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人民幣自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1949年發行的正面萬壽山圖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車圖景50元券各有兩種版別)。
1948年,隨着人民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分散的各解放區迅速連成一片,為適應形勢的發展,亟需一種統一的貨幣替代原來種類龐雜、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區貨幣。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傢莊市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同日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當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為該套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行名。
人民幣發行後,逐步擴大流通區域,原各解放區的地方貨幣陸續停止發行和流通,並按規定比價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幣成為中國惟一合法貨幣,在除臺灣、西藏以外的全國範圍流通(西藏地區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幣)。
統一發行人民幣是為迎接全國解放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幣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套人民幣自1955年退出流通後,收藏價值一路狂漲,有的從1975年的6千多元飆升到現在的200萬元天價。現全球僅存30餘套,瀕臨絶跡危機!為此,金融部門授權破例發行“彩銀浮雕版第一套人民幣”,以“搶救”瀕臨絶跡的“第一套人民幣”。全套是以總重1458剋(接近3斤)的純銀打造的全部62枚“第一套人民幣”;郵政部門還特批發行配套專用紀念郵票124枚。 |
|
1948年12月1日,在中國金融貨幣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西北農民銀行和晉察冀邊區的華北銀行以及山東解放區的北海銀行合併,在石傢莊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同一天,發行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簡稱人民幣。也就是後來的“第一套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金融史上有3個不可磨滅的里程碑。一個是1932年江西瑞金的中華蘇维埃共和國國傢銀行,第二是1941年延安的陝甘寧邊區銀行,第三個就是1948年12月1日在石傢莊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
解放前夕,全國已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銀行30余家,發行各種票面貨幣257種。1947年7月,在華北財經辦事處主任董必武的提議下,經中央同意,開始組建中央銀行,在華北、西北、華東三大解放區準備發行統一貨幣,當時很多人建議用“聯合銀行”、“解放銀行”以及“全國解放銀行”等名稱。後來晉察冀邊區銀行的副總經理何鬆亭建議,采用“中國人民銀行”這樣一個名字。1947年10月,董必武致電中央,未來的中央銀行定名為“中國人民銀行”。經中央批準之後,决定用“中國人民銀行”這個名稱。
第一套人民幣發行
1948年11月初,董必武提出,要在平津解放前,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解放區統一貨幣,於是將原定1949年1月1日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的决定,提前到1948年12月1日。同一天上午9時首次發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後來簡稱人民幣。原華北銀行總經理南漢宸任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第一套人民幣上的行名、年號和面額均出自當時華北區政府主席董必武之手。
張忠是北京印鈔廠的老人,曾參與第一套人民幣的印製工作。他回憶說:“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我們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貨幣了,從而擺脫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錢幣直接把這樣的歷史變化反映了出來。第一套人民幣各種票面均采用與新社會經濟建設以及人們經歷的生活場景有關的圖案,譬如工人、農民、施肥、運輸等。”
