。100元券采用四位領袖浮雕像,這不但是我黨始終堅持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形象表現,同時也記錄和歌頌了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50元券正面主景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頭像,體現了我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傢”和“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结?一切可以團结的力量”的國體和政權性質;從10元券開始到1角券,正面主景都是我國有代表性的民族人物頭像,每張票面兩人,栩栩如生。這些民族人物頭像是多民族國傢的象徵,不僅反映了我國各民族的大團结,而且反映了各族人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主人翁精神。所有票券上面的人物繪畫均出自侯一民之手。
  除正面人物頭像外,第四套人民幣主幣背面主景取材於我國的名山大川。100元券為井岡山主峰,50元券為黃河壺口瀑布,10元券為珠穆朗瑪峰,5元券為長江巫峽,2元券為南海南天一柱,1元券為長城。這些主景與正面主景相呼應,共同強調主題。
  第四套人民幣票面的紋飾也全部采用富有民族特點的圖案。輔幣背面襯托主景國徽的是少數民族圖案;50元和100元背面襯托國徽的則是漢族古代紋飾。特別是10元到1元四張主幣,正面襯托面額的紋飾更為生動:10元券是“鳳凰牡丹”;5元券是“仙鶴松樹”;2元券是“綬鳥翠竹”;1元券是“燕子桃花”。這些都是我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象徵吉祥喜慶的民間藝術圖案,在造型上又采用了裝飾性的表現手法,鮮明、活潑。其他紋飾也取材於各民族中的生活圖案,生活氣息濃烈。所有這些紋飾,與正背面主景表現的主題思想融為一體,表現出鮮明而獨特的民族風格。
   2.文字設計特點。第四套人民幣除了在圖案和紋飾上作了精心設計外,在文字的采用及規範化、標準化上也作了認真調整。全套票券不僅繼續采用蒙、藏、維、壯四種少數民族文字,以方便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使用,而且又在1元以上主幣上增印了盲文符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關心。第四套人民幣還吸收了國傢對漢字整理和簡化的成果,在票面上全部采用了規範化漢字,但字體仍沿用馬文蔚先生的“張黑女”碑體。一是改繁體字為簡體字。例如“中國人民銀行”行名中的“國”和“銀”兩個字,六種主幣面值的“圓” 字,都分別改成了“國”、“銀”、“圓”。二是改異體字為正體字。原來流通的人民幣2元券、2角券、2分券的“貳”字中間的兩橫在上,即“貳”,現改成規範的正體字“貳”。三是改舊字形為新字形。原來流通的人民幣輔幣1角、2角、5角券的“角”字寫成“角”,中間的一竪不出頭,現根據文化部、文改會 1965年聯合頒布的印刷通用的漢字字形表,使用了新字形“角”,中間一竪出頭。
  3.防偽特點。第四套人民幣在印製工藝和防偽功能上也有新突破:
  一是在紙張上加強了防偽。紙張是印製鈔票的主要材料,人民幣紙張主要成份是短棉絨,紙張光潔、堅韌、耐折、挺度好,並有一定的抗化學腐蝕性,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使用而不易損壞。第四套人民幣除3種角幣券沒有水印外,主幣均采用水印防偽。1元到5元券采用方圓古錢四方連續水印鈔票紙,由鬍福慶設計製。10 元到100元券采用固定人物頭像水印鈔票紙:10元券為陝北農民頭像,50元券為煉鋼工人頭像,100元券為毛澤東側面浮雕像。人物頭像水印與幾何圖案水印不同,它不僅要表現綫條,而且要表現出明暗層次,因此在工藝技術上也要復雜得多,這也是我國鈔票紙生産工藝的一大進步,這些固定水印頭像均由侯一民、鄧澎設計繪製,參與水印圖像雕刻的有鄭新臣、鬍福慶、駱富文、夏冠英等。在紙張中設有安全綫也是紙張防偽的主要措施。1990年版100元、50元券新增加了金屬安全綫,它是在造紙時加入的,含在鈔票紙中,而不是印在票面上,迎光透視肉眼即可看到貫穿於票面右側的鈔紙中。