張忠還記得第一套人民幣設計送審的一件小事。最初設計中,票面上有毛澤東頭像,送審時,毛澤東說:“人民幣是屬於國傢的,是政府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麽能把我的頭像印上呢?”於是圖案改成了與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的人們生活有關的圖案,如農耕、紡織、交通、運輸、工廠和礦山等。
第一套人民幣的價值
劉文和是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他收藏第一套人民幣始於1993年。他介紹:“當時,臺灣收藏傢李庚申集齊了整套第一套人民幣,並出版了一部圖集。此後,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熱潮開始在國內外掀起。”
劉文和告之,第一張人民幣於1948年4月開始設計、審批,設計者是原晉察冀邊區銀行的王誼久和申乃鏞。第一套人民幣共有12種面值,最小面值為1元,最大面值為5萬元。
第一套人民幣極具收藏價值,劉文和感嘆:“遺憾的是,當時的人並沒有想到它的收藏價值,在1955年全國發文要收回時,短短100天,就收回錢幣流通量的98.1%。這是幾套人民幣回收最快的一次。”劉文和有些難過,“當年為了填飽肚子,根本沒有想到它的歷史價值,銀行也沒有保留原始檔案,所以今天衹能高價回收。”
然而,臺灣人李庚申早就註意到第一套人民幣的價值,自1965年起開始收藏。當時,惟一與他抗衡的還有一個新加坡人和美國人。1983年他自費印刷了第一套人民幣圖册,一度使第一套人民幣價值升到7萬元一張,其中的牧馬圖升到25萬元一張。
1987年,李庚申抵押了自己的全部傢産,把精力全用在收藏第一套人民幣上,並在內地雇傭了幾個專職人員到各地收購,終因開支過大而傾傢蕩産。1998年他逝世後,第一套人民幣價值有些回落,後被新加坡人購得。1993年,一套6到7成新的牧馬圖已經可以達到27萬元,9成新的已經可以拍到80萬元。在2005年的嘉仕德春拍會上,一張面值1萬圓1951年發行的8成新牧馬圖竟創下20萬元的拍賣紀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人民幣自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1949年發行的正面萬壽山圖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車圖景50元券各有兩種版別)。
1948年,隨着人民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分散的各解放區迅速連成一片,為適應形勢的發展,亟需一種統一的貨幣替代原來種類龐雜、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區貨幣。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傢莊市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同日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當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為該套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行名。
人民幣發行後,逐步擴大流通區域,原各解放區的地方貨幣陸續停止發行和流通,並按規定比價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幣成為中國惟一合法貨幣,在除臺灣、西藏以外的全國範圍流通(西藏地區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幣)。
統一發行人民幣是為迎接全國解放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幣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套人民幣自1955年退出流通後,收藏價值一路狂漲,有的從1975年的6千多元飆升到現在的200萬元天價。現全球僅存30餘套,瀕臨絶跡危機!為此,金融部門授權破例發行“彩銀浮雕版第一套人民幣”,以“搶救”瀕臨絶跡的“第一套人民幣”。全套是以總重1458剋(接近3斤)的純銀打造的全部62枚“第一套人民幣”;郵政部門還特批發行配套專用紀念郵票124枚。 |
|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金融史上有3個不可磨滅的里程碑。一個是1932年江西瑞金的中華蘇维埃共和國國傢銀行,第二是1941年延安的陝甘寧邊區銀行,第三個就是1948年12月1日在石傢莊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
解放前夕,全國已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銀行30余家,發行各種票面貨幣257種。1947年7月,在華北財經辦事處主任董必武的提議下,經中央同意,開始組建中央銀行,在華北、西北、華東三大解放區準備發行統一貨幣,當時很多人建議用“聯合銀行”、“解放銀行”以及“全國解放銀行”等名稱。後來晉察冀邊區銀行的副總經理何鬆亭建議,采用“中國人民銀行”這樣一個名字。1947年10月,董必武致電中央,未來的中央銀行定名為“中國人民銀行”。經中央批準之後,决定用“中國人民銀行”這個名稱。 |
|
1948年11月初,董必武提出,要在平津解放前,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解放區統一貨幣,於是將原定1949年1月1日成立中國人民銀行的决定,提前到1948年12月1日。同一天上午9時首次發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後來簡稱人民幣。原華北銀行總經理南漢宸任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第一套人民幣上的行名、年號和面額均出自當時華北區政府主席董必武之手。
張忠是北京印鈔廠的老人,曾參與第一套人民幣的印製工作。他回憶說:“這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我們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貨幣了,從而擺脫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錢幣直接把這樣的歷史變化反映了出來。第一套人民幣各種票面均采用與新社會經濟建設以及人們經歷的生活場景有關的圖案,譬如工人、農民、施肥、運輸等。”
張忠還記得第一套人民幣設計送審的一件小事。最初設計中,票面上有毛澤東頭像,送審時,毛澤東說:“人民幣是屬於國傢的,是政府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麽能把我的頭像印上呢?”於是圖案改成了與當時經濟建設和新社會的人們生活有關的圖案,如農耕、紡織、交通、運輸、工廠和礦山等。
價值 劉文和是北京市錢幣學會常務理事,他收藏第一套人民幣始於1993年。他介紹:“當時,臺灣收藏傢李庚申集齊了整套第一套人民幣,並出版了一部圖集。此後,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熱潮開始在國內外掀起。”
劉文和告之,第一張人民幣於1948年4月開始設計、審批,設計者是原晉察冀邊區銀行的王誼久和申乃鏞。第一套人民幣共有12種面值,最小面值為1元,最大面值為5萬元。
第一套人民幣極具收藏價值,劉文和感嘆:“遺憾的是,當時的人並沒有想到它的收藏價值,在1955年全國發文要收回時,短短100天,就收回錢幣流通量的98.1%。這是幾套人民幣回收最快的一次。”劉文和有些難過,“當年為了填飽肚子,根本沒有想到它的歷史價值,銀行也沒有保留原始檔案,所以今天衹能高價回收。”
然而,臺灣人李庚申早就註意到第一套人民幣的價值,自1965年起開始收藏。當時,惟一與他抗衡的還有一個新加坡人和美國人。1983年他自費印刷了第一套人民幣圖册,一度使第一套人民幣價值升到7萬元一張,其中的牧馬圖升到25萬元一張。
1987年,李庚申抵押了自己的全部傢産,把精力全用在收藏第一套人民幣上,並在內地雇傭了幾個專職人員到各地收購,終因開支過大而傾傢蕩産。1998年他逝世後,第一套人民幣價值有些回落,後被新加坡人購得。1993年,一套6到7成新的牧馬圖已經可以達到27萬元,9成新的已經可以拍到80萬元。在2005年的嘉仕德春拍會上,一張面值1萬圓1951年發行的8成新牧馬圖竟創下20萬元的拍賣紀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人民幣自1948年12月1日開始發行,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1949年發行的正面萬壽山圖景100元券和正面列車圖景50元券各有兩種版別)。
1948年,隨着人民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分散的各解放區迅速連成一片,為適應形勢的發展,亟需一種統一的貨幣替代原來種類龐雜、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區貨幣。為此,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傢莊市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同日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當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為該套人民幣題寫了中國人民銀行行名。