  二是加強油墨防偽。油墨是鈔票印製中的主要構成成份之一,第四套人民幣使用了多種防偽油墨,如無色熒光油墨、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等。無色熒光油墨是一種本身無顔色,但在紫外光照射下能發出明亮熒光的油墨,如1990年版100元、50元券左右都有用此油墨印的阿拉伯數字和漢語拼音面值,在紫外光下發出黃色熒光清晰可見。同色異譜油墨是在太陽光或燈光下與一般油墨沒有區別,但在紫外光下就會發亮或變成另外一種顔色,例如:I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黃緑色的桃花樹幹; 2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土黃偏緑色的翠竹竹幹;5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花紋(即仙鶴的頭頂、頸、翅膀);10元券正面中間部位平凸印的桔紅色的鳳凰;50元券背面右上角襯托面值平凸印的桔紅色花團,即“50”面值部位的桔紅色;100元券正面四領袖像左邊桔紅色的花紋,都采用了同色異譜油墨。磁性油墨需要專門的儀器才能檢測出來,第四套人民幣各票券的號碼及50元、100元券正面下邊顔色較深的花邊都采用這種油墨。
  三是在製版和印刷工藝上加強防偽。第四套人民幣在製版和印刷工藝上主要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凹印接綫技術、套印對印技術和平凸版接綫技術等,大大提高了人民幣的防偽功能。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藝一直是國際上通用的鈔票防偽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特點是墨層厚,手感強,難以復製。人民幣的主景圖案都是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尤其是1990年版50元、100元券,正、背面主景及裝飾花邊、花球、面額文字等凹印部分版紋加深,使雕刻凹版印刷圖案更具有立體感。由於第四套人民幣各票面全部采用人物頭像作主景,因此,對凹版雕刻工藝的要求也比前幾套人民幣要高得多,不同民族,不同年齡、性別,不同身份,不同服飾的人物,都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刀法加以細緻的刻畫和區別。這從各個票券的票面上可以看到,一幅幅雕刻凹版印刷的人物頭像,綫條清晰,刀法流暢,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精神風貌,每一幅頭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參加全套票券正背面雕刻的藝術傢有高振宇(1角券正面,50元券背面)、蘇席華(10元、50元、100元券正面)、宋廣增(5角券正面)、李斌(2角、1元、5元券正面)、徐永纔(2元券正面)、吳依正(5元、10元、100元券背面)、花瑞鬆(1元券背面)、薛書桐(2元券背面)3參加裝飾雕刻的有趙亞雲、譚懷英、耿生發、馬建璽等。凹印接綫技術也是鈔票的一種專用印製技術,其特點是色彩較為明顯,顔色銜接自然過渡,無漏白,無錯位,綫條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成綫狀。套印、對印技術就是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藝,使鈔票正背面圖案一次印刷成形,使特定部位的圖案正背面完全重合。例如:1元、2元、5元券正面左下角的小花束和背面的小花束完全是對應吻合的。平凸印接綫技術是目前人民幣采用的比較可靠的防偽技術,它的特點是一條完整的綫上印幾種不同的顔色時,不産生重疊、缺口現象。上述所有先進印刷工藝和新型印鈔材料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第四套人民幣的防偽性能,它標志着我國的印鈔造幣技術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4. 人民幣顯示了中國特色
  1角 1988.9.22發行,正面是高山族和滿族男子頭像,主色為深棕色。
  2角 1988.5.10發行,正面是布依和朝鮮族婦女頭像,主色為藍緑色。
  5角 1987.4.27發行,正面是苗族和壯族婦女頭像,主色為紫紅色。
  1元 1988.5.10發行,古錢滿版水印,另外還發行有票面圖案顔色相同的1990年版和正面主色稍紅、鈔票號碼為黑色的1996年版。正面是侗族和瑤族婦女頭像,左邊是“燕子桃花”圖。燕子是歡快勤奮的報春鳥,桃花綻開於春光明媚之際,“燕子桃花”占近春光,將萬裏江山裝扮得分外妖嬈,並寓意美滿幸福和青春常在。幣背畫是萬裏長城。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似一條巨竜,盤旋於起伏延綿的群山峻嶺之巔,氣勢磅礴,雄偉莊嚴。
  2元 1988.5.10發行,古錢滿版水印,另外還發行有票面圖案相同,幣背主色稍淺的1990年版。正面是維族和彝族婦女頭像,左旁是“綬鳥翠竹”圖。綬鳥即吐綬鳥,俗名火雞。“綬”諧音“壽”,含長壽之意。翠竹係君子之象徵,剛直正派,虛心勁節,素為文人雅士稱道。大文豪蘇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無居竹”之名句。幣背畫面是海南的“南天一柱”景觀。南天一柱位於海南島最南端的三亞市海邊,面朝大海,背先靠山岩。海灘之上,塊塊巨石,經過風雨海浪的雕琢,變成了各種奇形怪狀,其中有塊刻有“天涯”的立石,其右邊有塊刻着“海角”的臥石,再嚮右就是拔地而起的一塊巨石,上刻“南天一柱”,它是海南著名的旅遊勝地。遊人漫步茂林繁花之中,徘徊於“南天一柱”海灘之上。