人民幣發行後,逐步擴大流通區域,原各解放區的地方貨幣陸續停止發行和流通,並按規定比價逐步收回。194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到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中國人民銀行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幣成為中國惟一合法貨幣,在除臺灣、西藏以外的全國範圍流通(西藏地區自1957年7月15日起正式流通使用人民幣)。
統一發行人民幣是為迎接全國解放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幣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套人民幣自1955年退出流通後,收藏價值一路狂漲,有的從1975年的6千多元飆升到現在的200萬元天價。現全球僅存30餘套,瀕臨絶跡危機!為此,金融部門授權破例發行“彩銀浮雕版第一套人民幣”,以“搶救”瀕臨絶跡的“第一套人民幣”。全套是以總重1458剋(接近3斤)的純銀打造的全部62枚“第一套人民幣”;郵政部門還特批發行配套專用紀念郵票124枚。
歷史背景 發行第一套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統一各革命根據地貨幣,革命根據地貨幣是在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被敵人分割封鎖的情況下産生的,統一貨幣經歷了一個麯折的過程。抗日戰爭勝利後,各解放區人民政府就展開了統一本解放區貨幣的工作。華中解放區發行了統一的華中幣,回收原來新四軍開闢各抗日根據地時發行的多種地方貨幣,其它解放區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統一貨幣。但是,在各解放區統一貨幣工作尚未完成時,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全面內戰,解放區許多地方被國民黨軍隊占領,各解放區統一貨幣工作不得不暫時停止。
1947年夏季,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地方部隊和人民群衆的配合下,取得瞭解放戰爭的重大勝利。各地區貿易聯繫、物資交流日益發展,而貨幣幣製不統一、貨幣的比價不固定成了貿易往來的重大障礙,也給解放軍機動作戰中後勤補給等問題造成巨大睏難。
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批準了華北財經會議决議,華北、西北和華東三大解放區之間首先進行了貨幣統一工作,冀南銀行、晉察冀邊區銀行、北海銀行和西北農民銀行幣按固定比價統一流通。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告成立,當日即由河北省平山縣銀行發行第一批人民幣5元第一版、10元第三版和50元第一版,標志着第一套人民幣正式誕生。
194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遷至北平(今北京),各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幣成為中國唯一合法貨幣,在除臺灣、西藏以外的全國範圍流通。
統一發行人民幣,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上第一套人民幣出現過的幾種不同稱謂
1. 名稱:中國人民銀行鈔票,最早見於1948年11月25日《華北銀行總行關於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的指示》。
2. 名稱:新幣,最早見於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發佈的金字第四號公告,為區別解放區鈔票,稱解放區鈔票為“舊幣”,稱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為“新幣”。
3. 名稱:中國人民銀行券,最早見於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報》關於《中國人民銀行有關新幣發行各種問題的答復》一文。
4. 名稱:人民券,最早見於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報》關於《中國人民銀行有關新幣發行各種問題的答復》一文。把中國人民銀行券簡稱為“人民券”。
5. 名稱:人民幣,最早見於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直接稅總,直稅字第一號《上海市印花稅稽行辦法》。“人民幣”這一名稱第一次開始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6. 名稱:第一套人民幣 ,1950年8月為設計新的人民幣(指第二套人民幣)時,中國人民銀行設計方案和組建人員,稱前一套人民幣為第一套人民幣。 |
|
1、第一套人民幣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形勢下,由人民政府所屬國傢銀行印製發行的唯一的法定貨幣。“人民”兩字說明這個鈔票的性質,它不是某個官僚資本傢的或某個財政金融寡頭的而必須是全國性的、全國人民的。
2、第一套人民幣既是戰時貨幣,又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恢復時期的貨幣,它首先服務於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解放軍打到哪裏,人民幣就跟進到哪裏。人民幣的發行保證瞭解放戰爭勝利進軍的需要,促進了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最終成為統一的全國貨幣,成為全國唯一的合法貨幣,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的幣製混亂歷史。
3、第一套人民幣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産物,其設計思想是以解放區的農業、工業、商業、貿易、交通、運輸等各方面的典型實例作為選擇圖樣的題材。票版的設計製作主要由解放區的印鈔廠承擔,奠定了我國人民幣印製事業基礎。 由於原材料供應狀況不同,紙張、油墨就地取材,造成鈔劵質量參差不齊,另外第一套人民幣也沒有水印,防偽效果較差。
4.第一套人民幣共12種面額62種版別,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其中20元券第二版萬壽山(甲)和20元券第七版萬壽山(乙)、50元券第二版火車大橋(甲)和50元券第三版火車大橋(乙)、50元券第四版列車(甲)和50元券第五版列車(乙)、100元券第三版萬壽山(甲)和100元券第四版萬壽山(乙)以及100元券第六版北海橋(甲)和100元券第七版北海橋(乙),這五對人民幣的圖案相同,顔色不同。另外,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券是第一套人民幣中唯一一枚狹長幣,其規格為150mm×62mm。
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特殊版別
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是第一套人民幣中唯一一枚狹長幣,其規格為150mm×62mm。除1000元狹長版外,第一套人民幣票幅規格長寬比例都是2:1左右,衹有這版1000元券票幅比例是2:0.8。
5元第三版(牛)是現有五套人民幣中,唯一印有“光華印刷廠印製”手寫體字樣的幣種。
500元第六版(瞻德城)、1000元第六版(牧馬)、5000元第四版(牧羊)和10000元第一版(駱駝)這四版人民幣的背面印有維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
5000元第三版(駱駝)和10000元(牧馬)這兩版人民幣的背面印有蒙文“中國人民銀行”字樣。
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價值
第一套人民幣面值多且種類復雜,而且流通時間短,部分版別的第一套人民幣發行和流通數量非常少。第一套人民幣停止使用時間已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其間又經歷了多次政治運動、經濟改革,因此收藏者留存下來的不多,能將之集全者實屬鳳毛麟角。由於不少是珍品,其觀賞、紀念、珍藏、投資價值與日俱增,受到知名拍賣行和文物收藏傢的特別青睞,第一套人民幣中一萬元面額,有牧馬圖(有蒙文和駱駝圖(有維文)兩款。其中,1951年5月17日發行的一萬元牧馬圖案幣(有蒙文),在1997年一次文物拍賣會上,出價高達5萬元。業內人士分析,建國初期第一套人民幣有其獨特身價,其中的珍藏精品價值還會走高,將來開出天價都是不足為奇的。 |
|
第一套人民幣的發行考慮周密,是有計劃有步驟的,是黨的一項重大英明决策,對清除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各種貨幣、統一全國各解放區的貨幣、支持人民幣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和建國初期的經濟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解放戰爭期間,對人民幣的要求是“一切為了戰爭的勝利,人民解放軍將紅旗插到那裏,人民幣就發行到那裏”。隨着人民戰爭的勝利,人民幣成功清除了國民黨政府發行的金元券及其它各種貨幣。人民幣的發行,結束了國民黨統治下幾十年通貨膨脹和中國近百年外幣、金銀幣在市場流通買賣的歷史,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在建國初期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可以說從當時的人民幣就可以看出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當時我們的現狀是“一窮二白”,此時人民幣比炮彈還重要,祖國的穩定需要貨幣的支持,人民幣對穩定經濟的重大意義關係到新中國的存亡。為此,人民幣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設準備金,不和黃金白銀挂鈎,也不和美元、英鎊挂鈎,是具有獨立自主性的貨幣體係,對人民老百姓都具有很實在的好處,使我們建立起了自成一體的經濟體係。可以說,第一套人民幣是在黨的領導下,是中國貨幣史上唯一統一的時代。 |