  5元 1988.9.22發行,古錢滿版水印,正面是藏族和回族男子的頭像,左側是“仙鶴勁鬆”圖。仙鶴在古代是“一鳥之下,萬鳥之上”,僅次於鳳凰的“一品鳥”,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編織的圖案就是“仙鶴”。鶴又喻為賢能之意,古代招賢詔書稱為“鶴板”。勁鬆挺拔,不畏嚴寒,是堅貞不屈之象徵。鬆鶴組合,又寓意健康長壽。幣背圖案是“長江巫峽”壯觀。巫峽全長45公裏,從重慶巫山縣之大寧河口,到湖北巴東縣官渡口。船行其間,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時而大山擋前,時而峰回路轉,著名的巫峽12峰中最誘人為神女峰,亭亭玉立,令人神往。
  10元 1988.9.22發行 農民頭像固定水印。正面是漢族和蒙族男子頭像,左邊是“鳳凰牡丹”。鳳凰是我國傳說中的神鳥,有“百鳥之王”的美稱。《史記》記載:“四海之內,感戴舜功,興九韶之樂而鳳凰翔天下”。《說文解字》內稱:“出於東方君子之國,見則天下大安寧”。鳳凰出現是國泰民安吉祥之兆。牡丹則是我國的名花,唐代詩人李正封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之句,將牡丹譽為“國色天香”花中之魁。幣背為珠穆琅瑪峰圖。珠峰位於喜瑪拉雅山之中部,海拔8844.43米(2005年測量新高度),像座巨型金字塔聳立在群峰之上,氣勢不凡,景象壯觀。為世界第一高山,也是世界上任何山峰都無法相比的。
  50元 1987.4.27發行 工人頭像固定水印。1992.8.20開始發行1990年版,該版在鈔紙中增加了一條固定的金屬安全綫,並增加了用無色熒光油墨印製的表示面額的漢語拼音和阿拉伯數字字樣。正面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頭像,幣背是黃河壺口瀑布。壺口位於山西吉縣西南25公裏處的九麯黃河河床中,是全國第二大瀑布。黃河流經此處,兩邊大山挾持,河床寬度從250米驟然縮至50米,巨浪急流被約束在石溝之中,波濤滾滾,水花飛濺,聲如雷鳴,形如巨壺沸騰,從20米高處橫面狂瀉而下,浪濤衝撞,團團水霧,形成“煙雲”騰起,陽光折射,出現圈圈彩虹,景色奇麗。故有“水中冒雲煙”、“黃河出彩虹”之贊美之詞。
  100元 1988.5.10發行 毛澤東側面頭像固定水印1992.8.20開始發行1990年版,該版在鈔紙中增加了一條固定的金屬安全綫,並增加了用無色熒光油墨印製的表示面額的漢語拼音和阿拉伯數字字樣。正面是四大偉人頭像,浮雕係司徒兆光先生創作,中央美院侯一民教授繪畫,雕刻傢蘇席華精心雕刻成人民幣凹版,十分精美。幣背是井岡山主峰圖。它位於湘贛兩省邊境,屬井岡山市,在羅宵山脈之中段,方圓275公裏,有大小峰巒500多座,最高山峰海拔1841米。井岡山集自然風光和革命勝地於一體,有奇峰異石,流泉飛瀑,浮雲薄霧,高山田園,更有很多革命勝跡,形成了獨特的旅遊勝地景觀。
紙幣上的民族人像、風景名勝簡介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四版人民幣,1角至10元的正面分別為兩個少數民族人物像,1元到100元的背面分別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
  一、正面少數民族頭像
  1角左側為高山族,右側為滿族,高山族人口0.3萬(以下人口數均為1990年人口普查數),主要分佈在臺灣、福建;滿族人口982萬,主要分佈在黑竜江、吉林、遼寧、河北、北京。
  2角左側為土傢族,右側為朝鮮族,土傢族人口802萬,主要分佈在湖南、湖北、重慶、貴州毗連的武陵山地區;朝鮮族人口192萬,主要分佈在黑竜江、吉林、遼寧。
  5角左側為苗族,右側為壯族。苗族人口740萬,主要分佈在貴州、雲南、湖南、廣西、四川;壯族人口1549萬,主要分佈在廣西、雲南。
  1元左側為瑤族,右側為侗族。瑤族人口213萬,主要分佈在湖南、廣西;侗族人口251萬,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廣西。
  2元左側為彝族,右側為維吾爾族。彝族人口657萬,主要分佈在四川、雲南;維吾爾族人口721萬,主要分佈在新疆、湖南。
  5元左側為回族,右側為藏族。
  回族人口860萬,主要分佈在寧夏、甘肅、河南、新疆、青海、雲南、河北、遼寧、北京、內蒙古、天津、陝西;藏族人口459萬,主要分佈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10元左側為蒙古族,右側為漢族,蒙古族人口481萬,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新疆、吉林、黑竜江、青海。