|
按規定,所有的人民幣在正背面都標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但衹有佳木斯印刷出産的1000元紙幣,背面沒有“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原因可能是當時處在戰時,通訊不便引起的,因此這也成為第一套人民幣誕生於特殊歷史時期所具有的特殊之處的最好註解,也是區別於後面幾套人民幣的重要一點。還有一張五元的牛圖,是唯一一張上面印有“光華印刷廠印製”字樣的紙幣,也是由於當時的特殊歷史環境造成的。
在最早的印刷中我們已建立了很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中第一條就是沒有總行批準是不準印製的,各版別的紙張和顔色都要經總行批準,這就在管理上上了個臺階,嚴格統一了管理要求,有了統一的技術標準。
在設計上,第一套人民幣統一了版式,掃除了原有其他貨幣的半殖民地色彩,票面上取消了英文,不再采用行長的簽字,而采用印章,正面所印的年號用“中華民國三十七年”,背面使用公元紀年1948。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故事,在最初設計中票面上有毛澤東頭像,送審時,毛澤東說: “人民幣是屬於國傢的,是政府發行的,我現在是黨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麽能把我的頭像印上呢?”於是圖案改為了與經濟建設和新社會的人們所經歷的生活有關的圖案,如農耕、紡織、交通、運輸、工廠和礦山等圖景,如壹圓“工人和農民”、貳拾加圓“施肥”、壹佰圓“運輸”等。50多年過去,從第一套人民幣上的各種畫面,還能強烈地感受到建國初期那種欣欣嚮榮的新氣象。 |
|
在過去的五十六年裏,前後共發行四套人民幣紙幣。其中,以第一套最為珍貴。它已經成了國內外收藏傢集藏的熱點。
第一套人民幣從一元至伍萬元共發行有12個不同面額,同時具有62種不同印製圖案。印鈔所用紙質有國産專用印鈔紙、進口鈔票紙、特製棉紙及道林紙。印刷技術采用有膠印、單雙面凹版印刷和石印。去年看到臺灣陳正統先生《人民幣版式收集探索(六)》一文中談到第一套人民幣中發現少量的拾元券“工人和農民”圖案英文水印券;壹仟元“錢塘江大橋”圖案星水印券;壹萬元“軍艦”圖案星水印券和壹萬元“雙馬耕地”圖案星水印券。為此筆者仔細鑒賞了所集一套人民幣又發現在兩種伍萬元券中也有相同規則的水印,此種水印並非印鈔前專門設計的,而是采用了具有水印的特種印鈔紙。這就打破了原來對一套人民幣提出“在防偽性能上除了一些特定的暗記外,均無水印”的說法。由此可見第一套人民幣紙幣由於它誕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隨着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陸續發行至全國各地,故其印製所用紙質、技術和印刷廠都是較第二、三、四套人民幣復雜得多。這就使得第一套人民幣紙幣具有更深廣的研究、鑒賞天地。
第一套人民幣紙幣在十年前紙幣收藏傢還未將其列入重點收藏係列,然而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特別是港臺及海外華人收藏傢看好第一套人民幣收藏的價值,在近幾年形成了收藏熱點,使得其價位節節上升,年年嚮上推高。尤其是高品位的六張蒙、維文版紙幣更是一券難求,身價百倍。這一勢頭使得國內外紙幣收藏傢大為吃驚。四、五年前一位國內很有聲望的老收藏傢出讓了整套人民幣,其價位僅為17萬元人民幣。還遠遠不抵今天一張蒙文版壹萬元“牧馬”的價值。該鈔券在臺灣正理鈔幣社編印的“中國近代貨幣人民幣係列”書中9.5品標價35萬人民幣,全新品為100萬人民幣。真可謂是中國單張紙幣價位之首了!
第一套人民幣的收藏中素有被專傢稱為“十二珍品”的“伍元水牛圖”、“貳拾元打場圖”、“壹佰元帆船圖”、“伍佰元瞻德城圖”、“壹仟元馬飲水圖”、“伍仟元牧羊圖”、“伍仟元渭河橋圖”、“伍仟元蒙古包圖”、“壹萬元駱駝隊圖”、“壹萬元牧馬圖”、“伍萬元新華門圖”、“伍萬元收割機圖”。但是經這幾年的收集實踐證明,其中高品位的六張蒙維文版紙幣最難收集,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首先,這六張流通券是在第一套人民幣印製後期,僅限在少數民族地區發行的。1951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發佈統一關內外幣製命令。當年4月1日起收回東北銀行和內蒙古人民銀行的流通券,5月1日發行蒙文的人民幣“伍千元蒙古包”、“壹萬元牧馬”兩種;同年11月1日在新疆省發行維文版的“伍佰元瞻德城”、“壹仟元馬飲水”、“伍仟元牧羊”和“壹萬元駱駝隊”四種,限期收回新疆省銀元券。其次是發行量少,留存量更為稀少。例如上海印鈔廠從1949年5月到1954年共承印過第一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中的8種面額,11個品種。其中該廠1951年承印的維文版“壹萬元駱駝隊”是采用挪威道林紙使用雙面膠版印刷工藝,印製數量較其它品種少的多。另外從藏傢收集到的蒙文版“壹萬元牧馬”,其號碼字軌均為《ⅠⅡⅢ》一種,號碼位數是七位,但其高位數最大是“2”,可見最多發行量不到300萬。鑒於這六張蒙維文版鈔券是在解放初期內蒙、新疆地區發行,當時該地區經濟落後局面還未能恢復,人民生活十分艱苦,很少有人有能力將其完整留存。而後1955年國傢實行幣製改革,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又限期將第一套人民幣兌換交回國庫銷毀,再加上近五十年的歲月流失和“文化革命動亂”時期的毀壞,在民間留下的就十分稀少了,即使發現,大多也是品相極差。至使部分人民幣收藏者衹得用銀行存檔的樣票集存。
第一套人民幣紙幣60種中稀缺程度排位前三名的當屬蒙文版“壹萬元牧馬圖”、“伍仟元蒙古包圖”和維文版“伍佰元瞻德城圖”三張。
綜上所述第一套人民幣隨着我國經濟的騰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隊伍逐步擴大,它將成為錢幣收藏中獨具魅力的珍品係列。 |
|
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先後發行過5套人民幣,可以說人民幣的變遷歷史也同時是我們祖國富強史的真實寫照。
北京印鈔廠印鈔元老張忠曾親歷第一套人民幣的印製工作。現年屆76歲高齡的他,介紹了第一套人民幣的來由和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1945年抗戰勝利後,為了和平毛主席去了重慶,與國民政府達成停戰協定。但到1946年,蔣介石撕毀協議,發動了內戰。當時國民黨要占領解放區的各大城市,形勢嚴峻,經過解放區軍民的頑強鬥爭,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並隨後在1947年發起了大反攻。大反攻形勢發展很快,原分散的各解放區迅速連成一片,因此解放區與解放區之間需要流通貨幣,交流經濟,而此時各解放區幣值不統一,貨幣流通不暢成了一大難題。為此,黨中央任命董必武同志做華北財經辦事處的主任來負責解决這個問題。董老是個很高明的經濟學者,他設想先把晉察冀解放區內部的貨幣統一起來,再以其為基礎將其他各解放區的貨幣統一起來,而且力爭在貨幣統一前把銀行統一起來。於是1948年成立了華北銀行,但華北銀行也衹運行了幾個月的時間。經黨中央批準,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傢莊市,在華北銀行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人民銀行。同日,此時已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發佈命令開始發行統一的人民幣,並用柳體字題寫了票面上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當時人民幣的名稱也是經反復協商確定的,因為是人民的貨幣,是為人民服務的,由此得名。這也是中國貨幣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另外,中央要求第一批人民幣發行50個億,因為新中國的成立需要貨幣的有力支持。 |
|
近期舊版人民幣收藏越來越熱,一些品種價格也水漲船高。有報道說,兩枚連號碼的1951年版“伍仟元(牧羊圖)”從5000元起拍,最終以12萬元落槌成交,成為最值錢的人民幣之一。
第一套人民幣價值百萬
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會長甄偉剛表示,我國已發行五套人民幣,目前第一、二、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領域,而第四套目前是衹收不付,占流通領域80%以上的是第五套人民幣。其中,1948年開始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流通時間最短,在1955年即被宣佈收回,據說僅100天就收回了全部流通量的98%。
甄偉剛表示由於歷史背景和時代條件的限製,第一套人民幣的紙張質量較差,票面破損較嚴重,目前的存世數量、特別是品相上佳的很少,能將之集全實屬鳳毛麟角。廣東省東莞錢幣博物館有全套八成新品相的第一套人民幣,目前價格接近百萬元。
不同版別價值差別大
據悉,第一套人民幣總共有12種面值和62種版別,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等12種面值。同時,每種面值又不止一種圖案,其中1元券2種、5元券4種、10元券4種、20元券7種、50元券7種、100元券10種、200元券5種、500元券6種、1000元券6種、5000元券5種、10000元券4種、50000元券2種。
而在這62個版別中,其中12枚被稱為“十二珍品”,包括10000元的“駱駝隊”和“牧馬圖”,5000元“牧羊圖”和“蒙古包”、1000元“牧馬圖”、500元“瞻德城”、50000元“新華門”和“收割機”、5000元“渭河橋”、100元“帆船圖”、20元“打場圖”、5元“水牛圖”,這12種的收集難度最大,特別是前面8種更是“重中之重”,因為其流通數量非常少,價格甚至達到十幾萬元以上。
收藏舊幣註意版別
廣天藏品的戴志軍表示,其實同一面值的人民幣有不同的版別,如數字、字軌、紙質不同都可能造成版別不同,價值差異也比較大。另外,一些連號碼鈔票的價值本身就比一般品種高。本次拍賣的“伍仟元(牧羊圖)”是兩枚連號碼的,價值相對較大。