  10元:左側為蒙古族,右側漢族
  50元:從左至右依次為:知識分子,農民,工人
  100元:我國開國四大偉人,從左至右依次為:朱德,劉少奇,周恩來,毛澤東
  二、背面的風景名勝
  1元幣背面是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全長6350千米。始建於秦朝。為抵抗北方少數民族而修建。歷代曾經數次重建。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被稱作“在宇宙空間唯一能夠觀測到的建築”,它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墻。
  2元幣背面是海南省三亞市西24千米處的“南天一柱”,它位於天涯海角風景區內。這裏海天一色,奇石纍纍,景色壯觀,一塊聳立於海灘的巨石上刻着“南天一柱”4字。
  5元幣背面是長江三峽中的巫峽。它位於川鄂交界處,全長40千米,以麯折、幽深、秀麗而聞名。
  10元幣背面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它位於中尼邊境,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冰川巨大,山勢險峻,有“世界第三極”之稱。
  50元幣背面是黃河壺口瀑布。它位於晉陝交界處的黃河中遊峽𠔌地段。500餘米寬的洪流從斷崖石壁上傾瀉直下,註入30餘米寬的深槽中,驚濤拍岸,氣勢磅礴。
  100元幣背面為井岡山。它位於湘贛兩省交界處,山外環山,林木參天,形勢險要,資源豐富,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有“革命搖籃”之稱。
第四套人民幣2元券收藏已擡高210%
  “收藏”當道,退出意味挂牌,挂牌等於升值
  近日以來,市場就不斷有消息出來,“2元、2角的人民幣已停止發行退出流通”。對此,本周一,中國人民銀行回應稱,人民銀行早在1999年10月1日發行第五套人民幣的時候,就已明確不再發行2元、2角兩個券種,但第四套人民幣的2元、2角目前仍在流通。
  雖然上述不實傳聞很快便為官方消息所澄清,但來自長沙收藏市場的信息卻顯示,受上述消息的影響,第四套人民幣的2元、2角紙幣收藏市場價格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上漲趨勢。
  2元券已擡高210%
  “我確實已經在外地了,但是不是為了收貨,衹是出來看看市場而已。”3月16日上午,中匯金幣經理林毅剛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2元和2角券逐步退出流通,這也就意味着這兩種紙幣的收藏市場肯定將在近期走強。”林毅剛嚮記者表示,新版的鈔票投放,必然意味着舊版鈔票的淘汰,同時,舊版鈔票的收藏價值隨着流通數量的減少,逐步提高。
  “短期來看,這個2角的紙幣市場保有量還很大,銀行也沒有回收計劃,所以不會出現特別迅速的增值。但是它長期趨勢必然是退出流通,對收藏愛好者而言,在價格相對便宜的時候買入,應該是不錯的選擇。”有收藏界人士告訴記者,第四套人民幣2角面值的紙幣,去年就開始有人收藏,因為人民幣退出流通,就像是土地被挂牌,意味着升值,勢必受到投資者追捧 來自中國錢幣在綫的市場消息顯示,截至上月月底,1980版面值為2角的紙幣收藏價為0.38元,較面值升160%;1980版2元面值紙幣的收藏價格則在5.2元,升幅為210%。
  “長遠來說,這一波行情肯定會被刷新,以2元券為例,兩年之內賣到12塊左右問題不大。”林毅剛告訴記者。
  謹慎收藏第四套人民幣
  林毅剛認為,雖然目前市場行情很好,但是投資仍然需要謹慎。
  據記者瞭解,第四套人民幣發行後,先與第三套人民幣混合流通,目前正與第五套人民幣在市場上混合流通,但實際上現在第四套人民幣中的不少券別在市面上已很少見,有個別品種實際上已進入收藏領域。
  此外,也有紙幣玩傢指出,第四套人民幣問世至今已近20年時間,由於第四套人民幣發行流通之際也正是人們收藏意識提高之時,因此大部分票券存世量還相當大,收藏與投資第四套人民幣仍需十分慎重。
第四套人民幣各捲別的發行時間
  1987年4月27日,發行了50元(1980版)、5角紙幣;
  1988年5月10日,發行了100元(1980版)、2元(1980版)、1元(1980版)和2角紙幣;
  1988年9月22日,發行了10元、5元、1角紙幣;
  1992年6月1日,發行了1元、5角、1角硬幣;
  1992年8月20日,發行了1990版50元、100元紙幣;
  1995年3月1日,發行了1990版1元紙幣;
  1996年4月10日,發行了1990版2元紙幣;
  1997年4月1日,發行了1996版1元紙幣。
包含詞
第四套人民幣有什麽特點?第四套人民幣有什麽特點第四套人民幣紀念紙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