戴志軍表示收藏舊幣首先要註意品相,一般來說,紙幣首先一定要完整,另外藏品起碼要七八成新。由於第一套人民幣的品種多、印刷水平差別很大、防偽效果較差,他提醒說,一些在收藏市場見到的所謂真品如果價格太便宜的話應小心真偽。 |
|
第一套人民幣工農版1元
面額:1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1.10 背面主色:淺咖啡
正面圖案:工人和農民 規 格:113×54
正面主色:籃、粉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工廠版1元
面額:1元 背景圖案:花球
發行時間:1949.8 背面主色:青蓮
正面圖案:工廠 規 格:116×56
正面主色:淺懶、紅籃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帆船版5元
面額:5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1.10 背面主色:緑色
正面圖案:帆船 規 格:115×56
正面主色:籃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牧羊版5元
面額:5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2.23 背面主色:深緑
正面圖案:牧羊 規 格:117×56
正面主色:緑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牛車版5元
面額:5元 背景圖案:花球
發行時間:1949.7.23 背面主色:深棕
正面圖案:牛車 規 格:127×60
正面主色:籃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經紗版5元
面額:5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8.23 背面主色:茶色
正面圖案:經紗 規 格:116×56
正面主色:黃、棕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灌田版10元
面額:10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8.12.1 背面主色:籃緑
正面圖案:灌田 規 格:121×63
正面主色:淺緑、深緑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木工版10元
面額:10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2.23 背面主色:茶色
正面圖案:木工 規 格:122×65
正面主色:黃、粉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火車版10元
面額:10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5.25 背面主色:緑色
正面圖案:火車站 規 格:122×64
正面主色:茶色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工農版10元
面額:10元 背景圖案:寶塔
發行時間:1949.8.25 背面主色:蘭黑
正面圖案:工農 規 格:121×64
正面主色:淺緑、深緑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施肥版20元
面額:20元 背景圖案:大花球
發行時間:1948.12.1 背面主色:紫紅
正面圖案:施肥、火車 規 格:121×64
正面主色:咖啡、深緑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推車版20元
面額:20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2.23 背面主色:灰緑
正面圖案:推車 規 格:120×64正面主色:咖啡、緑、籃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萬壽山(甲)版20元
面額:20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7.23 背面主色:墨緑
正面圖案:萬壽山(甲) 規 格:124×64
正面主色:淺藍、籃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萬壽山(乙)版20元
面額:20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10.21 背面主色:灰黑
正面圖案:萬壽山(已) 規 格:125×63
正面主色:紫紅 停用時間:1955.5.10
第一套人民幣火車版20元
面額:20元 背景圖案:花符
發行時間:1949.8.21 背面主色:墨緑
正面圖案:工廠、火車 規 格:121×64
正面主色:籃緑、黑黃 停用時間:1955.5.10 |
|
第一套人民幣中的暗記 | 第一套人民幣隱藏暗記 | 第一套人民幣值百萬收藏避免誤區 | 第一套人民幣值百萬 收藏避免誤區 | |
|